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 30 章 30

  【宋英宗短暂的皇帝生涯结束,大宋的第六位皇帝赵顼宋神宗上位!】

  鉴于宋英宗在位时间真的是太短了,没什么好说的,乐瑶就简单介绍了一下就完事。

  重点在后面的雪乡二圣和完颜构上,把宋朝彻底钉在耻辱柱上的卧龙凤雏,能治好人低血压的几个败家子。

  “宋神宗?神?神??哈哈哈哈!!”赵匡美笑的锤桌子。

  上次他还吐槽宋真宗的庙号不该叫真宗,该叫神宗才是,没想到宋朝还真出了个宋神宗!!

  “三叔,你别笑了。”赵德芳小声道,看他三叔笑气都喘不过来的样子,他真怕他三叔笑到桌子底下去。

  赵匡美这边笑的撒欢,但本主宋神宗赵顼这却笑不出来。

  他方才求问半天神迹不理,急的赵顼出了一头汗,他本身性子就急,即便为帝后这急脾气也改不了。

  没想到神迹话锋一转,直接开始告自己的天命,只是庙号为神?

  【宋神宗赵顼】:庙号为神?何意?

  神奇皇帝?

  【要说宋神宗赵顼是历史上第一个庙号为神的皇帝,不过“神”字在古代并不是什么好的寓意,明褒实贬。

  民间曰,无能为神,通俗的说就是不知道怎么说你好就说你这个神人。

  如此庙号也可见臣子对他的不满。】

  “你们对朕当真如此不满?”宋真宗心凉,看向司马光他们质问道。

  站在最后面的苏轼点点头。

  “苏轼,你点什么头!”宋真宗眼尖,一眼看见探出一个头的苏轼。

  “变法动宋之根本,坏祖宗之基业,陛下三思。”司马光比方才更有底气。

  司马光的发声转移了宋神宗的注意力。

  古代的皇帝的死后的庙号是由新帝、丞相还有众官所定,庙号为神,可见新法变革是失败。

  *

  元佑八年,宋内殿

  听到神迹所述他父皇的庙号,宋哲宗眼底一抹波动。

  当年他年少继位,根本无权定父皇的庙号,这才让那些臣子定了一个荒唐的“神”。

  “父皇,儿子保证定将你的变法实施到底,完成先祖遗愿!”宋哲宗的眼神变的坚定起来。

  “官家,太后请官家去内殿。”来报的宦官不敢抬头,神迹在上岂是他能看的。

  “传朕旨意,上朝。”宋哲宗没理会向太后传唤,当下神迹为先。

  刚下朝回去的官员们还没进家门,又被来的圣旨叫了回去。

  官家又要作甚呀?被叫回的官员心里惴惴不安,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谁都不知亲政的皇帝到底是何心思。

  【宋神宗这个庙号的由来,说白了就是宋朝新政旧政党派斗争后的产物。

  反正谁也不服气谁,最后的罪过自然是始作俑者的皇帝来承担。

  宋朝的三冗的问题没有得到改变,又多了党派之争。】

  【赵匡胤】:党派之争?以谁为首?

  赵匡胤自称帝以外,吸唐朝之教训,为避免党羽之争采取一系列政策,不想后世仍出现党派之争。

  *

  唐殿

  神迹乍现,众臣请命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之前众臣已经请命多次,李隆基心里虽有想法的但没有应。

  封禅泰山不是儿戏,李隆基虽觉得自己功绩卓越,但唐太宗都未封禅…

  如今祥瑞神迹出现,乃为上天对自己功绩的肯定!

  李隆基的激动劲还没过去,乐瑶上来就开始讲宋神宗的事。

  宋??

  李隆基一愣,后世宋朝??

  大唐如此繁盛,如何会灭?

  不过,李隆基纠结了一会便好了,朝代的更迭乃是不可避免的,秦二世就灭,还有大汉王朝最后不是也亡了么。

  他自己也只能保证自己和下一代是明君,至于孙子辈的,若自己在还好,若已经驾鹤西去,如何管的了。

  想开后的李隆基豁然一笑,继续看向神迹,总之,神迹降于大唐,乃是祥瑞,也是对他为君的肯定。

  宋朝的党派之争呀,李隆基摸着自己的下巴,他大唐可没有如此内患。

  乐瑶见粉丝问,她就大概说说宋朝的党派之争。

  【以司马光、文彦博,韩维以及高太后高滔滔为首的旧党,维护宋朝的旧制度】

  【以王安石、韩绛、杨畏、李清臣等人为首的改革新政党派。】

  【当然还有特例独行的党派,比如独树一帜的苏轼。】

  殿上的司马光、王安石被以依次点名。

  “臣为大宋社稷,没有任何党派。”

  王安石听自己被定成党派纷争之首大为震惊,他坚持新政,下为百姓,上为大宋,绝无半点私心!

  “若臣有私心,天打雷劈,不得好死断子绝孙…”

  王安石当即发誓,恨不得把所有的毒誓都加在自己身上。

  “臣也为了大宋江山,绝无私心。”司马光跟上,谁还不是为了大宋江山呀,就你无私?就你高贵?老臭驴一头!

  “你才是老迂腐,就堪比那茅坑里的石头,你是又臭又硬呀!”王安石听司马光骂他老臭驴,怒斥之。

  朝堂的两位大员竟然对骂起来,宋神宗倒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没劝架的打算。

  苏轼没想到神迹还单独把自己给提出来了,独树一帜,他十分好奇自己怎么独树一帜了?

  【李隆基】:苏轼如何独树一帜!

  看后世热闹的李隆基问,他觉得后世宋朝很是热闹。

  【简单的说,就是在王安石实行新政的时候,苏轼反对新政,他觉得不能如此鲁莽的立马执行新政,王安石乃是纸上谈兵。】

  乐瑶这一解释,焦点又转移到了苏轼身上,王安石和司马光也不吵了,二人一并看向苏轼。

  宋神宗也看向苏轼。

  苏轼因才学被欧阳修赏识,并大为称赞,在朝堂也是响

  当当的人物。

  听苏轼也反对变法,司马光投以赞赏的眼神,不愧是欧阳修赞赏的才子!

  “官家,王安石新法就是纸上谈兵,动祖宗基础业,苏轼,你说对不对。()”

  “⑶[()]⑶『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宋神宗让苏轼到殿前,隔着那么老远听他说话费劲。

  “以臣所见,新法操之过急,并没从实际出发,正如神迹所言,三冗问题还没有得以解决……”

  “新政就是解决三冗之政,你说我纸上谈兵,难道就放之任之,眼睁睁的看大宋国灭么!”王安石情绪激动,直接喷了苏轼一脸唾沫。

  苏轼……

  他也没说不管呀,没听他方才说的是操之过急过急么…

  苏轼抬袖,把脸上的唾沫给擦去,未等开口,乐瑶接着讲。

  【因苏轼反对新法,王安石颇为愤怒,于是让御史弹劾苏轼,苏轼不用他弹劾,自己请命,既然说不过,他不在京城做官不就行了。】

  苏轼点点头,不错,这的确是他的性子,说不过就不说了,能非让瞎子聋子听你意见么,再把自己给气死了,去哪当官不是当呀。

  “心胸如此狭隘!为大宋江山?绝无私心,可笑,不过以新法为名,搞党派之争,动大宋根基,王安石,你个佞臣!”司马光痛心疾首,官家怎么就被这样一个人给蒙蔽了呀!

  【宋神宗】:王安石心胸竟然如此狭隘,难不成真是朕看错了他?

  宋神宗心里嘀咕的话竟然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直播间。

  乐瑶对王安石的印象还是挺好的,虽然后世把宋朝之灭的原因归于王安石身上,对于这点乐瑶是不赞成的。

  就大怂的德行,没有变法只能灭的更快。

  【王安石就是性格倔强了一些,也不能说一些吧,拗相公,真是连神仙劝也听的性格,但是不狭隘。】

  “犟驴呀。”宋神宗认同,王大人的性格的确如此,有时候连自己的话他都不听。

  【咱们还用苏轼举例子。

  苏轼得罪王安石离京后,任湖州知州,例行公事,上任后都得给皇帝书信,表明自己定会好好为官。

  官场的客套话,众官都写,苏轼也不能不写。

  于是他给宋真宗上书《湖州谢上表》,在这表里,苏大居士嘴贱的毛病又犯了。】

  苏轼讪讪一笑,他嘴贱?

  【苏轼在表里说,自己老了,迂腐了,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不能跟着宋神宗一起变法。

  自己这样的,也就在小城小镇的当个小官。

  苏轼这一表一下激怒了当时的新政党派,这是明目张胆的讽刺他们,骂他们呀!

  于是新政之官员集体上书,告苏轼目中无人,狂妄自大,讽刺朝堂,以下犯上。

  宋真宗下令把苏轼逮捕,入押京城,这就是“乌台诗案”】

  苏轼砸吧砸吧嘴,叹了一口气。

  “你叹气作甚?觉得朕冤枉你了?你是不是讽

  () 刺朕吧。()”

  “?()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苏轼不解释,反正解释没用,等他回去就请辞。

  看苏辙这样子宋神宗就来气,“你不服气是吧,苏轼!”

  “臣没有,臣不敢。”苏轼双重否定,双重否定代表肯定。

  【当时已经辞官的王安石还上书为苏轼说情,由此可以看出王安石并不是什么心胸狭窄之人。】

  听王安石还为自己求情,在场的苏轼大为感动,“王大人。”

  “祸自他出,如今又虚情假意求情。”司马光语气不屑,觉得王安石沽名钓誉,收揽人心。

  【对了,中间还出了一段小插曲。】

  乐瑶发了个小动画,一卡通小人被关在大牢里,抱着一条鱼大哭,头上一行大字,“我不想吃鱼!”

  “鱼多好吃呀?”苏轼不解,怎么能有人不喜吃鱼。

  【原来苏轼和他的长子约定,送菜就代表没事,若是送鱼就代表他死定了。

  一起苏轼长子有事,又让人代为送餐,那人一看,苏轼这伙食也太差了,于是就想着给苏轼改善一下伙食,就送了一条鱼。

  苏轼见到鱼,以为自己死定了,于是在牢中挥泪写诗给他弟弟,让他弟弟照顾自己家人。】

  苏轼……

  “哎呦,苏大人,以后还吃鱼么?”有同僚官员打趣苏轼。

  “吃,如何不吃,鱼多好吃。”苏轼道。

  【这真是一场误会,但是宋神宗已经打算原谅苏轼了,还冲重启了他的案子,派人重新审问。

  但是吃了鱼的苏轼误会了,都让我死了,还弄这些作甚,对对对,他有罪,有罪行了吧!】

  苏轼又笑了,这真是自己能干出来的事!

  【如此新政党派继续弹劾苏轼,好在苏轼大牢写的诗救了苏轼。

  宋神宗看苏轼诗里情真意切的,又想他之前功绩,于是原谅了苏轼,但是苏轼又被贬了。】

  这命…

  朝中同僚看向苏轼,心道,苏大人,以后还敢不敢嘴贱了!

  【话题又点偏,咱们继续说说苏轼怎么特立独行的。】

  【后宋神宗在三十八岁驾崩,王安石变法没了最大的依靠。

  新帝宋哲宗登基,当时宋哲宗只有九岁,朝堂由旧党司马光和高太后把持。

  司马光再次为相,支持旧政的苏轼机会来了,节节高升至礼部贡举。】

  宋神宗听自己三十八岁就驾崩了,微微一愣,没想到自己如此年轻就…唉,壮志未酬,壮志未酬呀。

  司马光听到变法失败方才心安,王安石之变法动朝之根本,官家从一开始就不该取之。

  【旧党上位后,自然要废除变法,全部废除,一条不留。】

  “司马光,你这狭隘心肠。”王安石把刚才司马光说他的话又还了回去。

  “你新法之荒谬,我自然全部废除。”司马光不以为然,觉得未来的自己做的一点没错。

  【这时候,苏轼又不同意了,其实新法有些政策还挺好的,不该全部废除。

  旧党如此激进,和之前的新党又有什么不一样,苏轼反对,于是他又被弹劾。

  苏轼再度要求掉离京城,不干了不干了。】

  王安石…

  司马光…

  宋神宗…

  的确,很独树一帜。

  苏轼,哈哈哈哈哈,不愧是我呀。

  *

  秦殿

  秦始皇嬴政那正携众臣自己皇子听神迹,秦始皇还让公子扶苏他们把自己听神迹时候的感想全部都记下来,回头他一个一个检查。

  “新政旧政。”秦始皇嬴政又记重点花画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神迹态度,嬴政的儿子们各不相同。

  公子扶苏认真记下来,晚上会找自己夫人仔细的讨论,听夫子的意见。

  而公子将闾则认真的记下一字一句,不发表任何言论,不说不错。

  公子高则能记就记,记不下来的地方就直白的写没听懂…

  胡亥则什么不记,总之,父皇说什么都是对的,他听父皇的,父皇比神迹厉害!

  这些都是赵高教他的,作业又不用做,还能得父皇喜爱,真好呀。

  【当然,还有一类人,像是蔡京】!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