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德意志崛起之路 第601章 他们必须同意

《德意志崛起之路》第601章 他们必须同意

作者:终极侧位 字数:1981 书籍:德意志崛起之路

  “所有的合同都会得到德国皇室和巴伐利亚王室的认可,他们不会随政府的更迭而失效,因为这笔资产并不是购买商品所得,贵方完全不用担心损失什么,难道不是吗?你们只用稍微释放一些影响力就可以了。”

  “按照协议,在战争期间,我们将会把相关资产转移到一个基金会的名下,而这个基金会将有德方和各位一起掌管,到了基金会使命完成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贡献的大小来分配这些资源。你们不用担心我们转移资产,也不用担心分配的不公。”劳拉伯爵最后说道。

  ”这个意见非常诱人。我原则上同意。”摩根第一个表态,而随后和德国有密切粮食贸易关系的芝加哥财团也表示支持。再然后是梅隆和洛克菲勒。实际上作为美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商洛克菲勒还是十分犹豫的,可以预见的是,战争爆发之后协约国一定会从美国大量采购原油或者石油加工品。

  作为一个合格的资本家光吃一家怎么行,正确的姿势应该是吃了这家吃那家,两头都吃,如果有第三家介入,那么,最好把他们都吃掉才好,按照洛克菲勒的想法,光吃同盟国和协约国是不行的,如果美国能参战的话,不管是帮那一边,国内的原油需求恐怕是大增吧?

  他原本是打算做一些小动作的,但是现在看来似乎没办法了,洛克菲勒财团实力确实很强,但是奈何对方人多势众啊!摩根财团第一个表态很正常,他们主要出售各种矿石,并且在非洲有大量的投资,德国无论如何都需要进口各种矿石,在美国政府的促进下,美国的矿石在德国市场上优势很大。

  而殖民地的资产也让摩根财团和德国政府绑在了一起,一旦英法胜利了,摩根财团在非洲的资产恐怕也会被没收把?所以摩根财团没有别的选择。至于说英法从美国进口资源?这个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是不太可能的,想想看,作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人家缺什么资源?在非洲有各种血汗工厂,黑人工人干活几乎不给钱,再加上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和世界金融中心,英国人犯得着从你那进口资源?

  即使到了2战,作为享受租借法最多的英国也大部分都是买工业产品和武器,如果非要说资源的话,那也是石油最多,至于从美国进口矿石?那还真没多少。

  芝加哥财团的那些农场主们支持德国也是可以理解的,德国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小麦和接近一半的大麦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来的时候或者说历史上的时候,德国的粮食进口大部分都是俄国,但是现在,有美德之间的贸易协定支持,也更为了打压俄国经济,德国的粮食进口开始转向了美国,俄国固然有地理优势,但是奈何美国的大农场和德国的大轮船以及贸易协定太给力了。

  而且因为德国是一个王国联合体,各个王国都有土政策,从目前来看,芝加哥财团出口到巴伐利亚王国的粮食是非常廉价的,因为王子通过和德国政府的协商,以减少王室拨款为条件,降低了进入巴伐利亚王国的粮食关税,所以芝加哥财团对于巴伐利亚王国还是很有好感的,至于说巴伐利亚本地农民怎么办?要么去更赚钱的工厂,要么直接拿补贴种地……。知道历史的王子是绝对不会在粮食问题上省钱的!

  梅隆财团支持德国也有必然的原因,首先他们在美国国内的石油市场占得本来就少,所以走出去是必须的,但是现在的石油可不是2战后的石油市场,属于工业血液级别的。看看现在世界上什么用燃油?除了汽车其他大部分能源都可以用煤炭啊。飞机?这是什么东东?战舰或者轮船虽然可以煤油混烧,但是人家8成以上的航程是烧煤的。也就高速段不得不喷油。汽车?这东西需要烧汽油,不对,不一定,蒸汽汽车也是火过一段时间的。

  而且相对于各种摩根财团的各种矿产,德国其实也是不缺燃油的,只是德国旁边就是罗马尼亚,巴伐利亚在土耳其也是有油田的,而土耳其是同盟国成员,梅隆财团的优势并不大,所以他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不会放弃这个庞大的合作客户,而且有摩根和芝加哥财团打头阵了,梅隆跳出来也不会成为众矢之的。

  以上三个财团的表态洛克菲勒都可以理解,但是没想到的是,最后杜邦财团也表示支持了。在这种涉及到利益分配的场合下,可不是政治上打个嘴炮,转过头不承认就可以的,既然大家要订立攻守同盟了,那么肯定会有相当的限制,任何背叛的行为都将成为大家共同的敌人。除非美国人这边都反水,但是反水的可能性几乎为0……。所以洛克菲勒的在快到最后的时候表态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大家都交底的情况下,不是朋友,那就是敌人了……。

  在洛克菲勒看来,其它三家都有支持的理由,甚至连自己也有支持的理由,但是唯独杜邦财团没有啊!他们是搞什么的?军火和化工品啊。德国人搞什么NB?军火有巴伐利亚王室,化工品有普鲁士,双方的产品那是百分之百的竞争对手啊!巴伐利亚军品可不仅仅是打压德国国内的克虏伯之流,连带着世界上其它军工企业也一起打压了啊!至于说德国的化工工业,那自然更是NB,化学染料方面那是属于全球垄断级别的啊。

  所以说,如果说美国哪个财团想让德国死的话,杜邦财团绝对是第一个。但是杜邦的表态也是合理的。首先,德国要准备战争,那么基础化工原料可定要向军工方面倾斜,各种不必要的化工产品都需要降低产量,或者说放弃一些低端的产品直接去做军工用得着的东西,比如说生产甲苯的不生产甲苯了,转头弄**********了……。但是基础原来还是需要的,自己产能不够怎么办?只能从国外进口了,然后德国人就塞给了杜邦一个大订单。

  感谢书友第一坦克近卫旅、慢慢游k、蓝泡温泉、cgfhfyy、肥牛大王的打赏~~~!以及书友谈小、hlmdyf、adepan、youbo、极大的硕鼠等书友的月票支持~~~!昨天订阅比前天掉了1000多--!作者泪奔中。下周有一个推荐,大家给力点,作者君也给力点,可否??(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