当前位置 首页 钟爱之国 第3章 赶场

《钟爱之国》第3章 赶场

作者:云往 字数:2764 书籍:钟爱之国

  叶依衣自从小学五年级起,体重和体力都比叶芦伟强大一些,两兄妹干农活,经常是小近四岁的妹妹干重活,又高又瘦的男子汉哥哥只能打下手。

  叶芦伟初回旧地,忘了自己不再是二十年后,被野外风吹雨打折磨而成的昂藏大汉,叶依衣明知他提不动,却故意将桶装满,让这个已经睡了快一个月懒觉的哥哥出丑。

  “呆呆,想要穿衬衣不?哥等下带你去镇上做个生意,保证挣件衣服钱。”叶依衣有个极招人喜欢的小名,不叫衣衣,叫呆呆。据说是外公取的,因为生下来不太哭,呆呆的。

  “懒猪陆陆儿,不准叫我小名。”

  陆陆儿正确的写法是“绿绿儿”,蜀川话读作陆陆儿(儿化音),是一种绿色金龟子的地方叫法。

  叶芦伟初冬出生的时候,江边芦苇花开得灰白白的,风一吹满天飘絮,很有秋天画风,所以小名就叫芦苇,正式读书时大名改了一个字,更书面一点的意思。但相熟的亲人和朋友,大家都叫陆陆儿,叶芦伟防不了人口,只好认账。总比后来工作上稍有成就,大家敬称为伟哥好听一些。

  跟小妹拌了几句嘴,成功地让她转移了注意力后,叶芦伟端起灶台上的早餐开吃。叶依衣听到猪吃完了在喂喂的叫,只好边骂“你个瘟丧早晚杀了吃肉”,边双手提着猪食挤开门边的叶芦伟去喂。

  叶芦伟三两口吃完红苕稀饭,把碗往猪潲锅里一扔就去找老妈。老妈名叫满红玉,出身大地主家庭,因为外曾祖是镇上最大的地主!

  满红玉高中毕业刚好赶上不以成绩好坏考大学,所以做了那一代可叹的牺牲品,而且是最冤的那种牺牲品——出身不合格不让上大学。

  满红玉的爷爷,解放前不过是个手艺非常不错的石匠,靠着一手好雕功,主要给孝子贤孙家雕墓碑,挣下了不少银钱。

  解放之前,瓦片国人的土地基本上是有钱都买不到的,因为极少有人卖。仔卖爷田,当时是有可能被家族浸水闷死的不孝之罪。

  好死不死,当时正值解放军打过江来,镇上有个军官家要跟着去台湾,匆忙间半价处理全部田产。满老爷子当时是几个最有力的竞买者之一,靠着给那军官家雕了好几块墓碑的交情,才买下了最大一份田产,为此还借了全部亲戚不少银钱。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解放了。满老爷子一年租谷都没收到手,就被打成了镇上最大的地主,想不通之下跳了石匠湾,摔死在自己未完成的墓碑群上。

  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石匠湾也是一个悲伤的地方,这里仅叶芦伟听说过的就死了至少五个人以上。这个被多年人工开山取石,凿出来宽近百米高达近五十米的绝壁崖,底下铺满了还没有刻上死者姓名的墓碑。

  附近的大姑娘小舅子、痴男怨女、善男信女、红男绿女、孤男寡女,凡是觉得自己受了委屈活不下去的,都来这里跳了崖,给下面的墓碑刻上自己的鲜红名字。月积年累之下,搞得寸草不生的光石头崖壁,四季阴风阵阵,走过路过都凉透心背。

  不过叶芦伟小时候听满红玉给自己讲起时,却充满了老祖宗靠一双手雕墓碑买下全镇的骄傲,并没见多少悲伤。

  满红玉的父亲,叶芦伟的亲外公,因为是当时少有的无线电技术人材,在那个激情的年代,不但养活了自己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还收养了自己堂兄的一双儿女并养大成人。外公的堂兄因为读了军校,吃了败仗扔下老婆儿女,跟着领导去了台湾。

  因此,叶芦伟一共有三个舅舅三个姨妈,还有两个外婆(一个亲外婆,一个堂外婆)。最小的舅舅只比叶芦伟大十来岁,现在正在镇上一边开榨油坊,一边当二流子猪贩子收猪儿仔仔。

  叶芦伟想找老妈骗点启动资金,利用夏蚕收购这一季搞点投机倒把。满红玉高中毕业又教了几年民办小学,嫁给叶建国后才没再去学校上班,成了那时节正二八经的高学历农妇。

  叶家每年靠种桑养蚕、喂猪这两项收入支持全年开支,基本上也能混个温饱。那时节叶建国的工资仅够他自己潇洒,基本上就是每年回来休假用剩下的钱买点糖果,给几家老人送点全国粮票。当然现在工资涨了点,满红玉手里应该有个几百千把块的余钱。

  满红玉一直把自己当知识分子,基本上是非常讲道理的农村妇女,现在正兼着村上的会计,身上更多了点干部气质。所以叶芦伟有九成把握能找老妈借到百八十块。

  果然,叶芦伟把将要经营的项目凭多年咨询师的功底,组织起全能的语言一阵分析,满红玉直接拿出存折本,二话不说就拉起叶芦伟去镇上取钱。

  留下呆呆妹妹悲催的一个人在家,照顾鸡猪鸭鱼、猫狗兔蚕……哦,除了莫有鱼,叶家其它都有。可怜的呆呆妹妹才刚刚十三岁,除了跳起脚威胁叶芦伟如果不给她买衬衣,就只有吃猪潲外,别无它法。

  叶芦伟骑上家里的二八永久,拉上一身出门新衣服的满红玉,一路往镇上飞奔。总共三公里国道,叶芦伟两母子基本上花两小时就到了。

  为了这个奇慢的赶场流程,叶芦伟上一世曾经反抗多年无果。满红玉生于斯长于斯,认识全镇五万多人中的两万多人。谁是谁家的媳妇,谁家的二娃娶了谁谁谁家的二姨,辈份上失了讲究等等等。基本上等于是全镇的活户口本。

  叶芦伟是满红玉此生最得意的成果,从出门开始,满红玉逢人必停下来说个三言五句,非要听到人家夸张的问:“哟,这门枋那门高的是陆陆儿啊?长这么大了?在哪里上学啊?”

  于是满红玉谦虚地回答:“哎呀,就是只长高不长肉,吃又吃得多的嘛。过了年就十八岁成(人)了,上个月就毕业参加工作了,嫌工作不好,在屋头耍赖不想去。看哪天他老汉回来捶得一顿就对了。”

  如此这般,两小时能顺利走到镇上,平均时速高达1.5公里每小时。好多去镇上办事的人都回来了,满红玉都还能拉着人家再说一回。

  上一世叶芦伟非常讨厌跟老妈去镇上赶场,满红玉又非要他骑自行车搭起去,两母子经常为去不去的问题在家就扯一个小时。

  这一世,叶芦伟重见年轻利落的母亲,心里只有感动和依恋,完全依着老妈的性子,全程装着不胜水莲花的娇羞,任凭母亲拉着他炫耀。

  装嫩这事其实就是万事开头难,在老妈面前装心里压力更要小得多。叶芦伟半小时内就扔掉了一身奔四的鸡皮疙瘩,装上了一颗十七岁阳光灿烂的心。

  好不容易来到镇上,这时候差不多快十一点了。二十年后的“首堵”、“成堵”算个屁,这时代赶场天的小镇才叫真的堵。

  还没开始现代化改造的镇上,仅有两条街,一条上河街,一条河边街。这还是因为叶芦伟家这个叫龙光的小镇是嘉陵江上的重要水码头,才有两条街呢。其它好多镇就只有一条街,名字就叫“街上”。

  这时代堵的不是车,是人!整整两条街的人!后世早晚高峰的地铁和公交上有多挤,这时代的街上就有多挤。

  农村信用社在上河街最“繁华”的地段,更是挤得水泄不通。注意,“水泄不通”在这里不是形容词,是个叙述句。叶芦伟上一世假期无聊时和村里的小伙伴经常来玩这个游戏。就是下雨时挤进人群,一条街挤通,除了头上和肩膀,其它地方可以滴水不沾!

  叶芦伟其实非常奇怪这么挤的江边小镇,那些坐船来的人是怎么挤上岸,而没被挤下江淹死的。事实证明,龙光镇现代化改建前,每年淹死的人很少,改建后却经常听到某村的船又翻了之类的流言。

  上一世叶芦伟除了跟小伙伴去“挤油渣”(一种相互挤着玩的游戏),是不会陪老妈挤进街上的。一般都是在镇子外边的台球摊摊等满红玉办完事出来。

  这一世看着那满街的人头,虽然也非常的发怵,却再不愿老妈一个人去挤。于是努力护着老妈一路跟着人群“游进”上河街,再看准时机在农村信用社边拚命“游出”人河挤进农村信用社。

  毫无意外,信用社里同样挤得满实满载,这时代也没有排队之一说,想取钱全靠体力和技术。这时代的信用社,全是取钱的,就没有存钱的,你若来得晚了,现金取完人家就下班,根本不会甩你什么“自由存取”。

  什么?钱从哪来的?外地打工汇回来的啊。

  蜀川除了蜀都平原,其它地方离天府之国差得很远,穷得只有劳动力,所以是打工大省,这都是生生的血泪。

  龙光镇最牛逼的一年,镇政府过年打的横幅是“热烈祝贺今年打工收入汇款突破200000000元!”一个总人数不到六万人的小镇,一年打工汇回来的钱就超过两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