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乡村那些事儿 第九百八十六章 来报复了

《乡村那些事儿》第九百八十六章 来报复了

作者:奋斗老九 字数:1895 书籍:乡村那些事儿

  金盏花一惊,他顿了一下,说道:“春兰姑娘,你的意思是说……。”

  春兰立即反驳地说道:“怎么?刚刚说的话就已经忘了?要你将江湖上那些见闻,说给我家小姐听。”

  金盏花说道:“春兰姑娘,我金盏花虽然不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是每一句话是肺腑之言?岂有信口说话不认帐的道理。”

  春兰说道:“既然如此,但看你以后的行动了。”

  金盏花说道:“只要方府宅大,小姐又是身在深闺,我怎么能够经常出入此间。再说,倩柔姑娘小姐是名门闺秀,我一个江湖浪子,如此出入此间,恐怕有辱小姐的名声。”

  春兰沉下了脸色说道:“如果你还提名声二字,今天你的行为就已经妨害了我们小姐了。”

  金盏花连忙说道:“可是,我……。”

  春兰拦住他说下去,她用很沉重的语气说道:“金盏花,你今天听到了,也看到了,由于你的意外来临,使我家小姐过了快乐的半天。我说句实话,我家小姐是很少有这样快乐的。”

  金盏花忍不住把方才的想法提出来问道:“怎么会呢?”

  他立即想到另一个问题:“倩柔姑娘有病吗?是什么病?”

  春兰摇摇头,她突然变得有些感伤,说道:“金盏花,你去赴约吧!记住!只要你有心让我们小姐快乐,一切困难都不会存在的。”

  金盏花还想问什么,可是被春兰双手推出门外,砰地一声,关起了园门。

  留下金盏花在门外怔怔地站了许久,心里疑惑得不到解答。

  有人说:“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

  虽然说张英只是“大学士”,是不是就等于宰相?而且有清一代并没有“宰相”的官名。但是桐城县人对于城西张府,习惯上都称之为“宰相府”。而且引以为荣。

  民间的称呼,与朝廷的礼仪体制无关,也没有人会在这方面下考证的功夫。

  在桐城县人的印象里,宰相府是皇宫内院以外的第一等人家。但是,宰相府给桐城县的感觉,并不是想像中的那样高不可攀。

  相府门前,紧闭的大门外面,坐着三三两两的“二爷”,跟路过的小贩,照样的扯几句谈话,而不是横眉坚眼仗势欺人。这一点是与张英父子的为人作风很有关系。

  关于张英的平易近人,有许多传说,流行在桐城县的那里之间。

  附录一则,以供消遣。

  据说,张英当年最得势的时候,桐城县有三个读书人,进京谋事。

  既然进京,千里迢迢,总是希望谋得一官半职也不负跋涉之苦。

  三个人在路上一商量,到了京城去找张英这位老乡。常言道是:美不美山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虽然他们根本不认识张英,同乡晚辈来求见,总得有个照顾。人不亲土亲,大家都是桐城县人!

  经过千辛万苦,三个人到了京城。

  找到一家小客栈,稍事换洗之后,便写下大红帖子,以“乡晚”自称,到宰相府去见张英。

  到了相府,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三人站在门外,不敢上前。

  过了许久,从大门里踱出一位老者,面带慈祥微有胡须,穿了一件古铜色的棉袍,背着手踱出门外,后面跟着几个人,都站在远远地。

  老者看到三人畏畏缩缩地,便招招手,问他们是做什么的?

  三个人看这老头挺和气的,便老实地告诉他:“我们三人是从桐城县来的,要来见老相爷。”

  老者“哦”了一声,缓缓地问道:“你们要找老相爷干什么呢?”

  三个人实话实说:“我们三个人从家乡进京,想谋差事。京里一个人也不认识,只有来见老相爷,看看他老人家,念在同乡的份上,赏个差事。”

  老者点点头说道:“要找差事,也得要有本事,你们几个人到底有什么本事呢?”

  一提到这件事,这三个桐城县人精神百倍,三个人都说道:“桐城县是文风荟萃之地。那一个读书人不是精通经史,熟读诗书。至于那些诗词歌赋,更是不消说得了。”

  老者听他们三个说得天花乱坠,便含笑说道:“既然如此,我要考一考你们。”

  那三个人立即说道:“请出题,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老人家请随便考。”

  老者微笑说道:“用不着考那么多,我只问你们,千家诗会不会念?”

  三个人一听,简直感到很大的委屈,连忙说道:“我们桐城县的人,三岁小孩也会念千家诗,何况是我们?”

  老者说道:“我这千家诗的念法不同,不是普通的念法。”

  三个人连忙问道:“是怎么个念法?”

  在他们的心里想:“千家诗还有什么不同的念法?”

  老者说道:“现在我念个范例给你们听,你们就照我这样念。”

  他就开始念千家诗的第一首“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予心,将谓偷闲学少年乐。”

  老者念完以后,便说道:“这一首七言绝句,念的时候,要将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移动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你们试试看。”

  这三个人一听,可傻了眼,千家诗至少有几百首,要一首一首去想,怎么来得及?

  其中一个比较机灵,立即想到一首,便念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花村有。”

  老者大为赞赏,因为整个千家诗,能够这样念法的只有这两首。

  老者说道:“你的心思很灵活,很敏捷,你就在我的书房里替我做札记的工作吧!”

  原来这位老者就是张英本人。他那种平易近人,而又重视乡谊的为人,很为一般人所称赞。

  这些都是与本书无关的闲话,主要是说明由于张英父子的为人,所以设在桐城县西门的宰相府,并不是那样吓威。闲话暂且不说。

  且说金盏花匆匆来到相府门口,他自己也愣住了。

  他来找谁?找王蝉秋吗?她在相府是什么身份?跟她是什么关系?金盏花应该怎么回答?没有法子,他还硬着头皮上前拱拱手问道:“请问……。”

  他的话还没说出来,那府门前二爷还在瞪眼睛的时刻,只见远远地有一个小丫环,匆匆地跑过来,蹲了一下,请过安之后,便急急地问道:“请问你是花爷吗?”

  金盏花一听意外地一怔,点点头说道:“是的,我叫花非花!”

  小丫环手捧着心,松了一口气说道:“这就对!”

  她转向门口那些二爷说道:“这位花爷是玉姑娘的客人,特地派我来接他。因为花爷没有来过相府,他又不知道侧门通报的规矩……。”

  那些二爷都已经站起来了,说道:“小玉,你带着这位花爷请吧!玉姑娘的客人,我们还能多说什么?”

  小玉姑娘点点头说道:“那真是麻烦你们了!”

  她向金盏花点一下头说道:“花爷,这边请!”

  金盏花跨进府门,绕过一堵石影墙,岔到右边的小径,穿过一片树木林,又走过一道月亮门,是一处占地很广的荷池。

  有一条曲折回廊,便停住了脚。

  她对金盏花说道:“花爷,玉姑娘今天已经等了半天,怕你找不到相府的门径,特别在名处都派有人在迎接……!”

  金盏花心里充满了歉疚之意,说道:“小玉姑娘,真是很抱歉……”

  小王笑道:“别向我说抱歉,要道歉的地方是在那里面。其实人已经来了,也就代表说明了一切,也就用不着道歉了。”

  金盏花问道:“玉姑娘她人现在何处?”

  小王指着水檄说道:“早上在后花园等了你花爷一上午,现在……。”

  这时候就听到水榭里有人说道:“小玉,你的话多。客人来了,还不快请。”

  水谢竹竿帘掀起,玉蝉秋姑娘当门而立,一身水蓝色的衣裳,使人感觉有如凌波仙子下凡。金盏花越紧快步走上回郎,在快要到水榭不远处,拱手说道:“罪过,罪过!迟到了这么久,有累姑娘久候……。”

  玉蝉秋脸上带有一份微笑,看不出有不愉之色,站在门口,并没有说话。

  金盏花来到门口,她退一步侧身相让,两个丫环放下竹竿。

  水榭实际上只一间建筑在荷池里的公用亭子。

  亭子里隔成两间,一间大的,里面陈设着八仙椅,一张四方桌子。此刻桌子上陈设着盒子,放置着杯筷。

  隔着的一小间,是一间精致的小书房,使人想起,如果遇上雨夜荷声,孤灯夜读,那真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玉蝉秋姑娘肃客请坐。

  金盏花没有立即坐下,再度抱拳拱手说道:“真是对不起!我金盏花算不得是君子。但是,与人相约,必应准时,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条件。只因为……。”

  玉蝉秋姑娘微笑说道:“我想花兄迟来,必然是因为遇见一件大事。”

  这时候有一位丫环过来说道:“小姐,要开饭吗?”

  玉蝉秋姑娘抬头看看窗外的日影,笑着说道:“原以为花兄晌午能来,打算留花兄小酌,以稍尽地主之谊。如今嘛!……”

  金盏花不安地说道:“如此说来玉姑娘还没有用餐了?”

  丫环在一旁说道:“小姐从早上到现在,还没喝过一口水。”

  金盏花起立躬身说道:“玉姑娘,金盏花真是罪得不轻。”

  玉蝉秋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分辩,只是微微笑道:

  “花兄,你应该可以知道,我曾经是在江湖上闯过,一餐不吃,不是一件可以熬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