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宋末之乱臣贼子 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 骇人听闻

《宋末之乱臣贼子》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 骇人听闻

作者:堕落的狼崽 字数:1815 书籍:宋末之乱臣贼子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悉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鉴,知来者之可追。时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襄阳城外近郊十几里的一处茅舍内,一个童声正咿咿呀呀地念着这篇晋陶渊明居士的《归去来辞》。他的身边,坐了一个二十八九岁的女性,想来就是他母亲了。他母亲正给他做着一双鞋子,针线精巧——她手里的针还在鞋底上熟练而自如地纳着,心里却象已飘到了远方: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既与吾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那熟悉的字句出现在耳边时,她的神色一时就悠远起来。是呀,“世既与吾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她的脑中不由响起愈铮的声音——愈铮还活着时,难得有公务闲暇,偶尔遇之,他们夫妻就会坐在一起,焚一鼎金炉小藏香,安静相对一刻。那时,愈铮念的最多的就是这篇《归去来辞》了。如今回想,一切都恍如一梦。田园也是他俩儿的一个梦,如今,她是身在这田园之中了,可她的身却已是那梦醒之身,那个曾想和她一起梦中同历的人已经不在了。

  裴红棂眼中有了湿意,她不习惯让孩子看见自己的泪眼,虽知小稚的心思现在已全在书里,还是不自觉地把头一侧,让他注意不到自己的脸。——从长安城出来有多久了?快两个多月了吧?自从余老人以“大关刀”衰龄一斗、驱散“东密”对她母子的那一场惨厉追杀后,至今已有两个多月了。他们先是逶迤而行到了襄阳,余老人在确定没有人跟踪后,把她母子寄放在这个“七家村”,自己就带了二炳独自上路了。他说更惨烈的追杀只怕还在后头,他已无力带着她母子面对“东密”不死不休的追杀,先一个人上路以迷惑敌人,趁机寻找他的好友鲁狂喑,以期能得他相助一臂之力。

  村居的日子是一场难得的休憩,对她和对小稚都是如此。她心中对那余老人真是感佩无限——难得这么一个乱世她还有幸碰到这么一个热心的老人。村居闲来无事,她就开始督导小稚温习他父亲教他念过的书。经历过种种苦难后,她也不知该如何引导这孩子的一生了:出仕吗?看他父亲的结局,做为一个母亲,她是再也不愿了;习武呢?像余老人一样,闯荡江湖?她也厌倦江湖的那种腥风血雨;但小稚——铁骨御史萧愈铮的孩子,能让他就这么退隐终生、务农为业吗?能吗?她不甘,她泉下的丈夫也不会心甘呀!

  小稚开始坐在那儿被他母亲强迫读书时,心里是大不情愿的。他好想去找他新结识的伙伴五剩儿玩。但读了一会儿,念到“……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复崎岖而登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以至“……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时,一颗心就读了进去。

  这文章本是在长安时他就读惯了的。他从小是个又乖又聪明的孩子,万事不让父母操心,但他也寂寞,长安城功德坊那院墙的四角限定了他的天空。父亲让他背好多文字,他不懂,也不明白那些句子中确切的意思。可最近在农村住了两个多月,襄阳郊外山明水秀,好多以往他不解的句子在心中忽然就丰满明丽了起来。是呀,写得真美呀!如果不是亲历其境,他也许一生都不会懂得那些词句真正的含义。城里的孩子可怜就可怜在这一点,他们总生活在第二手的资料中,无论文章诗赋、稼穑牲畜、物力艰辛,在他们心里只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如今亲眼见到后,一切才在他的心里眼里活了起来——这时窗外忽有一个孩子的声音叫道:“小稚,小稚,你书念完了吗?出来玩了。”

  叫他的是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裴红棂顺窗口望去,只见那孩子皮肤略黑,五官端正,就是小稚新交的朋友五剩儿了。这“七家村”中居住着七个姓氏的人家,彭、刘、冯、杨、许、路、华,据余老人讲,这些人家都是他“威正镖局”中早年丧于护镖的镖师们的遗属,也是他这二十九年来潜心资助的一群妇孺。

  五剩儿姓冯,体格比小稚要壮上许多,最喜欢小稚这个城里来的会念书的孩子,两个人天天出去,榆头桑底,河下山中,玩得最欢。

  只听小稚笑道:“完了。”然后回眼看他母亲:“我好出去了吗?”

  裴红棂笑着点点头,小稚就一蹦一蹦地出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