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不败战神杨辰 第2141章

《不败战神杨辰》第2141章

作者:杨辰秦惜 字数:981 书籍:不败战神杨辰

  “哈哈,这是咱!妹子你看,这是咱当年讨伐北元的时候!”水镜中的画面刚刚出现,朱元璋就忍不住眉开眼笑,拉着马皇后手舞足蹈,“咱就说这战神皇帝怎么能没有咱老朱呢!那赵匡胤都能入选!”

  至于“冷酷残忍、狭隘小器”之类的评价,朱元璋直接选择性略过。就凭他一直以来的行事作风,官员士绅能讲他的好话才有鬼。

  ……无所谓,他会出手。战场上那么多人他都砍了,难道还砍不动几个官老爷?

  现在最重要的是,他入选“战神皇帝”了!

  自从得知仙人要评点战神皇帝,朱元璋就期待着这一天了,没想到前两回都落了空,还好这一回终于入选,总算没丢脸。

  ——他可是特地抽空办了一场小型的“私宴”,其实也就是一群人聚在皇庄吃吃喝喝聊聊天,顺便下地意思意思干了点农活。除了自家妻儿之外,参与聚会的还有一起打过仗的老兄弟以及大明元老重臣。

  “恭喜父皇/陛下,贺喜父皇/陛下。”

  太子朱标带着弟弟妹们起身,席间的君臣紧跟在后面站起,齐声向他道贺。

  "都是自家人,讲究那么多做什么!"朱元璋连忙让自己的乖乖好大儿坐下,又对其他人淡淡一摆手,笑着道了一声“免礼”。

  兴奋过后,朱元璋突然意识到一件事。

  ————根据仙人盘点的规律来看,接下来要提及的,恐怕就是蒙元统治中原了吧?

  记忆中不免浮现出少年时一家人的困苦,眼睁睁睁看着父母兄长死去的绝望……朱元璋的好心情荡然无存,其他人顿时不敢吱声,都将沉沉的目光投向面前的水镜————

  水镜中现出一望无际的长空,夕阳西下,孤零零的大雁在如血残阳下徘徊,发出如泣如诉的呜咽之声,像是一位失去了方向,找不到归处,只能四处漂泊的旅人。

  镜头不断下移,黄昏的暮色从天空中漫进一间屋子里,透过敞开的窗扉,隐约能看见一个躺在病榻之上剧烈喘息的人影,残阳染在老人如雪的鬓发与皱纹斑斑的脸上,他看上去已经很老了,生命的火焰都要燃尽,只是一双眼睛还在极力地睁着,就好像有什么信念支撑着他留在这人间。

  "咳咳……扶我起来。"老人伸出一只手掌,递给床榻边的儿子,在儿子担忧的目

  光中,他强行起身,每说一个字都在喘气,“铺纸研墨,老夫还有话要交代……”

  镜头不知何时定格在老人坐在桌前的背影上,所有人只能看见他用颤抖的手臂提笔挥毫,在白纸上写下一行行颤抖的文字。

  有字幕在一旁出现,配上了老人的姓名和生平简介:【陆游,南宋爱国诗人……】

  那张白纸不知何时飘了起来,将整面水镜占据的满满当当,仿佛一瞬间沧海桑田,让它染上了昏黄的色彩,但纸上的字迹却不曾模糊,反而染上了岁月的厚重。

  水镜之前的众人下意识念出了这首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以言志,文可哉道,承载感情的文字最能触动人心。似有一枚炸弹投入每个人心湖,巨大的波澜冲击着所有人的情绪。

  泛黄的纸页在水镜中轻飘飘向下坠落,过程中淡淡的黄色退去,重新变为那张整洁如新的白纸,落在老人颤抖的手掌中。

  “儿啊,记好了!不要忘记,一辈子也不要忘记,子子孙孙,代代相传!”

  “何时收复旧都,定要去老夫坟前拜祭!”

  将这轻飘飘的一张纸交给儿子,却好像递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希望,一瞬间,老人的精气神全部消退,再也支撑不住重新倒了下去。他的身影被一片残阳所融化。

  “北伐啊!北伐!!!”

  与此同时,镜中另一道声音响起,与他的呼喊重叠,唯一不变的是同样的期许。

  “过河!过河!过河!”

  再次出现在画面中的,是另一副场景。依旧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依旧是临终前的病态,唯一不同的是他身上少有文人的书卷气,更多的是征战沙场的肃杀,一群将领围在他的身边,企图聆听老人的遗言。

  他却只是直起身双眼怒瞪,发出最后三声不甘的咆哮,仿佛还想上战场与敌军拼杀,随后便仰头倒下,气息彻底断绝。

  字幕适时浮现,漆黑的文字如蝌蚪游走:【宗泽,宋朝抗金名将……】

  下一秒,镜头聚焦在老人死不瞑目的眼睛里,他的瞳孔中映照出连绵不绝的万里河山,大地上处处升腾的烽烟,以及他念念不忘的那道"河"。河的两岸,是

  被异族占领的江山,以及龟缩在南方的朝廷。

  ————也不知他临死之前是否还做着与敌军拼死厮杀,朝廷大军渡河重夺中原的梦?

  渐渐漫开的云雾取代了上一幕场景,雾气之中,一位雄姿英发的年轻将军在战场上来去自如,号角声中,他披着血雨腥风直冲敌方军阵,仿佛天下无处不可纵横!

  镜头一转,这幅画面像泡沫一样破碎,再次出现的,是一盏幽幽燃烧的油灯。

  以及一个早已在历朝历代平行时空露过脸的人物————稼轩居士辛弃疾。

  如豆灯火下,他醉眼朦胧,挑起一柄长剑细细观看,三尺青锋荡起月色般的波光。

  只可惜,这剑锋如今却饮不了敌人之血。

  它的主人只能在醉梦中回味过往,对着一盏孤零零的油灯,尽诉平生心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冒露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的低叹渐渐远去,那如豆的灯火熊熊烧起来,很快便将水镜中的一切画面都燃烧殆尽,全新的场景得以出现————

  【公元1127年,金军南下,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俘徽钦二帝及宗室大臣三千余人北上,北宋就此灭亡。唯一幸免于难的康王赵构一路南逃,于南京应天府登基称帝,重建小朝廷,后世称之为"南宋”。】

  -在宋高宗赵构狼狈逃蹿的背景中,镜中的女声不紧不慢地叙述起来。——

  【这一天起,无数仁人志士奋斗一生,只为灭仇雪耻,北伐中原。】

  【从北宋灭亡起就坚持在北方与金军作战的宗泽老将军,至死仍在高呼“过河”;南下时年仅四岁的陆游,临终仍恼记着光复九州;出生在金人占领地区的辛弃疾,不惜跨越重关回归宋地,以北伐为毕生心愿!】

  【然而他们的痴念终究只是一场奢望。】

  【两宋不缺名相,不缺名将,不缺忠臣义士,唯独缺一位有胆气有远谋的明君!任他人有百般期许,千般壮志,万般才情,不得君王全力支持,终是镜花水月!】

  r />

  “———这就是赵宋王朝吗?”

  无数人情不自禁发出了质问。

  在此之前,他们不认识宗泽,不认识陆游,也不认识辛弃疾,那短短的简介更不足以道尽一个人的生平。然而哪怕只见过水镜中简简单单的三幕场景,已经足以让这三个人在所有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一个是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到南宋依旧在坚持抗金的老将;一个是差不多在南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文人;一个是从出生就在金国占领区长大文武双全的人物……他们本身就足以代表从武将到文人,从北人到南人乃至归义之士等不同的人群……他们发出的声音,是来自不同人群统一的声音。

  ————北伐、抗金,收复中原!

  同一个梦想,让从老到少、从北到南的无数人,发出了有志一同的声音。然而,又是怎样的朝廷,才能让这所有人只能为梦想苦苦斗一生,到死都无法瞑目?

  水镜之中正是高空俯瞰的视角,像是有一只无形的眼睛注视着金国的搜山检海,以及只会仓皇南逃的赵构……望着这一幕,众人眼前却浮现出辛弃疾等人的身影。

  这些人身上的光辉越璀璨,被其光芒所映照的赵宋朝廷的影子,就愈发阴沉扭曲。

  他们的高大,让赵宋天子显得如此矮小。

  【当南宋小朝廷对外屈膝投降,对内苟安一方,上层统治者沉浸在醉生梦死之中时,北方的金国同样被中原的繁华所迷惑,曾经的金人铁骑随着汉化的加深而迅速堕落,底层百姓在长久的剥削中惨不忍睹,怨声载道,金国内部种种矛盾更是一触即发。】

  【此时的宋、金,可以说是旗鼓相当的烂,彼此之间反倒完全没有威胁。】

  【然而,当他们沉浸于歌舞升平的假象之中时,在他们不曾留意的漠北草原深处,一支不起眼的部落正在不断兼并中崛起。】

  【————其名曰“蒙古”,源自鞑。】

  虚幻的地图在水镜中浮现,阴山山脉横亘于眼前,五彩缤纷的小部落分布在草原上。

  【“蒙古”之名,说来与金国还有些关系。古籍有载:“鞑语谓银曰蒙古。女真名其国曰大金,故鞑名其国曰银。”】

  【鞑鞋一族原是居于阴山之北,根据距汉的远近,其中分出了生鞑与熟鞑。而生鞑中又有黑鞑与白鞑之分,皆侍奉女真一

  族,即当时的金国。】

  【直到黑鞑坦中出了个英雄人物,其名曰"铁木真"。他踏平漠南漠北,征服众多部族,于公元1206年,与诸部族会于斡难河上流,被共推为“成吉思汗”。】

  【————蒙古帝国,自此开始建立起来。草原上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自此踏上了他西征东讨,踏平天下的征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