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别问(无限) 3 第三章

《别问(无限)》3 第三章

作者:榆鱼 字数:2650 书籍:别问(无限)

  了因倒拖禅杖,骄横之气顿消,稽首问道:“请问老前辈法讳!”老丐婆哈哈大笑道:“你的师傅没有向你提起我么?你的师傅三十年前,初学玄女剑法,曾到天山见我!”了因猛吃一惊,骤然想起一人,颤声问道:“前辈敢是天山七剑中的易女侠么?”了因此言一出,全场无不惊骇。

  正是:

  塞外归来头未白,间关万里觅传人。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正文 第九回 相互追踪 海隅逢异士 连环探案 大厦见奇情

  老丐婆冷笑道:“你也知道我的名字么?”鱼壳大王面色惨白,突然牙根一咬,把手一挥,场中高手全都涌出,了因和尚倒拖禅杖,退后几步,与鱼壳大王并肩一站,左有天叶散人、海云和尚、神魔双老,右有凌云岛主卫扬威、太湖寨主孟武功、首席贵宾哈布陀,九个一等一的武林高手,联成一线,个个金睛火眼,目不转瞬的注视着老丐婆,两边形势,一触即发。

  原来这老丐婆正是“天山七剑”中的易兰珠!“天山七剑”成名于康熙初年,(事迹详见拙著《七剑下大山》)隔了四五十年,飞红巾、凌未风、张华昭、桂仲明、冒浣莲等人先后逝世,“天山七剑”就只剩下易兰珠和武琼瑶两人了。“天山七剑”远处西陲,外人不知,都以为他们早已死尽,不料“七剑”之一的易兰珠会突然从天山来到海隅!

  易兰珠的剑法在“天山七剑”之中首屈一指,(本来是凌未风最强,后来凌未风断了右手拇指,使剑不便,把毕生心得全都传给了易兰珠。)独臂神尼在三十年前,得了玄女剑诀,那时她武功虽已极高,剑法却是初学,诀窍之处,苦于无人指点,因此独上天山,向易兰珠讨教,独臂神尼比易兰珠年长,易兰珠和她平辈论交,两人在天山探讨剑法,聚了半年才散。有这一段渊源,所以易兰珠也算得是江南八侠的长辈。

  这时,论年纪易兰珠虽已六旬有多,但她曾服过北天山骆驼峰上的优昙仙花,可保头发永世不白,加以内功深湛,所以看来不过四十余岁。她手中拿的叫化棒,说起也大有来头,这乃是她丈夫张华昭的遗物,原来是凌未风削天山的降龙木所制。送给张华昭的,其名就称为“降龙宝杖”,天山的降龙木坚逾钢铁,刀剑不入,所以吕四娘的霜华剑,了因的荡魔杖,都给她碰得火花蓬飞。

  唐晓澜早听周青说过易兰珠的身份,这时心中狂喜,急跑上来,也不知称呼她做什么才对,(周青是凌未风的挂名弟子,冯广潮又是周青的挂名弟子。唐晓澜则得周青启蒙,而学剑于冯广潮)只好大叫“祖婆”,易兰珠凝神不答,对方九个高手也不敢发难。吕四娘玉臂一伸,把唐晓澜拉住,悄声说道:“不要乱跑!”易兰珠突然伸手把唐晓澜的游龙剑抽了出来,杖交右手,高声叫道:“你们真要与我这老丐婆为难?”

  了因和尚躬腰说道:“小辈怎敢与易女侠为难。”说着用禅杖指了白泰官和吕四娘一下,朗然说道:“但这两人乃是贫憎的师弟师妹,还不敢有劳前辈管教!”易兰珠怒道:“那你是想留下他们二人么?”了因道:“正是!”了因自思:自己虽然不是易兰珠对手,但合九人之力,却是稳操胜券。易兰珠双眼一睁,斥道:“就是你师傅在生,我也管得!”游龙剑一摇,呼的一声,真似化成一道白光,向了因和尚直卷过去。了因和尚急忙横转禅杖,振臂一格,叮当一声,易兰珠剑锋趁势一荡,迳自刺到了因协下,鱼壳这边的高手,一齐发动,卫扬威的蛾眉刺和孟武功的虎头钧,破风扑来,易兰珠疾风一转,手中剑“力划鸿沟”,两根蛾眉刺断成四段,一对虎头钩震上半空!了因却已顺势使个“苍龙卷尾”,禅杖一起,把宝剑燎开,九名高手,四方攻上。易兰珠暗道:“怪不得这厮猖狂,他果然得了独臂神尼真传,功力和他师傅差不多远!”清叱一声,将天山剑法中的须弥剑式使开,身剑合一,连人带剑,化成一道白光,左荡右抉。这时,忽闻得唐晓澜惨叫一声,原来他左肩已中了孟武功一掌。易兰珠大怒,连下杀手!剑光闪闪,不离了因要害!忽然间人声喧哗,鱼壳大王大叫:“暂停!”九名高手,连袂退下。易兰珠宝剑横胸,止步不追,凝神细听,隐隐闻得哭声,从远远的高处传来!

  群豪住手了望,鱼壳大王的山顶别墅之旁,原建有一座十三层的白塔,白塔顶上,隐约可见一个红衣女子,站在檐边,吕四娘眼利,已认出了那女子正是鱼壳大王的女儿鱼娘,再看清楚时,她竟是缚在檐边,半身倒悬,只腾出一只右手,执着一柄朗晃晃的利刃,搁在绳上,只要刀锋一动,就要绳断人坠,任多好武功,也救她不得!鱼壳和白泰官齐声惊呼,呆在当场!

  这时,白塔内冲出一名头目,飞奔到鱼壳大王跟前,打个千儿,气急败坏的禀道:“大王,不好了,我们一个疏神,竟没留意小姐把自己缚了,传出活来,要大王将白泰官他们放走,不然她就要割断绳子,和大王永别了!”

  鱼娘乃是鱼壳的唯一爱女,鱼壳本就疼她,这次只因白泰官不肯依从,所以才禁止爱女和他相见,将她囚在白塔顶上。鱼娘不知有前辈女侠独上孤峰,出手相救,只道白泰官在武林高手包围之下,已陷困境,一横了心,索性以性命要挟!白泰官见了,又惊又喜,想不到鱼娘和自己相爱,如此之深,心中感动,不觉滴下泪来!

  鱼壳沉思有顷,把手一挥,说道:“算了,你们去吧!”易兰珠在九名一等一高手的环击之下,要自保不难,但却担心唐晓澜与白泰官会遭伤害,趁势收篷,冷笑说道:“了因,我带你的师弟师妹走了,你背顺违戒之事,自有你本门中人清理门户,我犯不着伸手!若你另有为非作歹,鱼肉善良的事撞在我的手里,我可不轻饶你!”说罢,对鱼壳拱手道声:“承让!”将剑交回唐晓澜,左手一带,与吕四娘、白泰官展开陆地飞行的本领,风驰电掣般向山下奔去。

  鱼壳悚然一惊,蓦然醒起,顿足叫道:“快!快!快传令下去!叫儿郎们让路!”倏时红旗招展,喽罗们大声叫道:“清道送客,不得拦阻!”一站一站的传达下去却已经迟了,这时易兰珠等已至山腰,那些守卫卡子的喽兵,未闻帅令,一声胡哨,在密林丛草中,嗤嗤连响,早已射出一排飞蝗弩箭来,吕四娘哈哈一笑,霜华宝剑呼呼掠风,前后左右卷起匹练似的一道寒光,飞蝗弩箭,纷纷跌落地上。淡月疏星之下,四条人影,宛如四条白练,冲破飞蝗箭雨。山路两边埋伏的挠钩手,哗啦啦伸出两排雪白锋利的挠钩,向四人脚下疾卷,易兰珠降龙宝杖左右一扫,只听得吧吧吧吧,一片断金冕玉之声,把挠钩扫断了七八杆。那边厢,吕四娘出手更辣,一声娇叱,连人带剑,化作一道银虹,向草丛中扫去,伏在里面的四个挠钧手,全部中剑倒地,血花四溅!易兰珠急道:“不要杀这些小喽罗!”这时鱼壳大王叫让路的帅令才一站一站,远远传来,埋伏在山腰山脚的喽罗,急忙一面传令,一面避开,易兰珠笑道:“这才像个送客的规矩!”鱼壳在峰顶了望,见她们如此神威,不禁变色!

  四人出了田横岛,仍乘鱼壳大王送客的海船,回到青岛海滨,闹了一晚,这时已是月亮西沉,晓霞隐现。过了片刻,一团团白云,紧聚一起,云中闪发白光,东方天色由朦胧逐渐发红,眨眼之间,一轮红日在遥远的海面冉冉升起,顿时映起半天红霞,丽彩霞辉在黄海上幻成千万道金光灿目的光线。唐晓澜不禁击掌赞道:“朝昏甫敛,洪涛不惊;水面霞光,灿烂万道;旭轮突现,霄漠顿清!”这是清初才子侯方域写东海浴日的佳句,吕四娘微露讶意,微笑说道:“唐兄弟,这几年来你读了不少书啊!”唐晓澜面上一红,又是得意,又是惭愧,低声说道:“胡乱读了点书,认得几个字罢了!姐姐家学渊源,我拜你做老师,只怕你还不肯收我这样的学生呢!”易兰珠白泰官突然听他们说起书本上的话来,甚为奇怪!

  唐晓澜五年前在邙山初见吕四娘时,稚气未消,对她深心倾慕,当时他曾听过吕四娘称赞她爹爹一个门生,又曾听过吕四娘所说的“侠士之义须配以真儒之识”的议论,自渐形秽,所以在杨仲英门下,才要求晚上读书。今番海岛重逢,不自觉的抛出了几句书包,想讨吕四娘的欢喜。易兰珠哪里知道他这样微妙复杂的心情。

  吕四娘听他那么一说,笑得花枝乱颤,说道:“小兄弟,你看我会做个教书先生么?”旋而正色说道:“若然谈到了治学,那最少要下几十年苦功,主人皓首穷经,你当是容易的么?对经史之学,我自己也未入门呢,我爹爹有个门生,年纪虽比我们大不了许多,经史词章,却都已有了根底,你若有志于学,将来我倒可荐他给你做老师。”吕四娘胸襟开朗,把他当做弟弟看待,心中那有丝毫杂念,唐晓澜听了,怅然若失,低下了头,说句“谢谢”。

  易兰珠听得不耐烦,打断说道:“不必谈书本的事了,晓澜,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寻找你,拿了你的剑又还给你吗?”唐晓澜垂手说道:“不知。”易兰珠正容说道:“就为了你这把剑。”唐晓澜惶恐说道:“我知道这把剑是太师祖传给周师祖的,我实在配不上用它!”易兰珠摇摇头道:“不是这个意思,这几天我默察你的人品,尚是我辈中人,只是你武功太低,我怕你不能长保着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