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宋末之乱臣贼子 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以江山为棋盘

《宋末之乱臣贼子》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以江山为棋盘

作者:堕落的狼崽 字数:1852 书籍:宋末之乱臣贼子

  *

  所有人都在等待皇帝亲政后让安亲王和鳌拜停止搞事儿, 只有鳌中堂在期待皇帝能再给他加个什么官职。

  辅政大臣的地位已经高的不能再高,升官也只是加一些没有实权的荣誉官职,不过鳌中堂不在意是虚职还是什么, 只要是个官职他就稀罕的很。

  差事应当适量,但是官职越多越好,没有人不喜欢当官儿的感觉,没有人!

  鳌中堂对升官的热情不减当年,在皇帝亲政后就美滋滋等着宫里来人给他升官加爵。

  帝王亲政和帝王登基差不多, 幼年登基的小皇帝刚登基的时候没法过问正事,亲政的时候得把登基时没来得及干的事情补上,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拔亲信加恩老臣。

  鳌中堂想的可好了,他即是老臣又是亲信, 得到的封赏肯定比其他人更多。

  四大辅臣的排名是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定下的,接下来的封赏是他们皇上亲自安排, 这么一来, 他们几个的排位就有机会变动变动了。

  再次提出让皇帝亲政的是索尼不假,但是和皇上一起参谋大事的是他鳌拜。

  索尼上疏让皇帝亲政, 目的是保住他赫舍里氏的家产, 是阻止他们清算违令圈地。迎合了八旗勋贵有什么用,他们得罪的是皇帝。

  索尼老糊涂了,他鳌拜还清明的很, 凭他这些天和皇帝同甘共苦的交情, 今后皇上最信任的肯定是他。

  至于索尼,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鳌中堂满心欢喜的等着升官破财,等啊等啊等,就是等不来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

  他就想不明白了,怎么有人不喜欢升官, 皇陵有什么好,先帝在的时候也没见他苏克萨哈有多忠心,他一个从多尔衮那儿半道过来的家伙,至于这个时候拿腔作势吗?

  平时矫情也就算了,现在大家伙儿都要升官,就等他一个人回来,这个时候矫情不是欠揍吗?

  年轻的康熙皇帝有点固执,说要整整齐齐加封辅政大臣,人到不齐说什么都不肯下诏书。

  这是皇帝亲政后的第一份诏书,只能由他自己做主,不然亲政还叫什么亲政,什么事情继续由他们几个辅政大臣做主不就得了。

  皇帝那边催不得,苏克萨哈那边再催不得还能得了?

  混账玩意儿回也得回,不回也得回,他绑也得把人绑回京城。

  谁都别想拦着他当老大!

  鳌中堂带着士兵风风火火前往孝陵,再次惊掉了京城其他人的眼珠子。

  不是,鳌拜和安亲王之前掐那么厉害,事情还没有解决怎么跑了?怕皇上追究他责任也不能跑这么快吧?

  苏克萨哈当年落败跑去孝陵给先帝也爷守陵,鳌拜这眼看着要栽也跑去孝陵,给先帝爷守陵能保命吗?怎么一个二个都往那边跑?

  鳌拜走的急,京城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去孝陵干什么,康熙也没解释,他刚开始亲政,一时半会儿习惯不了各种公务都亲自处理的生活,手忙脚乱没空管其他。

  皇帝亲政后的第一份诏书还是发出去了,因为苏克萨哈死活不愿意回京,加封辅政大臣的旨意暂且退后,排在首位的成了册封亲王的诏书。

  ——二阿哥福全,封裕亲王,入封镶白旗。

  隆禧和常宁高兴的不行,围在他们家二哥身边参观诏书。

  哇,这就是册封亲王的诏书哇,好厉害哇。

  从阿哥直接成为亲王耶,更厉害啦!

  这就是皇帝是兄弟的好处嘛,见识到了见识到了,真的太令人激动啦。

  从今天开始,他们家二哥就不是二阿哥,要尊称他一声裕亲王。

  两个小阿哥小心翼翼接过诏书,也不知道上面那几行字有什么值得他们惊叹的,看了那么长时间还不肯松手。

  福全无奈的看着俩弟弟拿着他的册封诏书小声嘀咕,摇摇头去皇帝那里坐着。

  好好的一个谢恩,让俩小的一搅和也正经不起来了。

  康熙写了好几张纸的名单,正好要找福全商量,“二哥,你看看分这些佐领够吗?”

  自顺治年间划分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后,皇帝统领上三旗,宗室王亲掌管下五旗。下五旗的大旗主、小旗主权利太大,大部分旗人还保留着当年在关外时的习惯,那就是听命于旗主,而不是听命于皇帝。

  这习惯对八旗的大旗主、小旗主来说很好,对皇帝来说就不怎么好了。

  满洲八旗实力各有不同,但是不可否认,每一旗的战斗力都相当强悍。各旗都是久经沙场的强兵悍将,一旦乱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后要杯酒释兵权,他们现在和赵匡胤那时候也差不多,即便手下大将暂时没有反心,为了将来局势更容易掌控,也必须把所有兵权都掌握在皇帝自己手中。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大旗主、小旗主的权利太大,得想办法把他们的权利分散收拢,不然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

  康熙熟读四书五经,平日里丝毫不敢懈怠,没有亲政的时候有的是时间学习思考。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史使人聪明,少年帝王觉得,史书中的确有很多东西等着他学习。那就是一座大宝藏,无论什么时候去挖,总能挖出来点好东西。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不适合他们现在的情况,但是他找到了另一个例子,西汉初年的文帝景帝。

  汉朝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诸侯王势力大,那时候比他们现在还要命,诸侯王直接分封在各地,说是诸侯王,其实和土皇帝也没什么区别。

  皇帝在京城有个朝廷,各个诸侯王在他们的诸侯国有他们的小朝廷,皇帝能放心才有鬼了。

  康熙读书读到这里的时候就觉得那时候的情况和他们现在有点相似,汉朝时是诸侯王势大,他们现在是八旗旗主势大,汉朝时诸侯王都是刘姓宗亲,他们现在八旗旗主都是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和太.祖弟弟舒尔哈齐的后人,都是爱新觉罗氏的子孙,简直就是翻版啊。

  贾谊给汉文帝想了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叫“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所谓“众建诸侯”,不是随随便便划分土地分发王爵,而是在原封的诸侯死后,把他的子孙们都封为王,不仅限于世子,而是把他的原封地再分割开来封给他所有儿子。

  这么一来,诸侯国变多了,实力强大到足以和中央朝廷对抗的诸侯国却没有了。

  少年帝王觉得这个办法很值得参考,他的兄弟们肯定要封王,可以来个“众建旗主而少其力”。

  反正都是亲王,他哥他弟弟和他这个皇帝关系更加亲近,没道理旁的亲王能当旗主,他的兄弟不能当旗主。

  当旗主不是说当就当,手底下得管着人才能称得上是旗主。

  八旗八分,入关后的八旗几次打乱重组,已经不像入关之前只能在自领之旗分封子孙,他是皇帝,掌管着上三旗,但是他可以把他的兄弟和他将来的儿子们封到下五旗。

  当皇帝殚精竭虑为国为民,这点特权还是有的。

  要不是现在的旗主们对手底下的兵丁人口看的紧,他甚至想直接从下五旗给他哥分佐领。

  没办法,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要一步一步的做,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太急躁只会适得其反。

  他能让他哥把上三旗的佐领带到下五旗,但是没办法反着来,主要是,他和旗主亲王的关系还没好到能随便动人家的佐领的地步。

  就算是安亲王,他要是把正蓝旗的佐领要到上三旗,他们十有八九都得反目成仇。那相当于他跑去安亲王府把仓库里的东西拉走放到自己家,换句话说就是抄家。

  人家没犯什么事儿,凭什么抄人家家?

  总之就是,他这个皇帝当的艰难,只能随意分配上三旗的东西,不能随意插手下五旗的归属。

  不过下五旗中也有强弱之分,现在先把他的兄弟们分到下五旗中旗主比较弱的旗,慢慢再轮到其他旗,这样过不了多少年,下五旗的旗主就都变成了他的兄弟和他的儿子。

  当然,事情也不是这样就算结束。

  他和他的兄弟儿子亲近,太.祖皇帝和太.祖皇帝的兄弟儿子也亲近,这亲近也分时候,过几十年下一辈下下一辈掌权,像太.祖皇帝当年分封的大旗主,到他们这一辈儿关系就不亲近了。

  一直分封子孙不是办法,八旗的都统佐领最好都由皇帝来任命才妥当。

  就像朝廷任命各地知府县令一样,三年或者五年轮一次,这样还能减少他们私底下走关系,多好。

  少年皇帝设想的非常完美,他们家二哥这是第一步,只要走了个完美的开局,想必接下来也能和现在这样完美。

  隆禧和常宁研究完册封诏书,看到两个哥哥又在说悄悄话,把诏书放好后立刻巴巴的凑上去。

  “满洲佐领十个、蒙古佐领六个、汉军佐领四个、内务府满洲佐领一个、旗鼓佐领一个、内管领一个……”常宁撇撇嘴小声嘟囔,“这都是什么?怎么那么麻烦?”

  “笨五哥,这些当然是二哥以后的手下,要和二哥一起封到镶白旗里去的。”隆禧把笨笨五哥挤到旁边,抢占最好的看热闹视野。

  常宁捏捏下巴,小眼神儿在他们家二哥和他们家三哥身上转圈,“怎么那么像带着嫁妆离开娘家?”

  福全:……

  康熙:……

  两个哥哥黑着脸按住胡说八道的臭弟弟,二话不说就是一顿胖揍。

  隆禧捂住嘴巴,庆幸自己没来得及说出口,不然现在被按着揍的还要再加上一个他。

  连脾气最好的二哥都没忍住要动手,可见刚才的话杀伤力有多大。

  五哥说的也没错,二哥带着上三旗的佐领去镶白旗当大旗主,跟带着嫁妆离开娘家就是很像嘛。

  七阿哥乖乖站在原地,眼里闪着狡黠的光芒,等他们家五哥挨了顿胖揍回来才眉眼弯弯放下捂着嘴巴的手。

  福全捏捏拳头,瞥了两个臭弟弟一眼,面无表情说道,“别高兴的太早,过几年你们出去也是这样。”

  常宁大惊失色,连忙看向他们家三哥,“真的吗?我和隆禧也要带着上三旗的佐领去下五旗?上三旗有那么多佐领让我们带走吗?”

  “放心,上三旗的佐领比下五旗多,足够你们带出去。”康熙笑眯眯回道,“只有你和二哥一样,等隆禧长大了,三哥就能想办法从下五旗中调几个佐领给隆禧,不用全部从上三旗带走。”

  常宁殷勤的给哥哥捏胳膊捶腿,“三哥,要不你再努努力,或者弟弟我晚几年封王,这样弟弟我也不用从上三旗带佐领,您看怎么样?”

  康熙摸摸傻弟弟的脑袋瓜,“呵呵,不行,你以为这是说两句就能办到的事情吗?要不是你是朕的亲弟弟,朕才不操那么多心。”

  “三哥~好三哥~你可以的~”五阿哥哼哼唧唧想要摆脱“带嫁妆出嫁”的未来,围着他们家三哥开始念经。

  福全听的还想揍人,为了他的形象,索性眼不见心不烦,带着隆禧去另一边坐着。

  隆禧扒拉着桌上写满了字的纸跟上,“二哥,镶白旗是富绶堂兄掌管的对吧?”

  “对,是富绶堂兄。”福全点点头,看了眼憨兮兮听不出话中深意的傻常宁,摇摇头单独和隆禧说为什么他会被封入镶白旗。

  隆禧捏捏耳朵,小声嘟囔,“我懂,因为镶白旗是最弱的,二哥过去不会受欺负。”

  镶白旗中大部分是多尔衮霸占了肃亲王豪格的正蓝旗后被并入镶白旗的人,后来多尔衮去世,他们家汗阿玛让富绶堂兄到镶白旗当大旗主,也是想着镶白旗下的旗人多是豪格旧部,也算是对肃亲王一脉的补偿。

  奈何他们家富绶堂兄是个社恐,别说带领镶白旗重回武林之巅,镶白旗的人想见他都不容易。

  虽说最近因为被他们家二哥派出来强行办差情况好了许多,但是也仅限于在玻璃厂的时候,一回家还是那个谁都不想见的社恐。

  他们家二哥被封入其他几旗当大旗主,现有的大旗主肯定不服气,但是在镶白旗,富绶堂兄只会举起双手双脚赞同皇帝的决定。

  福全多好啊,又体贴又能干,有这么个帮手来镶白旗一起当大旗主,他连旗务都不用管了,全部扔给福全就是。

  实在不行的话,玻璃厂的事情他多分担些。

  镶白旗是他们俩管,玻璃厂也是他们俩管,不如直接分清楚。以后他管玻璃厂,福全管镶白旗,两全其美,岂不快哉?

  一个是无足轻重的小厂子,一个是拥有几十个佐领的镶白旗,傻子都知道哪个事情少。

  作者有话要说:富绶:请让我继续自闭,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