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不败战神杨辰 第2444章

《不败战神杨辰》第2444章

作者:杨辰秦惜 字数:1060 书籍:不败战神杨辰

  金庸兄以前在《随笔》里写过《历史性的一局棋》,谈的是吴清源用新布局法大战本因坊的故事。那是围棋史上有历史性的一局棋。我想将来如果编象棋史的话,前几天何顺安对王嘉良的一局棋,也足够资格称为“历史性的--局棋”!

  杨官璘败给王嘉良,棋坛轰动,都称之为“爆大冷门”,其实在这次全国象棋大比赛中,最出人意外的事,还不是杨官璘之偶然失手,而是何顺安的屈居末座。何顺安是华东第一高手,攻守全材,这两年来,除了杨官璘而外,他在棋国中几全无对手,所以这次大赛,许多人都预测他能获得亚军。谁料得到他一败于李义庭,再败于杨官璘,三败于刘忆慈,几乎连战皆北呢!

  但他虽然屈居末座,全国冠军的命运却由他的一局棋来决定,而且这局棋的意义,还不仅仅是下得精采而已。这件事的本身代表了一种新的运动道德,一种一丝不苟的战斗精神。我不认识何顺安,但由于他这一局棋,我却不能不对他起敬。

  杨官璘本来是这次棋赛最大的热门,我在《随笔》中曾预测过他是冠军,也曾预测过他可能因心理紧张而有所失手,果然不幸言中,他真的在紧要关头,以一着之差输给王嘉良,造成了棋赛紧张惊险的形势。

  当何顺安和王嘉良下最后一局时,杨官璘的形势险极,王嘉良只要能和何顺安,就可以稳得冠军了。至于何顺安呢?则因为积分太低,不论是胜是败是和,他都要屈居末座,不能“翻身”的了。在最后的消息传来之前,我和几位棋友闲谈,大多数人都说:杨官璘的冠军宝座一定动摇了,理由是这局棋的胜负,对何顺安本人毫无关系,他的身体又差,犯不着“搏命”去打。

  另一位朋友更谈起棋坛往事,这几年来,何顺安总是输给杨官璘,杨何二人可说是棋坛上的冤家劲敌,而这一次却是何顺安“报仇”的最好机会,他只要不用全力,最多和了便算,那么杨官璘的冠军也做不成了。

  不要笑我的朋友有这样想法,在旧社会中,这是常有的事。以前的棋手为了争名,常在大场棋赛中“出术”或“联盟”来暗算劲敌,或买通对方输棋。这些“掌故”,棋界中人都是很熟悉的。假如是在旧社会,碰着这样稀有的“机会”,王嘉良一定和何顺安“开盘讲数”了,冠军还轮得到杨官璘么?

  可是何顺安虽得失无关,却“出人意料”地“搏命”去打,一丝不苟,保持着优良的运动员作风,尽自己的力完成这场战斗。

  记得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杂文,他说在赛跑中,跑在最后的常中途离队,有些继续跑的,旁边人还笑他。鲁迅先生对虽然落后而仍继续跑的人致敬,他认为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

  现在时代不同了,没有人会因为何顺安名列最后而感到可笑,相反,每一个人都会称赞他的运动精神。有过上面想法的那位朋友,第二天便对我说:“是我们的旧脑筋在作祟,不应该把何顺安想得那么心地狭窄的!”何顺安这次名列最后,但他的精神却被公认为第一了!

  吴清源对本因坊的那局围棋,代表着围棋艺术的一大发展;而何顺安对王嘉良这一局棋,却代表着一种道德的光辉。对我来说,何王这一局棋更令我感动。

  当然以杨官璘的棋艺,这冠军应该是属于他的。但若没有何顺安这“历史性的一局棋”,则也不会像现在的“永留佳话在棋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