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继承一座植物园后 第 91 章 晋江正版91(小修)

《继承一座植物园后》第 91 章 晋江正版91(小修)

作者:檀幽筑梦 字数:4555 书籍:继承一座植物园后

  由于上午闭馆,占地1200平的科普馆显得静悄悄的。

  一行人从装潢大气的序厅进入,一眼就看到了正中的‘花间集科普馆’六个大字,用鲜活的植物和色彩绚烂的干花打造而成,别具风格。

  后面的生命树也逐渐展露,两根粗壮的树干直达天花板,数千年的银杏古树与轩辕柏茂盛的枝叶向外延伸,一半金黄、一半苍翠,铺满了整个序厅的上空。

  毕景辉和几位研究员看到时视线不由得一顿,站在原地愣了好几秒,这才快步进入两侧的电梯,前往三楼。

  但脑海中仍在回想刚才的一幕。

  明明知道是3D立体效果,可所展现的逼真程度依然让人产生错觉。

  电梯速度很快,只听‘叮’的一声,便到了三楼。

  电梯门打开,一行人首先看到的是实验室。

  白色的舱门厚重且极富科技感,密封性良好,仿若古代坚不可摧的城墙,沉重地矗立在众人面前,将两个空间隔开,无法听到里面发出的任何声音。

  透过上方半透明的玻璃墙,叶教授等人能大致看到内部干净整洁的实验区、以及一台台摆放于台面的高端设备。

  实验室内部,蔡博士正带领数名研究人员忙碌,有条不紊地进行试验。

  这是——!

  毕景辉和几位研究员全都愣在当场,目露震惊。

  这是就是花间集的实验室??!!

  虽然还未进去,但眼前高科技的配置,偌大的实验区,以及里面隐隐看到的高端实验设备......

  完全超乎了众人的想象。

  “叶教授、毕园长,我们到了。”叶晗的声音打断了一行人的思绪。

  叶教授等人站在门前,舱门处的智能系统进行身份认证后,自动从中央打开,在他们进入后又快速闭合,发出一声沉重的声响。

  舱门之间不留一丝缝隙,连一只蚊子都飞不进来。

  实验室内蔡博士等人听到动静,急忙起身迎接,看到叶教授的时候心情激动。

  他们没有想到自己也能见到本人,原本以为只有郁思明这位项目负责人才有机会与这种大佬接触,如今亲眼得见,无疑是一种惊喜。

  于是很快围了过来。

  叶教授的目光环顾一周,在一台台精密的仪器和中央巨大的屏幕上掠过,心中讶异、却并未展露,笑着道:“考察团只是来参观,希望不会因此耽误你们的工作。”

  “不会,当然不会。”蔡博士忙道:“您能来我们都感到非常荣幸。如今团队的研究已有初步成果,正在讨论一些细节。”

  郁博士也在旁边,示意研究员尽快整理好达尔文兰及其他兰花的相关资料,一会儿L很可能用得上。

  这边叶教授几人正在交流寒暄,其他研究人员看着眼前一排排干净整洁试验台、以及摆放在台面上的高端精密仪器,眼中流露出十足地震惊。

  因为他们实在

  太熟悉了。

  这不就是、这不就是...他们所在的中科院研究所配置的高端设备仪器么?!

  像这款透射电子显微镜,项目前几天还用到过,型号一模一样。

  花间集作为一个私人植物园,居然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配置相当!!

  这在付庆元等人的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些设备的珍贵程度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

  国家级实验室有着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操作细则。

  每名研究人员刚接触实验室时,都被叮嘱过小心使用这些设备,尤其是几台核心设备。

  它们造价极高,使用的时候务必注意操作、及时清理,每隔一段时间需进行保养和检查。

  万一出现折旧损耗之外的其他问题,他们谁也负担不起。

  中科院研究所人才济济,共有300多名科研人员,20余个专攻各种领域的项目组。

  国家斥巨资打造了三个重点实验室和7个专业研究平台,配套设施为最高等级,投入巨大。可纵然国家财力强大,也不可能给每名研究人员配备的价值上千万的设备。

  在研究所,他们往往一个项目组共用一套设备,甚至某些高端仪器需各项目组轮流使用。

  这种情况对于各大实验室来说十分正常,能保证设备的最大利用率和产出,避免设备处于空闲状态。

  然而在这里,付庆元数了数,瞳孔微缩。

  花间集居然配置了整整5套高端精密设备!!

  可他们的研究人员只有8个人......

  那岂不是随便怎么使用都可以。

  实在是太奢侈了!

  饶是他们这些中科院的天之骄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也不由得为花间集的大手笔而感到震惊。

  不仅如此,花间集所配置的设备全都是最新型号。

  其中一名研究员翻看了一下植物基因测序仪,发现是去年下半年刚出的第三代,而他们实验室用的还是十几年前的第二代。

  就像手机的使用,大部分人不会一出新款式马上更换,何况是价值百万的设备。

  除非出现无法挽回的故障、折旧严重,否则不可能轻易更换。

  但不可否认的是,新一代产品无论从精度、操作性等方面均超过前者,不然更新换代的意义何在?

  从这方面来看,花间集的设备,居然比国家实验室的型号都要先进!

  !!!

  几名研究员倒吸一口凉气,被这个结论弄得心神俱震,半天都无法回神。

  一个私人植物园,他们原本以为连专业的实验室都不会有;结果人家不仅有,还达到了国家级实验室的级别,并且所拥有的设备比国家实验室都要高端!

  简直无法想象。

  付庆元看着周围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和崭新的仪器设备,各种复杂的情绪在心里交织,脸色难看。

  花间集只有这几名科研人员,

  一套高端设备足够了,却有五套设备、500多平的标准实验室——

  这是对资源的浪费。

  然而这种想法不过是在掩盖他的内心的酸意和挫败。

  付庆元自诩中科院的天才,毕业后历经千辛万苦才进入国家植物园,有幸跟在叶教授的身边做项目,是人人羡慕的对象。

  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是他非常自豪的一点。

  对于花间集植物园,他承认在某些方面是很厉害,但再厉害也与国家植物园差了不止一个等级。

  然而,他以往的骄傲都在此刻被打破。

  他自己都没有享受过如此优渥的工作条件,花间集的研究人员却轻而易举的享受到了!

  不啻于一个响亮的耳光打在他脸上。

  付庆元看着郁思明与叶教授交谈甚欢的模样,想起自己看到对方时,用一种略带轻蔑的姿态臆想他沦落私人植物园,一时间尴尬得想要钻入地缝,脸上也火辣辣的。

  什么叫沦落?

  在这样宽敞整洁的工作环境工作、随时使用高端的实验设备、还有各种珍贵的植物样本可供研究,是每个研究人员都向往的环境。

  这叫沦落?

  即使是他都没有这个待遇。

  而且从这位师哥接待考察团来看,在研究团队地位非同一般,应该是项目负责人一类。

  想到这里,付庆元心里愈发不是滋味。

  研究所人才济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轮到他带项目,可能几年、可能十几年、也可能根本没有位置。

  这样一对比,那点优势荡然不存。

  ……

  毕景辉站在一排排干净整洁实验台前,已经完全懵了。

  他从来没想过花间集会花费巨大的成本、来搭建一个专业级别的实验室。

  除了国家拨款,谁会舍得?

  起码大几千万的资金,后续的保养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正因如此,他才会说刚刚那番话,就是料定了花间集没有自己的实验室!

  即使有,也不可能符合高端实验室的标准,设备与展台陈旧、面积狭小,叶教授看了之后必然会皱眉,从而怀疑他们的科研水平。

  然而现在——

  毕景辉看着眼前一套套崭新的设备,中央的巨大屏幕和检索引擎,整洁的储物柜,内部的无菌操作间等数个房间,心里一阵咯噔。

  完了,这里的实验室一看就比他们植物园要高出好几个等级!

  无论是设备、配套设施、环境、整洁程度、区域规划等都不在一个水平。

  的确如此。

  市级植物园的实验室怎么可能比得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两者实在差得太远。

  看着站在前方的叶教授眉宇间满意的模样,他懊悔不迭,恨不得返回去扇自己一巴掌。

  他为什么要去故意暗示对方的实验室不行、设备不先进!

  现在好了,

  结果恰恰相反,花间集彻底在叶教授这样的大佬面前挂了名。

  不过......

  毕景辉看着新得仿佛没用过几次的实验设备,心头仍抱有一丝侥幸。

  看这个样子,实验室应该是这两三个月才建立的,毕竟花间集从去年才开园,到现在也就一年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取得什么像样的研究成果?

  他想着昨天项目组长递交的兰科植物的培育资料,缓缓呼出一口气。

  实验室便罢了,但在科研成果方面,他们不一定会输。

  *

  郁思明博士作为项目总负责人,为一行人介绍了整套的实验设备,果然均为最新型仪器,精度极高,得出的结果偏差度趋近于0。

  而且设备十分齐全,几乎囊括了市面上的所有类型,即使叶教授都感叹花间集实验室的建造标准,说明对于科研非常重视。

  作为一个自给自足,没有政府资金扶持的私人植物园,难能可贵。

  叶教授对花间集的观感无疑又上了一个层次。

  而他作为国家级考察团负责人,他的态度势必会影响到地方相关部门的决策,为花间集带来更多的资源。

  毕景辉这位4A级植物园的园长看在眼里,心中不由得更多了几分焦躁和急切。心生懊悔的同时,也希望花间集的研究数据不足,以此来抵消这些实验设备带来的优势。

  可惜,他并不知道这只是展示的开始。

  实验室的设备是最基本的,拥有渠道和金钱即可获得,而位于中央的智能控制中心才是真正的核心,帮助科研人员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智能系统拥有极为先进的云平台与超高速的算法能力。

  它能自动对研究数据及植物样本扫描上传至数据库,达成信息共享;并就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诊断、进行概率性预测,从而大大节省科研时间,使两个团队少走了很多弯路。

  同时,其检索功能强大到足以覆盖全球的资料库。

  除专利保护类的保密资料,任何与植物相关的疑问都能在此处得到解答,并对信息进行分类和排序,避免在冗余的资料搜寻中浪费时间。

  叶教授在郁思明的示范中尝试了几次,为它强大的功能感到惊讶。

  以他的地位和阅历,已经很少有什么能让他动容,眼前的智能系统便是一例。

  给其他人带来的震动可想而知。

  叶教授经过尝试,已隐隐感受到它在科研方面的巨大作用,有了这个智能系统,科学研究将事半功倍。

  若是能应用到中科院研究所内部,所带来的影响将无法估量。

  国家科研部门需要一台这样的仪器。

  不过此事需从长计议。

  叶教授看着眼前巨大的屏幕,沉吟:这只是初步的设想,可行性有待考证。

  他准备私下询问,先对相关的渠道和来源做一番了解。

  ......

  参观过外围的实验室(),一行人又陆续去看内部的无菌操作室、植物组织培养室以及育苗试验区等。

  付庆云等研究员彻底感受到了这个实验室的先进?[()]?『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甚至在技术水平上隐隐超越国家实验室。

  对于自然繁衍及幼苗的培育,人为控制的温度、湿度、光照、气候、水土等,全部达到了极高的精准度,最大化保证成活率。

  当郁博士从无菌室小心的拿出两株达尔文兰的幼苗时,即使早已做了心理准备,在场的人看到时依然振奋不已。

  如此稀有的达尔文兰,居然真的培育出来了!

  刚长出的兰草很小,只在土壤中萌发出两片肥嘟嘟的小叶子,但肉眼可见的很有活力、色泽鲜亮,好好培育一定能长成鼎鼎有名的达尔文兰。

  不待对方提出疑问,郁思明便将基因检测报告和相关的培育资料分给众人。

  当然,难点的攻克和具体的培育方法不会写在其中,等到技术渐趋成熟,这就是属于花间集的专利技术。

  毕景辉张了张嘴,看着手中的资料,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明晃晃的证据摆在眼前,所有的一切毋庸置疑。

  只是他睁大双眼翻看着培育的记录,仍然感到十分不可置信。

  花间集...竟然真的将达尔文兰培育出来了!

  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速度比坐火箭还快。

  与他们相比,他们植物园的研究成果便没有拿出手的必要了。

  对方已经成功培育出后代,而他们只攻克了培育过程中的一两个难点,拿出来也是自取其辱。

  看着眼前专业的实验室、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厉害的科研团队,毕景辉输得心服口服。

  花间集绝不是一个只知道盈利的私人植物园,它在科研方面的成果同样突出。

  只希望大家不要想起他当时挑衅的话,实在尴尬。

  可惜事与愿违。

  叶晗笑着看他:“毕园长,你认为我们建造的实验室如何?设备是否需要更新呢?”

  毕景辉:“......”

  毕景辉满脸尴尬,只好硬着头皮道:“花间集的实验室着实令人大开眼界,堪比国家级。设备全都是最先进的,当然不需要更换。”

  “倒是我们植物园的设备,有些比较老旧,目前正在申请更新。”

  他的示好很明显,只希望这位叶园长大人有大量,别和他计较。

  尤其当着叶教授这种大佬的面。

  叶晗浅笑,明明清丽的脸却让对方心里一阵咯噔:“对了,我记得毕园长想帮忙培育达尔文兰,会给我们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不知道这方面的进展如何?

  机会难得,不如一起分享交流。您觉得呢?”

  毕景辉:“......”

  他真恨不得回去扇自己一巴掌,这次丢人丢大了。

  眼看考察团和其他研究人员的目光集中到自己身上,他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毕景辉好歹是个园长,平时在植物园颇有威望,现在当真是无地自容,呼吸明显加重,热气一波波往脸上涌。

  这应该是他人生中最为窘迫的经历之一。

  好在,叶晗没有继续为难他,点到为止。

  无论科研结果如何,都是科研人员尽心尽力得出的,她不希望拿这些作攀比。

  给对方一个教训就好。

  毕景辉确实吸取了教训,每次见到叶晗都是笑脸相对,再也不敢招惹对方。

  他也十分感谢对方给他留了一点面子,不然以当时的情形实在无法收场。

  同时,在这次与考察团一起参观的过程中,他对花间集有了全新的认识。

  也不得不承认,对方除了发展时间不够,在很多方面均超过了他们这个4A级植物园。

  以后要开始努力了。

  而考察团的考察工作也进入了尾声。!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