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维修工 第一百七十八 问君何不名,且上凌烟阁

《历史维修工》第一百七十八 问君何不名,且上凌烟阁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字数:1966 书籍:历史维修工

  因为金手指“无间”的缘故,李扶摇这一次直接用自己的身份穿越。

  于是盛唐时空里,凭空多了一人一马。

  首先明确了目的:先要和李世民通气,然后潜伏在太子党阵营里,查找穿越者,如果能直接找出穿越者并杀掉最好,如果不能,只好慢慢策划。

  搞不好自己能混个凌烟阁功臣,将二十四扩大成二十五。

  但是如何见李世民?

  自己来路不明,直接贸然去找李世民或者长孙无忌之流,在这个争储关头,容易引起怀疑,被视为奸细,说不准就被针对了。

  因此必须曲线救国。

  那么……只好去找李渊的公主们了。

  找谁?

  当然是找传奇人物,大唐建国的功勋,原本应在凌烟阁有一席之地,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军队殡葬礼仪下葬的巾帼女子。

  李扶摇骑着踏云乌骓,问了路人,然后一路东行,来到朱雀大街。

  站在玄都观门口,李扶摇牵着踏云乌骓,上前问那位正在扫地的年老道姑,“敢问真人,正阳先生可在,不才李扶摇,前来拜见。”

  老道姑抬起满是皱纹的脸,做揖行礼,“小哥儿,弊观并无正阳先生。”

  李扶摇淡淡笑了笑,“出家人不打逛语,真人如此说,不怕九天之上的真君们责怪真人向道之心么?”

  老道姑面色不变,“贫道一心向道,真君们又岂会责怪降怒。”

  却是巧妙的避过了话锋。

  李扶摇摇了摇头,也不敢乱来,想了想,“那不才可否进观信香火?”

  道观慈爱笑了笑,“道门福地,当为泽众生,有何不可?小哥儿请。”

  李扶摇将踏云乌骓栓在门口,拍了拍这货的脑袋,“道门重地,注意礼仪,注意你的尊严啊。”可别乱拉屎拉尿。

  踏云乌骓那个无语,老子现在是一匹马啊,难不成盛唐还有专门的马厕?

  老年道姑忍不住摇了摇头。

  和一匹马说话,这小哥儿有些独立特行。

  独自进入道姑,李扶摇并没有去大殿供奉香火——身上没有大唐的钱,只是找个说辞进观,然后看是否能见到正阳先生而已。

  来到观后幽舍外,李扶摇唤住一位年轻道姑,“真人这厢有礼了,我奉命前来见正阳先生,还请指路。”

  就不信玄都观所有人都有这么强的警戒之心。

  年轻道姑打量了李扶摇一眼,干净清爽,透着一股犀利气息,宛若藏鞘之剑,确实不似普通人,想当然的以为李扶摇是正阳先生家人派来的。

  做揖回礼,然后指着幽舍内一座独立小楼,“先生刚去静室,贫道为你通报罢。”

  片刻后年轻道姑回来,“先生说不见客。”

  李扶摇哦了一声,在玄都观饶了一圈,无人注意时回到那座小楼前,丝毫不介意会失了礼仪的推门,“正阳先生安好,可让在下一顿好找。”

  说话间,似乎有一阵微风自李扶摇身上飘起,在室内飘荡片刻,消散于无形之中。

  安静坐在静室里,身着白色道袍,头戴道冠,看年岁,也就二十二三,实际年龄约已二十五的道姑睁开眼,恬淡的望着李扶摇,“善人何来?”

  纵然神情恬淡,纵然道袍道冠典雅,依然遮掩不去她身上那股不输虞姬的英姿,以及……那种只有经历过战场之人才能感受到的血腥气。

  小哥儿和善人,都是道士对普通人的称呼。

  李扶摇笑如春风,“我于何来不重要,但想问正阳先生,欲于何去?”

  称呼道士,一般尊称道长、仙长,学问精深、修炼有成或德高望重的道士可以尊称为先生、真人,一般是朝廷颁赐。

  道姑云淡风轻,“从何来之则之何去。”

  李扶摇苦笑,“先生此言,可是置国于危,岂是巾帼平阳昭公主之本意?”

  平阳昭公主!

  这位道姑豁然是李渊第三女,大唐平阳昭公主!

  嗯,是死了的平阳昭公主——据史书记载,平阳昭公主在623年去世。

  现在是626年,她已经“死”了三年。

  这是一位奇女子,唐高祖李渊和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起兵,柴绍离长安奔太原,平阳公主动身回到鄠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当地的产业变卖,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相当规模的起义军。

  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

  关中平定之后,李渊将自己这位才略出众的爱女封为“平阳公主”。

  攻克长安之后,平阳公主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驻守出入陕西的咽喉之地绵山,也就是后世的娘子关。

  这样一位巾帼英雄,为李唐的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没有意外,注定是要以女儿身上凌烟阁,铸就一段不输花木兰的千古佳话。

  但她早夭。

  历史记载,平阳公主的死很意外。

  而且低调。

  长安之战后六年,才在史书上突兀的添了一笔,还是因为葬礼与众不同才被史官记录。

  当时很多大臣反对,说一个妇人以军礼下葬,不符合规矩。李渊就反驳说,平阳公主生前每临战阵,身先士卒,死后用军礼下葬,又有什么不妥?

  所以,平阳公主仍以军礼下葬,且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昭”。

  根据后世推测,有几种可能。

  公元622年,太子李建成讨伐刘黑闼,直到年底才将其击溃,平阳公主的葬礼在623年2月,当时平阳公主镇守的娘子关正处于交战前线,很有可能她在这一仗中战死,将其尸体运回长安并适当做一些葬礼的准备工作,时间上正好吻合。

  而且,就平阳公主被用军礼下葬这一点是最坚实可信的证据,战死和军礼,顺理成章。

  除此之外,新旧唐书都没有提到平阳公主的战死,如果是战死,那么肯定会带上一笔,除非是战争以外的死因。

  所以推测可能是冠心病之类的突兀死亡,毕竟盛唐李家有冠心病的病史。

  另外还有两种推测说:平阳公主在之前的战争中受了伤,等回到长安后旧伤复发死去;平阳公主和秦王李世民关系较好,却因此得罪了太子李建成,所以李建成下手把她干掉了。

  但此刻平阳昭公主就站在李扶摇面前。

  所以所有推测不攻自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