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乡村活寡 32章 传说中的潜规则

《乡村活寡》32章 传说中的潜规则

作者:苍穹神鹰 字数:1472 书籍:乡村活寡

  萧文秀算是服了自己这个弟弟了,立即赞同道:“老弟这话乃是至理名言,等度过了这道难关,一定要把咱们屯里的士气抖擞起来!不过这是长久的打算,他们还是先把抚恤银子拿过来,也好还老爹欠下的债啊!“

  对于这笔抚恤银,是发给每一个具体的阵亡将士的家属,抑或是自己屯里留着已备东山再起,萧文明都是没有意见的。可偏偏要从中取出不小的一部分,用来还给姓徐的,对此萧文明是有些不太乐意的。

  然而无论如何,钱总是要落袋为安的为好。

  因此,萧文明说道:“那也好,我们今天就去县里走一趟,把钱领回来。都三天了,抚恤银也应该到县里了。”

  “今天啊?”萧文秀说道,“现在都什么时辰了?到县里恐怕天都黑了。”

  然而萧文明始终有一丝不好的预感:“老姐啊,有道是夜长梦多,我觉得就是天黑了,也最好把钱先弄到手,这事儿,我总觉得没那么简单……”

  对萧文明的话,萧文秀已然是言听计从了:“老弟说得有道理。那好,老姐这就去县里取银子。”

  “这种事情,让老姐抛头露面的不好。现在又是晚上,还是我亲自走一趟好了。”萧文明诚恳说道,“这几天,屯子里全靠老姐一个人扛着,我也是于心不忍。姐姐还是先歇会儿,等把钱拿回来,怎么处置,还要你坐镇拿大主意呢!咱们姐弟齐心,才能其利断金啊!”

  这句话,是这几天来两个灵魂融合完成之后,萧文明发自内心的表述,刚说出口,萧文秀的心就被狠狠揉了一下,眼中的泪水再次不争气地流淌了下来:“弟弟……”

  让萧文明一个人去临海县里取那么大一笔钱出来,萧文秀毕竟有些不太放心。

  于是她便点起屯里二十个得力的年轻人,让他们随办事老道的老夏一道,跟着萧文明一同去县里取钱。

  本来,六千两银子,那就得有六百斤重,不带那么多人,根本就搬不动。

  就这样,萧文明一行,在西斜的夕阳那无力的光芒的笼罩下,离开临海屯,赶往就在东南十里地开外的临海县去了。

  离开了临海屯,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副更加残破的景象。

  眼下虽然已到了收获的深秋时节,可是田地里的稻谷长得稀稀拉拉、东倒西歪,不用多少农村工作的经验,抬眼一看就知道今年的收成绝对好不了。

  要知道,临海县可是位于齐国最为富庶的江南地带,要是这里都遭了灾,别的地方的老百姓的日子恐怕就更加难过了。

  果不其然,又向临海县城走了几步,官道两边已经出现了成群结队的灾民,听他们的口音都是从长江以北赶过来的,是来讨饭吃的。

  他们三五成群、互相搀扶,眼里已经没了多少生气,近乎是本能地向县城走去,希望那里会有好人施舍他们一碗饭吃,也就施舍他们了一条命。

  只可惜本县的官府,没有皇帝的旨意、上峰的钧令,是不会搭理外地的灾民的,只给他们在城外搭了几处四面漏风的篷子,也就撒手不管了。

  现在已是深秋时节,即便是在江南,气候已然渐渐寒冷了起来了。再过两三个月,等西北风起,指不定还得冻死、饿死多少灾民呢!

  萧文明原本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好青年,见到这样的场面,不禁心中一阵酸楚。然而他现在就是个欠了债的穷鬼,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又哪有余力在帮助外地来的灾民呢?wap.

  中国古代政府最重要的职能,无非是赈灾、养兵两件事而已。

  看这遍地的灾民,可见朝廷已经无力赈灾,只能任由饥民自生自灭了。

  至于养兵,朝廷也已是捉襟见肘了,之前拖欠上一年摆在的军饷,忽然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而就是因为拖欠了军饷没有下发,才导致了萧老千户向本地的富商徐世约借了钱,才会导致他死了还留下一屁股债,才会导致萧文明刚刚穿越过来,就成了个穷鬼……

  因此,摆在萧文明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搞钱——不管是什么钱,都要先搞到手里!

  于是他又快步走了几步,终于来到了临海县城外。

  临海县的光景也不十分好。

  别的不说,光是围着县城的城墙,就显出一副显而易见的破败感。只见城墙根上爬满了青苔,城楼上的瓦片掉了一半,就连城墙墙面上也斑斑驳驳,好似被狗啃过一样……

  城墙是一个县的脸面,一个人要是连脸都懒得收拾,可见这人能狼狈到何种程度了。

  夕阳西下,一个老军正在关闭城门,动作也是拖拖拉拉、有气无力。

  按照大齐朝建国之初的制度,每天太阳落山之时,所有城池都要关闭城门,用以绥靖地方治安,防止发生意外。

  然而建国日久,各项制度都已渐渐废除,再加上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这样的制度执行起来也不会十分严格。

  可是这几个月的光景,可不比太平年月,城外逃荒来的灾民很多,灾民一多,就容易滋生事端。为防意外,临海县令汤光耀,特意下令必须准时关闭城门,防止灾民夜里进城以后平添许多麻烦。

  但一旦关闭城门,萧文明今天就讨不到钱了,因此他立即大吼一声:“且慢关城,等我们几个先进去再说!”

  要是寻常闲杂人等,提出这样的要求,守门的军头自然不会搭理。

  然而按照齐朝的制度,镇守一地城门的职责,都是由所在地屯田所的兵丁负责的。既是屯田所的兵丁,那谁会不认识萧文明呢?

  因此萧文明一声大喝,看守城门的军头立即认清了萧文明的身份,停下手中的动作,有些吃惊地向他行了个礼:“少爷怎么来了?听说您老大病一场昏过去了,现在醒了啊?身体没事吧?”

  这个是守门的老军,萧文明有些印象,名叫丁老二,年纪在四十岁左右,办事还算牢靠。

  原本他这个年纪,去年临海屯出征野驴岭,是必然会带上他的。可是因为他瘸了一条腿,所以也就把它留在了此地,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这人算是自己人,不过萧文明还有要紧事等着他去做,也懒得同丁老二多废话,冷冷回答:“是啊,我醒了,我现在要进城,你替我把门留着,我待会还要出城。”

  “哟,这么忙?大少爷要去城里办什么事儿?”

  这人打听得倒清楚,不过萧文明是去办正事的,也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便回答了他的疑问:“这场仗打下来,咱们屯损失惨重。不过也得了一些抚恤银子,我怕夜长梦多,就想连夜领了运回屯里去。”

  “那怎么大奶奶不来呢?”丁老二又问。

  “你家大奶奶在家里呢!屯子里事儿多,没个主事的人可不行!”

  “那这个……”丁老二说道,“领抚恤银子这么大的事情,少爷一个人去办,就只怕……”

  听到这里,萧文明才弄清楚,原来这么些年,自己在不光在外人眼里,就是在自家人的眼里,那都是一个没有用的窝囊废!

  领取几千两银子,这样大的事情,交给萧文明一个人去做,当然是不能让人放心的,也难怪丁老二多这几句嘴了。

  这时却听身后站着的老夏插话道:“丁老二,你还不知道吧?今天咱家少爷可是长了大威风了!”

  于是老夏便把萧文明怎样召集起屯子里的年轻人,果断地将过来闹事的徐世约、王霸二人赶走的事迹,同丁老二添油加醋地讲了。

  完了,他又补充了一句:“咱们少爷可是出息了,王霸先不去说,就连徐大官人都吃了瘪。有这样的能耐,去领朝廷发下来的一点银子,又有什么打紧?”

  丁老二在此处镇守城门,算是个耳报神,消息十分灵通。

  今天中午,他就听说了临海村里发生的事情,还以为是少奶奶萧文秀把两个对头弄走的,竟不料大显神通的,竟然是平时那个体弱多病、沉默寡言的萧文明!

  这事情要不是从办事老成的老夏嘴里说出来,就是打死他,他也不会相信。

  于是丁老二瞪大了眼睛,仿佛不认识一样,将萧文明身上反复打量了好几遍,这才说道:“哎哟喂!我说呢!咱们少爷平时那是内秀,真到了紧要时刻还得看咱们少爷的!”

  这几句奉承话说的虽然舒服,但萧文明的确是有事要办,便又把他的话打断了:“行了行了,吉祥话你留着过年再说吧,赶紧开门。”

  不料丁老二再次拒绝了萧文明:“少爷,不是我拦您的驾。今天……今天您还是别去找知县汤大人了吧,不如明天去?”

  这下萧文明也没耐心了,喝道:“你这个什么意思?还没完没了了!你可别忘了,我是你的老大,我现在命令你开门,怎么着?你还敢抗命吗?”

  丁老二赶忙解释:“不,不,不。小人不是这个意思,少爷不知道,今天晚上,汤县令要吃酒席!”

  “吃酒席就吃酒席,和我有几文钱关系?到底是吃酒席要紧,还是给我抚恤银子要紧?”萧文明自己辛辛苦苦赶来,县令却在逍逍遥遥吃酒,这让他有些不高兴了。

  “少爷,说句难听话,搞不好还真是吃这顿酒席要紧。您知道吗?这顿酒席请了咱们临海县所有有头有脸的人物,请客会钞的,就是那徐世约徐大爷,他算是东道。少爷刚同徐大爷结了仇,现在要是冒冒然过过去,恐怕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看……”

  话听到这里萧文明才算弄明白了:别看丁老二是个碎嘴子,可他却是在帮着自己说话。

  然而根据丁老二给自己透露的情报,那萧文明今天晚上就更加非得一趟不可了。

  原因无他,仍旧出在徐世约身上——这家伙一看就不是个好对付的货色,如今又在请客收买人情,谁能料定光在这一顿酒宴之上,又会节外生枝,闹出多少妖蛾子来呢!

  一想到这里萧文明不由抬高了嗓音:“这事你别管了,今天我一定要进城拿银子拿出来,什么有头有脸的人物,难道我堂堂临海屯的千户就没头脸吗?”

  一听萧文明发了急,丁老二终于不再废话了,一边顶开了已关上一半的城门,一边嘱咐道:“少爷,我这颗心怎么扑通扑通跳个不停?就怕今天出什么事儿。这样,我就守在这里留着门,万一有事出了什么意外,您派个人通知一声,我立即就跑去告诉少奶奶,让他派人出来接应少爷。”

  “行,你倒是个细心的,办成了事,以后我另有赏赐。”

  说罢,萧文明便领着手下二十来个弟兄,鱼贯进了城。

  进城之后,萧文明又忐忑了起来。

  他这一路上已经打听了个八九不离十了,听说临海县令汤光耀名气还算不错,却是个嫌贫爱富、附庸风雅的,最喜欢同县里的举人、富商、士绅结交。

  其中同他结交得最好的,就是今天闯来临海屯闹事的徐世约。

  而这个徐世约也不寻常,他时临海县一带有名的富豪,在县城里开了药铺、酒楼、青楼、绸缎庄等好几家店铺,城外也有数不尽的田产。不但如此,他还素爱结交官府,不但同县令汤光耀是好朋友,就连上面的府台、巡抚衙门,也是能说得上话的。

  就这么一个徐世约,活生生一个西门庆……

  然而徐世约是西门庆,萧文明却不是武大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