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宋末之乱臣贼子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岳飞声东击西

《宋末之乱臣贼子》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岳飞声东击西

作者:堕落的狼崽 字数:1826 书籍:宋末之乱臣贼子

  马禾道:“如果皇甫楠是老魔头恶鹰皇甫佑安的崽子,那或许能揭这个谜。”

  宫知非道:“当年横行江湖的大魔头只有三人,恶鹰皇甫佑安是其中之一。

  这三个家伙纵横江湖二十年,从未遇到过对手,黑白两道听到他们的恶名就头皮发麻……”

  娇娇插言道:“怎么,白道上没人能制伏他们吗?”

  宫知非道:“白道人才济济,不乏奇人异士。但这些奇人异士多半在深山逍遥自在,哪知江湖上的这些俗事。纵有一二高人想为民除害,也无法找到他们。

  所以,三个魔头横行无忌。后来三个魔头大概上了年岁,渐渐少在江湖露面,到后来未再听人说起他们,但他们的淫威依然震慑人心,你们想,若是其中一个老魔忽然派人送封书信给谁,招他们到某个地方会面,接到书信的人敢不去赴约吗?”

  于芳道:“前辈说得有理,但于家寨并不认识皇甫佑安,他会写书信来吗?”

  宫知非道:“这只是个猜想,个中情形只有慢慢再查访。”

  田罡道:“咱们总寨主夫人知道书信内容,但她就是不肯说,她说,说出来总寨主便没命了,叫咱们不要多问。”

  柳锦霞道:“战乱中一时也难查个水落石出,嫂嫂不必担忧,以后我们一同追查。”于芳道:“多谢霞妹!”

  公冶娇道:“我们都在对付皇甫楠,令尊与关东总舵主的失踪都与他有关,以后大家联手,同仇敌汽。现在皇甫楠权势太重,一俟他从锦衣卫掌印宝座上滚下来。情形就不同了。”柳锦霞道:“娇娇说得是,只有暂且忍耐一时。哦,对了,那一伙蒙面刀客又是什么来路,为何口口声声是我跟他们走?”

  娇娇把知道的情形讲了,柳家兄妹等人这才明白今夜事情的端倪。

  柳锦霞道:“大哥大嫂以血蝴蝶之名在锦衣卫衙门出了口恶气,那么第二天第三天又是什么人冒血蝴蝶之名作案呢?这样做是何企图?”

  柳铭道:“这事愚兄也一直想不透,他要杀人劫财只管去干,不留名不是更好吗?我知于芳去许都督家,那是因为他是陷害爹爹的祸首之一。他与爹爹一向不和。我们并非为了钱财,只是报复罢了。但冒名的血蝴蝶专为劫财,不查出这伙人,心中一口气难平。”

  这事引起了一阵议论,但并无结果。

  天亮后,娇娇、翠喜回家。柳锦霞等人住下。

  罗大雄等到马禾的茶馆去睡觉。

  娇娇和翠喜回来睡了好几个时辰,下午又到六顺巷探望柳锦霞等人。

  晚上不再出来,把发生的事对爹娘讲了,二老感叹不已,说很想见见柳锦霞兄妹,请她兄妹到家一叙。

  娇娇诧道:“咦,爹爹是在朝之人,敢见满门莎斩的犯官眷属吗?”

  公冶子明长叹一声道:“爹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荣辱贵贱,境遇不同而已。

  你想,要是燕王进了京师。爹爹不愿投降背主。那也不成了叛逆吗?到时不照样来个满门抄斩。你说燕王逃不过一个‘篡’字,但他登基成就大业,史书不照样大书特书吗?又能把他怎的?”

  娇娇道:“爹既已想明白,那为何不审时度势,燕王要真的进了京。顺其大流就是了,反正都是他朱家的天下……”

  公冶子明道:“话不能这么说,爹既然蒙受皇恩。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先帝传位皇太孙,为父就效忠皇上,岂能为保一顶乌纱,忠奸不分。燕王若是进京,为父就不再为官,怎能两面逢迎做个不忠之人呢?使不得,使不得!”

  娇娇道:“女儿说着玩的,这官不做也罢!好,明早我去约了柳大哥、柳姐姐来,如果能把大哥叫回来就好了!”

  夫人叹道:“娘知你大哥钟情于柳姑娘,但你大哥身为都指挥使,又怎能与她结亲呢?婚事又不能悄悄办,也无法瞒人耳目。唉,只怪他们命不好,上天不撮合……”

  娇娇道:“娘,燕王进了京,皇上就不再是皇上了,大哥这都指挥使不是就做不成了吗?和爹爹一样,大哥也不会投降燕王,到那时不也成了‘叛逆’了吗?

  两个‘叛逆’结亲,不正好‘门当户对’?”

  公冶子明和夫人一愣,娇娇这话也说得有理,到时乾坤倒转,荣辱不也倒转了吗?

  如今燕王是叛逆,他要入京坐上了龙椅,不臣服的建文旧臣不就成了“叛逆”了吗?

  夫人不禁长叹一声,苦笑道:“你说得有理,世事难料,造化捉弄人,奈何?”

  公冶子明叹道:“这事以后再说,谁知道以后会有什么变化呢?先请来一见吧!”

  翌日晨,娇娇高高兴兴到了六顺巷,哪知柳锦霞等人已走,宫知非说留不住他们,他们兄妹一同前往大洪山于家寨。

  第十二回 鸾飘凤泊

  万古雷率天豹卫、顺义卫随大军攻占灵壁,大破朝廷军,活捉了一大批文武官员,其中就有平安和陈副总兵。陈副总兵当年在李景隆北征时任先锋,沙天龙、杨正英等正是他的部下。但万古雷未听说俘虏的将士中有沙、杨等人。

  燕王把平安押回北平。平安是太祖皇帝养子,燕王与他相熟,是以未杀。几个文官和那些士卒统统遣散放还。其中有的文官觉得羞于去见皇上,自杀尽忠,有的则抛去冠带,从此隐姓埋名逃往他乡。这一战,击溃了朝廷精锐,燕军士气大盛,燕王下令乘胜进去。

  五月初到达泅州,守将开城迎燕王。接着渡河作战,击败盛庸,燕军顺利过了淮河。

  诸将中有的主张攻取凤阳,有的主张攻去淮安。但淮安和凤阳不易攻取,燕王命大军直驱扬州,这样可以尽快到达京师。扬州守将内乱,开城投降。建文帝采纳方孝孺之计,派燕王的堂姐庆成公主去割地求和,以延缓时日等待援兵。

  燕王一口拒绝割地求和之议,六月初击败盛庸后,准备渡江攻击南京。

  奉皇上之命率长江水师援救盛将军的陈都督,却率师投降了燕王,是以燕王顺利渡江。

  长江既渡,燕王却不攻京师,转而袭镇江,以免受两地守军夹击。镇江守将见大势已去,率部投降。六月上旬,燕军西进,直扑南京。

  万古雷突然接到将令,率天豹卫、顺义卫留驻镇江,作后备之师。

  万古雷目瞪口呆,若是不能进京师,公冶娇一家又如何能找到他?当即去问朱能,朱能说这是燕王殿下的命令,他估计随后就会命天豹卫、顺义卫进京,叫他不必担心。

  没奈何,他只得呆在镇江府。

  燕王大军抵达龙潭,消息震动京师朝野,上下不安。公冶勋忧心忡忡回到家。

  公冶子明一见儿子,忙问道:“如何,皇上有了什么重大决策吗?”公冶勋摇头,道:“派诸王议和……”

  公冶娇匆匆进来,没听清,问道:“什么议和,哥,你再说一遍。”

  公冶勋道:“仍是方孝孺的主意,派李景隆还有兵部尚书大人等去龙潭割地求和,先稳住燕王,等侍援兵。李景隆等去是去了,自然是无功而还。燕王索要黄子澄、齐泰,皇上命李景隆去回复燕王,说该大臣人等已被驱逐,待捉到后交燕王处置。李景隆等不敢再去,皇上命在京藩王陪同前往,今日走了。”娇娇道:“燕王会答应吗?”

  公冶勋道:“兵临城下议和,世上只怕没有这样的傻瓜,燕王本就野心勃勃,他要是愿意议和,也下会打到京师门口了!”

  公冶子明道:“确实如此,这缓兵计只怕被燕王识破,如今城中尚有二十万兵马,京师城池坚固,足可一战,我儿说是吗?”

  公冶勋道:“是的,朝中自有忠臣良将,若固守京师,燕军一时也难攻下!”

  夫人道:“阿弥陀佛,但愿守住了城池。”

  公冶勋道:“其实守不住城池也并非没有出路,天下之大,哪里都可去得。

  只要皇上健在,仍然大有可为。”

  公冶子明道:“我儿有何打算。”

  公冶勋道:“儿今日回来,就为向爹娘禀告,若皇上一旦撤出京师,儿只能随驾护卫,到时无法回家拜辞父母……”

  公冶子明道:“若皇上决定离京,我等大臣也将随同前往,到时我儿虽不能回家辞别,但见面亦不难,不必担心。”

  公冶勋道:“局势已危,爹娘应早作打算,平日就将细软等随身之物收拾好,皇上说走就走,以免到时措手不及!”

  夫人道:“皇上真有这意思吗?”

  公冶勋道:“这是个设想,皇上还未提过离京之事。南京城池坚固,又有甲兵二十万,只要上下齐力同心,必能坚守。

  到时各地勤王之兵前来,内外夹攻,必破燕军。“

  夫人道:“你这么一说,娘就心安了,老天爷有眼,怎能让篡位的逆贼得逞。”

  公冶勋道:“话虽这么说,但也要有应急的准备,凡事都多留一手,未雨绸缎,有备无患。”一顿。对公冶娇道:“娇娇要格外小心,若有什么变故,家中就只能依靠你了!”娇娇眼一红,滴下了两颗泪珠,道:“哥哥,你该回来和全家在一起,又何必……”

  公冶勋道:“近日我虽很少见到皇上,但只要一见到我,皇上就会凄然问道:‘如今燕王得势,文武大臣投降者不少,卿会在危难中弃朕而去吗?’我听了满腹心酸,道:‘陛下,微臣蒙受皇恩,一家两代食皇粮,纵使山河破碎,微臣也尽忠到死!’皇上点头微笑而去,口中呐呐道:‘好、好,朕总算还有几个忠臣……’娇娇,大哥能在这种时候昔弃皇上吗?”说着说着也忍不住掉下了泪。

  公冶子明早已泪珠滚滚,夫人则伏案痛哭,娇娇也抽泣不已。为仁弱皇帝,为一家老小的安危,为即将逝去的美好时光、为不可知的未来,一家人围桌痛哭……半晌,公冶勋止住泪,劝住了爹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