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错把恐怖游戏当恋综一不小心封神 第43章 这个人是疯了么?

  “即使这样,你们也要注意安全,还是小心点好。”王氏看着杨玉的眼睛嘱咐着。

  “我们会小心的,真正的鬼子不敢单独行动,不敢住到村子里来。”杨玉勾勾唇角,又加了一句,“怕咱们游击队把他们一窝端了。”

  “鬼子怕老百姓吗?”王氏满眼疑惑。

  “是,鬼子怕咱们老百姓团结起来。”

  “奥,俺明白了!可,那一些二鬼子也太仗势欺人了,每天在街上耀武扬威,唉!”王氏叹了口气。

  “他们是鬼子收买的汉奸。”杨玉的话里带着无可奈何,“也许那一些二鬼子为了生存,也许他们没有看清日本鬼子的嘴脸,也许他们根本不知亡国奴的悲哀,有的还是可以教育的……”

  “这世道,太乱了!”王氏长长叹了口气,她一边把面条盛到碗里,把荷包蛋放到面条的上面,她又在碗里放了一些葱花和香叶,她抬起头看着杨玉的眼睛难为情地说,“如果,如果她爹还在,家里不可能这样怠慢您……不好意思,她三婶,您莫怪俺不周全……”

  “哪里,这就很好了,当年在奉天,我们,我们树皮都没的吃!”杨玉双手接过王氏递到她面前的那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她抬起身子扭脸看了看门口的英子,问王氏,“大嫂,孩子吃了吗?”

  英子很认真地点点头。

  王氏急忙说,“吃过了,吃过了!她舅母带的炸果子,她大嫂熬了锅玉米粥,我们大家都吃了,都吃了!你快吃吧,看你这单薄的身骨,还有这棉袄,有点薄,有时间我和英子帮你再续点棉花,家里给孩子做被子剩下不少棉花呢!”

  “英子还会做棉袄?”杨玉用惊讶的眼神看着英子。英子又使劲点点头,她小脸上挂着自豪。

  “听她三叔说过,英子五岁开始跟着她祖母学做针线,真好!”杨玉笑眯眯上上下下打量着英子,她满眼都是对英子的喜爱。

  “祖母死了……她还有好多手艺没教给俺,头一天,她一直念叨,来不及了,来不及了……”英子嘴里一边喃喃着,她一边伤心地垂下头轻轻抽涕起来。

  “英子最喜欢她祖母……老人也喜欢她,唉~”王氏的话带着泪音。

  大家开始沉默。

  杨玉吃了一碗面条,脸色也红润了许多,她跟着英子来到了堂房。秋霞和刘氏也从后院回来了,她们满身是湿漉漉的泥土。刘氏一边拍着她棉裤上粘着的土渣子,一边嘴里嘟囔着,“天冷土硬,半天才挖出三筐土。”

  “大嫂,张伯伯哪?”英子抬起头看着秋霞的眼睛。秋霞弯下腰看着英子,压低声音,“他去磨坊那边倒土去了,他说把土倒远点……英芬妹子和粮喜妹夫,还在那边干活,他们恨不得一下能挖到外面去,呵呵呵”秋霞抬起头看着王氏。

  “大家也不要着急,晚上声音大,不要惊动了那一些坏人,还是要注意安全呀!”杨玉看着刘氏,“刘瓒花同志,你的急性子改不了,快让孩子们停下来……”

  “嗯,不好意思,俺怎么没想到呢?”刘氏一边说着,她一边往后院而去。杨玉也跟着刘氏的背影往后院而去,英子一路小跑像个小尾巴似的,她好像很怕别人把她落下,她心里想她必须紧紧跟着三婶,三婶和三叔一样是她的力量,更是她的高山,有这两座大山,再加上舅母刘氏这座大山,她谁也不怕。

  年根到了,英子的弟弟出生了,王氏看着怀里的孩子不由自主轻轻哭啼起来,她在想英子的父亲。坐在一旁的杨玉心里也很难过,她不知怎么安慰大嫂王氏。

  英子舅母刘氏回了她的村子王庄,年快到了,她说要为英子舅舅烧点纸钱,还要为孙子孙女们做新衣服,她是这么说的,其实,她是回她的妇救会,她们要研究一下把一些新做的棉袄怎么送到大泽山的游击队手里,天冷了,那边的孩子们不知怎么过的,吃的还有吗?

  王氏有杨玉照顾刘氏也放心了许多。她走时还嘱咐英芬暂时不要回婆家,她也希望粮喜也留下来,可是,粮喜不可能留在崔家过年,他必须回家,王氏只好嘱咐秋霞准备了一些年货让他带回去,粮喜憨厚老实,他也不知推让,英芬就偷偷埋怨他。粮喜不好意思地笑,他想把英芬也带回家,又怕王氏不同意,他也没敢说出口。

  “告诉亲家,今儿年英芬就留在崔家吧,毕竟,外面还乱着,不能再出事了!”王氏嘱咐着矜持地站在堂屋门外的粮喜。

  王氏虽然坐在卧室的炕上,她也已经听到了门外两个孩子叽叽喳喳与恋恋不舍,英芬也算是粮喜家的童养媳,可是两个孩子的友谊随着时间慢慢起着变化,不知道是亲情?还是友情?还是真真正正的爱情?

  “嗯,俺知道了!俺回去跟俺爹娘说说。”粮喜面对着屋子弯着腰,谨慎地应答着王氏的话。

  “本来想让她回婆家,大家都不想出事不是?请亲家谅解!”王氏也知道过年留下女儿不应该,毕竟英芬已经嫁了人,可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她不得不破了规矩。

  “俺知道,俺知道!”粮喜真的很老实,他嘴里诺诺着,即使他心里不舍得和英芬分开,他也不敢说出口,他抬眼偷偷看看站在一旁害羞的英芬,他想说,你一定好好照顾自己。英芬从粮喜的眼睛里读懂了他的心意,她低下头,“俺知道,你也要躲着那一些二鬼子!走小路……”

  “让你张伯送送粮喜!”屋里王氏吆喝着,“别忘了给亲家带好!”

  “是,娘!”英芬答应着。

  “让你大嫂秋霞把一些年货给你张伯,让他放车上,别忘了,快过年了,也没有好东西给亲家,不好意思,一点心意!”王氏又嘱咐英芬和粮喜。

  英芬送走了粮喜,她回到她母亲王氏的屋里,她低头看看躺在母亲身旁的弟弟,她怜惜地啧啧嘴巴,“娘,给弟弟起名了吗?”

  “起了,是你三婶起的,就叫英春!”王氏手里拿着刚刚换下来的尿芥子,“本来想让邱先生起名字,你三婶说春节就在眼前,就顺着你们名字中的英字,英春——这个名字听着喜庆,俺就同意了,其实你三婶说是迎接的迎——哪个英(迎)都可以,俺也不懂,俺也不认识,只要能和你们名字有联系即可——对了,告诉你大嫂,待会看看让她也回家一趟,回去送点年货,邱先生夫妇对崔家平日里有照顾,咱们也不能亏了他们,他们是好人呀!”

  “俺这就去告诉大嫂!”英芬一边说,一边站起身来走出了堂房。

  “待会吧,让俺想想,如果你大嫂不回家,邱先生和邱太太是不是很孤独?是不是把邱先生和邱太太接到崔家来?你去跟你大嫂商量商量,反正家里闲着的房子多,今年你二叔他们一家不可能回来了,他们都很忙。”王氏嘴里这么说,她心里却有另一番滋味,毕竟公公婆婆不在了,丈夫也不在了,孩子们三叔崔耀宏也不可能回家,至今不知他是在青岛还是在北平?杨玉也没有告诉她实话;老二崔耀聪也没有想法回到老宅过年,他们放在后院的东西已经陆陆续续搬走了,崔家,崔家还剩什么?只有她孤儿寡母的,咳,人命由天呀,本来崔家大院每逢过节都喜气洋洋,人多的走路都挤不动,尤其崔老爷子活着时,崔家婴儿过百日时,崔家大院宾客盈门,停在大道上的马车连着村西到村东,左邻右舍都围在崔家门前门后,等着崔老爷子赏赐。

  崔家老太太活着时,带着小辈女孩拿针绣花,绞纸样,无论大人还是孩子脚上的鞋子、身上的衣服都出自她老人家的手,中院的厢房里常常传出女孩的“咯咯”声,还有针扎到手指的尖叫声……那一些声音就似在耳边。

  老二崔耀聪娶亲时,尤其热闹,历历在目,崔耀聪的媳妇是一个中等人家闺秀,不但能绣花刺朵,还能看书识字,模样也有几分秀气,只是有一样不好,时时看着崔耀聪的脸色行事,她从不敢自己自作主张。在一年多前崔耀聪媳妇带着两个女孩子回来一趟,回来是拿两个女孩子留在崔家的杂物,那天正赶上崔耀宏带着英昌和英茂回来,她们才在崔家多住了一天,第二天她带着她两个女儿离开了崔家大院至今再也没见面。崔耀宗办丧事她娘四个都没有出现在崔家大院,只有老二崔耀聪匆匆回来后又匆匆离开了,晚饭都没吃,这也是王氏没有去沙河镇参加崔耀聪家老大婚礼的理由,虽然这还不是唯一的理由,毕竟当时孩子们身上还戴着孝,她又怀着遗腹子,她心里的苦和泪多想找二妯娌诉诉,她们不回来,她也不可能去沙河镇说给她们听,有泪,她一个人孤独地咽下去;有苦,她一个人扛下去。眼目前崔耀宏也有了媳妇,她终于有了可以说心里话的人,心里多多少少有点安慰。

  杨玉这几天也不着家,她经常半夜出去,然后天快亮时才回来,王氏也不敢多问,她怕她的话音一出口招来灾祸,隔墙有耳,小心一点最好。王氏也知道杨玉在忙活什么,那天杨玉还向王氏要了两坛子黄酱装上了马车让张伯送走了。英子的小个子也在杨玉和她张伯身边转悠,英子好像一下长大了,严肃的表情,低声细语的神秘,让王氏偷偷摸摸抿一下嘴角,她再在心里“突突突”跳几下,她知道她自个帮不上忙,英子小手小脚也能够做点事,让她心里轻松了不少。眼下秋霞也有吃奶的孩子,自己身旁还躺着一个,她真心希望邱先生两口子能过来住,她也知道邱先生的为人,邱先生至少可以为杨玉他们打个掩护,这样她也不用每天提心吊胆,也不用死死盯着窗户外面和大门口,甚至她都不放过墙头的风吹草动。

  过年时邱先生没有来,在半夜吃饺子时崔英业神神秘秘回家来了。

  秋霞高兴得合不拢嘴巴,她急急忙忙去后院准备把孩子抱过来让孩子爹看看。杨玉拉着英子离开了王氏的房间。王氏见到自己儿子平安回家自然高兴,她的目光向大儿子身后张望,她希望能见到老二和老三。

  “娘!”崔英业环视了一下屋子和门口,他突然“扑通”跪在炕沿下面。王氏一惊,她想跳下炕扶起儿子,她犹豫了一下没有动。

  “娘,您坐着,俺有话说!俺对不起您,对不起俺四弟!”崔英业满脸泪。

  王氏一愣,“你爹死,你们都没有回来,是俺不想告诉你们……”

  “不是的,娘,俺爹不应该死,俺本来想让他逃走,可是,他怕连累咱们崔家所有的人,他选择了自杀!”崔英业满嘴都是泪水,“他知道,他如果不死或者逃跑,日本鬼子不会放过咱们一大家子,如果坐实了是他放走了俺们……”

  “放走了你们?什么意思?”王氏身子抖了一下,她用迫切的眼神看着她儿子的嘴巴,她想知道自己丈夫生前做了什么?

  “那天夜里,俺们潜进了宪兵队,当时宪兵队的鬼子很少,多数是叛敌的警察……俺们需要武器……更不希望县里警察帮虎吃食,用自己枪打自己人,所以,俺们把那一些枪偷运出了宪兵队,俺本想把那一些枪带出掖县,俺爹说顺利带出掖县目标太大,并且还不安全,于是他找人把那一些枪先藏了起来,然后俺爹又把俺们送出了掖县城,出城门口时一定有人认出了他,第二天日本人找到了俺爹,俺爹死活不承认,可是,毕竟他不会撒谎,他给县长留下一封遗书,就……”

  王氏沉默了,她想起来了,那天孩子舅母刘氏跟那一些二鬼子说了一席话,她当时因为害怕,也没多想,敢情孩子他舅母也知道这件事,孩子他爹是为抗日、为了保全崔家所有人而死的,人已经死了,她怎么能埋怨孩子,孩子们也没有错,他们提着脑袋做事又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把倭寇赶出中国的土地吗?

  “起来吧!你娘俺没有文化,你爹有文化,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不应该做,他那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他的死能换来许多人的生,俺应该为他骄傲。”

  崔英业听了他母亲王氏一席话,突然很激动,他没想到他们的母亲如此胸襟宽广,从小在他心里他的母亲那么柔弱,那么胆小怕事,可,此时,母亲从他嘴里了解了父亲的死,母亲却坦然面对,没有一句责怪,并且还能积极帮助抗日队伍储备粮食和生活用品。

  第二天崔英业准备离开家,王氏说什么也让崔英业留下来吃午饭,王氏让张伯把地窖子准备的陈酒拿出来,秋霞和英芬炒了几个菜,又把留着招待客人的一盆鸡冻拿出来,大家聚在一起准备热闹热闹。就在这时街上传来了枪声,还有“蹬蹬”脚步声,大家互相看看,站在门口的张伯紧张地看看大家,他一边把他手里的酒递给了崔英业,一边说:“大少爷和三太太赶紧去地窖躲一躲,暂时不要出来,俺出去看看,如果没事了,俺回来喊你们!如果是自己人俺就带回来!”

  “不,张伯,如果自己人先带去碾房,然后摸清底细……”还是杨玉想的周到。

  “唉,俺明白了!”张伯大踏步迈出了院子。

  英子紧张地站起来探头探脑瞄着院门口。

  “英子,坐下,什么也不要说,什么也不要问,什么也不要做,只管吃饭,英芬,把桌上多的碗筷拿到厨房放起来,咱们崔家就咱们娘四个,还有两个吃奶的孩子!”王氏镇定自若地嘱咐大家。

  英子使劲点点头,她双手抱着一碗饺子,她的眼睛仍然紧紧盯着屋门口。

  一会儿,刚刚出去的张伯推开院门,他气喘吁吁闯进了院子,王氏不由自主站了起来,她紧张地盯着院里的石基路,张伯搓着一双大手站在石基路上,他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抬起衣袖擦擦脸上的汗珠子,“日本人进村了,他们让村子人到场院去!”

  英子知道村子场院在哪儿,那是晒麦子和玉米的场院,也是崔家村最大的、最宽敞的地方,也是正月里跑高跷的地方,今年跑高跷的还没来,日本鬼子却来了,是来捣乱的?还是来杀人的?英子紧紧皱着眉头,她抱着碗的一双小手慢慢变紧,似乎她再稍微用一下力气她手里的碗就要碎了。

  “英子,你哪儿都不要去,俺去看看,英芬和秋霞在家看着孩子,如果可以,也地窖躲一躲。”王氏抬起手不慌不忙抿了抿她的鬓角,她又看看张伯,“他张伯,您带俺去!”

  张伯垂下头,他搓着他的大手,有点左右为难,他犹豫着喃喃低语:“保长把家里人口都报上去了!”

  “娘,让俺去吧!”秋霞一边说着,一边蹿进里屋抱起她的孩子。

  王氏转过身狠狠瞪着秋霞,“快回去!”王氏满脸怒气,这是她第一次向秋霞发火,“你带着孩子哪儿都不许去,英芬,你看好你嫂子!无论外面发生什么情况都不允许你们踏出崔家大院门口一步,英子跟娘去!”

  “嗯”英子忙不迭地扔下手里的碗,她挤过秋霞身边,她拉起母亲的手,母亲的手很温暖,手心里还有细细的汗珠子,英子知道母亲也害怕,但,这个时候,为了保全崔家人母亲必须挺直腰杆。

  “好吧,俺陪着您和二小姐一起去!”张伯闪开身子给王氏和英子让出一条路。

  “把大门关好了,俺从外面锁上,英芬,你们从里面插上顶门杠!”王氏回头看着英芬嘱咐,她心里很忐忑,更多的是不放心。

  “娘,您注意安全!小心点!”英芬和秋霞不知所措,她们只能看着王氏严肃地走向大院门口。

  往前走了几步,王氏又回头看着秋霞,她嘴里不断地重复着,“看好孩子!无论外面发生什么,都不许出去!”

  崔家村的场院的的确确很大,一百多口人挤满了场院。场院靠墙的地角有一个台面,那儿是逢年过节唱戏的舞台,此时舞台上坐着手里拄着长刀的几个鬼子军官,他们身上的衣服崭新,他们脚上的大皮鞋锃亮,头上帽子戴的整齐,双目冰冷地注视前方,好像一个个木偶;穿着黑色警服的二鬼子手里端着枪站在舞台四周,他们的眼睛警惕地扫视着人群;四周还有几个抱着长枪的鬼子兵,他们一个个纵着肩膀,目光呆滞,眼珠子都不会转动,英子感觉到鬼子也好像害怕什么?害怕什么呢?害怕崔家村民团结起来吗?眼下,崔家村民人数比鬼子多,如果大家团结起来,鬼子一定不是村民的对手,但,村民手里缺少武器……英子开始胡思乱想。

  保长是一个六十几岁的老头,他一身长褂,一头灰发,头上一顶毡帽,很新,好像是因为过年刚刚戴头上的。

  保长在喊话,“大家听好了,日本人,不,皇军,皇军想要粮食,俺也知道,这个时候青黄不接,各家也不容易,大家必须省吃俭用,必须想办法省下口粮,咱们要让客人吃饱不是吗?皇军就是咱们的客人呀!”这个保长平日里就能说会道,今儿为了讨好日本人,竟然把日本人当客人。客人走亲戚怎么做?客人会把主人给杀了?客人会抢主人的银元?英子心里想着,她的小嘴巴慢慢撅了起来,她真想抓起地上的石块扔向那个油头粉面的保长。王氏感觉到了英子在做小动作,她急忙使劲把英子的细胳膊提了起来,她又用两根手指使劲掐掐英子的胳膊,英子呲呲牙,真疼!她再也不敢做小动作了,她继续把一双怒眼穿过人群的缝隙狠狠盯着保长那张肥头大耳的脸。

  “家里良田多的,可以多交点,根据人口与良田亩数,咱们再仔细分配,希望村民不要瞒天过海,更不要得罪客人,毕竟咱们山东人都是好客的,今儿又是大年初一,每家每户都有过年的粮食,所以,今天或者明天下午,你们就把粮食送到这儿来……”

  “我们家没有多余粮食,给了他们,我们吃什么?”有人不高兴了,首先提出异议。接着,人群里开始骚动,有一个敢说的,就会有第二个,“我们家也没有,本来吃不饱,省吃俭用为了熬过这个冬天!”“凭什么给他们?他们是谁?什么客人?是土匪吧?”

  日本鬼子好像不太明白中国话,他们开始交头接耳。

  本来安安稳稳坐在舞台上的几个日本军官突然跳了起来,一个鬼子军官“腾”地从保长背后蹿了出来,一张死灰复燃的脸,他一边嘴里嘀里咕噜,一边举起了他手里的长刀,保长吓得抱着他的大脑袋一下蹲在地上。就在这时,一个女人的声音从人群里传来,“大家稍安勿躁,听俺说,客人要粮食,咱们给,有多,就多给点,没有多还有少不是吗?!”

  “舅妈?!”英子没看到她舅妈刘氏的身影,只听到了她舅妈刘氏的声音,舅妈的声音她太熟悉了。

  “你是?”保长小心翼翼站起身,他用一双笑眯眯的眼睛上上下下打量着刘氏。

  站在人群里的王氏皱皱眉头,她心里狠狠埋怨着:这个嫂子怎么跑这儿来了?她在替谁说话?她刚刚说的一席话还不叫大家伙儿戳脊梁骨?

  场院里更加骚乱,大家开始七嘴八舌,甚至有的人嘴里骂骂咧咧,有人手指着刘氏的身影,“这不是王家庄的人吗?怎么窜到咱们崔家村来了??”“她男人被鬼子豁开肚子死了,她今儿是不是疯了?”“你们亲家崔家有良田几十亩,你们应该有余粮,你们崔家就替乡亲多交点,不知你能不能替崔家大院做了主?!”有的村民认识刘氏,他们满脸愤怒,他们开始大声指责,“一个外姓人,怎么跑到咱们崔家村说三道四?不看看什么时候?一个女人,一个死了男人的女人是不是找不到热炕头啦?”

  刘氏听了大家伙的指责和谩骂她并不生气,她依旧笑眯眯迎着大家伙的话语,“好呀,那,今儿俺替俺妹妹说几句,崔家一定多交点,多交点!”刘氏手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根烟袋,她翘起一条腿,她把手里的烟袋锅在她棉鞋底上敲了敲,然后她又不慌不忙地抬直身子,她温和地看着围拢到她身边的乡亲,乡亲的脸色不知是由于生气还是天冷而变青,他们对刘氏虎视眈眈,“你站着说话不腰疼,说话轻巧,你们崔家有余粮,俺们没有!”

  “大家不要着急,这么多年了,咱们一直听保长的话,此时此刻大家应该继续听保长的话,保长是镇政府选派的,他的为人大家都清楚,虽然没有杀人放火,也做了不少损人利己的事儿,那都不是什么大事,没有比杀人放火更大的事了,今儿日本人来了,他又帮日本人做事,日本人不是好惹的,他如果不听日本人的话,如果不按照日本人的命令去做,第一个丢命的就是他,然后就是大家伙儿,今儿咱们不能看着他无缘无故丢了命不是吗?毕竟都是在一个村子里住着,咱们就再听他一次,让他保佑大家伙儿平安无事!”刘氏微笑着看着大家伙儿,她又抬起眼角扫视了一圈场院四周,躲在墙头后面的鬼子兵正虎视眈眈,他们是在等待命令,他们手里的机关枪一触即发,为了眼下崔家村百十条生命的安全,刘氏把她心里的仇恨用浓浓的旱烟呛了回去。

  刘氏不阴不阳的话让保长张口结舌,刘氏嘴里话一点也不错,平日里他做了许多对不起乡邻的事儿,乡邻不敢反抗,今儿他替日本人办事,办不成日本人就会要了他的命,此时刘氏嘴里的话无论是好话还是歹话他都要硬着头皮点头,为了什么?只为了满足日本人的需求,保下他自己一颗脑袋。

  王氏站在人群里不知所措,她真想有个地缝儿钻进去。

  “好了,大家各自回家准备粮食,明天初二,咱们村子出几辆马车,把粮食送到沙河镇上去……”保长显然有了精神,终于有人替他背黑锅了,这个人还不是别人,还是德高望重的崔家大院里的人,崔家大院里男人几乎都不在,主事的就是那个柔弱寡断的女人王氏,王氏此时此刻也站在人群里,刘氏已经替她做了主,她也没有反对,那么今儿为日本人搞粮食的事儿也就顺顺利利解决了。

  英子被她母亲王氏硬拽着往崔家大院方向走,路上王氏没说一句话,她只感到她后背被村子人指指点点,她不敢抬头,更不敢停下脚步与乡邻打招呼,她只感觉无地自容。英子想回头找一下她舅母刘氏,她的视线被张伯高大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

  “二小姐,快点跟着大太太走,不要回头,咱们有话回家说。”张伯的话不单单是说给英子听的,他也是嘱咐王氏,不要生气,有话家里说,千万不能埋怨刘氏。

  “妹子,您慢点!”这个不怕惹事的刘氏竟然自找不自在,她的声音迈过了一里路,她生怕四周的人听不见。王氏气不打一处来,她突然停下脚步,她扭转身,她狠狠瞪着刘氏,“你家有粮食就交上去,俺崔家没有!”

  “妹妹,皇军是客人,不是吗?”刘氏的嗓门真大,她一边嚷嚷着,她一边用眼角瞄着四周,“我们王庄乡亲都交了粮食,王庄也死了几个拒交的人……俺不想看着再死人了!咱们饿点能保住性命最好!”

  “死怕什么?怎么?你这么快把俺哥哥的死忘了!他是谁杀害的?”王氏提高了语气,由于生气她的全身都在颤抖。

  “他太抠了,痛痛快快交出那两块银元,就不会有这事……”刘氏语气渐渐低沉下去,停了一会,她又抬高了嗓门,“希望大家都好好活着,家里粮食多的就多给,少的少给,如果不给,皇军会找大家伙的事儿,甚至杀人,为了口吃的丢了性命不值得……”

  王氏不再理睬刘氏,到了家门口,她生拽着英子迈了进去,她扭脸看着老实巴交的张伯,提高音量,“关门!她张伯!”

  “吆,妹妹,今天俺是来串亲戚的……”刘氏故意扭着脖子看看探头探脑的四邻,她一边抬脚准备迈过门槛,她一边嚷嚷,“哪有年里不让亲戚进门的道理啊!是不是呀?”刘氏低头看着撅着小嘴的英子又问,“是不是英子呀?俺可是你的舅母呀!”

  王氏回头狠狠瞪着刘氏,“我们崔家没有你这门亲戚!”

  刘氏也不生气,她嬉皮笑脸地挤进了崔家大门,英子挣脱她母亲王氏的手站在院子的石基上,她皱着眉头盯着院门口,她看到张伯一边把她舅母刘氏让进了院子,一边迅速关上了院门。

  “舅母,您今天惹俺娘生气了,俺,俺也生气!”英子的话带着蔑视。

  “嗯,舅母知道,咱们屋里说,英芬,你和你张伯盯着门口!”刘氏看看躲在院门里、手里拿着顶门杠的英芬,小声嘱咐,“你们千万不能让外人进来,更要小心墙头!”

  张伯使劲点点头。

  迈进屋子,刘氏拉着王氏的胳膊,“妹妹不要生气,我们已经有了安排,这一些粮食一颗也不可能落入鬼子的手里!”

  “什么?”王氏有点紧张,她惊慌地盯着刘氏的眼睛,她从刘氏的眼睛里读懂了刘氏的用心,她又害怕刘氏的冒险。

  刘氏压低声音说,“我们王庄真的死了好几个,他们也不交粮食,被鬼子杀害了……俺知道鬼子到了崔家,俺紧赶慢赶……咳,先不说这一些,老大英业在家?”

  王氏使劲点点头,“在,你怎么知道?”王氏有点吃惊,她皱皱眉头,白楞了一眼刘氏,心里说:他舅母的耳朵可真够长啊。

  “不要多问,俺去找杨玉和英业商量商量,妹妹,你就不要担心什么了,你看好院子,隔墙有耳!”

  “嗯,俺明白了!”王氏抓起桌上的毛巾迈出了屋子,她把毛巾搭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上。这个时候的石榴树已经干枯,带刺的枝干张牙舞爪。“她张伯,把这一些石榴树杆剪剪枝子。不要让它横着挡着路,孩子们衣服都被它刮坏了!今儿的饭,让她舅母自己做,俺不伺候!”

  英子看了她母亲王氏一眼,她悄悄蹿进了后院。后院厢房里舅母刘氏正与大哥英业还有三婶杨玉商量事情,他们声音太小,她一句话都没听见,只听大哥英业说:“好!”

  “英子,英子,快去后院喊咱大嫂过来!”前院传来英芬惊喜的喊声。

  接着,前院又传来开门声,还有王氏忙不迭地欢喜声,“邱先生,您,邱太太,俺正盼着呢!本来想初三让秋霞回门看看二老……快请进,请进! ”

  大个子邱先生迫不及待在初一来到崔家,他一定有事,大家从他脸上没看出什么事儿,倒是邱太太一脸的小心翼翼,她脸上不自然地飘着尴尬,尤其她垂着的眼神,还有无处安放的双手,大家不由自主对她的矜持心升可怜。

  邱太太喜欢安静,生活朴素,不善言辞,她穿着虽然不太讲究,却很干净。在乡下很少有人喊她邱太太,毕竟她只是一个村妇。邱先生曾在南方上过学,那个时候邱家家底还算不错,邱太太一过门,邱先生就喊她太太,自然而然,自家人也跟着邱先生喊她邱太太。

  王氏以为邱太太的矜持是不好意思,就连忙喊来秋霞,她一边微笑地拉着邱太太的手,一边嘱咐秋霞,“去,带你娘去你们房间,你们娘俩好好说说心里话。”

  “娘,不要难为情,俺婆婆年前就让您和俺爹来,您,您这个时候来也挺好,看,把俺婆婆高兴的,她就喜欢家里人多,人多热闹!”秋霞搀着邱太太往后院走去。

  “英业呢?”王氏光顾着与邱先生说话,她刚刚想起英业还在家里,应该让英业来给他老丈人拜个年。

  “大少爷在家里?”邱先生眼镜后面闪过欢喜,“太好了,好久没有见到大少爷了!”

  “邱先生,您直接喊他英业即可,您这样见外,俺听了不自在。”王氏故意这么说。突然她想起了什么,微微一笑,“邱先生,我让他们烧水,俺知道您喜欢喝茶,家里还有茶,是耀宗活着时留下的……”王氏突然被自己的话噎住了,她故意摇摇头,她想把心底突然升起来的悲哀摇走。一旁坐着的邱先生慢慢摘下眼镜,他又慢慢从怀里掏出一块手帕,他急急忙忙擦去眼角的泪珠。

  这时,刘氏从后院迈进了堂房,她向邱先生弯弯腰,“邱先生,您过年好!”

  “好,好,她舅母也好,大家都好!”邱先生慌忙站起身向刘氏鞠躬。刘氏不好意思摆摆手,“邱先生,您太客气,俺是妇道人家,受不起大礼。刚刚俺听妹妹喊英业,俺就跑过来了,英业和他三婶出去了,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家里厨房的事情交给俺,你们两位亲家有话好好聊,待会俺让英子给你们送茶过来!”

  “不用麻烦了!”邱先生仍然站着看着刘氏说,“本想带点东西过来,只是走得有点匆忙,所以,一点东西都没给孩子们带,有点失礼失礼!”

  “您不要这么说,咱们是一家人!”刘氏看着邱先生,“您快坐吧!俺去忙,不陪你们说话了。”刘氏斜了一眼王氏。

  旁边的王氏好像没听到邱先生和刘氏的对话。

  “对了,那个邱先生,待会英业回来想陪您喝几杯,您不要嫌弃他怠慢,您看看,老丈人上门来,他却出去了,这孩子,他有一个朋友在村外面等他,他……”刘氏又停下脚步,她回头看着邱先生说,“您不要责怪他不懂事呀?”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事情,他不要为俺这个老古董耽误正事,那样,俺会惭愧的,惭愧的。”邱先生心平气和地连声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