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俗人一枚 839,小小金手指

《重生之俗人一枚》839,小小金手指

作者:瞎半身 字数:3716 书籍:重生之俗人一枚

  众大臣闻言,触动心事,均大哭起来,一场生日喜宴,倒成了哭丧似的,一片愁云惨雾。

  曹操非但没哭,反而微微冷笑,状甚不屑。王允虽正领头哭着,但十分留意座中各人神情,见曹操神情,不由心中一凛,忙道:“曹将军为何不哭,难道不为汉室将倾而心伤?”

  曹操抚掌呵呵大笑,道:“满朝文武大臣,就从白天哭到黑夜,从黑夜哭到白天,便可以哭死董卓了么?”

  王允怒道:“曹将军祖宗亦是朝廷臣子,食汉室俸禄,如今国亡在即,不但不伤心,反而大笑什么?”

  曹操从容说道:“我并非笑什么,只是笑各位只顾痛哭,却不思妙计诛杀董卓而已,曹操虽力有不逮,却有意斩董卓人头,悬于都城楼上,以告慰天下臣民。”

  王允一听,连忙道:“请曹将军随我入内堂一叙。”

  进人内堂,王允问曹操道:“曹将军有何妙计,可杀董卓?”

  曹操道:“曹操近日巧与董卓周旋,正欲令董卓信任我,以便有所图,董卓如今已相信,因此曹操可以惜机接近。听说王司徒有七星宝刀一柄,十分有名,曹操打算以献刀为名,进入董卓府第,寻机杀他,若能杀此国贼,曹操死而无憾,只是王司徒舍得那柄宝刀么?”

  王允慨然道:“曹将军有此壮志,乃天下之大幸,王允便送上生命亦甘心,何况区区一一柄宝刀。”

  王允说罢,取出七星宝刀,捧给曹操,又亲手斟了一杯酒,双手向曹操敬上,以表谢意,曹操接酒,慨然道:“我诛杀董贼之心甚坚,若有异心,当如此杯。”说罢,曹操一饮而尽,又把酒杯扔在地上,摔得粉碎,王允见曹操意态坚毅,视死如归,不由十分感佩。

  曹操把七星宝刀藏好,与王允一道,重新出来饮酒,不一会,曹操便先行告退了。

  第二天,曹操先派人向董卓禀报,说一会儿会前来拜会。

  然后他才藏好宝刀,前往董卓的相府。来到相府,曹操问董卓的亲随道:“董丞相现在何处?”亲随已奉董卓的口喻,知曹操前来拜访,便毫不疑心,道:“曹将军,丞相正在府中小阁等你晋见,你快去吧。”

  曹操暗中咬了咬牙,从容而进。他上了小阁,只见董卓坐在床上,义子吕布在他身边侍立。曹操一见,心中不由一凛,暗道:吕布神技惊人,有他在此,如何下手?便连忙上前,以下属之礼,向董卓参拜。

  董卓甚喜,问曹操道:“曹将军为何迟到?”

  曹操心中又一凛,忙俯身道:“未将之马弱劣,因此来得迟了。”

  董卓便扭头对吕布道:“我有西凉进贡的好马,布儿已得赤兔,且去替曹将军拣选一匹吧。”吕布答应一声,走了出去。

  曹操见状,心中暗喜心道:合该董贼死期至矣!但见董卓仍坐在床上,知他神力惊人,一刀杀他不死,便再无机会,只好暂时按兵不动。

  又过了一会,董卓身躯肥胖,坐下不多久,便倒在床上侧身而卧,面向床内,背对曹操。

  曹操心口又暗道:“天意注定董贼必死无疑了。”他连忙从怀中摸出七星宝刀,正欲向董卓的背颈部狠狠刺下。

  不料董卓面对床内,床内恰好有一面衣镜,董卓从镜中突见曹操在他身后拔刀,疾速转身,喝问道:“你拔刀打算干什么?”

  恰就于此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曹操心中大骇,慌忙向下一跪,双手捧刀,向董卓道:“未将近得一口宝刀,欲献给丞相。”

  董卓接过,见此刀长尺许,上有七星嵌镶,十分锋利,果然是一柄宝刀,心中一喜,便没再追问,把刀递给吕布。吕布即带曹操出阁外看马,曹操向董卓致谢,又连忙道:“请允未将试骑看看。”董卓笑道:“识马之人,自然要亲自试骑也。”于是吩咐替曹操备好鞍辔。

  曹操牵马,缓缓走出相府,翻身跃上马背,向前驰出数十丈,见四下无人留意,即扬鞭策马,一溜烟似的飞驰而去。

  曹操刚才的神态,不料已落人吕布的眼中,他对董卓道:“刚才曹操似怀不轨,见父帅发觉,才推说献刀,以掩饰其奸.”董卓不由醒悟道:“布儿所言不错,我也有所怀疑也。”

  此时李懦进来,董卓便告诉他刚才曹操之事,李儒沉吟道:“曹操生父曹嵩,告老还乡,现居谯郡,曹操本人无家室在京都,单身独居校尉府中,如今可差人前去传召,他若奉召前来,便非心怀不轨,确实是献刀,若他不敢前来,则必心虚,便是欲行刺丞相了。”

  董卓点头道:“此计甚妙,立可试出曹操的真面目矣!来人,即去校尉府传召曹操前来见我。”

  董卓的四名亲随,领命前去传召曹操,去了许久,回来报说:“曹操并没返回校尉府,而是飞马直奔东门,守城门官兵查问,曹操回说,奉丞相之命,出城有急事,然后即纵马飞驰而去。”

  李儒道:“如此,便足证曹操作贼心虚,行刺不遂,逃亡而去。

  董卓大怒道:“我待他不薄,反欲谋害我么?”

  李儒又进言道:“此事绝非曹操一人之计,必有同党,只需捉住曹操,详审之下,不难揭破。”

  董卓于是立刻下令,发通缉令到各州郡县,上绘曹操面貌和身形,但能捉擒曹操来献,赏赐黄金千两,官封万户侯,若有窝藏者,与曹操同罪论处。

  董卓此时挟天子以今天下,他以朝廷丞相的身分,发令地方,通缉曹操,曹操立刻成了天下无处容身的通缉犯了。

  曹操此时的处境,竟与刘备相差无几,唯一不同的是,刘备犯的是打小小督邮的罪,而曹操所犯的,却是欲谋杀丞相董卓的弥天死罪。而且,直到此时,刘备尚仅是一位寂寂无名的乡间小吏,而曹操却已经是身任朝廷校尉的武将,因此两者的背景极不相同,而同样的遭遇处境,后果亦极不相同,刘备和曹操两人运命的差异,于天机大势的演进中的结果亦各有奇通,其中的玄妙,的确十分神奇。

  当日曹操自逃出京都洛阳之后,便向东南方的谯郡一路亡命飞奔而去,幸而他所骑的是西凉名马,日行数百里不知疲劳,因此不到半日工夫,曹操便驰抵远离京城洛阳三百里的中牟县城了。

  谯郡是曹操的故乡,他的生父曹嵩,此时已告老返乡,在谯郡定居,曹操此时唯一可以隐身的,只有谯郡而已,但谯郡远在中牟县城东南数百里,而欲奔谯郡,中牟县穿城大道是必经之路。曹操虽然明知凶险,但仍自忖自己马快神速,朝廷通缉他的榜文采必可以抢在他前面赶到。因此只好拼着胆子,硬着头皮向县城门走去。

  不料守城的官兵向曹操略一审视,便不容分说,把曹操绑了,押着去见中牟县县令。

  县令问曹操是谁?曹操道:“我是—名客商,复姓皇甫,今偶经此地,为何捉我?”

  县令仔细审视曹操一会,沉吟半响,方道:“你身分甚有可疑,且收押在监,明日再审问清楚便了。”

  军士领命,把曹操收押入监牢。曹操在监中自忖今番凶多吉少,且又饥又渴,心中不由大骂县令这狗奴才。

  到了半夜,忽然有军士进来,把曹操押去县衙内堂。那位中牟县县令,已安坐守候,他见曹操押到,便挥手摒退左右,直到曹操面前,悄声道:“曹操,你好大的胆子,身为朝廷钦犯,竟敢自称客商,招摇过市,不怕把你押上朝泛斩头么?”

  曹操不由吃了一惊,道:“你怎认得?断认我是曹操?”

  县令微笑道:“我早年于洛阳求官,曾见过你一面,自然知道你便是朝廷已发榜文通缉的曹操。”

  曹操一听,知事已败露,自忖必死无疑,便不再与县令答话,默然不语,县令却又问道:“我听说董丞相待你不薄,你为甚反而欲加谋害?惹祸上身?”

  曹操被县令弄得十分烦躁,怒道:“你这只燕雀,怎知我鸿鹄之志?我既被擒,已知必死。快解我上京领赏去吧,罗嗦什么?”

  县令道:“你别轻视我是小小县令,我亦素怀大志,只是未遇明主而已。”

  曹操见县令有商量余地,便慨然道:“我便是欲谋刺董卓的曹操不错。因我祖宗世食汉室俸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有什么不同?我之所以与董卓周旋,不过欲趁机杀贼,为国除害,如今事竟不成,乃天不助我也。”

  县令道:“曹公此行,打算逃往何处呢?”

  曹操道:“我非逃也。我打算先归故乡,举义兵,发檄文,号召天下英雄与我共襄讨伐董卓,乃我未了之愿也。”曹操此时把心一横,神态十分慷慨激昂。

  这县令听了,沉吟不语。一会后,忽地走上前去,亲手替曹操松绑,扶上座椅,倒身便拜,道:“曹公真乃当世救国教民之英雄啊?”

  曹操不敢轻慢,亦回拜县令,道:“请问县令贵姓,乡籍何处?”

  县令坦然道:“我姓陈名宫,字公台,母亲妻小,均在东郡,曹公乃忠义之土,我打算弃官不做,跟随曹公逃亡去也。”

  曹操大喜,连忙向陈宫致谢。两人又商定了逃亡的方法及路径。

  当晚夜深时分,陈宫即收拾他在任内的一笔银两,与曹操各自化装易容,佩了剑器,潜出城外,两人乘马飞奔,一路向东南奔驰,直奔曹操的故乡谯郡。

  奔行了三日后,这天黄昏时分,两人抵达河南的成臬乡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