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成为雍正妹妹之后 782 生畏惧

《成为雍正妹妹之后》782 生畏惧

作者:则美 字数:4686 书籍:成为雍正妹妹之后

  弘晖没那么多时间陪着十四,招了随驾的平王陪着他散心去了,他急匆匆地回到了烟雨楼。

  热河行宫的烟雨楼非常大,以前康熙就喜欢在烟雨楼上眺望湖面,弘晖考虑到很多老臣腿脚不好,让他们上台阶太不友好了,就把书房的位置从楼上搬到了楼下,楼上作为他临时休息的地方。

  好在烟雨楼足够大,光是第一层都足够容纳他身边的官员。而作为书房的房间也很大,里面都已经布置好了。

  刚进门就有负责理藩院的官员等着了,跟着他禀告:“皇上,藏地的喇嘛遣使进贡,现在已经在路上了,大概半个月后到热河。”

  “留意吧。”

  “是,还有就是口岸外有洋人使节等着进京。”

  “哦?”

  “听说欧罗巴那地方不太平,他们想玩远交近攻这一招。”

  弘晖这会坐下了,听了大笑着拍椅子扶手,“想用这一套招?不拿点大价钱出来可不好商量啊!让他们进来,控制人数,使团连同翻译在内只有十个人能入口岸。这些人不老实,人多了乱七八糟的事儿也多,上门求人的时候还要传教,太恶心了。传教才是杀人不见血啊!你们务必留意这事儿。”

  “是,奴才这就去办。”

  这时候嘉乐带人抬着两只箱子放在了地毯上:“皇阿玛,这是关外姑祖母和弟弟他们送来的。”

  “哦?这么多?”

  “是,这里有两封信,一封是姑祖母写的,一封是弟弟写的。”

  弘晖先接了海棠的信,看了几句后就皱眉,随后快速把信看完,对外说:“叫户部尚书进来。”

  侍卫接到命令立即跑出去叫人,这时候在班房里坐着一群肱骨大臣,这里面全是如今朝廷里炙手可热的人物。

  这时候鄂尔泰进来,屋子里人都站起来拱手相迎,比他年纪大资历老的张廷玉都要起来,把上位让给了鄂尔泰。这场景每天都发生,鄂尔泰因为是满人身份就一直压张廷玉一头。

  大家坐下后开始说话,张廷玉心想这都过去两个月了,皇上说调理满汉之争怎么没动静了?

  他捧着茶杯缓缓喝茶,这时候舒禄克进来,不少人站起来祝贺他升为户部尚书,舒禄克也是最近半个月才进入中枢,算是一个新人,和人和和气气。旁边的吏部尚书问:“今儿来晚了?”

  舒禄克是关系户,就忧心忡忡地说:“刚送公主去见太皇太后她老人家,老人家最近不舒坦,有些小恙,公主刚安顿下来就急匆匆地来请安,本官想着家里人多,不如和她用一辆车。”

  大家都点点头,这位是驸马爷啊!得了,敬着吧。

  这时候科尔沁的亲王班迪进来,又是新一轮的拱手见礼。科尔沁有两个班迪,一个是海棠的大姐夫,那位前几年就去世了,这位一直在京城侍奉皇帝,从康熙朝廷一直到现在都不曾缺席朝廷的大事,现在也是一把年纪了。

  班迪有职位在身,不过这次来是为了秀椿下嫁

  的事儿来的,科尔沁要送聘礼了,班迪先送聘礼单子给来弘晖看看再询问聘礼送哪儿?是送到行宫还是直接送京城里面?

  班迪坐下后又陆陆续续进来几个大臣的,大家在一边喝茶说闲话,这时候一个拿着紫绶马鞭的大臣进来,这人是杨名时,不是什么武将反而是文官,刚从云南被召回来,如今是七十五岁高龄,回来之后被授予户部汉尚书和国子监祭酒的职位,但是他还有另外一项差事,就是百岁在京城的时候侍奉百岁读书。

  明眼人一看这就是东宫三师之一,且百岁年纪不小了,已经开始当差不会日日读书,因为这份差事清闲且清贵,极容易给百岁留下好印象,所以杨名时一把年纪咬牙接下了这些差事。他的这三件差事都是实权,一把年纪背着三个重包袱,所以弘晖才恩赐他能在禁宫骑马,为的就是让他省点力气也能行动快点。他手里拿到的马鞭就是能在御前骑马的标志。

  一群人起来和他打招呼,这时候李卫进来,杨名时忍不住冷哼了一声,他和李卫在官场有过节,因为李卫是雍正的宠臣,杨名时没少吃亏。

  如今他位置在李卫之前,觉得终于能敞开地对着李卫摆脸色了。

  李卫也没搭理他,一把年纪的老匹夫,用戏台子上的词儿来说不过是冢中枯骨罢了,和他计较什么!

  就和大家互相拱手后也坐了下来。

  这时候外面侍卫进来:“宣户部尚书觐见。”

  侍卫喊完跑出去了,这时候杨名时和舒禄克都站了起来。

  舒禄克放下茶杯说:“诸位,本官去去就来。”

  杨名时站起来忍不住冷哼了一声,他在康熙三十年就是南书房大臣,和张廷玉他爹是同时代的大臣,张廷玉见他都要恭敬地打招呼,这资历足够老了。舒禄克康熙三十年的时候还在关外玩泥巴呢,抛下他去见皇帝足见态度嚣张,区区一个驸马一个行伍军需出身的厮杀汉抖起来了!

  老杨大人气的鼻子里冒烟,老人家气冲斗牛一样出门了。

  李卫忍不住噗哧一声笑出来。

  这老人家可以骑马,门外的侍卫和太监扶着他上了马,老人家一拉缰绳直接往烟雨楼去了,这时候舒禄克还没走远,就看到身边一匹马从身边呼啸而过,空气里留下一声冷哼,再定眼一看马都跑远了。

  舒禄克也是一肚子气:“你能骑马你神气什么?老爷我是满尚书你是汉尚书!”

  舒禄克嘴上这么说,还是提着官服一溜烟地跑去烟雨楼了。他气喘吁吁地跑去,就听见杨名时高声在一楼御书房门口大喊一声:“臣户部尚书杨名时觐见。”

  舒禄克心想:你反了天了!

  他生气也没办法,因为是小跑来的,正在呼哧呼哧喘息,看着老杨大人努力挺直佝偻的腰身迈着官步进去就想把人拉出来等自己喘匀了再一起进去。

  这时候弘晖还在忙着,看到杨名时进来就说:“老大人来了,孩儿,让人给他看座。”

  嘉乐放下墨锭去门口吩咐侍卫,这时候舒禄克还在

  呼哧呼哧喘气呢。

  嘉乐就跟侍卫说送两把椅子来,随后把舒禄克带了进来。舒禄克进门就请罪,嘴上说自己来晚了,却在影射杨名时仗着自己能骑马不等同僚。

  弘晖这里一堆事,也没时间给他们主持公道,而且这是一笔糊涂账,两个大臣年纪加起来比大清入关的时间还长,跟个小孩子一样争这个也着实离谱!

  他敲打了几句让他们坐下就开始说正事:“姑妈那边送信来了,她说准备把火车轨道用的枕木换成水泥混钢筋的轨枕,这样能用的时间更长一些。你们也知道,用木头的轨枕要砍伐大量的树木,这些树木要阴干刷漆,提前处理防止虫蛀,这么算下来也不便宜,并且这些枕木又容易开裂变形甚至糟烂,用水泥混钢筋的轨枕就能避免这些,还能更结实。缺点嘛,就是贵。铁路衙门收的银子都在户部,朕查过账了,不够。所以户部要再补一些,朕问你们,户部能拿出来多少?”

  舒禄克说:“缺的户部都能补出来。”

  杨名时哇一声哭出来了。

  弘晖一点都不意外,舒禄克这种大方的户部官员才是异类,八成是去的时间短。弘晖自从出来当差见识过户部官员各式各样的哭穷,这种真哭的也见过。当舒禄克被杨名时一声大哭惊呆的时候弘晖还能闲暇地喝口茶。

  “皇上,国库的银子动不得啊!”杨名时开始列举为什么不能动的理由:“今年二月,您说要免去贵州五县的赋税,这本来就少收一笔。今年三月,您拨钱给河道衙门修河,这一笔就出去了二百万两,二百万两啊皇上!民间巨富之家也不能一下子拿出二百万啊!今年四月您又拨出三百万两,这次是要在黄河一带修渠,这钱也该花,您算算这两笔钱是多少?五百万啊!整整五百万啊皇上!这钱是民脂民膏不是大风刮来啊的!”

  他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那模样就像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忠臣在规劝昏聩的君王不要挥霍民脂民膏,给天下百姓休养生息的时机。

  -->>

  舒禄克忍不住说:“老杨大人,这五百万都用在了百姓身上了啊!我问你河道衙门修河这事儿该不该做?这次修的长江堤坝,长江两岸无数百姓,对了,老杨大人您就是江阴人啊!这次修堤坝的地方也有你们江阴啊!要是让你家乡父老知道你不赞成修堤坝他们该怎么想你啊?”

  杨名时捂着脸呜呜哭。

  舒禄克又说:“北方缺水,修渠向北方引水也是应该的,毕竟灌溉饮用都需要水啊!这钱也不是让大风吹去了,这乃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让您说得跟不该花一样。”

  杨名时心里对这个新任的满尚书恨得牙痒痒:蠢货,这时候你就该跟着一起哭穷,就有你有嘴是吧!你这次给钱痛快了,下次呢?下下次呢?就是有金山银山这么花下去也什么都不剩!

  耻与这种佞臣幸臣为伍!

  呸!

  眼见被舒禄克拆穿,老大人一抹脸不哭了,就两字:“没钱!”

  他还絮絮叨叨的:“朝廷花钱和普通百姓家过日子是一样的,都是缝缝补补

  紧紧巴巴。知道水泥轨枕好用,但是这段路太长了,但是实在用不起。要是整条路铺下来其他事情都难办了,今年皇粮国税还没入库,不知道收入多少?够不够覆盖下半年的支出,有多大的碗吃多少饭,要量入为出,这才是过日子的勤俭之道。”

  弘晖点点头:“老先生这话才是老成谋国之言啊!这样吧,既然不能动国库的钱,朕让阳弟那边想想法子。”

  这下杨名时更紧张了!他在云南的几年就是弘阳领着宗人府钱庄和宝源钱庄各处坐黑庄敛财的几年,现在回来到京城听到大家说过弘阳干过的事儿,虽然不知道哪里的倒霉蛋被世子爷巧取豪夺了,不妨碍他觉得这位世子爷的路子特别邪门!每一笔钱都像是天外飞来的一样,他这种正直老人家是最见不得这么捞钱的!

  老杨大人更着急了!这要是让世子爷捞偏门捞上瘾了,将来必要出大事啊!

  “皇上,老臣回去再查查账,无论哪里剩下点,各处挤挤,说不定也能挤出一点,这条路先别全部用水泥的,也适当掺着些木头啊!能省一点是一点啊!”

  舒禄克看着他:刚才说没钱的是你,这会儿能挤出来的还是你,你怎么不哭穷了?

  弘晖觉得写信让弘阳适当地超发些货币也不错。但是杨名时哭着不让,这是真哭啊!老人家朴素的思想是一两实物银子发价值一两的宝钞,不能多发,多发就是明朝宝钞的下场,越来越不值钱,这就是印废纸掠夺民间!

  老人家哭得声嘶力竭:“不能多发宝钞啊!这是动摇国本啊!”

  舒禄克也赞成:“是啊皇上,不能多发啊!”

  最后两位户部尚书保证把钱给挤出来,条件就是千万不能超发宝钞。

  随后杨名时气势汹汹地回班房,要号召大家限制宝源钱庄发宝钞的权力!班房里的大臣们一听都炸锅了!

  什么?皇上打算没钱就银钱,这怎么行呢?

  于是一群人一个不落地去找弘晖说道说道。

  弘晖本来就很忙,被一群大臣堵在了门口,个个苦口婆心,弘晖就觉得这日子真是熬着过的。要么是自己熬过他们,要么是他们熬过自己!

  这日子真难啊!

  此时天已经黑了,桂枝陪着乌雅氏坐着说话,乌雅氏吃坏了肚子,上吐下泻,桂枝在场,就不让嫂子插手,她全程侍奉,对老额娘吐的东西也丝毫没嫌弃。

  乌雅氏就说:“我老了,开始招人讨厌了。”

  桂枝皱眉:“怎么能这么说呢?谁讨厌您?你说说是谁讨厌您了?还是哪个人在您耳边说什么了?”说这话的时候桂枝气冲冲的,要让她知道真有这样一个人绝不会罢休。

  乌雅氏就说:“没有,是我自己觉得自己是个老废物了。”

  “就不能这么想!放心吧,我不嫌弃您,我天天来陪着您都行。”

  那拉氏立即说:“额娘可别这么说,伤了我们的心,我们只想着多侍奉您哪里想过别的。”

  乌雅氏拉着儿媳妇的手:“苦了你了

  。往后我也不出去了,咱们娘俩搭着过日子吧。”

  那拉氏高高兴兴地应下了。

  这时候外面宫女进来说话:“太后娘娘,您看什么时候摆饭?”

  那拉氏说:“就这会儿吧,把饭菜送来你们去熬药,等吃完饭就能喝药了。”

  桂枝问:“嫂子,这么早就吃饭?外面的天还没彻底黑呢。”

  “太医说早吃早睡,让额娘的三顿饭在四个时辰内吃完。”

  这时候外面通报:“皇后娘娘来了。”

  费莫氏进来打招呼:“祖母可好些了,额娘安,姑妈安。”

  乌雅氏点头:“好多了,最起码跑肚没那么严重了,就剩下些肚子疼。”

  那拉氏问:“他们兄弟几个都安排好了?”

  “是,二十五叔那边儿媳也吩咐过了。”

  “那就好,你细心,家里的事儿多操心些。”

  这时候外面送了饭菜进来,费莫氏要等会儿和弘晖一起吃饭,就不在这里吃,在一边站着侍奉。

  乌雅氏吃了几口就不吃了,说道:“太清淡了,没一点味,我没胃口。我想吃酱肘子,就是豆干做的那种,又不是肉,吃不坏我的。”

  那拉氏劝她:“额娘,过两天等您好了再吃。”

  乌雅氏不高兴了:“我现在吃,我都这么一把年纪了,想吃点假肘子怎么了?”

  那拉氏无措地看着桂枝,桂枝立即硬气着说:“你这是无理取闹呢?以前您嘴里那道理一串又一串现在怎么了?开始闹了是吧!吃坏了肠胃又要喝药,您麻利地把病养好过几日咱们在这里走一走。您想整个夏天就躺在床上养病?”

  桂枝把勺子给她:“吃吧,女儿陪着您吃。”

  乌雅氏低头默默喝粥。

  那拉氏和费莫氏对视一眼,两人都没说话。

  晚上费莫氏给趴在床上的弘晖揉肩膀,就说:“有些话还是做闺女的说着合适,儿媳到底差了一层。”

  弘晖的脸埋在枕头里,闷闷地说:“老小孩老小孩,多哄着点就行了。”

  费莫氏就说:“自然是要哄着的,唉。”她似乎想起一件事,低头伏在弘晖背上,小声在他耳边说:“爷,我心里有点大逆不道的念头,祖母怕是要痴呆了,就跟宜太妃那样,最后不识人了。”

  弘晖听了立即翻身,然而媳妇在身上趴着,也没把她掀翻,就说:“你让让,现在会犯上作乱了,龙体是你能趴的?”

  瞧这死德性!费莫氏伸手在他腰上戳了一指头,趴自己男人背上怎么了!

  弘晖被戳了一下也没说话,翻身后用一只胳膊撑着身体,皱眉问:“你瞧着像?”

  “我是觉得她脾气古怪的太像小孩子了,好的时候和往常一样慈眉善目,不好的时候挺闹腾的。”

  弘晖说:“如果是老糊涂了反而是好事儿,宜太妃老糊涂了还能活几年呢,和驾鹤西去比起来老糊涂已经是好结局了。朕担心的是她身子骨不行了,没多少日子了。”

  “啊?”

  “再看看吧,反正年纪大了隔个一两天请一回脉是该做的,如果发现点什么能及时救治。生死面前,人人都无能为力。这事你记在心里留意就行,可别让额娘知道了,额娘那人心里藏不住事儿,就怕她在脸上挂出来了。”

  “诶,记住了。”

  弘晖躺下去,对着费莫氏张开手臂,费莫氏俯身趴在他怀里。

  弘晖感慨:“人生苦短啊,真的是譬如朝露,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