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天才后卫 第五百三十八章 只传球,不得分!

《天才后卫》第五百三十八章 只传球,不得分!

作者:幸福微光 字数:1690 书籍:天才后卫

  立夏之后的晌午确实有点闷热,于轼愣愣地站在学士院的大门入口,四周的人们纷纷进入报名参加。

  学士院地理位置极为险要,处在皇宫附近,占地三百亩,但装潢无论由内由外,都是富丽堂皇,唯有后花园的学生住地,显得清谈简朴,清澈的池塘,翠绿的挺竹。

  于轼也立马进入了学士院,院外大门是古红木所制,红木上攀爬着条条爬山虎,显得时代很是悠久,学士院里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树下散发着荧光点点,使得没有阳光照耀的学士院依旧那么的明亮,传闻说学士院没有昼夜之分,看来是真的,还没等他看完所有建筑的精致图案,墨棋就已经跑来说道:“我已经给我们都报好名了,一个月后参加,我们现在可以免费入住学士院特有的酒楼,走吧。”墨棋又看了一下于轼身后,问道:“思瑶妹妹呢?”

  于轼向身后瞥了一眼,满是疑惑道:“她不是和你在一起的吗?”

  “我以为她和你在一起!”墨棋惊呼道。

  “我还以为她和你去凑热闹了!”于轼大叫了起来,心中一阵慌乱。

  “完了,完了……”于墨棋异口同声道。

  于轼看了一眼自己满是老茧的手,心急如焚,万一思瑶出了什么事情,我怎么和金帮主交代,这该如何是好。

  墨棋更是心急火燎,心中完全无法平静下来,思瑶妹妹出了什么事情,我这后半生可怎么办啊,没有她我将是一具空壳,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要这修炼境界还有什么意思,我必须把思瑶妹妹找回来,因为在她身上墨棋再次找到了人生的追求。再当墨棋回过神来的时候,于轼已经不见,这才意识到于轼已经出发找思瑶了。

  这若大的学士院,找一个人何谈容易,况且于轼还十分了解到思瑶是个大路痴,从小到大,连在家里都会迷路,真是太不让人放心了。

  于轼进入了一座大殿,此大殿不同于其它大殿,此大殿的装饰也是十分豪华,内柱都是由多根红色巨柱支撑着,每个柱上都刻着一条回旋盘绕、栩栩如生的金龙。每根柱子都刻有奇纹异符,其中就有一首诗吸引了于轼的注目,‘河畔染红天,遗憾抱终身,天上无神仙,地下无恶鬼,问鱼何处来,塞外渺人烟。’

  于轼读完,说道:“这首诗怎么没题名?”

  “这不是诗,需要什么题名?”一位老者慢步走来,头发花白,面容苍老,看似经历了无数风雨,走进于轼面前,露出慈祥的笑容,说道:“这是我们学士院的预言之殿,这上面的提诗文字,并非人而刻之,它会凭空出现,也会凭空消失,它是怎么出现的,又是怎么消失的,无人而知。”老者抚摸着上面的文字,又说道:“小伙子,你是哪个殿的?”

  于轼恭敬的行了个礼,“在下只是一名报名新生,还未进入学士院,只是舍妹走丢了,我误入圣地,还望见谅。”于轼又行了个礼,告辞了老者,快步走出大殿,出了大殿的那一刻,他也是松了口气,自喃道:“预言之柱?如果他能预言到我,我就谢天谢地咯。”

  另一方面墨棋已经找到了在膳堂吃饭的思瑶,思瑶一人下了马车,就闻香而来,然后吃完了又不知道怎么走回去,只好坐在原地等,接着吃,接着吃饭……墨棋来的时候,她已经不知道吃了多少,真是巨能吃,还让墨棋给她向于轼保密。

  于轼走出预言殿后转了个拐角就遇到了墨棋,思瑶,于轼看到了思瑶那一刻就大声斥责道:“我说你跑什么跑!!你丢了我怎么向金……咱爹交代!”

  思瑶低下头,向墨棋身后躲去,墨棋向前制止,说道:“算了吧,她也是饿了,去膳堂吃东西了,不能怪她,早上我们为了赶路吃得也少。”思瑶探出头,噘着嘴,微微点头,瞄了一眼于轼的眼睛,立马又缩了回去,墨棋扯开话题又说道:“于兄,刚刚你去哪了,我看你刚刚挺慌张的。”

  “哎,说来话长,刚刚误入了学士院的预言之殿,莫名其妙的。”

  这‘预言之殿’一下子就提起了墨棋的兴趣,连忙问道:“那于兄可看到了什么?”见于轼摇了摇头,墨棋又说道:“这预言之殿啊,十八根金龙之柱,每根都是通天知晓,方晓不同。”三人见天色渐晚,就边往酒楼走,边在路上墨棋向于轼介绍了这十八根金龙柱。

  第一根,天子之柱,预言着每代帝王的丰功伟绩,过与失,即使有文字的提醒,还是躲不过上天命运的安排,之后每当东窗事发后帝王们才了解了其中的真谛,个个都是后悔莫及。

  第二根,万物之柱,何时旱灾,何时洪涝,何时丰收,都尽在其中。

  第三根,民生之柱,了解了民生的安详和暴乱。

  第四根,将军之柱,帮助帝王们寻找能人异士的藏头诗,据说当年唐太宗就是因为一首藏头诗找到了薛仁贵薛大将军。

  第五根,…………

  第十七根,江湖之柱,这根柱子,真切了解了江湖八大门派未来的恩怨情仇,就是因为这根柱子,朝廷有时也会出面阻止一些腥风血雨的诞生。

  第十八根,天启之柱,这一根上的文字没有变过,自盘古开天以来,就只变过两次,上次变样,还是自塞外屠杀之后,它预言的是天下的主宰,苍天之下的神,八年过去了,那人依旧没有出现。

  这一根根金龙柱,让于轼惶恐不安,尤其是第五根,塞外之柱,描述了塞外的兴衰,据墨棋的描述,当年就是因为这柱子的一言之词,导致塞外遭人屠杀,朝廷却没有出兵阻止。

  如今的唐朝,人人都信仰着这十八根金龙柱,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惧怕,于轼不相信这一切,他相信天不可能主宰着这个世界,人自己的命运还是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是当今皇帝,更不是什么预言天下的金龙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