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知否从蒙童开始 第53章 完璧归赵论

《知否从蒙童开始》第53章 完璧归赵论

作者:骑小猪兜兜风 字数:2063 书籍:知否从蒙童开始

  落霞岭。

  位于南下江南的要道之上,从这里经二百里水路,便是江宁城。

  此时,落霞岭山下的驿站外,迎来了一支上百人的车队。

  车队一到驿站大门,就有无数人在外等候,这些人的目标,正是这支车队的主人,江南省新任提督学政,海象干。

  海象乾,字子廓,是景平二年榜眼,他的父亲海守德、堂弟海象晋,大伯海守仁、祖父海绍言,都曾入翰林院任职,因此海家得了个“一门五翰林”的美名。

  海象干此次下江南,正是要接替已任满三年,左迁大理寺卿的王文清,担任新的提督学政,并主持八月的院试。

  一下马车,海象干就吩咐亲随拿来巾帕,将官服上几处不起眼的灰尘拂拭干净。

  他出身清流世家,平日里对仪表十分重视,尤其他马上就要出任一省学政,为人师表,更加不能在行止上有所疏忽。

  整理好仪表后,海象干没有理会驿站外拥挤的人群,而是径直走入驿站给他准备好的上好厢房,并召来提前来此打前站的师爷。

  师爷禀告道:“东翁,前任学政半个月前,已去东京赴任了,属下已将提学道衙门内一应公文尽数封存,只待东翁抵达,再作处置。”

  “很好。”

  海象干点了点头,对师爷办事的得力十分满意,正想再嘱咐几句时,忽然一阵喧哗隐隐约约从屋外传来。

  海象干当即皱起了眉头:“将本驿驿丞召来,问问他,外头何事喧哗?”

  “是。”

  师爷领命出去。

  不一会儿,驿丞就到了,他陪着笑脸解释道:“学政大人莅临小驿,本地的生员士子都闻讯而来,想要拜见学政大人。”

  海象干摆了摆手:“就说本官车马劳顿,已是乏了,今日不见任何人。”

  驿丞小心翼翼道:“不少生员都是千里迢迢从江宁赶来的,大人要不要先看看帖子?”

  海象干脸一沉:“本官的话,你没听清楚么?”

  “大人息怒,小的这就出去驱散众人。”

  驿丞见学政动怒,一时间也是慌了神,连声告罪之后,就狼狈地退了出去。

  待驿丞走后,一旁的师爷笑道:“东翁还未到江宁,就有人提前想来钻营,这江南学风,似乎也不怎么样啊?”

  一般而言,每任学政履新之时,都要立即进行提考,除了考察参与院试的童生之外,也要考察那些县学府学中的生员,以免有滥竽充数之人。

  因此,这些生员才会听到消息,提前来拜见新任学政,其目的自然是不言而喻。

  海象干为官十余年,历来以清正自居,看到外面蝇营狗苟的生员,心中怒气难平,冷哼一声道:“朝廷三令五申,不准人情请托,这江南士子竟不知刑罚之可畏,可见这歪风邪气由来已久。

  本官此来,就是要刹一刹这股不正之风!

  传令下去,自此地到江宁,本官一路上谁也不见,若是再有生员到驿站拦路投帖,一律以行贿论处!”

  “是。”

  师爷恭敬应了一声,当下就出门吩咐驿卒传令去了。

  海象干作为学政,有资格剥夺生员功名,对这些生员来说,可以说是握有生杀大权。

  因此他的话传出去后,驿站外堵门的生员一下子就走了个精光。

  听到门外清净了,海象干的怒气也减了几分,闭上眼睛小憩了起来。

  过了不知多久,两名书吏各自抱着一叠厚厚的书卷进屋,将书卷放在了海象干面前的案上。

  “学政大人,这些都是江南道书坊里畅销的书籍,不少都是本地书院弟子或者生员所作。”

  海象干睁开眼,起身走到案前,随意捡了一本书翻看了起来,看了几页觉得不错,点点头道:“看来江南还是有才子的。

  当下在一张纸上记下作者的姓名。

  这是海象干的习惯,每到一地任官,都要看当地的书籍来了解地方风土人情,这次担任江南学政,就专门挑了本地士子的文章来看。

  海象干一口气取了好几本书翻看,记下了几个才子的名字,也发现了好些有名无实之辈。

  待动手拿起下一本,海象干打眼一看,竟是江宁府试题名录,不由地有些讶然。

  从来只听说乡试、会试有题名录,想不到一个小小的江宁府试,居然也出了题名录?

  这江宁知府到底是无知,还是自大?

  怀着好奇的心情,海象干拿起这本江宁府试题名录看了起来。

  可翻到第一页,他就皱起了眉头:“这等不知所云的骈文,居然也能取作府试第一?素来听闻江南之地文风浮华,想不到竟然到了这种地步!”

  海象干当下就想弃书不看,但转念一想,四六骈文中也未必没有佳作,既然此人能被取为府试第一,文章应该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于是耐着性子将文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看了数行后,海象干脸色逐渐转缓,虽然他不喜欢这种浮华的文风,但文章中的真知灼见他还是认可的,能看出文章作者并非没有才学。

  看完大半本题名录,海象干便在纸上记录下了卫辰、盛长柏、王尧臣等人的名字。

  心中也是不禁感慨,江南不愧是文华荟萃之地,仅仅一个江宁府,就汇聚了这么多的人才。

  一直翻到题名录最后一篇,海象干只看了一半,便忍不住起身赞道:“此人真大才,吾当举之!”

  旋即海象干想起自己还未履职,知道自己有些失言,索性这屋子里的都是他亲信之人,也不会外传,当下笑了笑又重新坐回案前。

  海象干如此反常的举动,自然引起了一旁师爷的注意,师爷征得海象干同意后,便从案上拿起那本题名录看了起来。

  但见篇题写着“完璧归赵论”五个大字,看样子应该是一篇不受格式所限的散文。

  时下的散文,要么是台阁体,要么是一味模仿汉唐的复古之风,拘泥于方圆之间,因而鲜少见到佳作,有的散文文采甚至还比不上应试的八股文。

  不过这篇散文既然能得到海象干的赞赏,自然应该是不同寻常。

  看到文章开头:“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师爷不禁眼前一亮:“先声夺人,见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

  当下打起精神,继续看了下去。

  一字一句看完,师爷不由地再度感慨道:“先论情,后析理,丝丝入扣,发人深省。这篇完璧归赵论玄思独造,翻新出奇,可为一家之言矣!”

  海象干点头赞许道:“整部题名录,也就此文值得一看,其余文章虽也有可取之处,终归难脱卖弄文墨之嫌。”

  像海象干这样的大文豪,对那些堆砌辞藻、铺陈排比的文章,向来都是不喜,反倒是这种清新简白,又言之有物的文章,更合他的心意。

  不过,当海象乾兴致勃勃地看向篇首作者的署名时,却是有些不淡定了。

  “此篇竟然也是那府试案首所作,为何前后两篇,文风判若两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