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第 145 章

  【“纵观明朝二百多年,真正称得上政治家的寥寥无几,而张居正是大明王朝最出色的政治家。”

  “当然,彼时还年轻的张居正一开始是还没有想过要变法,但是这时候他已经为那个充满痛苦的世道而动容。”

  “那时候还年轻的时候张居出门游历,在游历的时候他就慢慢开始发现了各种社会问题,他在《荆州府题名记》说:“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而这一切使他未来从政道路坚定了理想。”

  李一摇头道:“其实明朝到万历登基时,已经立国两百年了,按照王朝周期性来说,这几乎已经是一个王朝的末期了,大明能再延续多久谁也不知道,而彼时的世道如何呢?

  政治腐败、边防松弛,民穷财竭,可以说大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局面了。

  也就是说,这时候只要随便来个天灾,大明可能就撑不下那种,而天灾往往伴随着人祸,或者说是起义。

  所以说这个时候的大明居然能迎来张居正,也着实不可思议,这改变了大明的国运。”

  “当时的张居正也洞彻了这些,他指出那个时期社会存在五大积弊,也就是宗室骄恣、庶官瘝旷、吏治因循、边备未修、财用大匮。”

  “就是说当时吏治的腐败,官员朋党成群,而朝中大臣趋炎附势谄媚成风,互为倾轧,党争日烈。

  地方官员则毫无为民之心,他们贪墨公款,无补时政,而土豪劣绅与日俱增。

  在这样的世道下导致土地兼并情况相当严重,尤其是王公贵族、勋戚、宦官利用政治特权,以投献、请乞、夺买等手段,大量占夺土地。

  当时有歌谣是这么唱的:

  “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

  “为田追租未足怪,尽将官田作民卖,富家得田民纳租,年年旧租结新债。”

  是不是很可悲,而这就是那个世道,一个土地兼并,流民失所的世道。

  在这样的社会下,朝廷的税收日益减少,但支出却与日俱增,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朝廷的财政危机逐渐加重。

  还有就是军费问题,当时大明的军费支出是非常大的。

  尤其是在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俺答汗进逼北京,政府因添兵设饷,而导致军费大增。

  而据说当时的现银只够3个月的开支,京仓存粮也只够支在京的官军月粮的两年余,这意味着这个时候明朝的财政已经拮据到濒临崩溃的地步。

  彼时北方蒙古、女真时常入寇边塞,而南方局部骚乱时作,中原黄河屡次决口,动辄漂县数十......可以说,大明是在慢性死亡了。”

  “不是没有人意识到这些问题,但是意识到问题是一回事,如何解决,有没有魄力解决是另一回事。

  而绝多数人都无能为力,也没有那个决心去改变,只是麻木的、随波逐流的等待毁灭的那一天到来。

  可这个时

  候的大明遇上了张居正,他告诉所有人,他有这个决心。”

  “张居正当上首辅之后,就辅佐皇帝进行了十年改革,这是一场大明前所未有的风暴,涉及到所有人,张居正面临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弃。

  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万历新政,也就是张居正改革。”

  “改革之初他就决心先整顿吏治,这既是改革本身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关系到整个变法革新能否启动并取得成功的前提。

  张居正认为“致理之遣,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明确把“核吏治”当作“安民”“治理”的前提。

  他一开始就围绕“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等方面,大刀阔斧进行整顿,以振举“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从委徇,以模棱两可谓之调停,以委曲迁就谓之善处”的颓风。

  在当时,唯有加强集权,重诏令,振纪纲,方能“张法纪以肃群工,揽权纲而贞百度”,这样革新法令才能畅行无阻。

  变法最怕就是下面的人不按照规定的措施来,而张居正显然是抓住了这个核心。

  为了建立有效的考核考绩制度,张居正于万历元年创设并颁行考成法。

  考成法核心就是制定严格的时间计划表,规定官员做什么事,什么时间完成,要做到什么程度达标,而且完不成或者干不好就被辞退。

  很严厉但是很有效。

  考成法可以说加强了内阁事权,由内阁通过六科、都察院控制六部,而各省抚按则听命于六部。

  最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都由内阁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使内阁成为变法的中枢。

  同时又促使官员百事惟谨,政风大变,行政效率提高,地方官皆按期定税,缓解了最吃紧的财政困难,毕竟有钱才能办更多的事情。”

  “当然,考成法无疑是好用的,但是这并不是人人都愿意接受的。

  改革之初,也就是推行“考成法”时张居正就遇到阻力,但他很聪明的搬出太祖朱元璋《大明会典》,以“祖宗成法”来推动新政。”】

  朱元璋眼睛一点点亮了他摸着下巴,喃喃道:“这个考成法,听起来可真不错的样子。”

  其他人:……他们觉得不太行。

  【“经过改革,明朝政府办事效率显著提高,史书上对此的形容是:"虽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

  李世民想了想,“参考一下还是不错的。”大家情况不一样,倒也不必看见个好政策就拿来用,不过还是可以适当参考别人是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的,自己用不上,万一子孙用上了呢。

  【“在军事上,他与蒙古人达成和议,重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守北方,使北方无外患之忧,内地稳定。”

  “当时他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外示羁縻、内修守备。

  所谓“内修守备”就是重点是加强北边防务,提高军事抗衡能力。为此他便相

  继起用在东南抗倭立大功的谭纶、戚继光、王祟古、方逢时、李成梁等著名边将(),主持蓟镇、宣府、大同、山西和辽东边务。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张居正奏请明穆宗赋予边将更多主动权,赋予将领们“专断”的权力。

  而在积极操练兵马、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同时,又大力加固增设城防,修筑明长城,提高大明的军事实力。”

  ““外示羁糜”就是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力争改善汉蒙关系,并积极加强友好往来,毕竟大明的情况不好,实在不适合打仗,所以他选择议和为主。

  可以说,在张居正执政以及其后的二三十年间,北边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

  永乐帝面色平静,他心里是叹息的,和谈永远是一时的,还是要把豺狼打怕才行,但是他也明白,那个时候是没办法打了。

  好在不是屈辱求和,他也能接受。

  【“而后张居正开始清查土地,增加税收。

  他实行了一条鞭法,把租赋,徭役,杂税折合成银两收税,实行货币银本位制。可以说,推行一条鞭法,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

  “在当时,由于土地兼并、隐漏,人口逃亡流失,户田二籍混乱失真,朝廷控制的田亩、人丁日益短缩,财源祜竭。

  由此,张居正才推行一条鞭法,即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赋税相对均平。

  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

  将过去按户、丁出办徭役,改为据丁数和田粮摊派;

  赋役负担除政府需要征收米麦以外的,一律折收银两;

  农民及各种负担力役户可以出钱代役,力役由官府雇人承应;

  还有废除了原来通过粮长、里长办理征解赋役的“民收民解”制,改为“官收官解”制。

  桩桩件件,可以说真的有为百姓考虑。”

  “除此之外,他还决定修缮水利,因为江南南粮北运,以漕运为便。

  但由于正统以后,黄河屡屡溃决,给漕运带来了很大困难。

  隆庆、万历之际,由于黄河溃决,运道堵塞,虽然曾经恢复过海运,但以失败告终。

  于是为了疏浚入海河道,张居正采纳了潘季训的意见,用一年半时间,修筑黄河到淮河的堤坝,有效地抑制了黄河泛滥,使漕运畅通,同时使得多年的弃地复变为良田。

  潘季训的治河办法,对其后数百年都具有深刻影响。”

  “就这样,在张居正的积极变法下,当时国库积银达六七百万两之多,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足够支用十年,可以说是做到了国富民丰。

  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用的情况,更是一个长足的进步。”】

  张居正不由自主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这就是他最后的收获吗?

  国富民丰。他为这个词而欢欣鼓舞,他愿意继续为此而努

  () 力,做得更好。

  【“这次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基本上实现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使明朝的财政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也使得本来十分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转机。

  但与此同时,改革触动了相当数量的官僚、缙绅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很自然地遭遇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对抗。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皇帝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

  “这本该是一个不错的结局,可就在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万历命潘致仕。

  潘晟乃张居正生前所荐,他的下台,标明了张居正的失宠。

  有人问,人已经死了还能怎么失宠。

  当然可以,但是言官把矛头指向张居正。

  万历于是下令将张居正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而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后皇帝在舆论的压力下才中止进一步的迫害。”

  “看,死人才没办法做什么,活人是可以尽情的报复的,所以死人也可以失宠啊。”】

  张居正不露声色,让人看不出来心情。

  其他朝臣却都神色各异,这可是关乎到接下来的朝廷局势,说不得就有大变了。

  【“经过十年改革,大明实现了短暂中兴局面。

  张居正用高压手段,自上而下实行改革,是自商鞅变法以后,又一次成功的改革,影响深远,这也就是为什么张居正被誉为明朝第一政治家。”

  “至于人死政消什么的,唉,想开点就一切都是浮云。”】

  张居正脸皮一抽,这恐怕很难看开吧。

  商鞅不由看了眼大王,他因为不会人死政消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