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九荒纪 第0978章 曹轩之死

《九荒纪》第0978章 曹轩之死

作者:荒天帝 字数:1626 书籍:九荒纪

  时人对中秋节不算特别重,顶多只是与亲登楼赏月。

  不过玩月诗也是文人的经典命题作文,不仅在场的人会和诗,不少人还会给远在他乡亲朋好寄诗,说些“我在这里着月亮,心里想的全是你”之类的肉麻话。

  诗人的感情大多都在诗里,甭管平时是不是有那么要好,写起诗来一定是深情的!

  三娘也是挨个给亲朋好写了信,还准备批发一批杏脯当做中秋礼送给长安的亲。她这才官上任呢,真要送什么贵重东西也不合适,只能来个礼轻情意重了。

  李俅送了这么多蟹,三娘本想邀崔县令他们一起吃,但考虑到李俅的身份又作罢了。

  李隆基曾明令禁止地方官员接触皇亲国戚,即使近几年已经不怎么追究了也不能心存侥幸。她与李俅他们好歹是从小玩到大的交情,要是演变成整个蓝田县衙都与东宫走得近就不美了。

  李俅显然也是悄悄地来,没有让特意去告知崔县令等人。

  翌日一早,几人就围坐在一起吃蟹肉粥,关中还真没多少这种吃法。寻常人要得到活蟹可不容易,连食材都拿不到,谈何吃出什么花样来。

  几人还分吃了几只整蟹,余下那些给绕梁等人也尝了个鲜,只留着一小半养起来供三娘明儿过节赏月用。

  吃饱喝足,三娘坐下边歇息边画起了图样。

  她如今作画虽算不得多好,但胜在读多、见识广,对自己想画的东西了然于胸,提起轻轻松松便能画完一幅。

  甭管是什么时代,人们对美的热是压抑不住的。就拿文字来说,过去的人玩出的花样就不少,比如有名的“鸟虫”就是篆的艺术变体之一,顾名思义就是把许多画变化为鸟虫形态,大多使用在印玺和旗帜上,春秋战国时期便风靡一时,以此作为贵族的标识。

  萧戡和李俅都好奇地凑过去三娘作画,等三娘画成一幅后便知晓她在画什么了:她在画印章图案。

  萧戡毫不客气地道:“这个好,你给我也弄一个。”

  李俅白他一眼,说道:“你一年半载都不写几次字,学人用什么印章?”

  萧戡道:“不用就不能挂着吗?我现在还是蓝田县的不良帅来着,给我来个帅印!”

  三娘道:“这可不兴说,我这弄的是私章,你要是说成帅印我可不敢给你了。”

  萧戡听后一点都不觉得自己说错话了,还美滋滋地道:“那就是有我的一份。”

  李俅悄悄瞪他一眼。

  萧戡才不理他。

  三娘道:“这估摸着得等过年才能弄成,所以我是准备拿来当年礼的,你们不用一直惦记着。”

  她虽然开导了那位张婆婆,但对方说不定参加完婚宴后又一个人闷着,所以她准备给对方找点有鲜感且有挑战性的事干。

  她的亲朋好那么多,每天给张婆婆一个图样都不是问题!

  还得告诉张婆婆这些私印都是将送到长安里那些响当当的人物手上、能叫她和她夫妻俩名字在县志上好好记上一的。

  哪怕是为了她那位死去的玉雕师丈夫,张婆婆应该也会振作起来。

  倒也不是三娘到个人就善心泛滥,而是她确实上了对方的手艺。

  这可是她正式领俸禄的第一年,怎么都给一直关着自己的亲朋好送份心意满满的礼物!

  三娘说干就干,出城后便先把这些天攒下来的一批印章图纸拿去寻张婆婆。

  张婆婆听说自己有机会帮丈夫名扬长安,嘴唇抖了抖,拉着三娘的手问:“真的可以吗?”

  三娘笑道:“当然可以。”

  她从小接触的都是钟鸣鼎食之家,自己虽然不太重什么珠玉珍玩,却也见识过不少名家雕刻的玉雕作品。

  张婆婆这双手还真没比那些名家差多少,许多精妙的雕镂技巧更是的人叹为观止。

  听闻她丈夫当年是与人起了龃龉才一辈子窝在村里没再去长安,否则他说不定早就是长安有名的玉雕大师了。

  既然本事摆在这儿,三娘当然乐意帮上一把。

  张婆婆很快便认真地钻研起三娘带来的图纸。

  三娘起身告辞。

  不想她才走出张婆婆家,就见个肤白貌美的女孩儿笑意盈盈地朝她们走来。

  三娘微讶。

  这是那天的娘子康丽娘!

  得出康丽娘婚的日子过得很美满,整个人起来精神奕奕,步履更是快而稳。

  她上前与三娘行了一礼:“见过少府。那天真是多亏了少府帮忙写诗,要不然我们的婚事可能没那么顺利。”

  三娘笑道:“我可是吃了你们两顿酒食的,写首催妆诗不算什么。”

  康丽娘心道这可太重要了,三娘的催妆诗可是直接让老秀才灰溜溜地跑了。

  要是那老秀才厚着脸皮坐下来吃酒,谁知道他喝醉后会不会胡说道?人一辈子兴许就这么一次嫁娶,康丽娘可不想因为这种人害得自己的大喜日子不够圆满。

  只是这种话康丽娘却不能对外人说,只能感激不已地送三娘一行人到村口。

  康丽娘可是嫁娘,三娘没拉着人家说太久的话,挥别这位美貌姑娘翻身上马与郑莹她们到别处走访去。

  李俅那日没过来,还是从三娘嘴里知道康丽娘与张猎户那段良缘。

  “挺好的。”

  李俅笑着说道。

  只要世道太平,寻常百姓的生活其实挺好的,左邻右里都是相熟的人,娶妻嫁人也是对眼了便能在一起。比起生在皇室之中,他们在这方面倒是多了几分自由。

  李俅私下给三娘透了个信:“宫中那位姓武的近来可能要不好了,你尽量别出什么头,最好是低调行事。”

  别李隆基现在压根不去武惠妃,武惠妃真要不在了他兴许又怀念起她的好来……至少得怀念十天天吧。

  短是短了点,但撞枪口上的可能性终归是有的。

  自从幼时从兄长那里得知那个关于未来的“梦”,且许多事都已经一一印证,李俅便不惮于以最大的恶意揣度自己这位祖父。

  能避避风头就避避风头吧!

  只要不会心存侥幸,应对起来就会更加自如。

  三娘得了李俅的叮嘱,点着头说道:“你们也要小心。”她好歹是在蓝田县,他们可是在李隆基的眼皮底下。虽说他们这些年都是能不提李俨梦中之事就不提,可那样的事谁能不记在心里呢?

  李俅随着三娘在蓝田县溜达了大半天,便骑着马儿从灞桥回了长安。

  灞桥横在灞水之上,自古以来就是送别之地,李俅着在风中徐徐摇荡着的柳枝,心中也莫名生出几分愁绪来。

  年纪越长,这样的相聚兴许便越少了。

  回到长安后李俅也没急着回东宫,而是先安排人去帮三娘送信和土产,叮嘱底下的人务必赶在中秋前把东西都送完。

  等事情都安排完了,李俅才回去寻他兄长说话。

  李俨婚期将近,只是他们这种婚事压根不用自己做什么,所以反而格外清闲。

  听弟弟说起三娘在蓝田县的种种安排,李俨说道:“阿晗虽然为人要强,心肠却是最软和的。”

  不管是对那对婚夫妻、对那老吏的孙女还是对那丧夫的老妪,她都是尽可能地帮了自己能帮的忙。

  而且三娘给予她们的不仅是同情或施舍,而是想办法让她们自己立起来。

  这只是开了个头而已。

  她会做越来越多的事。

  旁人当了县尉可能瞧不上这九品芝麻官,她却宛如鱼入大海般自在到不得了。

  李俨笑着对自己弟弟说道:“这样挺好。”

  这样就挺好。

  李俅也笑着回:“我也觉得挺好。”

  有许多话即便是亲兄弟也不能相互言说的,个中滋味也只有他们自己知晓。

  中秋当日,长安城中十分热闹,长安诗坛也十分热闹,一时间涌现了不少怀念亲的诗、吟风颂月的诗。在这堆节假日特色文学之中,有几首诗显得十分扎眼……

  大多以《谢郭少府寄杏脯》《答郭少府赠蓝田杏脯诗》为题。

  内容大多都是这样的:你这杏脯啊,又大又圆,贼拉好吃,我朋郭少府送我的,我们的情谊真深厚啊真深厚。

  不明真相的路人:?????

  怎么回事?

  这郭少府是谁啊?

  为什么连李白这个御前红人都给她写诗?

  还有,这蓝田杏脯真的这么好吃吗?

  你们有必要夸得惊为天杏吗?

  我曲江杏脯不服!

  还真有不少好事老饕闻风而动,特意跑去蓝田买杏脯吃。

  出了灞桥差不多就是蓝田县境内了,去一趟又不费劲。

  咱老饕最不怕的就是去各个犄角旮旯找吃的!

  蓝田县的百姓一时有点蒙,怎么他们平时辛辛苦苦出去兜售杏脯都没啥人搭理,这会儿却来了这么多人?

  得知是因为他们郭少府给不少亲送了杏脯当节礼、引得李白以及贺知章等人写诗纷纷夸赞,那些个被人登门求购杏脯的人家都惊住了。

  他们这位少府不简单啊!

  对于写诗夸杏脯这件事,李白自己是有话说的。

  其实吧,蓝田杏脯虽然品质上佳,吃着很不赖,但也远不至于让李白这么赞不绝口,毕竟他平时也不好这一口。

  可是!

  可是!

  三娘在信里说她明年准备在蓝田县私下酿点杏花酒和杏子酒欸!

  要是他不好好夸一夸三娘送来的杏脯,叫三娘觉得他不喜欢收到她的礼物,明年酿好的酒就不给他送了!

  其实吧,什么酒不酒的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能辜负了朋的心意!

  他只是真心喜欢这个杏脯而已,绝对不是想喝什么独家特酿的杏花酒和杏子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