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101. 第 101 章 萧何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101. 第 101 章 萧何

作者:饼好吃 字数:2664 书籍: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要是刘邦知道韩信的想法也一定会愤愤不平,看看人家子房多好相处啊,如沐春风,让人舒坦。

  再看看你自己,难道没有一点逼数吗?

  刘邦:咋啦,谁还不是个宝啊,怎么就要我退让。

  刘邦:我就不!

  好吧,说实话刘邦不想哄韩信的,没必要。

  因为他是不可能就为了韩信一时的忠诚就放过他的,一时的忠心能代表一世吗?

  刘邦可见识过太多人性了。

  除非,他看向天幕……你能为我带来什么变化吗?

  【“说起来,汉初三杰中,韩信和张良的存在感很高,萧何就相对较低了,这大约是因为,他们两个都称得上美强惨,并且人生精彩的过分,反之萧何的人生的很平淡了。

  历史甚至都没怎么记载萧何起义前的人生,仅有的都和刘邦有关,因为实在平常无奇。

  萧何和其他沛县小伙伴一样,人生转折点是跟着刘邦一起起事。”

  “但是,萧何和其他沛县小伙伴又很不一样。”

  “他是凸出的,和刘邦一样的凸出。”

  “谁敢相信,小小一个沛县居然出现了一个皇帝和一个千古名相呢?”

  “我是相信老刘家一贯的好运气的,都说咱们猪猪陛下是欧皇,一下子就抽出卫青和霍去病这两张UR,老了之后还能抽出霍光,欧的不行。

  但如果看他的祖宗们,就会发现这个运气根本就是一脉相承的嘛。

  看看刘邦周围的小伙伴最差都是SR,萧何这张UR更是自带的,韩信算是自己撞上来的,这运气更绝好吧。”

  “当然啦,一般开国皇帝运气都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不然也没办法成为最后的赢家对吧。”】

  刘邦得意道:“乃公真是惠及子孙啊。”留下这么大一份家业,连好运气都传给后代。

  【“扯远了,刘邦的大业中,萧何真的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说,如果没有萧何,刘邦根本没办法安心打仗,更别说拥有韩信这张UR了,韩信早就和从项羽那里跑掉一样从刘邦那里跑掉了。

  当初韩信因为得不到重用从楚营中逃出,投奔刘邦,结果刘邦只让他当了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这让韩信大失所望,如果不出意外,韩信也不会让刘邦这里得到想要的,最后只会以分手的结局告终。

  但是意外出现了,一次偶然的机会,萧何结识了韩信。

  在接触过程中,萧何发现韩信有胆有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多次向刘邦推荐,但并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

  转眼间两个多月过去了,韩信见久在汉营仍不受重用,一气之下离开了汉营。

  对的,他已经准备换下一家。

  韩信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老大不用,那就是老大的问题,那当然要换老大啦。

  谁知道萧何得知后,马上放下尚没处理完的紧急公务,亲自策马追赶韩信。

  这还引起一个误会呢,当时汉军将士不愿在蜀中久驻,思念家乡,出现了逃亡者,萧何大晚上的骑马飞奔出去,可不就是被人以为是跑了吗

  当时军吏向刘邦报告:“萧丞相跑了。”

  刘邦一听大怒,说“如失左右手”,当下派人去寻。

  过了一两日后,萧何找回韩信,去见刘邦。

  刘邦以为萧何要跑,萧何矢口否认,说是去追韩信。

  刘邦期初还不信,毕竟跑掉的人那么多,也没见萧何这么重视。

  这不就是问题所在吗?韩信凭什么让萧何如此重视呢?

  萧何说:“那些将军都容易得到,可韩信却是当今数一数二的杰出人才,跑了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了。大王如果只想当个汉中王,没有韩信也就算了;如果要准备打天下,那就非用韩信不可。 ”

  刘邦意识到萧何是认真的,这终于引起他的重视了。

  最后在萧何的建议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这里我们也看出刘邦对萧何的信任,在当时,韩信还没有崭露头角,可是萧何敢说,刘邦敢听,韩信敢接。

  这在所有人看来都很疯狂,可是当事人却都认真的。

  于是刘邦命人造起一座拜将台,选个好日子,沐浴更衣,亲自戒斋,隆重地举行拜将仪式。

  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一历史故事的由来。

  可以说,没有萧何这一追,还真的没办法引起刘邦的信任。

  刘邦知道萧何这个人多稳重可靠,可是大晚上宁可引起误会也要去追回韩信,足见对韩信的看好。

  所以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下,刘邦才重视韩信,最后才夺取了天下。”

  “所以最后韩信才会被轻易骗进宫内被杀,因为传信的是萧何啊,与他又知遇之恩,提携之恩的萧何,也是他的知己,他的朋友……”】

  萧何默不作声。

  韩信不愿意看他,抿嘴,攥紧拳头。

  【“于是又衍生出一个典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如果没有萧何,韩信也许一辈子都普普通通的,因为不是谁都愿意去重用一个没有任何实绩的人,偏偏韩信就是不愿意屈居人下,一步步去晋升。

  萧何成就了韩信,可韩信最后也因为他而死。”】

  韩信想:我们两清了。

  萧何瞅了瞅他,又看向刘邦。

  刘邦望天,他也不知道要怎么办。

  无论是萧何还是刘邦,都很了解韩信,这个人实在太容易心软,太好哄,他们想对方韩信有很多办法。

  但是,有没有必要呢?

  【“在刘邦他们都在前线打仗的时候,萧何稳坐后方,收拾因战乱而留下的残局,他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经散乱的统治秩序,另一方面对百姓施以恩惠,以定民心。

  由于萧何办事精明,施政有方,颁布利民法令,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建立了稳固的后方,保障了前线的需要。

  当时刘邦和项羽打仗,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就赢了,相反还僵持好久。

  几次战役,刘邦弃军逃跑,当时萧何若稍有二心,便可置刘邦于死地。

  可萧何每次都征发关中兵,补足汉军缺额,刘邦也因此得以重新振作,多次转危为安。

  最后,项羽由于连年战争,陷入了兵尽粮绝的困境。而刘邦的部队,却由于萧何坐镇关中,不断地向前方输送粮食和兵力,形成了兵强粮多的好形势。

  后来,刘邦越战越强,终于逼得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刘邦的胜利,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胜利,而是一群人的胜利。

  在前面出谋划策,行军打仗的张良和韩信很耀眼,可是坐镇后方,保障了后勤的萧何难得不是更加重要吗?

  如果刘邦没有萧何,早就打不下去了。

  归根结底,打仗打的是后勤啊。”

  “连刘邦自己都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是以这三人亦被称为“汉初三杰。”

  “后面论功行赏的时候,刘邦更是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排位第一。

  由此,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食邑万户。”

  “虽然刘邦也怀疑过萧何,但是萧何也知道树大招风,懂得自保,加上旧日的情谊,二人之间的君臣之谊得以保全。”】

  这个对刘邦和萧何来说根本不痛不痒,君臣之间多有博弈实在正常,何况还是手握大权的丞相和想要独尊的皇帝。

  但是两个人总算都摸着路,碰碰撞撞的一起走下去了。

  【“韩信,萧何,张良,这就是刘邦麾下三位千古卓绝的人物。

  有人说,刘邦也就是靠着他们才能侥幸得到天下,换谁都可以。

  咋地,你们是有多看不起项羽?”】

  项羽知道自己又被嘲讽了,呵呵,呵呵。

  【“项羽怎么就没能得到他们三个的效忠呢?”】

  张良笑了笑,傻子才跟项羽呢,范增难道不厉害吗?可是他的话项羽几时听了?

  做谋士,最讨厌这种主公了。

  萧何:生的不如熟的,陛下就不错了,换个人,懒得折腾。

  韩信:能拜我做大将军吗?不行就滚。

  【“刘邦开局逃犯,起事时身体已经有不少人追随了,后来在争夺战中,一个个击败出身不凡,家底不菲,实力强劲的诸侯王们,从弱势到变成被更多人拥护的一方。

  团结所有能团结的人,将敌人成为少数的一方。

  最后一举击败项羽。

  以高龄之躯起业,结束从秦二世以来的靡乱局面,统一天下,建立大汉,成为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之主。

  曾经有很多人瞧不起刘邦,不认为他能有什么作为,可这些人一个个被打脸,最后反而是他成为最后赢家。

  刘邦从来没有学过什么帝王之术,可他在天生的政治家,轻而易举就弄懂这其中的规则。

  在分封与郡县折中选择郡国并行,摸索着走出属于大汉自己的路。

  人人都骂暴秦,将大秦贬得一无是处,可是刘邦却听从其他人都意见,全盘接收大秦的优越制度。

  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看,他都有然后恶劣的地方,可是就这是这样的一个人结束了乱世。

  虽然私德有亏,可无损大义。

  什么是大义呢?天下百姓就是大义。”】:,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