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第402章 狡猾如狐北宫伯玉!【2】

《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第402章 狡猾如狐北宫伯玉!【2】

  王运保竟是福宁州通判,也是陈三七沉迷与读书和修炼,没去了解官场上的事才不知道。

  大宋朝秀才科举叫做院试,主考官是路一级的教喻,四名副主考,官学教喻一位,书院教习一位,剩下两位为本州的主官。

  雷万邦这话王运保笑了笑,摆摆手道:“这位考生名字本官听说过,当年本官任长溪县县令时,其父是县里开药房的,后来破产了,没想到在这见到故人子嗣,也算是有缘了。”

  他这说的云淡风轻,陈三七听了暗自咬牙,但只能忍住。

  还要装着恭敬的施礼道:“竟是老父母当面,晚生当年年纪小,竟忘了大人容颜,实在不该。”

  “呵呵呵!无妨无妨,没想到汝有如此出息,故人泉下有知,也能告慰了,倒是雷大人当初举荐你时,本官恰好不在州里,否则就不会让雷大人专美了。”

  双方都是假惺惺,陈三七暗自腹诽道:“难怪你今天惊讶,当初要是你在州里,恐怕我也去不了书院读书。”

  他俩这对话,别人不知道底细,副主考之一的书院教习金云飞笑道:“三七是本书院娇子,临考试前一晚,刚刚突破,成就儒修,而且一入品就是九品上,可谓天才矣!”

  “当真!”

  这下主考官朱燮文惊讶了,他不是书院出身,但也是儒修,对同为儒修者有着天然的好感。

  立身不正成不了儒修,这道理全天下都知道,陈三七能成为儒修,就表明品德一定过关。

  雷万邦更是惊喜万分,这是自己推荐的人才啊,松岗书院这下欠他的人情更大了。

  只有王运保,眼神中寒芒一闪,笑容都有些僵硬了。

  “儒修……这小子有这本事,看来当初忘了斩草除根啊!”

  他现在是真的后悔了,还未考中秀才就成为儒修,这一届自己就是想动手脚都不敢。

  按大宋律法,童生入品儒修,只要愿意参加科举,别说秀才,就是举人都是保送的。

  等于陈三七已经板上钉钉的被录取了,而且七月份的乡试,他要愿意报名,同样也被录取。

  举人可以当官了啊,这等于陈三七不再是草民,自己要对付他的手段就复杂多了。

  陈三七回去了,很有礼貌的跟各位考官告辞,包括王运保。

  他现在要头疼另一件事,一到书院他就被同学包围,特别同帮同学。

  “三七快说说……”

  “臭小子蔫坏,不声不响就突破,还能不能愉快的做朋友了。”

  “对对,快说,坦白是你最后的出路……”

  他现在只能哀嚎,谁说一个女人等于五百只鸭子的,男人同样也是鸭子,还是正宗的鸭子。

  最后,他只好老老实实的说起那晚的事,从严教习的问,到自己一夜未眠思考人生的道路。

  除了妖鬼战宠没说外,其他的全部坦白。

  “等等!”

  有几个教习也在听,原本是带着欣赏的目光在看他们同学之间互动的,可听到最后,林云教习沉声叫道,大家一静,回头看着他。

  陈三七也看着他,这位教习是他尊敬的,马上他就站起来作揖后肃立等候。

  “三七你刚才说什么?你是说你悟出知行合一、以致良知的道理是吗?”

  陈三七心中一咯噔,暗道:“不会吧,这世界难道也有阳明心学,我抄袭人家被发现了?”

  抬头看到林云目光灼灼的,他又不敢迟疑,只能硬着头皮回道:“是的老师。”

  林云脸色一肃,飞快的跟几位教习对视一眼,马上转脸说道:“跟大家谈谈何为知行合一可以吗?”

  致良知是孟子的原话,这句话不用解释大家都知道,可知行合一意思理解,但现在并没人明确提出,故而他会问这句话。

  陈三七一下子也懵了,讲道理,他对阳明心学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现代人几个去研究儒学的,能背个唐诗宋词几百首,就算很有传统文化了。

  可现在不讲都不行啊,被人误会敝扫自珍,那可是没品的人了。

  想了想,他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学生觉的格物致知不能放在嘴上,要付诸行动才能知道,自己所格的物是否正确,若是不正确,就无以致知,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正确的结果了,格物才能致知,这就是知行合一,通俗的讲,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格物致知是礼记大学篇中,应该是儒家教育做人的根本,从曾子到子思,再到孟子,一直到程颐程颢,都是被隆重对待的。

  这也是理学的根本,朱熹对这极为推崇,到了王阳明,同样把这当做头等大事,这是一脉相承的。

  理学其实并不坏,坏的是被掌权阶层利用,成为统治百姓的理论后,歪嘴和尚念出来的经,自然就没好的东西。

  “好啊,好一个知行合一,从亚圣到现在,终于明确了格物致知的方法了,不再是说教,而是实践,这法子好。”

  几个教习连连点头,赞叹不已,陈三七害羞了,真的害羞,这不是自己的东西,偷来的心里不踏实啊。

  林云抚须笑着,忽然开口道:“三七如今进学了,秀才、举人已经是唾手可得,应该起个字了,要不为师给你起一个如何?”

  陈三七一愣,忙不迭的点头,可话还没说出来,那几个教习大叫道:“林舒之,你无耻!”

  林云根本不回答,自顾自的说道:“听闻三七这名字是汝父以药名所取,不如就叫药之吧,孔子家语正论曰: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陈三七一听,自语念叨了几次药之后,欣喜的长揖道:“多谢先生取字,药之很好听,也很有意义。”

  那几位教习捶胸顿足的,失去给他取字的机会。

  古人取字可不是谁都可以的,至亲长辈、德高望重长辈、或者授业恩师,才有资格给人取字。

  现在在教习们的眼中,陈三七就是香饽饽,能为他取字,日后必是扬名天下的事。

  知行合一的继续深入,陈三七到底能走多远,很值得人们期待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