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第 66 章 066(一更)

《(三国)你管这叫谋士?》第 66 章 066(一更)

作者:千里江风 字数:3923 书籍:(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烨舒二字直抒己志,让刘宏对乔琰也不免少了几分戒备之心。

  一个手腕完美无缺,且有夺权做实事之能的少年天才,真正长成之后到底能否是他能够驾驭的,又能否是他未来的继承人所驾驭的,实在是个很难给出解释的问题。

  但如果是孤臣酷吏呢?

  在此前便有一个例子——司隶校尉阳球。

  曾从事过平定九江山一带贼寇作乱的并不只是卢植,还有阳球,他正是因为在九江太守任上的除贼而崭露头角的,进而成为平原相、司隶校尉。

  在诛杀宦官王甫一事上,阳球便是其中的主要负责人,其手段之酷烈迫使宦官抱团朝着皇帝求援,最终以曹节诬告阳球、致使阳球被下狱处死告终。

  可刘宏当真不知道彼时的“诬告”是诬告吗?

  倒也未必。

  他借着阳球这等能臣酷吏的手将王甫、侯览这些擅权的宦官处死,全面执掌大权,又在剩余的宦官出于兔死狐悲的心态倒向他之后,杀阳球作为反过来的拉拢。

  在乔琰已经将自己绑架州官的激烈行径作为把柄交到他手中的时候,他看到的到底是一个比之乔玄还要惊人的奇才,还是第二个阳球呢?

  大汉崇尚火德,重视武功的风气,让阳球因母亲受辱而纠结同党杀郡中官吏,在九江山平定乱贼的同时还将郡中官吏给尽数铲除。

  这样的人可为一时之间焚毁蠹虫枯木的炽火,却也必然会在时日过后成为被清算的对象,最终也让这把火烧到了自己的身上。

  但即便有阳球在六年前的教训在先,依然有人以他为目标,并不求高位永固,只求一刻的青史留名。

  在乔琰这种充斥着“下次还敢”意味的请罪,以及这个为一人担责而给自己起的表字之中,刘宏都看出了这种潜质。

  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随时留意着他脸上神情的张让,清楚地看到了在刘宏脸上,先前的密云积雨,都在此时变成了一种与其说是满意,不如说是发现了新制衡契机的痛快。

  乔烨舒……

  这是个张让此前并未听到过的名字。

  但若结合上并州,他又不难猜到这是哪一位了。

  这只怕是乔琰。

  时隔一年再一次看到这位乐平侯跟一件大事联系在一起,不知道为何,张让就是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只是大约有些人会不那么痛快。

  他旋即就看到刘宏将随着乔琰送来的请罪书附带的两封信拿了起来。

  其中一封正是乔琰所说的,她在彼时于乐平制造龙骨翻车落成之后,也给并州刺史的上书,这其上的日期正是三四个月之前。

  而另一封……

  “袁氏荒唐!”

  刘宏不过才看了几行,先时遇到了个未来工具人的满意,又在此时变成了愠怒之色,更是一把将手中的书帛摔在了地上。

  袁氏在张懿出任并州

  刺史位置上出了力这件事,

  刘宏是知道的,

  毕竟这也正是出于他在实行州牧制度之后的利益交换与平衡。

  可在袁绍写给张懿的信中,言语之间让他凭借周旋于檀石槐死后的胡人势力中,让自己得到扬名的机会,也因此而稍有减少在这种时候对州中要事的处理,无疑是让刘宏直接调转了矛头。

  姑且不论如果蝗灾不曾发生,会是个什么情况,他扶持骞曼与魁头对峙,是否真能让大汉从中牟利,只说说当下。

  如若乔琰没有果断选择挟太守,下令治理并州蝗灾,以张懿这等还要听从汝南袁氏指派的情况,他到底能否下决心除蝗,又能否如乔琰这样快速将乱局平定下来?

  以刘宏所驾驭过的能臣对比,他显然不能!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少了乔琰这个意外,并州又是否会变成如今凉州的局面?

  在并州之地,也是有凉州这等叛乱发起的潜质的。

  可凉州已经让他分散出去了这样多的兵力,并州还能有多少剩余的?

  刘宏无法不因此而动怒。

  他既然默许了世家在提名刺史上做出影响,便不会介意袁绍写信对张懿做出什么指导,但他介意的是有人在这样的局面下,对他的统治促成动摇的因素。

  另一位由世家提名,作为弘农杨氏门生出任刺史的黄琬,已经用其抵达青州刺史任上的卓越政绩证明了这是一位有三公之才的能臣。

  相比之下,张懿的表现实在是让刘宏觉得有点牙疼。

  但好在,张懿的存在也不算全然没用,起码还通过这磨刀石,将乔琰这把利刃给磨出来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要如何处置乔琰的这番举动。

  这封请罪书中所说的确实不错,他不能因为乔琰在夺权之后达成的政绩,就将这个箭射刺史的罪名给轻拿轻放了,否则必定会被旁人效仿。

  各州刺史中也诚然还有如张懿一般的存在。

  比如说先前刘焉成为益州牧,就是因为益州刺史郄俭在任上横征暴敛。

  再往小了说一些,凉州刺史耿鄙,虽然不像是郄俭一样,做出这等有害于民生的事情,却也到底只能算是平庸之才。

  那么乔琰的这种举动若是被朝廷直接肯定,难保不会成为各州效仿之事。

  可这些个大有可能打着相似旗号做事的人,却未必有乔琰这等魄力和手段。

  到时候除了给天下生乱之外,又哪里会有一点好处!

  所以刘宏不能放任。

  但要对这把舍身烧灼的炽火做出什么惩处,刘宏又多少觉得有些可惜。

  有此等才华,又有此等为天子之利刃的决心,他如何会舍得将她槛车入京问罪。

  他示意张让将他丢出去的书帛捡回来,又将其反复看了数次,在心中有了几分盘算。

  三日后正逢的朝会之上,端坐上首的刘宏听完了底下众人的诸般汇报,尤其是三辅一带赈灾情况后,忽然说道:“朕有意复杨伯献为三公。”

  杨伯献?

  杨伯献也就是杨赐。

  此前一年间,原本在三公位置上的几个纷纷被置换下岗,即便是杨赐也不例外。

  不过杨赐早对此有所准备——他到底是年纪大了,再从事太尉这等总揽军事的位置耗费的心力太过,确实有些不合适。

  加之他的儿子杨彪已经累积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再过上数年便能让杨氏再出一个三公,他也着实没什么好担心的。

  这位“退休”

  了的老人家还颇有些闲情逸致地给杨修写了几封信,对他在乐平跟着一道经营地方所得到的经验做出了一番指点,也让他别觉得自家祖父下台就是什么要命的事情,除非他是靠着“我乃太尉之孙”

  留在乐平的。

  他原本确实是觉得给乔琰县侯的封赏稍高了些,但在书信往来之中,意识到自家孙儿成长显著,大约是要比留在洛阳这地方更有前景后,他又觉得这县侯之位分属应当了。

  他甚至前几日还盘算起了要不要趁着自己还能喘气,干脆去乐平小住上两月,也正好跟蔡邕去做个伴。

  但显然,随着刘宏的这句话,他这个养老计划只能告终。

  不过现在问题来了,杨赐原本是太尉,他这个官复三公到底是要复到哪个位置上。

  司徒崔烈闻听此话脸色顿时煞白。

  前几日关于是否要放弃凉州的争辩,在傅燮对他那个要么是不智要么是不忠的指责之后,刘宏直接认可了傅燮的说法,决心死守凉州。

  这让他虽然还保有如今的司徒位置,却也无疑是失了圣心,更为同僚之中同样支持傅燮想法,严守大汉气节的一批人所鄙夷。

  现在听到刘宏有意复杨赐为三公,第一反应自然是——他要被撤职了。

  然而他紧跟着就听到刘宏说道:“张伯慎领车骑将军位出外平叛,司空之位空悬,令杨伯献先为司空。”

  ——张温去接替皇甫嵩平定凉州之乱去了,正好空出了司空的位置,留给杨赐接上。

  崔烈松了一口气。

  可他又立刻意识到,刘宏这话里分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什么叫做“先为司空”,那岂不就是过阵子还要调整……

  他的位置依然很不安全。

  刘宏可不管崔烈这会儿是怎么想的,他语气平静地继续说道:“杨公先时在太尉任上虽有小错,却无大过,其选贤举能、恪尽职守,可称三公表率,青州刺史黄子琰,栋梁之材也,杨公见其能,识其才,举荐中央,故而有如今的青州平定,朕以其功复为司空,不知诸位有何异议?”

  如今在朝堂上的还有不少弘农杨氏门生,对于刘宏的这个举动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

  也正如刘宏所说,杨赐所举荐的黄琬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执政水准,那么本就做过三公,又有举荐之功的杨赐先被重新提拔到司空的位置,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众人都未料到,刘宏让杨赐去做那司空,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旋即又道:“杨赐举青州刺史有功,那么朕倒是想问问,袁次阳举荐张懿,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袁基既为太仆,便也在这下方官员之中,他骤然听闻刘宏的这句指责,当先就是一愣。

  在袁隗如今暂被免职的情况下,他自然是该当站出来回答的。

  袁氏举荐张懿的想法,也正如乔琰所猜测的那样,是出于袁绍提出的“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的说法,为袁氏谋求一条后路,等同于是世家风险的分摊。

  但因袁氏一体,此事无可推诿,这种留有退路的说法也不能在刘宏面前明说,袁基在出列后躬身持笏回的只是:

  “张子泰察举孝廉,品行中正,初为地方令使,郡国之相,政绩清明,可为地方之长,故而袁公荐其为并州刺史,敢问陛下,并州可是有要事发生?”

  刘宏难辨喜怒地回道:“蝗灾可能算是大事?”

  袁基迟疑发问:“不知情势几何?”

  蝗灾这自然算是大事,看看洛阳如今是个什么情况也就知道了。

  只是这大事也得看看具体情势来定,蝗灾到底是天灾,又是自三辅兴发的,总不能说因为蝗灾波及到了并州,就说这个并州刺史是个废物。

  再进一步追究到举荐人的身上,这多少有点不合适。

  “情势几何?”刘宏冷笑了一声,“甚好啊,都平定了。蝗灾几乎不曾造成损失,并州百姓坐等秋收,因处理蝗灾甚速,连带着胡虏不敢入侵,说来也是应当问问右扶风、左冯翊和京兆尹的几位都是如何办事的。”

  “……?”袁基茫然且谨慎地抬头朝着刘宏看去。

  倘若真如刘宏所说,张懿此人应当是有功,而非是有过才对。

  也难怪最近抵达京城的奏报之中并无从并州送来的,显然是想等着局面平稳后直接送达好消息。

  可听着刘宏那连名带姓的称呼,又显然是对其大为不满,指责之意更重些。

  还没等袁基将问题问出口,他便听到刘宏将手中奏表摔在了桌案之上的声音,“可这些跟张懿有什么关系?”

  “下令捕杀蝗虫的指令出自乐平侯之口,张懿所做,也不过是在四个月前拒绝乔烨舒所提,建造龙骨翻车防备蝗灾的建议。”

  “以蝗种换粮,以夜火诱虫,以翻车灌地,以沟渠埋杀,桩桩件件都出自乐平侯之手,那张懿做了什么?”

  “他可真是丢尽了一州刺史的脸面。”刘宏语气中指责之意尽显,“接到蝗灾临门的快马飞讯,竟不及做出什么妥当的应变处置,就先因无能,被个孩子给拿下关押了,说出去简直是天下笑谈!”

  别说正面被叫出来回应的袁基,在场的诸位官员都惊呆了。

  刘宏这话里的信息量着实是太多了点。

  什么叫做张懿被一个孩子给拿下关押了?能有此等本事的孩子,除了乐平侯之外,显然也没有第二种可能。

  擅自监/禁朝廷命官,还是一州刺史,这得是何等胆大包天的人物才能做得出来的事情!

  但在刘宏的上一句话中所勾勒出的,又分明是个格外英明果断的形象。

  能快速制定平定蝗灾的政策,甚至能够下定决心采用捕捞蝗虫的手段来对抗天灾——

  即便是在场诸人大多是从地方上一步步混上来的,也没有哪个敢打包票,自己就能够做到乔琰这种程度。

  可是她这行事手段,确实是过激了一些。

  这么算起来,张懿会被刘宏当廷斥责,甚至连带着他的举主也被牵连,而杨赐因为对比之下的举荐有功重为三公,也完全不是一件难理解的事情。

  这并州真是,先前没什么消息,却在此时来了个大的。

  袁基尚在语塞之中,深觉自己是遭了飞来横祸,又忽听刘宏转向了另一人问道:“崔司徒,你以为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崔烈:……?

  他一点都不想在此时被点名。

  在本来就可能因为左脚先进殿被褫夺职位的当口,为什么要把这种令人窒息的问题抛到他的面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