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德意志崛起之路 第2450章 在美国陆军中 3

《德意志崛起之路》第2450章 在美国陆军中 3

作者:终极侧位 字数:1776 书籍:德意志崛起之路

  “火力持续性上确实有个问题,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法是在特定的步兵班中配属更多的BAR机枪,在我们的精锐突击部队中,我们准备每一个13人班配属3挺BAR,这种突击部队在定位上接近于贵国的风暴突击队。这样的话,就不存在火力不足的问题了。而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西线的风暴突击队中,也有配备丹麦的迈德森轻机枪和缴获的英式刘易斯轻机枪的。这些轻机枪很好的提高了贵军步兵火力的灵活性。”约翰.勃朗宁这样解释道。

  “握草,这么土豪?!”对于勃朗宁的回答,卡里普特也只能说佩服。质量不够数量补从来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而美国人把他们发挥到了极致……。至于说西线德军风暴突击队使用外国轻机枪的事情,这个也是事实,但是这绝对不是所谓的外国轻机枪更好用的问题,而是因为西线军团规模太大了,导致了普鲁士生产的MG机枪数量不足……。对于这个问题,卡里普特等人给美国军方解释过了,但是从目前来看,对方似乎认为这是德国人找的托词……。

  而对于勃朗宁的解释,卡里普特也不好反驳,毕竟他的经验主要还是在欧洲战场环境下获得的,而且他的主业还是大战略战役以及装甲兵专业。对步兵武器这东西他的研究真的不多,他只是感觉到了美国人的说法有问题,但是又不好反驳……。于是,这就有些尴尬了。

  “勃朗宁先生,我们不如做个试验吧?”就在这个时候,卡尔斯少将和马歇尔走了上来。“我们现在,让士兵用他们愿意的姿态来扫射某一个弧形扇面内的多个目标,怎么样?”

  “扫射某个弧形扇面内的多个目标?”加兰德少校皱了皱眉头。

  “没错,就是扫射。您看,这款BAR机枪有两个射速模式,一个模式是单发射击,一个是连续射击,如果是单发射击的话,那么这款重达7公斤多的武器其实和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一样。没有区别,M1半自动步枪的数量更多,而且更轻,所以,我认为这款武器的单发射击模式是没有太大意义的,那么就只剩下连发模式了,各位认同我的观点吗?”卡尔斯少将笑着说道。

  “没错,单发模式只是应对特殊情况,毕竟我们有加兰德。”马歇尔少将想了想说道,BAR是一款自动步枪,但是同时在美军的火力结构中也在承担轻机枪的使命,所以扫射也是必须的。

  连续射击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点射,另外一种是扫射。点射还分为短点射,一般是3到5发子弹,长点射一般是10到15发子弹。在卡尔斯少将看来,BAR这款武器同样存在火力延续性差的问题,麻蛋,才20发的弹夹,一个长点射几乎就没了,弹容量太少!作为轻机枪是不合格的。

  (有些事情吧,怎么说呢,总不能说存在就合理,也不要以为美国军事史上的选择都是对的,至少在班组机枪这个问题上,BAR问题就很大,一般观点没人认为BAR是最好的班组机枪吧......。)

  而如果是扫射的话,好吧,那问题就更大了,弹容量少是一个问题,射速是另外一个问题,当需要密集火力压制的时候,只有20发弹夹和500到600理论射速的BAR是肯定远远不如德国的MG机枪的,甚至还不如英国人的刘易斯!当然,这是从纸面上就可以看见的数据,实际上在使用方面也有很多问题的。

  “其实,在我们未来的交战环境设计中,我们并没有考虑长时间的火力压制问题,所以火力持续性差一些也可以理解。”马歇尔少将出来圆场了。

  “不说火力延续性,我说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卡尔斯少将说道。

  “好吧,我们实验一下。”马歇尔少将点点头说道。

  在随后的20分钟时间里,美国陆军挑选出来的机枪射手用BAR和德国的MG机枪多次对远处的300米外的密集靶进行了小弧度扫射。而在不考虑火力延续性的情况下,设计完之后,当一行人走到靶子前面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问题的所在了,BAR的精度不行!

  “BAR机枪的重量只有7公斤出头,这是一个优势,但是同时也是一个劣势,我能很清楚的看出布朗宁先生为了减轻这款武器的重量使用了轻型枪管,并且没有使用机枪支架。然而,枪支的重量在连续射击中对于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纵然BAR可以抵肩射击,但是这不过是权宜之计,因为连续射击的时候枪身震动很大,直接影响了精度。而如果想要趴下射击的话,这款武器又没有支架……。各位能想象一挺没有支架的速射武器如何能保证精度吗?我原来没想过,现在我知道了。”卡尔斯少将笑着说道。

  实际上历史上BAR机枪在连续射击的时候精度也非常糟糕,以至于历史上美国人在随后的BAR改进型中增加了机枪两脚架。至于换重型枪管,早期的M1922上换了一些,但是大量的BAR并没有更换。考虑到历史上美国陆军是一个班一把BAR,剩下的步枪全是加兰德,在和德国人标准配置的MG机枪加毛瑟步枪的搭配中对抗也算凑合,所以,BAR的火力问题并不算突出,毕竟德国人的步枪火力和美国人差了一个次元。至于说德国人的STG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而冲锋枪中,因为射击距离较近,所以暂且不放在一起讨论。

  (没错,历史上2战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陆军步兵班的火力是不一样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是一个步兵班3挺BAR加栓动步枪,美国陆军是一挺BAR加半自动步枪。)

  “没关系,如果我们需要长时间火力压制的话,我们会用M1913型布朗宁中型机枪的,BAR的性能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使用要求。”马歇尔出来圆场道。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