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这个中医好年轻 012 初步成功的中医馆

《这个中医好年轻》012 初步成功的中医馆

作者:洞庭赊月 字数:2738 书籍:这个中医好年轻

  下午两点半左右,陈瑾回到了城南区的工作单位仁泽堂中医诊所。

  早已约好的子浩妈妈带着程子浩小宝宝已经在她的诊室里等候了。

  仁泽堂的第一诊室内,老板贺敬松坐在诊桌的电脑前,翘着二郎腿玩着手机。

  贺敬松不过三十五六岁年纪,中等个子,身材偏胖,圆脸白白净净的,一副缺乏运动常年不见阳光的样子,那肤色不知羡煞多少女孩子。

  他本科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修的泌尿科方向,毕业后完全西化,在某家综合医院的泌尿科工作了八九年。前年不知是因为对西医的失望还是由于政策大力支持中医发展,他忽然辞职转型,回到家乡开起了中医馆。

  他的病人也不多,一天少的时候有七八个,多的时候能有十几个。不过这一年多,仁泽堂在他的用心经营下,已经成功度过了投资阶段和收支持平阶段,在今年夏季正式进入了盈利阶段。

  这对于小规模的医疗机构来说,算是比较成功的了。有很多新开的中医馆,由于各种原因,开业两年多还在亏本赔钱。除非有高人指点大破大立,否则很难再扭转局面形成良性循环,越往后越容易出现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最后陷入困局。

  许承跃和陈瑾有着将来自己开国医堂的理想。

  这也是陈瑾当初为何选择一家新开业的诊所,为何到偏远的城南区工作的主要原因。

  对于仁泽堂的成功,陈瑾总结了几点:

  第一,商铺装修和租金的投资相对较低。

  诊所的占地面积不过一百平方米左右,格局上除了候诊厅就只有两个诊室、一个理疗室、一个药房、一个煎药区。

  装修上都只做了普通装修,没有选择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复古国医堂风格。

  而且城南区属于郊区,又被称为南部山区,房价远低于市中区,这就大幅度降低了装修成本和店面租金成本。

  第二,员工的薪资成本不高。

  仁泽堂的员工只有三个,除了陈瑾,药房有两个调剂师刘宁宁和徐菲,其中以刘宁宁为主,负责调剂和收银。

  刘宁宁和陈瑾年纪相仿,长得比陈瑾略高略壮实些,是中药学专业毕业的,去年报考了执业药师,只通过了一门,今年冬天将接着考剩下三门。

  徐菲年纪大些,三十岁左右,不是医药相关专业人员,所以只是辅助刘宁宁调剂,并且负责煎药和打扫卫生等杂活。

  医疗方面的主力是老板贺敬松自己,这就免去了高薪聘请专家教授的费用。

  整个医馆给人一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感觉。

  先做好,再做大,没有一开始就贪多托大,降低了投资成本,也降低了资金链紧张的几率,促使盈利阶段的提前到来,在开业一年左右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第三,病人资源充足。

  城南区没什么有名气的中医,离市里又比较远,一般人没有大毛病没必要跑一趟市里到省中医、市中医、省立医院等大医院看病,所以并不缺病号资源。

  第四,服务态度好,且疗效还不错。

  由于是给自己干活,贺敬松看病很是用心,借着曾经的那点中医基础,加上临床多年的医患沟通技术,很快掌握了些中医的看病技巧。不管效果好不好,方子开出去中药卖出去再说,然后再来个定期回访——

  疗效好的得乘胜追击,让病人趁热打铁接着吃药,一鼓作气把病根治;疗效不好的,得传达足够的重视和关怀之情,让病人都不好意思不回来复诊,然后说服病人继续接受治疗……

  而且为了提高医术,贺敬松买了很多可以快速提高中医医术的书籍。虽然被西化多年,连续不断孜孜不倦地重新学习中医知识,让他的临床疗效虽然不太理想,却也在日益提高。

  这个中医馆初步成功的案例,是很值得借鉴的。

  目睹了一个中医馆从起步到初步成功,这些经验总结也是陈瑾这一年里最大的收获之一。

  只是这时候的她,还是一个挺天真挺单纯的小青年中医,还看不到非常重要的第五点——有相关人脉资源,打点关系有门路。

  这至关重要的一点,做好了不仅能减少相关部门的关注,免去了起步阶段的诸多麻烦,甚至可以早一步得到一些检查的通知,提前做好应检准备。

  每年初夏、中秋和春节,贺敬松送出去的大樱桃、高档月饼礼盒和烟酒茶叶等的具体数量,不是陈瑾这些员工可以了解到的……

  仁泽堂的第二诊室是陈瑾的办公地点,比贺敬松的诊室略小些,只有一张诊桌和一张理疗床,没有配置电脑。目前她主要在这儿做小儿推拿,至于针刺、艾灸、拔罐等则多在理疗室中进行。

  工作一年多,虽然日诊十人的小目标没能达到,但集腋成裘,病号群正在稳健扩大,自己的医术也慢慢提高,这是实实在在能够感受得到的进步。

  进了仁泽堂的大门,陈瑾就先和一诊室的老板贺敬松打了个招呼:“贺主任下午好啊!”

  贺敬松性格温和,平时对员工很亲和,没什么架子,一开始就经常将“上班时间大家就是同事”“别把我当老板”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后来大家和他说话也就比较轻松随意了。

  看到陈瑾出现,贺敬松并不觉意外,因为程子浩母子在二诊室候诊,他已经知道陈瑾下午回来的事。

  他抬了抬头,露出惯有的颇具亲和力的微笑,说道:“小陈提前回归岗位啦?不错不错。医师考试考得怎么样?”

  “还行,应该能通过。”陈瑾自信地说道。

  “能一次通过,很厉害嘛,比小刘强。”贺敬松随口赞了一句,接着说道:“程子浩来了,去看看吧!忙完再过来坐坐。”

  “好的主任!”陈瑾不多说,转身前往二诊室,路过药房时和刘宁宁、徐菲匆匆招呼了一声。

  “小陈大夫回来啦!”陈瑾进入二诊室后,子浩妈妈欣喜地抱着程子浩站起来打了个招呼。

  她穿着一条显瘦遮肚的黄色小碎花连衣裙,中等身材,圆脸淡妆,长发盘在脑后用一个橘红色的波浪形鲨鱼夹固定,旁边是遛娃神器——一辆可折叠的坐式四轮婴儿推车。

  “回来啦!坐吧,我先给宝宝看看。”陈瑾放下书包,匆忙穿上白大褂,挤了点免洗手消毒液,搓了搓手,同时注意着程子浩的表现——

  两个鼻孔挂着稀溜的鼻水,但不多,有点儿呼吸不畅,应该是鼻塞引起的,没有听到咳嗽,也没有烦躁或精神不振……

  八个多月的小宝宝,已经会坐会爬,但是一点儿都不老实,小身躯在妈妈的怀里扭来扭去,一会儿望着东边,一会儿望向西边,双腿一蹬一蹬的,似乎想要站起来……

  陈瑾摸了摸程子浩的头,摸了摸他的手,看了看他的面色和指纹。

  没有发热迹象,指纹淡红隐隐,是个很轻的外感风寒证,连感冒都算不上,属于可治可不治的情况。

  “宝宝没事,放心吧。”陈瑾说道。看着子浩妈妈依旧有点担忧的表情,陈瑾觉得自己应该对宝宝的情况更加重视些。

  “要不推两天?”陈瑾接着说道。

  “行!”子浩妈妈舒展眉头露出了笑容。

  看到她的表情变化,陈瑾猜想如果今天自己不给子浩推拿,子浩妈妈可能就要到一些推拿馆去给宝宝做推拿了。

  幸好没说“喝点葱姜水就行”这些看似很敷衍却很实在的大实话。要不然这小患者很快就会变成别人的顾客。

  在我这儿治疗,好好推个一次两次,宝宝好了,宝妈放心,一举两得,还花不了几个钱。到了别处,万一被人忽悠住就要任人宰割了……陈瑾心里这么想。

  对于一些可治可不治的情况,只要患者或患者家属有治疗的意向,她都会很乐意顺从他们的意愿。

  陈瑾让子浩妈妈将子浩放到理疗床上平躺着,让他别乱动。她抹了些推拿专用的凡士林到子浩的额头上,随后开始推拿治疗,疏风解表通鼻窍。

  陈瑾先在子浩的头面部做外感表证最常用的解表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各50次。

  随后右手食指和中指指端在子浩两鼻孔下缘揉了大约100次。这是个通鼻窍的手法,名曰“黄蜂入洞”。

  她接着让子浩妈妈将子浩抱在怀里,开始推手部穴位:清肺经,推三关,揉二扇门等。

  最后拿肩井收功。

  拿完肩井,只见子浩额头微微见汗,大功告成。

  整个推拿过程还算顺利。子浩不是很配合,全程扭动着躯体,拍手蹬腿,想要挣脱束缚自由玩耍。好在八个多月的孩子已经开始认人,之前陈瑾就给他推过几次,所以他对陈瑾的触摸没有抗拒,也没有哭闹。

  “浩浩,快谢谢阿姨……”眼看着子浩鼻子通了,本来就不多的鼻水,擦掉后就没再流出来,子浩妈妈非常满意。

  小子浩只手舞足蹈“咿呜呀嗯嗯”了一番,子浩妈妈就抱着他心情愉快走到诊室外闲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