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钟爱之国 第135章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

《钟爱之国》第135章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

作者:云往 字数:2968 书籍:钟爱之国

  三月末的鹰嘴崖工地,空气中已经满是春天的温暖和氛芳,但河里的水却依然刺骨地冰寒。今年春旱过早,阳光刺透没有多少雨云的天空,把多过往年的能量投射在看似万石不化的雪山上。第一技向阳的桃花刚刚绽放出羞涩的美丽时,鹰嘴崖下的桃花汛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来了。

  桃花汛是蜀川西部一带的民间叫法,正式的名称应该叫高山雪融洪水,也叫春洪。当然不是舒婷姐姐的“当你向我袒露你的觉醒,说春洪重又漫过了,你的河岸……”那个温暖柔情的春洪。

  袁六郎穿着雨靴,站在春洪漫过的河岸水浅处,感觉两只脚都已冻成了冰块,完全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

  今年第一场春洪比往年早了十几天,水量也超出五十年一遇的防汛标准,工程损失业主会买单。可是袁六郎担心的不是经济损失,而是他个人的前途。

  这幺小的一个渣渣工程,项目经理就是挂名的,基本上来的很少,实际上都是他在指挥运作。

  工期拖了不说,想继续施工还成了难题,水涨起来后,独脚爬杆基础正在河心,当时就做的临时砌石基础,现在水一冲,哪里还敢使用?它自己泥菩萨站在河中间,能保住不倒就是万幸了。

  袁六郎心里可能多少有点后悔,无论谁来看,独脚爬杆位置就不应该放在二三号墩之间,因为三号墩可以正常使用工作索道,完全不需要采用这种金字塔时代的独脚爬杆。

  现在的独脚爬杆,除了材料从木材换成了钢材,动力从人力换成了电机,其它原理甚至形态,跟金字塔时代都没有什么改变,除非迫不得已,早已没人会用这东西来做起重吊车。

  业主方已经下发了三次工期滞后通知,气温一上升,下游的养殖户就要闹事,袁六郎没有时间考虑那么多,他必须尽快决定怎么把这破渡槽连通过水。

  袁六郎在水边站了两小时,看着工人们冒着危险在试着启动独脚爬杆扬臂,看看浑浊的河水下基础还能不能稳定着用用。

  结果在预料之中,稍一受力,爬杆就有偏拉的不均匀受力,袁六郎在对讲机里紧急叫了停,把人先撤了回来,然后放松起重绳和后缆,把爬杆臂平放在二号墩上,尽量减少基础受力。

  回到项目部办公室,袁六郎召集主要管理人员开会讨论方案,业主要求最晚必在四月五日前过水,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不到十天。如果爬杆还能用,那基本上是能保证过水。

  过水并不是完工,现在采用的是现浇方案,只要外层模板安装完成,理论上就可以铺上塑料薄膜过水,等把下游要得急的几个水库水温略降一点,再断水浇筑,浇筑一完又可以在内层模板上铺上塑料薄膜过水。这样起码可以保证养殖不受大的影响,至于灌溉,谁管呢,天旱不下雨,那是老天爷的事。

  项目部讨论方案就是个仪式,现有条件唯一的就是加固工作索道,再偏拉吊具覆盖一二跨,其它再无办法。举行这个会议仪式也是必须的,得形成“集体意见”,而不是袁六郎独断专行的意见。

  四月一日,西方抢人财富,夺人土地,灭人种族的慈善宗教愚人节。

  叶芦伟中午没有回家吃饭,沿江路那房子没了满红玉,其实就不叫家了,叶建国都嫌难得跑,又搬回了单身宿舍,只在周日有时候回去住一晚,打扫打扫灰土。

  叶芦伟跟其它人在一起就很勤快,唯有跟叶建国和叶依衣在一起,三个姓叶的就他最懒。叶建国和叶依衣都拖不赢他,看到屋太脏了就会去收拾。所以叶芦伟现在算准老爸要回来,当天的碗都不得洗,更不要说做饭。他等着叶建国做好了投食呢。

  中午没有做饭,叶芦伟也懒得回去,就在食堂混一顿,午休更好办,春日阳光下的车内就是个温室大棚,舒服得人想猪一样的哼哼。

  叶芦伟睡得迷迷糊糊时,感觉到停车场有大量车子发动的声音,以为哪位大领导要出行呢,疑惑着往窗外看了一眼,却看到好几十人在往各种车上钻,甚至两台日本人的高档接待中巴也发着火在上人。

  叶芦伟吃了一惊,怎么各部门都出动的大头目?什么大事发生了?跳下车叶芦伟就听到有职工的哭喊声,待听到鹰嘴崖、索道几个关键词时,脑子嗡地一下,顿时天旋地转。反应过来时,第一批车子已经野狗一样窜了出去。

  叶芦伟稳了稳神,跑向正在出发的车队,安全事故跟经营处关系不大,所以经营处出动的是老胡。

  叶芦伟把老胡从人群中拉出来,才知道鹰嘴崖索道起重绳断裂,吊具直接砸在了一号墩上,造成已完成浇筑的第一跨和正在浇筑合拢的第二跨垮塌,事故有人员伤亡,目前还没有准确数据过来。

  叶芦伟听到正中一号墩,造成一二跨同时跨塌时,心里有种要断气一样的无力。跟上一世一模一样的位置!唯一不同的是,因为自己的介入,砸下来的不是石头,而是吊具和吊斗里的混凝土,加起来至少三吨以上。

  老天爷,如果你真的存在的话,老子想日你们亲妈,真的。

  叶芦伟整个人无魂一样坐回自己车上,机械地发动车子,跟在抢险车队后面。大家乱哄哄的也没人注意到叶芦伟跟了上来。

  鹰嘴崖就在蜀都平原边边上的山里,离蜀都不到两百公里,后世大家有钱买车后,这里是个比较好的避暑和亲子游的地方,有山有水,还山清水秀,温度比起蜀都平原低五六度,又没有工业大气,相当地不错。

  叶芦伟跟在车队后面到达鹰嘴崖时,没有进会议室去听汇报,而是直接去了鹰嘴崖河边。

  情况一目了然,袁六郎利用上方的工作索道和当过梁用的爬杆,先完成了第一跨浇筑,没来得及拆除支架,就进行了第二跨合拢施工,原意其实没问题,支架可以后期慢慢拆。

  叶芦伟不明白的是,第一跨偏拉角度最大时没出问题,偏偏第二跨时出了问题,拉断了起重绳。

  对叶芦伟来说唯一算得上好消息的是,现在只造成了一死二失踪,外加三个轻伤。原因很好找,偏拉本来就是高风险作业,除了必不可少的人员,其它人避得比较远。另外,两跨支架基本上只是严重变形,没有真的完全断下来。总算避开了上一世死一长排的惨剧。

  可是,如果历史不变的话,鹰嘴崖上的那块石头还是会掉下来,当年的事故出在五月一日前一天,很好记的时间,因为这一天劳动者奉诣不劳动,本来是计划正式通水的日子,因为提前了两天通水,所以四月二十九日通水,三十日出的事故。

  再往前推十五天,也就是四月十五日,那块鹰嘴里叼了千万年的石头就会被它扔下来。

  现在是四月一日,半个月时间,刚好够中万局处理完丧事,再动用一切力量把这两节该死的渡槽又修起来,然后等着再被砸一次。

  这一次就重多了,虽然上一世石头落下来时是夜间,没有人员伤亡,但砸断了全部支架,没了支架,又要修复一号墩,中万局就会被迫选择预制吊装方案,那么事件就会又变得不可控制。

  现在的现场看着狼籍,实际上不算是多大的事故,这个时代的人命,最不值钱的是煤矿,据说有老板带着现金上班,砸死了人都懒得拉出来,直接埋在矿洞里,出来给家属三五万块钱走人了事。其它人班都不下,接着挖。

  中万局如此重视,跟企业文化有点关系。

  这个局八十年代中期有一个副总工,在抢险过程被洪水冲走,对中万局来说,那是真正的高层领导,整个局都悲痛了半年,其后慢慢形成对人命比较重视的管理风格。再说这是行政指令工程,事关地方领导面子,死人总是没面子的事。

  叶芦伟意外出现在事故处理现场,只有经营处老胡有点意外,随即以为叶芦伟怕他的方案误导了别人,所以来看看,也没多在意,只是叮嘱他注意安全,事故原因还有待专家组最后结论。

  无论如何,跟经营处没关系,当然就跟他叶芦伟更没关系了。

  叶芦伟没有看到死者,打听了死亡原因,包括两个失踪的,都是嫌安全带麻烦,背在身上却没挂,被支架剧烈变形时震落到水里的,另外两个肯定也是死硬了,哪怕不是像上一世一样从高高的主索上掉下来,从一号墩到水面也有三十几米,完全没有存活的可能了,这么大的山洪,能不能找到全尸都不一定。

  三个受伤的却幸运地挂了安全带,有一个也被震落下支架,不过安全带立了功,把他吊在了半空,救了他一命,身体上只有点小擦伤。

  晚上第一次事故会议上,初步事故结论出来了,估计是起重绳卡住了,没有发现及时松开偏拉绳,被偏拉卷扬机活活拉断了。

  叶芦伟和老胡坐在会议室最边角上,听着大家为了推卸责任在那胡说八道找理由,心里就是一阵无奈。

  难怪二十年后,瓦片国施工界伤亡事故都是外国人的多少倍,成本是一方面,意识和责任才是主要的问题啊。

  包括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要让他们自己重视自己的生命,挂个安全带就像是挖他祖坟一样的抵触,怎么可能不出事?

  这起事故无人被直接砸中,支架也没断,只要挂了安全带,最多就是个重伤,说不定就全部有点擦伤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