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乡村怪谈 第二五九章 捉鱼

《乡村怪谈》第二五九章 捉鱼

作者:亦假亦真 字数:2270 书籍:乡村怪谈

   这时村里的老头说:“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了,也没有见过这漏子汪冒水,难道这是要地震了不成。”

  我一看说话的是孙爷爷,他据说是清朝人,知道的事情最多,听说当时不许科考了,不然最少也是个举人当官的,孙爷爷有人说如果算上闰月孙爷爷至少有一百多岁了,可是别看孙爷爷这么大的岁数,讲起四书五经来,头头是道,一点也不糊涂。孙爷爷一说话,大家都想知道,就七嘴八舌的问起来。我一听孙爷爷拉呱,就赶紧跑过去,挤在人群里,听孙爷爷拉呱。

  这是孙爷爷说:“这个地震可是不得了的天灾,我们这里有过一场大地震,这个大地震叫郯城大地震,这个地震发生在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当时被称为旷古奇灾,我家先祖在沂州府做官,家里有一本州志摘录上面记载的详详细细。

  上面这样记载着,戌时有声如奔雷,又如兵车铁马之音,降雨、倾刻震,刹时间城楼垛口、监仓衙库、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如平地、城内四乡边地裂缝,或宽不可越、或深不可视”,裂处皆翻土扬砂,涌流黄水、泉涌上喷高二、三丈,周围百里无一存屋,因为地震发生在戌时(晚上七点至九点),古时的人们没有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活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故而,这是一个人们正在准备睡觉或者已经入睡的时间,很多人是在睡梦中被顷刻坍塌的房屋砸死砸伤的,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也特别严重。

  同时,由于消息流通缓慢闭塞,震后无法组织积极有效的救灾活动,适逢夏季又连降暴雨,导致了灾区瘟疫流行,区内死尸遍野,不能殓葬者甚多,暴雨烈日,瘟痢随作,人民疏散,当时真是惨烈无比,上面还摘录了灾民歌一首,我想想说给你们听。”

  我一听地震,这个词还是很新鲜的,捞鱼的事早就忘一边去了,听孙爷爷拉呱比捞鱼强多了,孙爷爷缓缓的说:“我记得那个歌谣是这样写的,

  郯城野老沿乡哭,自言地震遭荼毒,

  忽听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

  或如奔马走危坡,又如巨浪摇轻轴,

  忽然遍地涌沙泉,须臾旋转皆干没。

  开裂缝坼陷深坑,斜颤倾欹难驻足,

  阴风飒飒鬼神号,地惨天昏蒙黑雾。

  逃生逃死乱纷纷,相呼相唤相驰逐,

  举头不见眼前人,侧身不见当时屋,

  盖藏委积一时空,断折伤残嗟满目。

  颓垣败壁遍荒村,千村能有几村存,

  少女黄昏悲独宿,老妪自首抚孤孙,

  夜夜阴磷生鬼火,家家月下哭新魂,

  积尸腐臭无棺殓,半就编芦入冢幡。

  结席安篷皆野处,阴愁霖潦晴愁暑,

  几许伶仃泣路旁,身无归旁家无主,

  老夫四顾少亲人,举爨谁人汲沙渚。

  妻孥寂寂葬荒丘,泣向厨中自蒸黍。

  更苦霪雨不停休,满陌秋田水涨流,

  今年二麦充官税,明年割肉到心头。

  嗟乎哉,漫自猜,

  天灾何事存相摧,愁眉长锁几时开,

  先时自谓灾方过,谁知灾后病还来,

  恨不当时同日死,于今病死有谁哀。

  那个本子上还记载这地震前是有前兆的,郯城大地震三年前是特大干旱,现井水上涨,并伴有如雷般声响,当时没有人意识到地震。”

  这时有人问:“孙爷爷你看今天的漏子汪像不像有地震?”

  孙爷爷仰天叹了一口气说:“天灾难测,天意难违,就看上苍会不会怜悯我们这一方百姓了。”

  这时狗蛋来喊我说:“哥我们都捞半盆鱼了,我还捞了一条红鲤鱼,你快去捞去。”

  我一听狗蛋和二牛捞了那么多鱼,就对孙爷爷讲的地震没有了兴趣,转身就跑去捞鱼去了,我一看河里一片鱼皮白,但大多数都是小鱼,这些鱼最好的就是草鱼壳,柔嫩鲜香就是刺多,吃这个东西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再就是撅嘴鲢子鱼,也就是一扎多长,这个鱼裹上面粉用油炸着好吃,香脆无比,还吃不到刺,大头鱼太小还不是很好吃,鲤鱼本来就不多,我来晚了,根本抓不到多少,最多的就是麦穗子鱼,这种鱼是我们这里最常见的鱼。

  麦穗子鱼是一种很神奇的鱼,无论是小池塘和小水沟,还是大河水库路都有这种鱼,即使是地里的死水汪也有这种鱼,它们根本不和河川相通,我始终猜不透这种鱼是从哪里来的,但从老人的话里我知道个大概,就是这种鱼,有人说是蚂蚱籽变的,我们这里有旱出蚂蚱涝生鱼之说。

  我捞鱼抓节流龟掀蝎子这类小活样样在行,抓鱼就是讲究眼疾手快,别看这些小鱼被浑水呛的半死不活的,但真正去抓的时候,却异常狡猾,通常会一下子钻到水里,我却只要看见了小鱼,一抓一个准,小网兜非常好用,平时是用来抓蚂蚱的,现在用来抓鱼,抓到之后迅速的扔到盆里,然后再抓下一条鱼,就这样虽然二牛和狗蛋事先抓到了小半盆鱼,但最后还是没有我抓的多。

  最后我们兴高采烈的把鱼端回家,一到家我娘就高兴的夸我能干,然后就把撅嘴鲢子拣出来,我说:“娘您拣这些鱼干啥?”

  我娘说:“我把这些鱼拣出来,用油炸好,留着你卷煎饼吃。你爹正好割了猪油,我们家今天卤油。”

  说到卤油大多数人可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们那个年代,认为猪油是最香的食用油,豆油我们这里一般不吃它,那个时候它和花生油一样,不受人待见,卤油说白了就是炼油,把猪的肥肉放在热锅里,慢慢的炼出油,然后用瓦罐或者瓷盆收集起来,遇冷一凝固,就变成牛奶奶酪一样的颜色。我们小时候物质匮乏,我们就把猪油抹在煎饼上,然后卷上香椿芽,吃起来那个香,味道现在还记得,不亚于现在卷着猪肉。

  我一听这话口水都流出来了,连忙说:“娘我帮你择鱼,一会儿一大碗撅嘴鲢子就择好了,然后我娘把鱼用面粉裹起来,里面放上花椒面和盐,然后放到油里,随即冒出大量的白泡,一会儿鱼就由原来的白色变成了金黄色,母亲捞出来凉着,这时我妹妹跑过来,就想拿炸鱼吃,我母亲一巴掌打在我妹妹的手上,我妹妹手里的鱼掉了,我娘说:“你这个孩子真是的,我们还没有敬天,你就不能等一会?”

  这时候小黑一下子跑过来,一口把鱼叼走了,我妹妹就哭着说:“娘您不疼我,不给我吃,您看看让狗吃了。”

  妹妹刚说完这话,锅里的油咕咚咕咚冒起了大泡,我娘一下子惊呆了,这油锅火不大,按说不会冒这么大的泡,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我娘赶紧把锅底下的柴禾拔出来,可这个时候,里面的油泡不但没有小,比原来还激烈起来,登时油花四溅,我娘一看赶紧把我们拉到一边,锅底下没有火,但锅里的油好像旺火烧的一样,上下翻腾着,咕咚咕咚的翻开,声音非常的大,好像是有人在咆哮。

  我当时看着这个情景,就使劲的朝锅旁看,忽然看见锅的旁边站着一个人影,隐隐约约的看不清楚,我吓得赶紧抱住我娘,说;“娘我看见一个人。”

  我娘惊恐的看着我说:“人?人在哪里?晓东你不要吓唬娘。”

  我指着锅台前说:“娘那个人就站在锅台前,还在那里跳舞。”

  说:

  头疼,偏头痛眼皮跳,总算写完了这一章,我得抓紧吃点药去,写的时候怕影响迷困,没有吃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