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秦时之圣人在世 第153章 百家颂“陆子”

《秦时之圣人在世》第153章 百家颂“陆子”

作者:沫滓 字数:2595 书籍:秦时之圣人在世

  观妙台上飘落下一个身影,若一片叶,袅袅而成人。白眉白须,一身灰袍,盘坐在台上,这是天宗长梧子。

  百家中人纷纷看去,眼中是一个灰袍老人,感知之内却只是一片落叶。

  陆言不由地想起自己相处过的天人境,无名只能感知到一缕风,荀子怎么感知都是个普通老头。孟思似乎离天人境还差半步,自己仍可以感知到他的强大。

  此时又有一位老者走上观妙台,衣着与长梧子别无二致,要说不同,就是他握着雪霁剑,这是人宗穷薪子。

  两人分别坐在妙台的有无,雪霁剑悬浮在二人中间,一时间天人和谐。

  天人二宗的人分别站在妙台的两边。天宗弟子着浅蓝色,为首的是赤松。人宗弟子着灰褐色,为首的是川虚。

  当前道家辈分最高的是北冥子,年岁未知。长梧、赤松都是他的弟子,长梧今年近六旬,赤松年近五旬。

  穷薪子跟北冥子平辈,年近七旬,离天人半步之遥,可惜终究还是被长梧这个后辈超越。

  今天,将会诞生新的天宗掌门——赤松子,新的人宗掌门——川虚子。

  作为这一任雪霁执掌人,穷薪子坐在妙台上,朝着所有人问候:“道家天人二宗因理念不同,每五年在此妙台举办论剑,我代表道家欢迎百家的诸位。”

  “穷薪子前辈,客气了。”

  百家领头人纷纷行礼回话。

  只有颛孙夏跟对方是忘年之交,没有口称前辈。

  “诸位不必拘礼,待自由上山人数达四十九人,论剑才正式开始。在此之前,言谈行止可以随意。”

  穷薪子这话让陆言有些诧异,百家之人享受优待被人接引上山,观礼前却要等待江湖散人,这样的规矩倒是新鲜。

  像荀子、孟思都不是第一次来观论剑,两人都表现得很随意。

  孟思招呼颜路:“把你背后的书箱给我。”

  颜路把一路背上山的书箱放下,取出里面的竹简,递给师尊。

  孟思接过这堆竹简,问了一句:“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触?”

  颜路犹豫了一下,“陆言所说,将人道抬高,可与天道相齐,其中得失,弟子不能明白。”

  “嗯~你之性情即使是我也颇感钦佩,待会儿我会把它送给穷薪子前辈,你且好好想想。”

  孟思说完,运起内力将竹简托起,朝着荀子叫了一声:“走吧,给你的徒弟扬名去。”

  荀子咳了一声爬起来,“这名声你小圣贤庄不也分润不少嘛。”

  “孟夫子和荀夫子,他们要做什么?”田光发现了儒家的动静,迅速发觉不对劲,这两位一起走向妙台,儒家会有什么动作?

  六指黑侠原本还在跟弟子讲述道家的一些典故,见到动静也疑惑出声:“嗯?荀夫子跟孟夫子,还带着一堆竹简,儒家跟道家什么时候有过学说往来?”

  一直对儒家保持关注的月神则暗暗地想:“孟思和荀子同时携竹简,这两人学说争议很大,这竹简应该不是他们两人之作。跟道家相关,莫非是你?能让荀子和孟思一同出面,也只有你了。难怪这几天连续辩驳百家,有趣~”

  公孙任对着自家人,神情略有得意,“果然不出我所料,陆言辩驳百家,儒家又出动五派,这之间必定有所联系。过了今日,陆言之名,必定震惊世人。”

  公孙潜有些被呛到,“咳咳,爹,为陆言造势这个我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来,但你这个震惊世人从哪里看出来的?”

  公孙任问道:“你们以为,陆言学识如何?”

  公孙渊咋舌:“恐怖,只怕是可比各派掌门。”

  “那不就是了,此行儒家已经踩着其他百家扬名,就差道家了。现在孟夫子和荀夫子同时出面,你还看不出吗?”

  公孙佐瞪直了老眼,“儒家这么凶狠的吗?今天可是天人二宗的大日子,他要抢道家的风头?”

  “这里就是观妙台吧,果然不凡。那是,长梧子大师、穷薪子大师!还有荀夫子、孟夫子!好多大人物。”

  那位小说家是第一个达到的散人,身后还背着书箱,来到这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箱子放下,取出空白的竹简,准备动笔。

  “记道家天人论剑,于太乙山,某年某月某日,师旷。”

  关于先秦小说家,所作基本亡佚。这个时期知识为贵族所有,平民基本接触不到,小说家记录各种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反应平民思想,这种人太少太少。而且,当前的时代,百姓活着都难,没有什么精神需求,小说家不能取于百姓,又不能取于贵族,根本没有生存的土壤。

  师旷显然是做好功课的,百家中人他基本都辨认得出,将目前场景一一写入笔下。

  孟思带着竹简走到妙台下,行了一礼,递上竹简,“穷薪子前辈,孟思得到一卷旷世奇文,觉得与道家人宗关联甚深,请前辈品鉴。”

  穷薪子也不敢托大,自己辈分高,但这两位境界高,“孟夫子、荀夫子,莫折我,你们两位一同前来,这卷奇文我是真的好奇了。”

  荀子在旁边笑而不语。

  长梧子看了眼他,有些不解。荀子则回了一个微笑。

  穷薪子打开竹简,就见到《论人生在世》。

  “关于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两种结构……”

  “主体——客体”结构:世界万物与人处在彼此外在关系之中,并且以我为主(体),以事物为客(体),主体凭借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性以征服客体,使客体为我所用,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人——世界”结构:人寓于世界之中,人与天地万物相通相融,与世界万物构成一个整体。

  “人与世界关系的三个发展阶段……”

  “前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人与世界万物相通相融。然而想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道家讲究忘记自我的经验、意识,贴合天地自然的大道。但人终究是人,天道渺渺,没有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下求索却难得入门。

  “主体——客体”二分:明确身为人的主体性,通过认识、思维把握外在的客体,掌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普遍规律,达到主客统一。人与天的关系是平等的,日月交替、四季轮回、万物生长、风霜雨雪,背后的规律都是可以主动认识的。人认识规律,然后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但这时要注意,人的主体地位的抬高,容易造成欲望横流、人的精神境界越来越低下,甚至引发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后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包含了“主体——客体”关系而又超越之,概括起来可以说成,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想中最高的天人合一境界。

  虽然写出来只有这么寥寥数语,但是穷薪子读得异常缓慢,甚至,读着读着,身躯开始颤抖。

  江湖散人来得越来越多,自有道家弟子引导他们的位置,能上山的也都是有眼见的,没有人闹出什么事。

  “看到没有,妙台上两位就是两宗的掌门大师,长梧子和穷薪子。”

  “旁边那两位是谁啊?”

  “那是儒家的孟夫子和荀夫子,都是天下一等一的人物。”

  “他们在做什么?”

  “这我哪儿知道。”

  “快看,农家侠魁、墨家巨子、阴阳家护法,这次来了很多百家大人物。”

  场地开始嘈杂起来,散人们互相交谈,问这问那,百家之内各自也相谈甚欢。

  道家弟子则静静打坐,仿佛这里的嘈杂与他们无关,从始至终,在妙台下方的弟子,就没有动弹过的。

  陆言仔细观察过,根据他的猜想,这几位妙台下打坐的弟子,应该就是参与论剑的,现在的打坐本身就是一场考验。

  “掌门师尊,四十九之数已满。”

  不知不觉间四十九已经满了,负责接引的弟子朝着妙台高喊一声。

  百家中人纷纷噤声,散人们也不再多嘴,山顶一时寂静。

  位于所有人目光中央的妙台上,穷薪子突然双目泪流,仰天而泣:“人宗求道三百年,老夫年近七旬,居然让我得见此大道之文,得苍天之幸啊!”

  发生了什么?

  所有人只觉太乙山的天空突然变了,冥冥之中一股无形的压力使喘不过气。

  这是?

  陆言有些颤抖,这是来自天人境的感觉!

  在场的天人境有长梧子、荀子,可他俩都没有释放压力。

  那就只有一个解释:穷薪子,他天人合一了。

  彩云漫天,万物回春。穷薪子出现在天空,所有人仰望那个人影,却只感知到,天上飞着一团火。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穷薪今日得证天人,指誓于天,道家人宗,必将此道,世世代代,薪火相传。”

  声音若霹雳崩山峦,万里云霞中似有天雷回应。

  穷薪子落到地上,看向孟思和荀子问道:“此文是哪位前辈所做,我道家人宗愿将其奉为祖师,世代供奉。”

  荀子被噎得呛了一口。

  孟思表情诡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