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俗人一枚 514,《科幻世界》的来稿

《重生之俗人一枚》514,《科幻世界》的来稿

作者:瞎半身 字数:2440 书籍:重生之俗人一枚

  求推荐票,求月票,求全订,各种求……

  ———————————————————————————————

  蜀都人民南路4段11号,省科协大楼,《科幻世界》编辑部内,几个编辑正在分发从传达室送过来的一大摞来自于全国各地的稿件。其中一个编辑,30来岁,偏瘦,但目光却炯炯有神。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因几个月前因无意中发掘了科幻新人刘迟新而被主编阿来力排众议,破格从杂志社最边缘化的部门“读者俱乐部”调入编辑部的新晋编辑姚陆军。

  作为目前中国大陆科幻界仅存的硕果,科幻文学的一面旗帜,跟十年前那种没来稿,无名气,为了节约经费,连编辑们都需要推板车上街叫卖杂志的窘迫相比,这两年的《科幻世界》,可谓蒸蒸日上,春风得意。

  1997年,由中国科协主办,《科幻世界》承办的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97\'Beijing/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cience/Fiction),不仅对科幻在全国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更是让《科幻世界》的发行量翻番,从97年的不足10万册激增到20几万册。

  1999年,科幻世界再次发生了一件大事,《科幻世界》又火了一把。主编阿来在《科幻世界》的短文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成为了当年的高考题目,《科幻世界》顿时名声大噪,以至于好多并不主张自己小孩子看科幻的家长也纷纷掏钱,给小孩订阅科幻杂志,甚至抢购历年的过刊和合订本。《科幻世界》的发行量,再次翻番,从20几万册激增到近40万册,一跃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本身,也从最初的那个风雨飘摇,苦苦支撑。被省科协当弃儿一样抛弃,让其自负盈亏,倒闭就在旦夕之间的小杂志一举成为整个川省最赚钱的杂志!到1999年底,《科幻世界》的产值已达两千万元。杂志社也开始置地建楼。

  杂志的火爆赚钱倒是其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摆脱一直以来的稿荒的局面,带来了稿件的激增和井喷!现在,几乎每天收到的作者来稿都要用麻袋装。仅凭杂志社有限的几个编辑,除非是在杂志社发表过文章。留过大名的老作者,对于大量的新作者,要想一字一句的看完他们的来稿,几乎不太可能,如同高考阅卷老师一样,看个一两百字的开头,是否继续看下去还是扔垃圾桶,基本上就能有个定论了。

  对于每天大袋大袋的稿件,《科幻世界》的编辑们首先会挑选出直接投稿给指定编辑的老作者的来稿,剩下的那些大量的无名作者。则通常会通过抓阄的方式,随意平均分配。

  今天的几大袋稿件中,并没有直接投给自己的老作者的稿件。姚陆军有些失望。他最希望的,还是被他看中的,他自己也因此而得福的科幻界黑马刘迟新的来稿。可对方自从九月份来了篇引起轰动的《带上她的眼睛》之后,到现在都没稿件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来。

  隔壁的两个同事,突然开始欢呼起来。他们的手中,分别接到了王金康和何西的来稿。何西是科幻圈的老人,91年就开始发表作品。是中国新生代科幻的代表作者之一;而王金康,更不用说了,完全可以说是《科幻世界》的台柱子,整个九十年代科幻圈的一面旗手。每次只要一有老王的来稿。整个编辑部就会如同发现了一个好吃的东西,大家争先恐后,一睹为快。

  姚陆军用自己特有的东北腔喊了几句,让两人赶紧看,看完后把稿子传过来,凑了几句热闹。随后就开始自己的工作。他先把分在自己手里的二三十封邮件大致浏览了一下,来稿作者东西南北中,到处都有,分布还算平均。

  之后开始拆信,看稿。

  作为全国硕果仅存且最大的科幻文学杂志,《科幻世界》开风气之先,早在1996刊载了一篇川大留美教授易丹的长文《我在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上》之后,就开始为杂志社上到社长,总编,下到普通编辑配备计算机,推行无纸化办公。习惯了电脑的编辑们最希望接到的当然是email电子稿件,这样不仅方便他们阅读,审稿,连排版工人也简单省事。可惜,到目前为止,莫说email,连他们接到的“纸mail”稿件,99%都是手写体。姚陆军看稿也有小半年了,稿件没有一万份也有一千份,除了山西娘子关水电站的那个“刘电工”来稿全部用电脑打印外,其余稿件,全部都是手写体。

  一连拆了十封来稿子,姚陆军并没发现什么优秀之作。不过这也是常事了,编辑部每天接到的来稿几十上百,能够有一两封达到出版的标准,也就不错了。因为《科幻世界》的版面有限,每个月能够出版的文章,也就十来篇。而这十几篇文章中,还要留一两篇外国名家的译文,一些推介科普性质的文章,比如“主编专栏”——主编的随笔,寄语;“图说科幻”——介绍国外科幻大牛;“科幻影视”——介绍近期流行的科幻电影等等。所以,能够出版的国内作家的文章,也就堪堪八/九篇,十来篇,平均算下来,所有编辑,三天才能遇到一份够格的稿件。刚才来了老王和何西的两篇肯定够格的稿件,坦白说,姚陆军并没指望自己今天能有什么收获。

  又拆了七八封,还是没发现能够让他眼睛一亮的作品。姚陆军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起身,去给喝了一大半的茶杯续了杯茶水。回自己办公桌的途中,看到王金康的新作《可爱的机器犬》已经到了编辑部主任田子意的手里。年过半百的老田正翘个二郎腿,优哉游哉的沉浸在王金康创造的想象世界之中,看得姚海军这个科幻迷眼热不已。

  “主任,看完后记得拿给我看哈!”姚陆军对田子意说。

  “好的好的。”田子意头也不抬的说。

  回到自己座位,继续拆信,一连三篇,姚陆军都只看了个开头,就扔进了垃圾桶。文笔太过拙劣,如同中学生作文,哪怕创意点子再好,也是不够发表资格的。姚陆军伸了个懒腰,看了眼桌上的稿件,还有五六封;又飘了眼田子意的方向,对方的表情悠然自得,显然老王这次的稿件质量不错。姚陆军对待会儿的阅读更加期待起来。

  拿起上面的一份稿件,信封很大,而且难得的还是一封挂号信。

  “这人对自己的稿件倒是信心十足。”姚陆军心想,平时收到的稿件,绝大部分都是平信,寄挂号信的少之又少——又不是饿死鬼投胎,没必要啊。

  “SC省四方市四方中学高二,王子安——莫非是个老师?”姚陆军扫了眼寄件人和地址。拆搞拆得多了,姚陆军也拆出了些门道出来,比如,来搞者的职业,有时候他凭对方的地址就能猜个一二三。这“四方中学高二”,姚陆军第一个想到的,对方可能就是一个老师,而且多半还是教语文的。因为如果是学生,断不至于不留具体的班级而只留一个高二。

  拆掉信封开口,姚陆军取出稿件,顿时便愣住了。刚才在掂量信封的时候,姚陆军就猜测这来稿怕是有点多,取出后果不其然,竟然有两份稿件,每份的页数都不少,其中一份,起码有二十几页,另外一份,也有十六七页。

  但这不是让姚陆军发愣的原因,让他发愣的原因的是,这两份稿件,竟然全都是电脑打印稿,犹如几个月前他接到的刘迟新的稿件。幸好在阅稿之前他看了眼寄件人信息,不然,准得以为是“刘电工”又来新稿了。

  姚陆军拿起两份稿件中最上面的一篇名叫《乡村教师》的来稿,以比阅读前面稿件时都要认真的态度,开始阅读起来。

  ————————————————————————————————

  感谢“书友160520151921457”老弟588起点币的打赏!

  一并感谢书友160509170644362,等候自然,来看看风景的,坏人2020,铁木仙尺,**丝1哥,浩瀚宇宙无敌,开心大大土豆,傲雪火焰,真原始人,果断雷少,俗人VIP群,王顺峰1987,ei&ei,林牧场,110牛不牛,繁华落尽无悔矣,魔法门og,低调三儿,被遗忘的眼神20位兄弟姐妹的慨慷解囊!

  谢谢所有订阅,投推荐票和投月票的朋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