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你科举我种田,塑料夫妻闯荒年 第122章 往山洞囤粮

  此时此刻,宋砚已经背着粮食爬到了半山腰。

  见他一直低头在前面走路,宋夏江忍不住好奇地拍了他一下,“三弟,感觉你今天兴致不高啊?怎么眼下也乌黑一片?”

  宋砚抿了抿唇,“没什么,昨晚没睡好。”

  宋夏江呵了一声,“不应该啊,昨天晚上你们不是睡的新炕,难不成——?”

  不等宋夏江继续往下猜测,宋砚已经出声打断,“别胡说,只是换新床不习惯而已,快赶路吧。”

  宋夏江哦了一声,又狐疑地看了一眼三弟。

  总感觉他今天怪怪的?

  早上三弟妹也没有起来送他,看样子肯定也是没睡好。

  那两人都不睡觉能干什么?

  总不可能在被窝里唠嗑吧?

  难不成是吵架了?

  宋夏江心思粗犷惯了,这种事他也猜不来,干脆就不管了。

  忙站在一旁冲着后面的兄弟喊道:“大家再加把劲,赶在晌午之前咱们要进老林子,到时候先在外面休息下吃点东西,然后咱们直接进深山。”

  众人听后都激动地喊了两声好。

  虽然大家肩上都背着装满粮食的背篓,累得是满头大汗,但是个个都充满了干劲。

  都希望这次进深山能有更大的惊喜。

  如果能和上次一样收获那么多,到时候别说是今年冬天了,就连明年的生活也不用发愁了。

  正当大家兴致勃勃地商量起这次进深山的计划时,突然走在最后面年纪最小的小虎喊了起来。

  “砚哥,等等,后面好像有人跟着我们——”

  宋砚听见动静后当即便扭头往山下看了过去,果然看到一片隐隐约约的人影在山林里穿梭。

  “是王家的人,他们跟我们多久了?”

  “没多久,刚刚后面还没人呢,他们突然就跑上来了。”

  众人一听是王家人,都纷纷挥起了拳头,“这群人!真成了狗皮膏药,自己上山扑了个空,这是想跟着我们后面捡现成的了?”

  “真是无赖,昨天还放狠话说要走着瞧,怎么这会转头就忘了?!”

  宋砚半眯着眸子往下面扫了一眼,“没事,他们想跟就跟着,只是大家一会都别休息了,咱们直接进深山,然后再找机会甩掉他们。”

  “篓子里的粮食都盖好了吗?都别让人瞧出来。”

  众人纷纷答应着,随即快步往山上走去。

  如宋砚所安排的那样,一开始大家全当没有看见跟在后面的尾巴,只管按照之前的路线继续走。

  只是一进深山,众人的步子突然加快。

  紧跟着领头的宋砚在老林子里来回的穿梭,直到众人都快要支撑不住时,队伍这才忽然停了下来。

  “这到哪里了?”

  “怎么感觉上次没来过?”

  宋砚没有过多解释,“人已经被甩掉了,前面有个山洞,咱们先过去看看情况,到了再休息。”

  众人强撑着往山洞走去,都以为宋砚是随便找到的一个地方。

  毕竟刚才情况紧急,众人跟着宋砚在林子里来回穿梭,压根就顾不上看路。

  更不知道宋砚原本就是过来这里藏粮食的。

  而这个老林子深处的山洞,也是他选中的避难地的必经之处。

  把粮食藏在这里,队伍驻扎在附近,也刚好更方便他在四周打探了。

  王家人的出现正好让他有了个更好的理由罢了。

  等众人到了山洞,纷纷都累得瘫倒在了地上。

  宋砚先是在洞里环视一周,发现地方果然比他想象的还要大,也算是隐蔽,当即便决定在这里囤放粮食。

  休息片刻后,众人便按照宋砚的要求,在各家的袋子上写好了名字,随后一块堆进了山洞的最深处。

  等众人出了山洞,宋砚又抹去洞口来过人的痕迹,找了些枯树枝做掩护。

  “以后每次来囤粮,务必都要掩护好。”

  “还有,这个地方谁也不准说出去一个字,若是真的到了乱世,咱们宋氏一族的命运全部仰仗这里的粮食了。”

  众人也深知这里都是救命粮,便主动个个发起了毒誓。

  “谁要是敢说出去,定管叫他不得好死。”

  “没错,要是有人说漏了嘴,大家都不会放过他的。”

  ......

  另一边的村里。

  自打宋砚等人进山之后,村长和宋春山等人便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宋家的其余人也都纷纷闭门不出。

  而江清月也只在去镇上送香皂的时候出去过一次,期间也是宋春山和宋冬梅全程陪同的。

  三人送过香皂后便立马赶了回来。

  如今镇上的东西一天比一天贵,好在家里现在基本东西都置备齐全,也不需要再买什么了。

  入冬之后,干旱也越发严重。

  不少人都还在垂死挣扎着去更远的地方挑水浇地。

  而宋家人因为有了上山打猎的底气,基本上都对田渐渐不抱希望了。

  江清月更是想得开,趁着菜苗还没枯死,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反正也不指望它能长多大。

  河里干了,村子里的井水也是一天比一天低。

  为了防止大家浪费,村长无奈之下只好给水井上了锁,每天早上排队统一定量打水。

  好在,江清月空间里的水是不愁的。

  除了自己进去用,她还偷偷给家里的水缸补水。

  屋漏偏逢连夜雨。

  宋砚走后的第四天,上面又下发了新的徭役诏令。

  要求家家户户凡满十五岁至六十岁的男丁,都要参加凿井开渠来应对干旱。

  不同往年的徭役,今年不光是符合年龄的男丁都要参加,而且时间也比往年更久,一去就是三十天。

  等村长宣布完这一消息后,在场的众人都傻了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