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美食的俘虏之燃尽 第一百三十九章

《美食的俘虏之燃尽》第一百三十九章

作者:咸鱼王的突进 字数:1898 书籍:美食的俘虏之燃尽

  屋子里鸦雀无声,都在等着马景澄从厕所归来。

  马景澄刚坐下,秦聿铭就问道:“你觉得刚才的提议怎么样?”

  他环视了一圈,补充道:

  “你可以使用任何不损害民众的方式筹集资金,只要不强迫民众,都可以,只要你愿意接下电站的项目。”

  电站是个印钞机。

  这是其一。

  其二,整个攀州地区,电力供应严重不足。

  在去年,企业最多的时候,大江之北除了工业区,基本都处于停电的状态。

  甚至有段时间,连工业区也要凭借电票来供电。

  在全国都缩减电站基建项目之时,攀州却在大力投入电站的建设。

  几个大型电站建设属于当务之急。

  今年企业用电减少,还没有呈现出非常紧缺的状况。

  一旦情况好转,电力紧缺的情况还是会重复出现,整个片区停一半供一半,一条街接一条街地停电,也会成为常见的现象。

  此外,村镇用电主要是靠无数的小型发电站。

  如今工程处于停滞状态,就谈不上栽电杆这种事情了。

  电力是制约攀州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要素。

  所以,和电力比起来,其他的都不算什么。

  马景澄拿出一本资料,翻开,抬头:

  “秦部长,既然要谈电站的建设问题,那我们就抛开电费从5毛到两块不等来谈一谈,电力的建设问题…”

  “你说!”

  秦聿铭没有刚才的那种愁容。

  只要马景澄有方法筹集到资金,且愿意就电站问题展开谈判,那一切都不是问题。

  攀州有一千多万人口,非农人口有三百多万,只要再增加三百万的人口用电。

  达到六百万人用电,州里的财政开支就会轻松许多。

  而且一旦电站建成,只要设计得当,很多年都可以不用再进行大额投资。

  “为了收回成本,是不是要防止人们偷电,一户一表,得有吧,此外,电杆,电线,每公里所耗费的资金…”

  马景澄脑子里,已经呈现,将电从产生到送到每家每户,这过程中巨大投资的情景:

  “这其中投入是巨大的,尽管我没有认真的算过,但我觉得,如果光靠我来筹集资金,投入建设,那么我得到什么呢?”

  “你有什么要求?”

  秦聿铭也知道,这不是一个人可以解决的事情。

  他也不会天真地以为,马景澄可以一个人将整个工程都做完。

  现在的谈话,也只是在确定这样一种意向。

  在这个没有办法的时期,他宁愿相信马景澄是有办法可以筹集到资金的。

  后续的工作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搞完,或者一个月两个月也不一定能够真的确定下来。

  不过,这至少算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而马景澄这边,他一点都不在乎往电站投入多少钱,反正都不是自己的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没什么不好。

  他在意的是时间。

  他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去准备,到明年这个时候,他应该出现在河拦,并且和那家走投无路的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一旦在这个时间点,他没有筹集到足够的资金,那么一切都将白费。

  白手起家,远远没有购买现成的来得快。

  由此,他不可能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为攀州做基础建设上。

  这样只会因小失大。

  做基础建设这种事情,应当是他搞定了世界之后,再回过头撒钱。

  可是,现在他被卷进了‘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无奈之中。

  眼前的诸位大佬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自己是他们手中的一根稻草,得抓住。

  “我这儿呢,也有两份拟好的合同,大家不妨传阅一下!”

  马景澄又从包里掏出两份合同。

  合同最先递到秦聿铭手里。

  秦聿铭在众人的目光中,认真地看起来。

  看完之后,他将合同递给其他人,抬头看向马景澄。

  眼神中透露着震惊,不敢置信:“你早就知道我们会对电站的项目进行谈判?”

  马景澄摇摇头。

  那只是最后不得已的手段。

  马景澄承认,自己把这件事推向了极端。

  简而言之就是,自己搞砸了。

  让自己处于被动地位,这对做企业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不过他很快释然了。

  人生哪可能一帆风顺。

  走到今天这一步,能够与在坐的人平起平坐。

  有努力,也有运气。

  更多的是这个时间节点的加成。

  不过也少不了他日日夜夜的操劳。

  用马景澄的话来讲:

  如果我要做一件事,那我就一定要做成,为了做成这件事,我会准备足够分量的筹码。

  这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做不成的事情,如果有,那就是时机不对。

  如果时机对了,那就是我的砝码分量不够……

  通常。

  在做这件事之前。

  马景澄会在脑海中演化,当自己加入之后,事情所有的走向会是怎样。

  然后再搜集信息,制定出ABCDEF等多个方案。

  除此之外,他还得给自己准备一条可以后退的路。

  刚才递过去的方案,是不到万不得已的其中一个,印钞机嘛!

  他们处于如此被动地位,不就是没有钱吗?

  但是,马景澄还有其他的备选方案,包括这次的筹集方案受到阻碍的退路。

  可能要承担一点点的风险,但是总比没有强。

  他也在无数夜深人静的时候,越想越觉得牵扯过大,然后问自己: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但是,每当想起在花镇的那种窒息感,八十多岁的老人家被人推倒在地的情景。

  马景澄就觉得,没有什么值不值。

  做我的对手,你要付出的代价,是你这辈子,包括下辈子都承受不起的,要怪就怪你选错了人。

  马景澄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个聪明人,要不然也不会那么多年沉浸在代码当中,花上比别人多十倍百倍的时间去研究。

  每个人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强大的点在哪里,利用好自己强大的点,那就是最强的武器。

  马景澄希望这件事能够尽快结束,毕竟后面还有好多事情等着自己去处理。

  后面的事情,比起现在来说,要更加难得多。

  马景澄见众人基本都看完,文件传到了陶铃手里,他才开口:

  “正如大家所见,两个方案:

  一.我们双方以合资的形式合作,筹集到的资金,你们占据总资金的20%,陶彩占80%,我只帮你们解决电杆问题。”

  “这个合资,双方出资各多少?”

  陶铃终于能够说得上话了。

  马景澄看向那不笑都带着笑容的女子,“你们只需要出政策,出通行证,其余不用管。”

  秦巨政:“那第二条是?”

  很明显,秦巨政对着第一条兴趣寥寥。

  电杆栽起来,没电,那不就是一些没有枝叶的桩子吗?

  马景澄知道,现在这些人,都盯着第二条呢。

  尤其是秦巨政,简直对电站入了魔。

  尽管他十分的不想提第二条,但合同都给出去了,不得不说:

  “第二,我承建攀州30%的电站项目,70%的电杆项目…”

  陶铃:“那筹集资金?”

  马景澄看向陶铃,语气中透露这不可商量的坚定:

  “我全都要!”

  在场的人相互看。

  马景澄松了口:

  “期限五年,五年之内,在攀州整个地区筹集到的资金,我不向州里汇报,至于我用来做什么,在完成电站和电杆的前提下,那是我的自由!”

  马景澄停了停,看向在座的人,目光停在秦巨政身上,“不知道各位意下如何?”

  秦巨政心里倒是有意接受。

  不过当他看向自己二弟秦聿铭时,秦聿铭的眉头却是紧锁的。

  很明显,秦聿铭陷入了思考之中。

  很久之后,他才终于抬头,看向马景澄:“一天能够筹集多少资金?”

  “两百万!”

  马景澄说得很保守,因为他有数据来源。

  如果一天只能筹集到两百万,那么想要接下这个工程,简直是不可能的。

  他给出的数据是甽州的数据。

  甽州不过50万人,三天就能赚600万。

  当然不算上流动人口。

  那么攀州城里人口至少是甽州的两倍,一天200万,应该不是问题。

  当然了,这只是理论上。

  真正能够筹集到多少资金。

  马景澄心里也没有数,因为这件事还没有人做,他也没做过。

  但是他知道,在甽州,私人私下做都能筹集到两百万,自己做应该不止。

  因为,他把官方拉入了当中。

  在马景澄穿越前的那个世界,这种筹集方式,27年间,在全国销售额超过万亿。

  平均下来,每年的销售额都是几百亿。

  而这个世界,马景澄不需要几百亿。

  攀州也不可能有几百亿,他只需要一点,一点就好。

  没有比这个更容易赚钱的方式了。

  秦聿铭又沉默一会儿,抬头看向马景澄:

  “我的意见是,将这两个文件合在一起…”

  马景澄要开口,却被秦聿铭举手阻止,“听我说完,州里占总资金的10%,你承建30%的电站和70%的电杆,承建费用由你全部出,我们给予各项政策上的配合,你觉得呢?”

  马景澄在心里暗骂了一句:妈的,你们一家子吃人不吐骨头,你老子的账还没跟你算呢!

  “那干脆就别做了!”

  秦聿铭得寸进尺的态度,让马景澄火大。

  马景澄不在乎他到底是为了多数人还是怎样,总之,马景澄不接受这种事情。

  你要登高,只能是我给你台阶,你要想踩在我肩上,把我当做垫脚石,那对不起,我TM就拆掉整条路,谁也别走。

  最先被吓一跳的是距离马景澄最近的陶铃。

  气愤突然就从有好商量变得紧张起来。

  秦聿铭这时也意识到不好了。

  他很明白,前面陶彩项目的时候,马景澄已经作出了最大的让步。

  他想同时解决挤压在心里的几个大难题,就全部押了上去,没想到眼前的少年这么决绝。

  李宽眼珠转动,看了一眼双方,赶紧缓和:

  “大家都放松一点,我们这不是商量嘛,对不对,你有什么意见也可以提出来!”

  李宽转向马景澄。

  李宽也不知道为什么秦聿铭,不在马景澄给的合同中选,而要将两个叠加,但是如果放任下去。

  马景澄能不能捞到好处他不知道,但是州里一点好处都没有那是绝对的。

  如果州里真的有办法,今天就不会和这个少年,坐在谈判桌前就筹集资金的事情进行磋商。

  “我是想说,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事情,你不能都要。”

  马景澄语气也缓和下来,

  “首先,我是做生意的,这些项目…说直白一点与我有什么关系?

  我主动提出来,是来交换的,换一个发展的契机,我不是来求你们。

  我可以不做的。

  陶彩项目也可以随时停下来,我无所谓。

  我不是救世主。

  你让我搭进去这么多精力…时间,我还不能有利润,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情。”

  马景澄决定做,是因为张莘月,不做也是受到张莘月的影响。

  刘东的事情让他已经很不开心。

  如果所谓的大义是以牺牲一个人换来的,那这种大义,不要也罢。

  问题不是一个人牺牲与否,而是这个人是被迫牺牲的,而非主动。

  虽然是间接导致的,但还是让人难以接受。

  在马景澄的观念里。

  每一个人都值得尊重,都值得认真对待,都是平等的。

  很显然,秦聿铭刚才就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

  如果他此刻不说‘不’,下一步,他的工作将会很难做。

  别看秦聿铭那么大年纪了,但他也有上头的时候。

  秦聿铭把大义看得那么重,马景澄却不在乎所谓的仁慈道义。

  而马景澄审时度势的一句话,直接让秦聿铭清醒了过来。

  秦聿铭的反常行为,让他大哥秦巨政都感到震惊。

  大家都很清楚,今天之所以和马景澄坐在一起讨论,不是要将整个攀州都压在这个少年身上,而是寻找一个可以突破和减压的契机。

  秦巨政眉头紧锁,长长地呼了一口气。

  他这个二弟,有时候就是会过于理想化。

  过于理想化的人,只能在规划上体现他的价值,谈判就不太适合。

  所以,州里的所有商务引资,基本上都是宋青州在搞。

  不过,秦巨政觉得,不应该啊,这其中一定还有别的事情和电站一样重要。

  秦巨政不知道,但是马景澄知道。

  他十分清楚这个秦聿铭要干什么。.CoM

  但是他绝对不会妥协。

  秦聿铭想要将两步并作一步走,一下子解决两个困难。

  如果马景澄答应了,那他后面从攀州向甽州转移就难办了。

  秦聿铭遇见的这个问题的确很严重。

  严重到让一个无关人员间接丧了命,准确来说是两个。

  不对,应该是三个,其中包括他四弟。

  也不对,应该是很多人。

  这本不是秦聿铭或者任何人的错,这是属于西境遗留的问题。

  但是,马景澄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

  按照马景澄的想法就是:你把我的棋走了,我下一步走什么?

  马景澄设计的两份合同是精心考虑过的。

  那天,他去临江就是为了求证一些事情,很幸运,他得到了答案。

  所以,20%的资金和电站绝对不能放在一起。

  马景澄明面上是说自己没有利润,其实他一点都不在乎有没有利润。

  他在意的是下一步计划。

  与20%的资金比起来,尽管电站看起来要耗费更多精力,但是与计划相比,已经不算什么了。

  如果让秦聿铭拿到20%的资金,如果一天是两百万的话,他就要拿走总金额中的40万,除去开支,电杆项目勉强能够维持。

  但是,这20%的金额,可能会让马景澄下一步的计划陷入困难,甚至是变成一张废纸。

  尽管他有备选计划,但风险太大,搞不好命就没了。

  无论是从哪方面考虑,他都希望秦聿铭能够选择电站。

  当然兜里还有一份更加轻量级的合同,自己获得全部资金,并且只承担电杆。

  这是最初的时候拟定的,也就是和那份策划书一起的。

  本来今天就打算拿出这一份来。

  谁知道被自己搞砸了。

  在秦巨政将电站项目说出口之后,这份计划基本上就作废了。

  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想要从他们手中拿到更多,最好的方法就是拿出让他们满意的东西。

  “我来说说我的意见吧!”

  秦巨政见无人说话,只能自己开口了:

  “我认为第二条方案可行,我同意第二条方案。”

  现在,大家讨论的话题都是哪一个方案。

  似乎除了陶铃,没人在意到底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筹集资金。

  当这个红港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在着一群人面前感到有点挫败的时候,她关心的问题似乎只有一个: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筹集到大笔的资金?

  当然了,还有一个人很在乎,那就是发起人马景澄。

  他为了防止这些人突然开窍,将自己踢出去,一直在想办法将所有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双方的利益上,而不是筹集的方式。

  现在他要通过更加激烈的方式,速战速决,不给这个有点勾起人欲望的女人任何插话的机会。

  因为在沿海,有很多人懂得这个方式。

  秦聿铭要说话,秦巨政举手阻止:

  “我知道,你有你的考虑,但是,电站项目如果不做,那就很难在短时间内重新动工,这不只是在解决州里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能够解决大批人工作问题,减少社会不确定因素,而且还能通过电费收回来。

  当然了,你是主管筹集相关工作的,最后还是要由你来做决定。”

  秦巨政说的没错。

  攀州明面上可以看到的问题,就是就业和电力问题。

  电力不足会导致很多工厂停工。

  “但是~”

  秦聿铭看向马景澄,“你也知道,让私人集资,虽然是攀州,但我们很难做!”

  秦聿铭说的没错,私人集资是不被允许的,马景澄也知道秦聿铭说的这话是什么意思。

  他还是想让马景澄拿出一小部分的金额,哪怕一小部分。

  马景澄自然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不要说没有,就是有,也不能给。

  马景澄点头表示赞同,转而说道:

  “我知道你们很难做。

  如果容易做,我就不来找你们了。

  但是,我想让诸位知道一点,我是个生意人,做生意有一点往往很重要,就是论证项目的可行性。

  如果不行,那么我们今天就不会出现在谈判桌上。”

  “你是如何知道筹集资金可行的?”

  李宽也很好奇。

  马景澄微微一笑,“在开始做一件事之前,做市场调查是我们所必须要做的工作,你们称之为考察。”

  他停顿了一下: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几年前,攀州曾经有过一次筹集资金的活动,最后从各个商人那里获得了大笔的资金,这则消息刊登在《统报》攀州本地报的第二版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马景澄的话,在做的,除了陶铃,都能听懂。

  那是被中枢院允许的行为。

  李宽暗叹:这少年成功是有原因的!

  秦聿铭没有任何话说了。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接下来,准备合同的事宜,就交给陶铃了!”

  秦巨政很高兴,他那张脸,终于露出了笑容,很难得的笑容。

  “放心吧,我会跟这位先生拟定出一个严谨的合同。”

  陶铃也露出了笑容,这是她的强项。

  “不必了!”

  听到马景澄的话,陶铃一连懵,“怎么了?”

  马景澄从包里翻了翻,拿出一份文件:

  “我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诸位先看看,如果没意见,就签了吧,所有的条款,所有要注意的事项,双方的责任,我都写进去了。”

  马景澄将文件递给服务的人员。

  其他人懵了。

  这人在干什么?

  难道他早就知道我们会同意吗?

  李宽咧嘴一笑:“你还有多少份正式的合同?”

  “不多,关我我所有方案的,我都有,我这么做是不想浪费太多时间,这是我自己的事情,诸位要做的就是认真看,检查有没有问题。”

  马景澄拍了拍自己鼓鼓的皮包,“如果没有,就签了吧!”

  马景澄揉了揉眼睛。

  尽管今天有点小插曲,但都在准备当中。

  没有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来,算是一个失误,一个走神引起的失误。

  这就相当于打牌,他手里有四个二和两个王。

  本来还有一个炸。

  不用出四个二和两王就能赢的,一走神,让对手知道了手里的牌,只能将牌暴露。

  自然,赢得就少了。

  这算是,有准备的失误。

  尽管代价大了点,但还是到了最后的阶段。

  秦聿铭、李宽等人认真看了合同。

  就是在前面策划书的基础上,再增加了电站的约束。

  合同留给马景澄的后路十足。

  比如,电站能够建设得有多快,要看筹集资金有多快,州里不得干涉马景澄的活动,同时要配合马景澄完成工作…

  条件极其苛刻。

  这么苛刻的合同,是他们这么多仅见。

  不过,他们却没有办法不同意,因为马景澄提出的要求虽然难办,但是合理。

  在合同的最后,马景澄承诺一定会将30%的电站建设完成。

  当然了,马景澄给出的这一份,只是能够立刻开始启动筹集措施的合同,具体的哪些电站划分给马景澄建设,哪里的电杆给马景澄栽,这些都是这之后所要讨论的事情。

  这段时间,马景澄找人去各村镇,记录的信息当中就包括了各地在建水电站的规模。

  州里的人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

  他是一个靠信息生存的人,有了足够的信息才能有谈判的资本。

  那个陶铃感觉自己特多余,风头全被对面那个留着长发的男生抢了。

  不过,她倒是有点佩服对面的男生。

  能够和这么多大佬们谈判不落下风,她做不到。

  她的行为常常被那位宋州长一眼就看穿了。

  她在想:“对面这到底是个什么人呢?”

  她又重新检查了一遍,对秦聿铭点头:“合同没有问题。”

  时间早已过了中午。

  又等着让人拿去印几份出来。

  外面还是大雪漫天,一不小心就下大了。

  等待的时间,李宽问道:

  “江对面的供应点投入使用了吗?”

  马景澄很松弛,“还得等两天,估计这两天就能正常供应了。”

  秦巨政:“你准备什么时候开始起筹集?”

  马景澄看了一眼外面的大雪:

  “本来是打算拿到资格之后就开始的,不知道这大雪会不会封路?”

  众人往外望去,内心疑惑,筹集跟大雪有什么关系?

  马景澄接着道:“我希望,条款里列出的各项证件,这两天就我就能拿到,我打算明天,明天开始。”

  “这么快?”

  秦聿铭喝了一口水,刚才的争论已经过去了,现在最主要的事情,就是配合马景澄完成筹集工作。

  “宜早不宜迟!”

  马景澄的这项筹集工作,从买下陶彩厂子的第二天就开始准备了。

  人们总是好奇,为什么陶彩东大楼里面空荡荡,不将东西放在里面卖?

  马景澄只是笑笑,并不解释。

  每天傍晚,坚持让人去东大楼门前放电影。

  将很多东西放在东大楼的橱窗里。

  等等一系列准备。

  都是为了这个项目。

  醉卧之意不在酒。

  ……

  很快,文件回来了。

  有了李宽、秦聿铭、兰树云、秦巨政等重要人物的签字。

  马景澄松了一口气。

  没想过这么难,也没想到这么简单。

  在和众人一一握手之后。

  马景澄带着自己的战利品,走出来大门。

  张莘月还在外面等着。

  雪很大。

  还是有人给他撑伞,马景澄示意给张莘月撑。

  那人没有说话,给张莘月撑着伞,时不时看一眼在大雪中穿行的马景澄。

  随后拉开车门。

  两人钻进后座。

  马景澄握着张莘月的手,手指很修长,却粗糙。

  他搓了搓,“吃什么?”

  “羊肉粉!”

  马景澄:“麻烦师傅去陶铃街附近的羊肉粉馆子!”

  “哎!”

  司机答应着,启动了车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