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仙武神煌 2450章 别有所图

《仙武神煌》2450章 别有所图

作者:搞个锤子 字数:1810 书籍:仙武神煌

  掌院竟然不在,说是去太医院了。

  昨夜闹了那么一场后,董封被法家镇压,最后关了紧闭。孙望堂跟郭镇辅打了一架,竟然还没释放完?去太医院是去找院使魏无病去了吗?

  事实上,这么多年,掌院心中积累的怨愤,绝对不比董封少,他确实也需要释放,可能还需要释放更多。

  掌院不在,李问寒也不在。

  刘知易索性去了法家拂士院,跟李启论乐论法理。李启如今已经是颇有名气的上舍才子,正在准备明年春闱,春闱过后他就能做学官。刘知易不好打扰他太多,请教了一些修炼问题后,就离开法家,四处转了起来。

  进入太学后,还没把百家逛遍,突然发现他很忙。

  法家对面,是儒家的仁德院。

  在儒家仁德院中转了一会儿,这里比法家祥和多了,经常见到的是花园里,树荫下,一群士子聚在一起读书、赏花,而不像法家聚在一起,除了辩法之外,没有其他爱好。

  听这些人读书也没什么意思,他们读过的书,刘知易都读过。道理都写在纸上,但他就是领悟不了。书库更是不用去,儒家根本没有书库,因为天下书店里到处都是儒家的经典。儒家无术,所以也不会有秘籍让学生领悟,他们都是去白嫖其他学院的法术。

  刘知易转了一圈后觉得,觉得偷师儒家难度很大。

  离开儒家之后,刘知易又去其他几个学院转了一圈。

  兵家学子各个身穿劲装,精悍干练,可没人练武切磋,而是下棋手谈,他们认为棋盘上有兵法演化,博弈就是交兵。至于练武,那是几十年前的老兵家了,那时候兵家还属于武道,不属于文道。

  兵家隔壁是墨家。墨家是天下四大显学,影响力不输儒道,但就是入不了朝堂。原因很简单,墨家反对等级,反对贵贱,他们倡导的是博爱,是不分穷富贵贱一样相亲相爱。让皇帝爱平民像爱他的妃子那样,肯定不现实,所以墨家本身就不是一个现实的学派,带着人心中的天真和理想,但确实很多人心中的梦幻,所以大家都想要墨家成为现实,可人人都不会亲自去践行,人人都想别人爱自己,却不愿先去爱别人。

  进了墨家学院,如同进了丐帮。这里的人穿着破衣草鞋,住着茅屋草舍。不是太学不肯给他们拨款,只是这些人不肯花。墨家人讲究身体力行,他们平日一边修炼,一边还在京城打工,不是自己挣来的钱不花,不是自己挣来的饭不吃。至于学院给的钱,他们都存起来,作为外来墨家子弟进京时候的花销。对此书院也无可奈何,因为真的花钱了,那就是假墨家了。

  刘知易转了一圈,看到了贫穷,但心里受到的冲击极大,他从每一个墨家弟子的脸上,看到的都是最纯粹的笑,从每一个墨家弟子的眼中,看到的都是最透亮的光。

  听说领悟墨家的读书人,大多数都不是赤贫之家,因为赤贫之家的孩子基本不读书。这些中产甚至富裕之家的孩子,从墨家经典中领悟了道理,心甘情愿的放下一切富贵,过起赤贫的生活,内心获得强烈的满足。

  墨家有魔力!

  刘知易脊背发寒,他觉得他是打死都不会入墨家的。墨术他倒是想学,可要学墨术,他也得像这些墨家弟子一样,每天跟苦力一样,到外面做苦工,黎明既起,黄昏才息。这样还还怎么学习其他百家的法术!

  墨家墨者院旁,是道院,院里住着一群跟墨者一样不在乎衣食住行的道家弟子。相比墨家的茅屋草舍,道家的院子体面的多,亭台楼阁一样不少。可这些老道,根本不在乎,给他们可以,不给也可以,完全无所谓。明明修建的极为讲究的院子,被他们搞的野草遍地,杂木丛生。

  刘知易刚走进这个院子,还以为是无人的废院子,太学中这样的院子不少,因为许多曾经的学院已经不在。退出院门确认了一下,门匾上确实写着“道院”两个字。走在草丛杂树间,时不时会遇到鸟雀蛇虫,空气中带着森寒,毫无生气。

  踩着路砖缝隙中长出来的野草,走到一间大殿前。殿前草木尤为繁盛,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草木清新气息,几株巨大的李树,树冠遮蔽了大殿屋顶。树荫遮住殿前院子,因为树荫的遮蔽,这里的杂草、杂木倒是少了一些。

  走到这里,就看见人了,大殿屋檐下,三个人并排盘坐,一动不动。左手边一个人头发中竟然长出了青草。右手边那个人膝盖上有小鸟筑了一个巢。中间的人,蒲团上长了一圈蘑菇。

  这模样,让人啧啧称奇,刘知易找道院,就是看热闹的,根本没打算在这里偷师,因为无师可偷。

  道家是最古老的修行门派,他们修行的方式十分简单,就是参悟。

  古代道家先贤,打坐参悟,神游太虚,领悟到了无数道理,这些道理成为儒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根基。当这些从道家演化出来的学派发展的兴盛无比之时,道家依然在打坐参悟,时光仿佛从没带给他们任何改变,如同眼前这三个老道,时光丝毫无法动摇他们。他们一个坐着蘑菇,一个戴着青草,一个捧着鸟巢。盘坐在地,一动不动,外界的草长莺飞,阴晴圆缺,世事变化,与他们没有一点关系。他们就一直在这里打坐参悟,听说已经坐了一个甲子,六十年整。

  刘知易站在三丈外看着,不是怕他们,只是脚步自己停了下来,走的太近,会让人不舒服。

  脑子里闪过无数关于道院的传奇。

  传说太学刚刚建立的时候,中间这个坐蘑菇的老道就已经在了,他是道院的掌院,不过那时候还没有掌院这个官职,一切都是草创。老道叫道玄,是前朝就得道的人物,没人知道他活了多久,也没人想到他能进入太学。夏文帝开太学,不过是八十年前的事情,早有神仙之名的道玄,太祖时多次请他出山,他都不应,文帝开太学,他却手捧道典,亲至京城。给初办的太学带来了巨大声威。

  道院开办之后,一度十分兴盛,当时大殿前的广场上,坐满了全天下赶来听神仙讲经的学子,道玄在院中种下了三棵李树。每日讲道,不到二十年,所有学子都走了,只留下两个人,道玄收为弟子,一个取道名一清,一个取道名一虚,之后六十年,道玄与两位弟子,每日都在殿前打坐,再也没有一个学子来求学。

  太学道院的情形,也是如今天下道门的情况,道家衰弱,跟百家的发展息息相关。道家不理政,不务农,不做工,不经商,只知打坐参悟大道。他们求的道超越了王朝兴衰,超越了沧海桑田,这种道太高高在上,人有七情六欲,会生老病死,王朝有兴衰交替,会改朝换代。所以一心求道的人越来越少,而且那些真心求道的人,也不会来京城,天地之大有的是地方容得下道家放下一个蒲团。

  道法自然,天下道门大都在建在高山深处,人迹罕至之地。在洞天福地,与天地交泰,感悟自然法则,这才是正统的道门。闹市修道,自道玄始。

  虽说道院衰微,且一甲子都没有新生入学,但没人敢废弃道院,提都没人敢提。除了当年文帝开太学之时,道玄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外。还因为道玄师徒三人道法高深,没人知道他们什么境界。

  传说六十年中,他们不吃不喝,却毫无衰竭之相,道玄鹤发童颜,一清和一虚,面色红润,宛若少年。六十年中,极少有动作,三十年前徐谦在太学论道的时候,一虚睁眼看了一眼仁德院方向,一清只睁开了一只眼睛;二十年前,魏无暇入诸子阁的时候,一虚站了起来,一清睁开了眼睛,而道玄紧紧是朝诸子阁眨了半只眼。

  三块石头!

  刘知易远远看了一眼,不打算跟这几个人有接触,对这种人他本能有种敬而远之的倾向。

  看了一眼,就打算走,算是来打过卡了。

  可谁知道这时候头上长草的一虚突然摇头,手上捧巢的一清眼皮闪动,而那个坐下长满蘑菇的道玄直接开口了。

  “坐忘……”

  道玄的声音似虚似实,不知从何处而起。

  这声音响起后,一清的眼皮马上不动了,终于没有睁开。

  刘知易突然脑子一空,竟然恍恍惚惚坐在了地上。

  “……内不觉其一身……”

  一虚也不在摇头了

  刘知易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了,感觉不到冷热变换,感觉不到呼吸流转。

  “……外不识有天地……”

  刘知易什么都感觉不到了,他仿佛消失在了天地间,不,天地都消失了。

  “……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这是他听到的最后声音,接着一切都消失了。

  只有无数散碎的念头无意识浮动,这些念头此时分不清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甚至是天地的,是宇宙的……

  我不是死了吧!

  一个杂念升起,刘知易吓得打了一个哆嗦,呼吸恢复,触觉恢复,力量恢复,猛的站起来,双脚麻木,却狂奔而去,路上打了数个趔趄,都无法阻挠他离开的心,头都没回,一口气跑出道院,直接跑回宿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