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命案现场 第二十八章 银行布控

《命案现场》第二十八章 银行布控

作者:夜彬 字数:870 书籍:命案现场

  由于《汴梁日报》的广泛宣传, 举行扑买的这天,丰乐楼外人山人海,都是想来看热闹的。

  有那些心思机敏的商人, 知道开封府今次恐怕是在用扑买长庆楼的机会试水, 以后各种专营恐怕都会用这种公开扑买的法子。

  所以但凡有几个钱的, 都买了票,进了丰乐楼,要仔仔细细地旁观整个“扑买”的全过程。

  而没钱的百姓也多半聚在丰乐楼外, 虽然初秋小雨下得淅淅沥沥,贩卖食水的小商小贩、租马牵马的马行中人、打探消息的、纯看个热闹的……依旧在丰乐楼前穿梭来去。

  人们在丰乐楼前的雨棚下快乐地交换起八卦。

  “这长庆楼, 去年看它生意还行,怎么说转卖就要转卖了呢?”

  “是啊, 不是听说城里有名的黄仙是常驻长庆楼的?”

  “这位仁兄,这其中内情您就不知道了吧,是这么回事……”

  聚在丰乐楼外的汴京市民们大谈特谈八卦的同时,丰乐楼里坐着的竞买者,大多有些紧张, 流露出如坐针毡的表情。

  长庆楼的位置很好, 又是老牌名店, 不少商户都对它很感兴趣。

  再加上开封府不愿放开酿酒权,想要在自营酒水这件营生上分一杯羹的,就只有眼下这唯一的机会。

  有道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虽然入场者都被告知了底价是十万贯,而且要交一万贯的保证金, 但这场扑买还是吸引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商户, 不仅是汴京城中的商人, 不少来自扬州、苏杭等地的富户, 不知该如何才能打入汴京商圈的,也慕名而来,参与竞买。

  六十枚用“干支”编号的竞买牌全部用光。六十名竞买者,此刻已全部坐于丰乐楼在二楼大厅中开辟出的专门场地里。

  场地被一条过道分隔成为两个区域,每个区域坐了三十人。

  中间的过道有一名开封府的衙役来回巡视,维持秩序。

  在他们周围,专门设了雅座,供人观看。还有一些花了小钱进来看个热闹的,此刻都挤在场地的最末端。

  这“扑买”的详细规则,在前一日的《汴梁日报》上已经全文刊登。今日进场参加扑买的商人,基本上都做到了全文背诵,记得一字不差。

  但人人都显得很紧张,纷纷绷紧了面皮——毕竟这是破天荒头一回,谁也没有参加这种“公开扑买”的经验。

  而座中脸色最为不善的,当然是坐在一旁的旧主人叶鹏生,和坐在六十名竞买者中的叶俊生。

  堂兄弟两个,事先也都没想到开封府竟然选了这么个扑买方式。他们面面相对,眼光你来我往,噼里啪啦,似乎已经在交锋。

  座中有认得叶鹏生与叶俊生的,知道他们不仅是同宗,而且是还未出五服的堂兄弟。

  如今叶俊生来参加扑买,叶家家事便再也捂不住了。

  围观者多半在交头接耳,议论叶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明远:……现在不会再怪我挑拨离间了吧!

  少时扑买正式开始。

  这次开封府选了一名吏员,名叫卞荣的,主持这次的扑买。

  这卞荣有两点优势:有一副可以类比低音炮的好嗓子,目力绝佳。

  他一开口,整个丰乐楼的二楼都能听得一清二楚。闲杂人等听见,似乎也能凭空想象开封府堂上的威武肃穆,纷纷噤声。扑买场地迅速安静,人人屏息凝神,听卞荣解说规则。

  虽然《汴梁日报》上已经详细刊载了这次“新式扑买”的规则,但卞荣还是从头至尾重新讲述了一遍,并回答了在场竞买者提出的问题。

  明远在一旁,用银质小签戳了一枚淋上少许蜂蜜的林檎果干送入口中,一边慢慢地嚼,一面细听卞荣所说的。

  显然开封府是用了心的。

  苏轼带人详细推敲了“扑买”的整个过程。而卞荣也对各项程序熟极而流,因此每一个问题都回答得非常详细。

  明远当初只是三言两语,出了一个很简单的主意。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就能立即将之扩充引申,形成一套完备的规则。

  可见只要肯用心,古人凭借才智,并不会输给后来人。

  “此次叶氏转让长庆楼,连同自营酒水转卖权,扑买底价为——十万贯。”

  “十万零五千贯!”

  已经有性急的客商喊出了价格,引来一阵善意的哄笑声。

  “请各位竞买者,在本人喊出价格之后举牌,切勿打乱次序。违规三次后,将被逐出扑买场地,失去扑买资格。”

  卞荣肃容说道。

  他身旁好几名开封府的衙役同时向前迈上一步,表示他们会维持整场“扑买”的秩序。

  丰乐楼的会场立即鸦雀无声。

  早先胡乱喊价的客商紧紧捂住了嘴,生怕再犯错被逐出场外。

  卞荣见秩序恢复,便端正解释:“既然已有客商愿出十万零五千贯,那么本场扑买第一次叫价便是这个数目——”

  “十万零五千贯。”

  底下写有干支字样的木牌哗哗地举起一片。

  叶鹏生坐在一旁,轻轻舒出一口气,想必是觉得扑买的价位要好于他的预期。

  “十一万贯。”

  木牌举起的还是颇多。

  如此继续加价,待价格喊道十五万贯的时候,空中举起的木牌开始明显减少了。

  十五万贯是不少人对长庆楼的心理价位。如果价格继续往上抬,投入过大,外地来的客商便不敢轻易试水,汴京本地的商家也会觉得不值。

  “十五万五千贯。”

  卞荣继续往上报价。

  举起手中木牌的人寥寥无几。

  其中最为显眼的,自然是穿着光鲜,满脸轻松笑意,鬓边插着一朵新鲜秋海棠的史尚了。

  史尚手中举着写有“甲辰”字样的竞买牌,目光只管往坐在一旁雅座中的明远那里看去。

  但凡明远还摇着他的折扇,将写有“大食数字”的一面对着史尚,史尚就只管举牌。

  所以他全无压力,举牌如吃饭喝水。

  坐在离他不远处,手中握着写有“己卯”字样的木牌的叶俊生,头上已经渐渐沁出细密的汗珠。

  超过十五万贯,叶俊生也觉得很吃力了。

  “十六万贯。”

  卞荣喊出一个新的价格。

  这时场内还在竞价的,基本上只有叶俊生和史尚这两家了。

  其他竞买者已经从参与者变成了旁观者,坐在场中围观这一场好戏。

  卞荣知道时候差不多了,对叶俊生和史尚道:“只剩‘甲辰’和‘己卯’两位竞价,两位直接将愿出的价格告诉本人即可。”

  主持者不再按照“五千贯”的差额往上堆价码,叶俊生伸手一摸额头上的汗珠,觉得稍许轻松了些。

  “十六万二千贯。”

  叶俊生喊出一个价格。

  底下传来嗡嗡的议论声,人们也渐渐都看出叶俊生是强弩之末。

  一旁的原主叶鹏生笑容稍敛:这个价位已经不错了,但人总是贪心的。作为卖方,叶鹏生总是希望双方较劲得更激烈些,打得更凶一些。

  只见史尚懒洋洋地一举手中的木牌:“十七万贯!”

  “哇!”

  整个丰乐楼二层,齐齐地发出一声惊叹。

  为了史尚所代表的财力。

  举座只有明远一人举着手中的折扇,图案朝外,遮着面孔,向史尚使了个眼色。

  叶俊生的满脸土色明远都看在眼里,知道这家伙下一步可能就不按常理出牌了。

  他和史尚预先演练过叶俊生可能会有的种种反应,现下就等着对方出招。

  果然,只见叶俊生突然站起身,向坐在另一边的史尚大声喊:“这位兄台……求您高抬贵手,这是我们老叶家的产业!”

  坐在一旁的叶鹏生这时见到叶俊生突然出面,还公然叫破了身份,一张脸顿时涨得通红,大约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

  聚在丰乐楼里的看客们则一起动了八卦的心,看看这个,又瞅瞅那个。

  “老叶家的产业?”

  众人的眼神都流露出玩味:叶家人买叶家人的产业,竟然还要通过开封府扑买?

  史尚“嗤”的轻笑一声,回应道:“如果是你们叶家的产业,为何还要闹到开封府来扑买?”

  看客们纷纷点头:就是这个问题!

  史尚得理不饶人:“是你们叶家各房之间争起财产来,上面坐着的现主人不肯相让,还是因为兄台你……使了什么不入流的手段?”

  他话音刚落,丰乐楼上顿时一片嘈杂,人们开始兴奋地议论。

  “是呀,就算是隔房的兄弟,想要接下长庆楼的生意,也不需要过开封府的吧?”

  “这长庆楼到底是谁家的产业?”

  “对了,听说长庆楼是经营不善,东主才不得不转卖。现在想起来这事透着出奇,好端端的,怎么就经营不善了呢?”

  “是不是兄弟阋墙,才闹到了开封府?”

  “管他们兄弟什么事哟!官府办的扑买,哪有这样,突然跳出来跟你求情的?”

  明远坐在雅座最上首,轻轻挥着扇子,心想:史尚这张嘴也真是不饶人,一句问话,就把叶家两房的堂兄弟全绕进去了。

  只不过,如果叶俊生真的演起苦情戏,他在道义上还真的有点站不住脚。

  谁知这时候开封府派遣来的主持者卞荣开了腔。

  “转让者叶鹏生,出自叶家长房;这位竞买者……若是我记得不错,应当是出身叶家三房吧?”

  卞荣是在开封府待了将近二十年的老吏,往事记得一清二楚。

  “当年叶家长房与三房之间有一场争产官司,争的就是这长庆楼。此案早已结案,是叶家长房赢了。”

  卞荣三言两语,就解释了叶俊生为什么会来参加这场扑买。

  “嗐,原来是这么回事。”

  但叶俊生身上的疑点似乎更明显了。

  而叶鹏生也没好到哪里去。

  “你们说,这叶家三房,会不会因为气不过,就给长庆楼捣乱,所以长庆楼的生意才会一落千丈?”

  “不一定,也有可能是叶家长房不肖子孙,无心祖上经营传下的产业,想要转手赚上一大笔钱钞吧!”

  “是哟,听听,现在这价钱已经喊到了十七万贯了。这原东主怕是要赚个盆满钵满啊!”

  “那也未必,来来来,我告诉你,这扑买其实是这么回事……”

  议论声中,史尚突然起身,朝周围一起参加扑买的竞价者团团作揖行礼,沉着脸,异常严肃地开口:“各位,好较诸位得知,我家东主……”

  座中不乏代表雇主出席的大管事,众人对史尚的解释表示理解:毕竟这史尚看起来也不像是一下就能掏出十七万贯钱的人。

  “……我家东主前次造访过长庆楼之后,便得了一梦。”

  明远:没有这回事!

  这就纯粹是史尚“即兴发挥”了。

  “他梦见长庆楼的叶家老主人前来,恭敬行礼,告知我家东主,说是怕子孙后代守不住长庆楼,因此向我家东主求援,盼着能保全此楼,将酒楼的生意长长久久地做下去……”

  明远用手轻敲着太阳穴:虽然确实是史尚的“即兴发挥”,但发挥得还不错。

  世人还颇能接受这个。史尚话音刚落,周围便响起窃窃私语声,看向史尚的目光中,竟多了一些敬意。

  能够因为一个“托梦”,就甘愿付出十几万贯的,肯定得是个好人吧?

  而且,得是个有钱的好人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