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俗人一枚 243,联考1

《重生之俗人一枚》243,联考1

作者:瞎半身 字数:2829 书籍:重生之俗人一枚

  今天是2016年的第一天,祝大家新年快乐!老瞎今天三更,这是第一更!求月票,求推荐票,求开门红打赏!

  ———————————————————————————————

  星期六,四中高二的第一次联考正式拉开了帷幕。考试科目: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共九科。时间安排为周六上午两科,下午两科,晚上一科;周日上午两科,下午两科。

  在考试之前,对于联考,王勃因为内心深处的不在乎在行为表现上一直显得有些漫不经心,紧张不起来。但是,当置身于考场,看着面无表情的监考老师拿着试卷走进教室宣布考试纪律的时候,被深埋了十几年的有关考试的记忆和经验开始有了本能的反应。他明知道这次考试的好坏对他的未来不会有什么本质性的影响,但此时此刻,身临此种环境,看着周围一个个正襟危坐,如临大敌的同窗们,王勃本能的就开始感到自己也有了些紧张的意味。

  第一科考的是语文。语文上一世就是王勃得分的主要科目,这一世,有了三十几年的人生经验和阅历,做起这些针对高二学生的题目来,基本算小菜一碟。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比较头痛的古文和阅读,王勃解决起来也是得心应手,轻松加愉快。至于作文,前世王勃最擅长的是记叙文,写人,叙事和状物都比较拿手。记叙文考文采和情感,议论文考推理和诡辩。王勃的本性不是一个喜欢跟人辩论的人,他也没那么多歪歪道理,所以若非不得已,议论文他是能避则避。

  今天的作文是一篇材料作文,根据材料提炼主题,可叙可议,王勃便打算一改前期,写篇议论文出来玩玩儿。倒不是说重生后的他就变成了舌战群儒的雄辩之士,有了把死人说活的口才,而是比起他的同学,甚至比起当代的所有人,他多了十多年的未来记忆,更经受过网络浪潮和信息爆炸的洗礼,见识过很多新颖别致,让人拍手称道,甚至拍案叫绝的观点。这些观点,在后世的人看来或许是一种毫无新意的老生常谈,但放在十几年前的今天,王勃相信这些“洞见”的威力。

  由于模拟的是高考,所以语文的考试时间也变成了标准的两个半小时。连同作文,王勃用了一个小时又五十分钟完成。最后花了十分钟时间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距离交卷还有半个小时,王勃抬头瞧瞧了周围的同学,要么奋笔疾书,要么抓耳挠腮的苦思着遣词造句。王勃嘴角一勾,笑了笑,收拾起自己的“张飞啃西瓜”的铁皮文具盒,出了教室。

  他的提前交卷给一些人造成了压力,但不少的人却抱着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高中不像初中小学,提前交卷是常态,高中很少人提前交卷,能在规定时间把题目做完就不错了。做完后有余暇从头到尾检查一边的就是高手,哪有时间提前交卷?除了自暴自弃的差生。

  第二科安排的是数学。在小学和初中,数学一直是王勃的强势科目。高中因为他的高风亮节把自己的教科书让给了同桌刘伟,导致他听了三个月的天书。前面的基础没打好,后面便一直处于艰难追赶的状态。整个暑假,王勃把数理化三科从头到尾好好的捋了一遍,又做了大量的练习。而且以成年人的眼光重新学习中学时代的数理化,让王勃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有那么点高屋建瓴,统领全局的意味。所以,数学试卷上的这些以高一教学内容为主的题目,在王勃的眼中,都没多大的难度。

  不过,尽管数学题目的难度不大,但是他毕竟离开考场已经十六七年了,没了在考场上的那种紧张感和急迫感,时间分配上不太合理,直接导致他的时间不够用。当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的时候,他还在慢慢悠悠的在解最后一道大题。

  看着做了一大半,就差个结果的大题,王勃一边收拾文具,一边苦笑着摇头。成年人的思维,高屋建瓴的视角虽然可以让他透析出题者的意图,但因为时间的限制却不足以让他成为一个“解题机器”。要想成为“解题机器”,提高解题速度,大量的练习,反反复复的做试卷是必由之路。但王勃却并不想走这条路,为了个分数来进行自我迫害。

  语文和数学考完,已经十二点过了。王勃便邀请林文健,廖小清和李杨三个去自家的米粉店吃中午饭。考虑到一个小时后下午场的考试就要开始,几个原来通常是回家吃午饭的人就都没拒绝。

  “上午的两科你们考得怎么样?”路上,王勃问几个好友。

  “不怎么样,好多题都是瞎猜的。还有好多没做,特别是数学。我感到这次的数学好难。”李杨愁眉苦脸的道。

  廖小清叹了口气道:“唉,数学我也有几道题没做。后面的两道大题一点思路都没有。”

  林文健点了点头,说:“这次的数学有几道题确实有点变态。一道选择题和填空题没啥把握。最后一道大题我只开了个头。这次的成绩估计不太理想。勃哥,你呢,考得怎么样?”林文健看着王勃问。其余两女听了,也好奇的看着王勃,想听听这个语文考试竟然提前半个小时交卷的家伙怎么说。

  林文健的数学成绩是七班最好的,王勃听林文健这么一讲,他心头便有了底,觉得这次自己很可能考个让全班侧目的高分。但他也没多说,只是道:“数学最后一题我也没做完,其他的全做了,但是不晓得对不对。作文我前段时间在《读者》上看了篇相似的文章,哈哈,直接被我改头换面的拿来用了。”

  “原来是这样啊,难怪你那么早就交了卷!”

  几人一听,顿时释然。

  走进米粉店,人山人海,一大半都是高二年级的学生。王勃看到了很多熟人,有自己班上的,也有其他班上的。他心中一动,一双眼睛立刻变成雷达,来回在大厅中扫视。很快,在靠窗的一张四人桌上,那个熟悉的身影就出现在了他的视线中。

  四人桌边,除了梁娅,还有她的同桌芦苇,以及她们班上的郭晓亮,一个真正的天才,高一期末考在整个德市三十几所高完中学,一万多同年级考生中名列第一的名副其实的考霸!王勃看去的时候,三人正在热烈的聊着天,估计是在对答案。考霸郭晓亮如同一尊石佛,老神在在,带着自信的微笑;而梁娅和芦苇两个女生,则一会儿愁容满面,一会儿又兴高采烈。

  王勃已经有好几天没看见梁娅了,心头想念得紧,他下意识的就想上去打个招呼。就在这时,赵兴友端着四碗小吃挤开人群,朝梁娅所在的那桌人走去。梁娅,芦苇见了,急忙起身帮忙。四人各自端了自己所点的午饭,有说有笑的吃了起来。

  只有郭晓亮一个男生还好,又有一个男生在场,打算去打个招呼的王勃就有些犹豫。这两个男生一个年级第一,一个年级第四,是整个高2001届的风云人物。两年后更是以优异的成绩一个上了清华,一个去了北大,比王勃这个七班的头牌,实际上却连年级前十都进不去的伪尖子要知名得多。

  这时,林文健对王勃说道:“勃哥,这次你别管我们,我们自己到前台去点餐。”

  “你们找位子坐,我切后厨帮你们端嘛,要快一些。”王勃劝道。

  但林文健却没听,直接去前台排队去了。廖小清和李杨跟着一起去,走的时候不忘交代王勃让他帮着占几个位子。

  吃饭的时候,廖小清和李杨积极的找王勃和林文健这两个班上的一二名持有者对着语文和数学的答案。两个成绩一个一般,一个中等偏上的女生或激动或沮丧,脸上再现了刚才梁娅和芦苇脸上的神情。但王勃对此却有些心不在焉,一门心思全部飞到了对面九班的那四个男女身上。

  中学时代的女生最看重什么,或者最欣赏哪一类的男生?

  坦白讲,王勃并不清楚,因为他自身并无这方面的经验。

  从身边仅有的几个例子中,一个或许是长得帅,比如他的一个小学同学张明华,因为长得帅,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一直很有几分女人缘,喜欢他的女生不在少数。

  另一个可能就是需要不错的口才,至少要性格外向,开朗大方,会逗女孩子开心,说一些她们喜欢的甜言蜜语。比如七班,那个不知道何时把徐晶追到手的周帅,其貌不扬,成绩也差,但就是爱跟女生开玩笑,嘻嘻哈哈,在其他人都没注意的时候,悄悄的就把徐晶这颗小辣椒收入囊中。

  王勃没有张明华的帅气,口才虽然不差,但因为梁娅不跟他一班,平时接触的机会又少得可怜,他又不是那种喜欢走极端,好表现,会出奇制胜的人,几次主动跟梁娅搭讪都是王勃在性格上的一种自我突破,但若是要他更进一步,变成死缠烂打,穷追不舍的无赖,不论从本性上还是个人自尊上,又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那么既不帅,又没办法甜言蜜语,如何吸引对方的注意呢?王勃看了眼跟郭晓亮和赵兴友谈笑风生的梁娅,若有所思。(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