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14 第十四章

  偷奸耍滑的儿子们在老父亲的雷霆之怒下作鸟兽散。

  朱元璋自个回去,准备睡觉。

  睡前惯例,要把一些该处理的事情记在纸上,只见朱元璋拿了纸笔,在上面写:

  地图

  北伐

  秦皇

  欧罗巴

  拿破仑

  沙俄

  人殉

  写最后一行的时候,朱元璋眉头一皱,心里想道:

  殉葬自古有之,所谓的“盘点十大帝王”里的皇帝,难道就没让人殉了吗?我老朱也不是其中的独一份吧!再说,咱让人殉,也不是强迫她们殉,这是殉节,是自愿的,是大义所在,正是常人做不到这回事,朝廷便要对能做到的那些褒奖一二,为天下表率。

  如此,才可肃清自元以来的浮荡风气。

  于是他将最后一行字划掉,收了纸条,翻身睡觉。

  只是这一夜啊,人老觉轻,左翻右翻,烙饼一般,就是睡不着,闭了眼,思虑“太宗比我强一些”,睁开眼,惦念“我比太宗差一点”。

  如是这般,等到第二天的时候,朱元璋就和吃了枪药似的,瞅谁谁不顺眼,太监骂骂,嫔妃说说,连路过了一只猫,他都要“朱”拿耗子,点评下高矮胖瘦,真是人嫌狗厌。

  等到朝会时候,官员们自然而然遭了殃,不止被老朱鸡蛋里头挑骨头般找个由头,唾沫横飞地大骂一通,临下朝了,还接到许多份附加作业,别的也罢了,其中一份特别古怪,竟是:

  “议一议秦皇为何能被称呼为千古一帝。”

  官员们:“?”

  皇帝是认真的?

  皇帝确实是认真的。

  官员们:“。”

  如果秦皇被称为千古一帝。

  那您呢,您又想被称为什么?

  却说官员们满头雾水的下班去了,这边在朝堂上发泄了一通又布置课后作业的朱元璋,也并没有多少把痛苦转移的模样,依然坐卧不安。实在是他想要说的那句话,老是说不出口。

  对着太监不想说。

  对着皇子懒得说。

  对着嫔妃说不通。

  对着大臣……有点不好意思说。

  毕竟之前大臣也有上书说过这件事情,当时被咱打了回去,现在却要咱反过去问他们?岂不是自打自脸?不行!

  他坐下,翻开奏本,看去,只见上面写道:

  唐太宗比洪武大帝强甚矣!

  朱元璋一时大惊,定睛再看,那行墨字不见了,奏章变成了正常的奏章。奏章虽然正常了,老朱的疑心病却犯了,总怀疑这奏章的字里缝间,藏着那句“洪武大帝不如唐太宗”。

  这奏章是看不下去了。望望外头天色还不错,朱元璋决定出门去,散散心。

  众所周知,朱元璋在皇觉寺里出过家,是从一介乞丐和尚,夺得天下的。他要出门散心,首选的当然是南京城里的寺庙。

  老朱自认为微服私访,还排队进山门,很是低调,实则寺庙里上上下下,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很快,老朱就在后山的步道上,巧遇了一慈眉善目的高僧。

  高僧一见老朱,便笑问:“老丈有何烦恼啊?”

  朱元璋:“大师知道咱有烦恼?”

  高僧笑而不语。

  朱元璋来这里便是散心的,主动说:“确实有事,想找佛祖问问。”

  “是我主家的事情,”老朱今天身穿粗麻布衣,花白头发与胡子,坐在石头凳上,真像个再普通不过的田间老人,“最近主家的少爷逝世了,老爷很是心痛,家里又薄有余财,便想将少爷的身后事好好办一办。正好这时候,平素几个伺候少爷的婢女忠心耿耿,感念少爷平常待她们的恩德,便提出想陪着少爷去地下,好继续服侍少爷。”

  高僧宣声佛号:“何等节义。”

  “老爷也是这么想的。”朱元璋点头,显得有点闷闷不乐,“但是有人反对老爷搞这些。老爷就不明白了,这也不是他强迫的,是那些婢女主动提出的,老爷当然也会照料好这些节义之人的身后事,照拂兄弟,奉养父母,不在话下。婢女愿意,老爷欣慰,少爷安枕,分明是一箭三雕,皆大欢喜的事情,怎么老爷倒被骂个狗血淋头?老爷的苦心,难道就真的没有人能理解?”

  高僧了然于心。

  想是太子早亡,皇帝想搞人殉,却被文臣门上书劝阻。

  再想想太子一贯以来受到的宠爱,高僧心思一转,肃容沉喝:

  “糊涂!”

  朱元璋一愣,看看高僧,有些犹疑:“大师说……老爷糊涂?”

  “老爷糊涂。”

  “糊涂在何?”

  “现世佛普欲度脱一切众生,却为些许魑魅魍魉,鬼蜮言语,动摇佛心,疏忽功德,岂非大误大谬,糊涂至极?”

  “嗯……”朱元璋觉得大和尚说得很有道理,确实切中他所思所想,可他还是闷闷不乐,他的所思所想,不止不为人理解,还误了他的排名位置!

  高僧察言观色,情知朱元璋心中那摇摇欲坠的天平只差最后一个砝码,他加重语气:

  “老爷便不惜自己的功德,也要为少爷想想。”

  “少爷?”

  “老爷是现世佛不求功德,少爷却需借功德成为未来佛!”

  “……你的意思是说,咱标儿是乐意的?”朱元璋问,“有了功德,未来还能成佛?”

  这可是露馅了。高僧想,可见被我说动了。

  “此乃天意。”高僧宣佛号,“既是少爷命中的劫数,何尝不是少爷命中的天数。”

  “好,好,好!”

  朱元璋亦是笑,似乎极为畅快,畅快到后来,却骤然翻脸,普通老农,瞬间变成罗刹再世!

  “秃驴,你说太子乐意?太子宅心仁厚,分明半点不乐意,至今苦苦劝谏于咱!一个混迹在佛门清净地,只会巧言令色,肚子里没得半点慈悲的贼厮,却张口普度闭口功德,夸夸其谈,不嫌害臊!你见过那些婢女吗?就知道那些婢女是自愿的?万一她们是被迫的,这罪孽你担待得起吗?

  既然你说咱是现世佛,咱今日就替佛祖度你一回,来人!”

  险些被骗的朱元璋恼羞成怒,大喝一声。

  “把这不务祖风的秃驴给咱推出去,扒下袈裟,依大诰,杀了弃市!”

  本是为了讨好朱元璋而说这些话的高僧大惊失色,欲待再说,却已说之不急,只见刀光一闪,天旋地转。

  残阳如血,汩汩洗净这佛门圣地。

  出门杀了个贼秃,再回到宫中,老朱神清气爽,便招来宫中制诰夏原吉。

  当人到的时候,老朱凝神细思,洋洋洒洒,已写出了一篇长文。

  夏原吉一看,只见长文上大白话写:

  “说与天下知道,故太子已逝,可我近日常闻故太子传来消息,劝勉我不可开殉葬之端。我思之,太子是我的儿子,我为他的离去而痛苦;殉葬者,也是别人的孩子,别人亦为其离去而痛苦。我有丧子之痛,便不忍其他人再受同样痛苦。何况,说是自愿,万一其中有被迫的,岂非生生将人害死,犯了害命大罪!

  好叫大家知道,从此以后,殉葬就以害命而论,是法律所不能容许的了!往后若有哪家无视法度,偷偷殉葬,为人所告,便判这家的孝子贤孙,一同上路,侍奉祖先,全家团圆。告状者,官府可赐银一两。”

  “陛下仁德!”夏原吉一目十行看完之后,脱口称赞。而后甚至不待片刻,便提笔撰录。

  等到第二天/朝会,太监将关于废除殉葬的圣旨一读,文官们集体震动,齐齐出班,赞曰:

  “陛下爱恤仁恕,关怀子民,真乃千万古一帝也!”

  这下正正好拍在龙屁上,老朱不意还有这等收获,不由得喜上眉梢,笑逐颜开,将前几日的郁郁烦闷,一扫而空。今日的朝会,倒是难得的君臣尽欢。

  朝堂的问题解决了,朱元璋的注意力,就再回到了太子灵堂上。

  这回和上次不同,上次大家只以为是太子显灵,沟通神佛,便齐齐夜访;而这回,大家都了悟了,太子沟通的并不是神佛,而是后世之人,一时间便集体谨慎起来。

  不谨慎也不行,因为那天晚上过后,朱元璋便派人把灵堂守了起来,连朱允炆这个亲儿子都只能在灵堂外烧烧纸,其余皇子就更不用说了,灵堂的纸都摸不着一张。

  等到朱元璋再次进入灵堂,守在门口的人才撤走,皇子皇孙再度齐聚一堂,看着老朱,等待老朱拿个主意——到底要怎么对待这后世之辈。

  朱元璋今日心情很好,他觉得光幕是必须要存在的。那些透露的惊天信息姑且不说,这还是太子对他的拳拳心意。

  光幕在,太子便仿佛仍在他的身边,仍兢兢业业,帮他扶他,和他一同掌管这偌大的基业。

  想想那光幕结束之语,朱元璋便说:“那后世之辈不是缺钱吗?皇帝不差饿兵,来人,纸笔。”

  内侍自然恭敬将纸笔递上。

  朱元璋不用思忖,大笔一挥,写下“宝钞100万贯”几个大字。

  他自觉很对得起这后世之辈了,要知老四抓了乃儿不花回来这样的大捷,他也就只给了这个数。

  可旁边的朱一看,不免说:“父皇,恐太多了,不如换个赏赐?”

  朱元璋骂道:“忒的小气,人家给你说了这么多,一点赏赐你就眼红。”

  朱樉撇撇嘴:“三弟不是眼红,是觉得大明亡了,大明的宝钞后世兑不上钱。”

  朱元璋驴脸再现:“说什么蠢话!银子就是银子,难道元朝的银子在我大明朝就不能用了吗?”

  皇子们不语,只在心中说:纸钱好像是没人用了吧……

  “何况我大明之物,皇帝御笔,就算上边的钱兑不出来,难道这本身不是一笔大钱吗?”朱元璋又解释。

  皇子们:……

  悟了老爹,你就是不舍得打赏一笔大的,搁这空手套白狼吧?

  不慎暴露了自己有点小气的老朱,不再管孩子们,写完了字,又去用印。

  皇帝的印不少,他挑挑拣拣,在“淮右布衣”和“千万古一帝”中犯了难。犹豫片刻,联想到曾让他十分震怒的“八八”昵称,觉得那后世之辈,可能还是更喜欢平易近人些,便将那“淮右布衣”,正正盖在100万贯宝钞之上。

  而后,将其投入火盆之中,一焚而净。

  火苗舔舐,朱棣站在旁边,不动声色。

  他觉得老爹这次未必能够送达成功。

  首先,没有“一键三连”,其次,不够诚心。

  不过朱棣看看自信满满的朱元璋,也没在这时候泼冷水,毕竟,成与不成,还得看看后续。

  朱元璋烧完宝钞,又等了等,灵堂安安静静,没啥动静。

  他们便猜测,今日是没有光幕再现了,于是各自散去。

  朱棣走得慢些,出门的时候,鹰目一扫,便见庭院树木掩映之处,有些许荏弱身影藏着。

  天色虽暗,朱棣目力却强,看见那荏弱身影是几个宫中婢女,婢女背对灵堂,没有发现朱棣,她们俯身叩拜,往其叩拜的方向看去,隐隐绰绰,还能看见朱元璋乘坐的那顶金轿子。

  夜风送来簌簌响声。

  不知是草木动静,还是弱女啜泣?

  “殿下。”

  幽幽声音自后传来。

  朱棣回眸,看见姚广孝:“大师。”

  “殿下观之,此物之重,重逾泰山。”姚广孝一身黑衣,慈眉善目。

  *

  视频发出的两天之后,岁晚又收到了粉丝礼物。

  第二个视频的点击量有1400,是第一个视频的两倍呢!岁晚正喜滋滋地看后台点击,就接到快递电话,真是喜上加喜。

  她雀跃地打开快递,就看见——

  一张白纸上写“100万贯宝钞”几个大墨字,再加一红彤彤的“淮右布衣”印。

  岁晚:“?”

  粉丝寄这个过来……难道是在嘲讽up的贫穷吗?

  Up也是会生气的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