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154章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九)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154章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九)

  在没有真正经历过和生活过的情况下,古人们很难想象原来后世那些完全看不到导线的东西居然也是需要电来带动的。

  "这东西简直无处不在啊。”大家感慨道, “当真重要。"

  秦朝。

  刘邦和樊哙、萧何等人正齐聚咸阳。

  刘邦咂摸了一口酒,脸上带着些许醉意:"这东西好,也不知陛下啥时候能让人折腾出来?"萧何的仪态比他可端正多了,笑道:“你这次不打算自己上了?”

  若不是之前刘邦心思一动,自己搞出了水车,现在恐怕还在当着那小小的亭长呢,怎么会有现在的官运亨通?

  刘邦笑起来:“我明白我的斤两。”

  水车什么的还好,这物理……听都听不懂!不过倒是可以找找民间的奇才,看看能不能提前投资一下什么的。

  樊哙则惦记起了特斯拉放弃的专利权,和他没关系但不妨碍他艳羡不已:“你说这要是没放弃能赚多少钱啊!要是我,肯定不放弃。"

  这辈子都不用干活了,只躺着就行。

  再买上一堆美人儿当丫鬟,在家伺候着他。

  “你醒醒吧。”萧何冷笑一声,"若不放弃,你以为你能有命活下去?"

  刘邦点头大笑:“东西虽好,可也烫手得很呐。”

  正沉浸在美好幻想里的樊哙卡了壳,然后打了个冷战。

  他默默的想了半天,发现竟然真没什么太多破局之路,叹道:“还是公开吧,或者是献与陛下与朝廷,说不得还能得个爵位。"

  利益大到烫手的时候,如果没有保护自己的力量,那就犹如孩童抱金于闹市,可不是什么好事儿。萧何也他一眼,不理他的发癫:"你还来劲了。"

  刘邦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他看着天幕上的辉煌景象,忽然来了一句:

  "你说,后世如果忽然有一天没有电了,会怎么样?"

  在场的两人都愣了一下。

  但还不待他们细想,话音刚落,就听得仙画也正好提起这个话题——

  【电对人类如此重要,无法想象如果现在没有电,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

  么样子?】

  【曾经有科学家做了一个模拟。】

  一盏盏的灯在瞬间熄灭,整个世界陷入到了黑暗中。

  空调、电视、冰箱等电器全部不能使用,手机在用完最后一格电之后也无法再开机。通讯中断。

  电梯没法再用,高层建筑成为人们想要逃离的牢笼。

  飞机、地铁、高铁还有汽车都陷入瘫痪之中,没有了导航和控制系统,化工厂也无法再生产燃油。

  各种工厂都不得不停工,商业也随之一片混乱。

  不单单是工业,依靠系统灌溉和机械化运作的大规模农业也停摆,最终带来了粮食危机。失业、公共安全、医疗、环境污染、动乱……整个社会开始变得黑暗混乱,仿佛末世来临之景。【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状况,电网一直都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

  汉朝,

  刘彻的剑眉扬起,眼中有着了然:"这未曾得到倒还好,得到了却又失去却更让人难以接受。"动乱是肯定的。

  他另一个时空中的老祖宗正在对樊哙支教。

  樊哙心中有着不解,嘟嚷道:"“没了就没了呗,咱们现在也没电,这不还活得好好的?"重新适应就好了。

  矫情!

  萧何看不下去了,对刘邦道:"刘季,你和他解释一二。"

  刘邦哈哈一笑,问樊哙:“那些路上面开的车,若是要用电,自然就开不了了,那只能停在那里。久而久之就成了废墟。还有那些建筑,太高的直接作废,人们回不了家,那能去哪里?"

  刘邦三言两语让樊哙明白,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回到过去的问题。

  樊哙只是懒得动脑子但不是没有脑子,相反,当他动起脑子来,那是相当的精明。

  “世道会乱,会有灾祸。”他道。

  "然也。"

  萧何看着咸阳城:"世道一乱,人心一散,就难以挽回了。"

  樊哙饮下大口酒,他们正坐在咸阳郊外的一个山坡上,可以看到下面隐约攒动的人头和咸阳城中偶尔亮起来的灯火。

  他嘟嚷了一句:“现在

  这样也挺好……”过得舒坦多了。

  要真是按仙画之前预言的那个走向,世道乱起来,他肯定也会揭竿而起,反了丫的。

  【1882年,十里洋滩的旧上海才亮起了第一盏弧光电灯,而且那时候的第一家发电厂,是英国人开的,叫上海电光公司。】

  【北京亮起的第一盏电灯,是1888年,位于慈禧太后的寝宫内。】

  上海滩的老百姓听说外滩要亮灯了,都赶来看新鲜。

  “听说是美国的总统要来,所以才搞了个这玩意儿。”

  "英国人搞的。"

  待到夜幕降临,十五盏弧光电灯依次亮起,照亮了外滩的这一小片建筑。人们呆愣了一秒后才逐渐习惯这样的亮度。

  "的确是很亮啊,原来这就是电灯。"

  "比煤油灯亮多了。"

  几年后,紫禁城中也亮起了一盏电灯。

  它在一片昏暗中投下属于科学的光亮,而在光亮之外,是大片的黑暗与昏沉。【这些都是达官贵人们的专属。】

  【以上海为例,租界里早就用上了电灯,但租界外却一直都还在用落后的煤油灯和蜡烛。】【直到将近1897年,上海的普通百姓家庭里才有了电。】上海道台蔡钧很想要开个发电厂。

  “租界内每晚都是灯火通明,租界外却是黑气沉沉,实在是太不像话!”

  他的幕僚给他出了个主意。

  于是在慈禧生辰的时候他上帖子将其吹捧了一番,然后言自己将建造发电厂,为太后庆生积福。

  慈禧准了。

  蔡钧大喜,立刻拨出了四千两白银,然后从英国的怡和洋行里租来了发电机,开了华人运营的第一家发电厂,叫南市电灯厂。

  终于,在上海的普通百姓居住区,也渐渐的亮起了灯火。一盏又一盏,越来越多,晚上也越来越明亮。

  【到了1949年的时候,华夏的电力工业已经走过了67年的历史,但状况却依然不堪。不仅设备破旧、电网也极为薄弱。】

  【同一年,美国的发电量是咱们的60倍。】上海只有一个。

  建国初期,在国内的大部分地方,晚上依然是漆黑一片的,能够用得

  起煤油灯和蜡烛的人还是凤毛麟角。

  大多数人只能天黑就睡觉,毫无娱乐活动。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城市的夜晚灯红酒绿,街道上旁隔上一段时间就会有路灯。年轻人们开着车鬼喊鬼叫着呼啸而过。

  电视机、电冰箱、电话这样的电器已经进入到了千家万户。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

  武周。

  上官婉儿蹙眉:“西方人都用了这么久的电,难道不应该早早的想到修建发电厂吗?”结果还要以祝寿为名义。

  太平公主已经对清末时的朝廷很了解了,百般看不上。

  她嗤笑一声:“若是他们有这个觉悟,就不会让西方人的军舰在华夏的土地上耀武扬威了。”人和人是不同的。

  就像同样是掌权者,她的母亲和那位慈禧太后就完全不同,简直是天地之别。他们的祖宗,李世民唏嘘的却是华夏与美国的强烈对比。

  他的这些唐人后代们过得很是惨兮兮啊。

  看得他的眼眶都有些酸。

  心思细腻的二凤简直要为之而流泪了。

  “可以没有,但不能有比较。”洞悉人心的房玄龄缓缓道,同样为了华夏的新“朝廷”掬了一把辛酸泪。

  太难了!

  想象一下,如果现在的大唐和突厥之间互调一下。

  突厥有着让万邦来朝的王城,天下商人云集,文采锦绣之地,而大唐却荒凉穷苦。房玄龄都不敢想下去。

  李世民可能和他心有灵犀,也想到了这一点,眼中闪过深意:“但是,我们的这些后世子孙们,没有一昧的向往更加繁华风流之地,反倒是纷纷从那边历尽艰辛的赶了回来。"

  他还记得在之前几期毅然选择回国的科学家们。

  他们舍弃更优厚的薪资和条件,只是想要回到祖国,只是想要建设祖国。李世民震撼于这种凝聚力。

  饱读诗书的国子监祭酒说了一句:“辉煌和苦难都能让人永远铭记。”李世民挑眉,缓缓颔首。

  "华夏……"他喃喃道,咀嚼着这两个字的含义。

  若有一天,他的大唐,子民们也如此勇敢如此坚定如此热烈,

  那大唐就不会倒!

  【1953年,咱们启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人们正坐在一起,探讨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一个湖南口音道:“最重要的当然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嘛,我们的工业,比起美国和苏联老大哥还是差得有些远呀。"

  “要进行工业化建设,有一个很关键的就是电。”另一个慢悠悠的儒雅声音补充, "没有电,什么工业化都别想要完成。"

  "所以,当务之急是把咱们的发电量给提上去。"

  “先别想家家户户都通电这样的长远目标,好歹要先把那些工业城市的电给堆上去。别这边正生产着呢,结果一下子断电咯。"

  "我赞成。"

  "我也赞成。"

  【第一个五年计划就这样定了下来,和基建有关的主要就是路以及电力系统。】

  【到了1957年,咱们超额完成了任务,然后开始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到如今,

  已经是第十四个五年计划。】

  【而电力电网的建设,一直都是五年计划中的重要部分。】

  在庆祝国庆的一些节目中,有老电力人接受过采访。

  “那个时候,情况真的很不乐观。”

  "咱们的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是1955年的时候才有的。这比国外同等级要晚了将近50年!"

  "后来,又有了第一条220千伏的线路,主要是用来恢复辽南地区的工业生产需求。当时世界上同等级的电路已经问世31年了!"

  “但没办法呀,只能硬着头皮往上赶。”

  “到后来,差距就越来越小,二十年、十年……到了八九十年代,算是终于赶上了。”

  “五年计划?”天幕前的嬴政在思索这个词。他转身看向身后。

  这个词之前也曾经提到过几次,他身后的笔吏迅速的翻了一下过往的笔记——用纸张制成的书,好翻多了——然后立刻告诉了他这个词在哪里出现过。

  嬴政点点头。

  这个词不难懂。

  但却让他和朝臣们都无比震惊。

  扶苏略带一些疑问的道:"这是他们以每五年作为一个周期提出来的计划?"“而且这些计划是五年内一定要实现的。”蒙毅也听懂了,补充道。“并且,他们真的实现了。”李斯笃定的道, "而且还持续了十几期。"扶苏算了一下,顿时吸了口凉气:“已经持续了将近七十年了!”制定计划这个事情并不新鲜,大秦也会制定计划,不然朝会岂不是白开?

  但是!他们制定的计划并不会以五年来作为一个周期,对时间的限制并不是很严格,并且很有可能中途会改来改去,或者是无疾而终。

  嬴政对此颇有体会,以他千古一帝之能,都只能无奈。

  还有,七十年是个什么概念?

  每一个五年计划都实现是个什么概念?

  这其中的精密程度、执行的完成度和决断力足以让人惊叹!

  最重要的就是——嬴政心头飘过阴翳:“我绝无可能再活七十年!”

  或者二十年,或许三十年,等到他逝世之后,那定下来的计划,新皇是不是还会执行?嬴政看向扶苏,心弦动了动。

  或许,这是个好方法啊!

  只要按照计划来执行,新皇登基后也不能随意更改,并且最好是他也能延续这种方式。就不用担心大秦到了二世之后,所有过往的政令都变得面目全非。

  即使他是个庸人,也能挺一阵子。

  但求无过,不求有功。

  妙啊!

  嬴政睁开眼,嘴角上忽然挂上了愉悦的笑意。

  绝妙!

  而且,他本就是规则狂人,不然秦律也不会细致到那个程度。那将计划也制定下来,严格的按照它来执行,又有什么问题呢?

  严密、执行力、按计划进行,这几个词很符合他的喜好。嬴政一瞬间已经想到了很远。宋朝。

  赵匡胤也想到了这个妙处:“五年,这个时间刚刚好,不长不短。若世间形势发生变化,也能相对轻松的进行调整。"

  他也觉得这个做法极妙!

  >

  五年,真要实行起来,估计前三年都花在各种争辩上了。呵呵。

  【我们开始有了许多的火力发电站、水力发电站和核电站。】

  【其中,火电占了大概70%的份额。】

  大量的煤和石油等能源被输送到大大小小的火电站里。火电站的锅炉没日没夜的在冒出灰白色的烟雾和气体。

  【水电站依托于大坝,同时还能起到蓄水和调节洪流的作用。】【一座座大坝往往就是一座座水力发电站。】

  【咱们的世纪工程三峡大坝就是如今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年发电量可以达到千亿千瓦时。】

  在三峡还没有建起来之前,长江上游只是一片片险滩和老码头。

  三峡动工后,一百多万安居在家乡的百姓们为了大局,拖家携口,搬迁到了新的地方从头开始。

  文物和古建筑开始了抢救行动。

  待到工程启动,库区蓄水后,水位急剧上升,从几十米到90多米,再到135米,十来天的时间,

  淹没了7.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29个城镇永沉江底。

  人们流泪和自己的家乡告别。

  万州、涪陵、秭归、巴东、巫山.…时间飞快。

  如今,巍峨的三峡大坝盘踞在长江上游,将宽阔的长江拦腰截断。

  当它开闸泄水的时候,壮观如同天上飞瀑。

  无数装运着货物的轮船依次排队,等待着从船闸当中通过。

  三峡也成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它所产生的电直供下游的西南、华中、华东等地区。而由移民们新建起来的城市,由土胚房、砖瓦房变成了小楼房,整洁崭新。

  【96年的时候,山东省成为第一个家家户户都通电的省份。】

  【而到了2015年年底,华夏已经全面解决了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我们的特高压技术和核电技术开始走出国门,并且在国际上已经拥有了响当当的招牌。】

  【2022年,华夏的全年总发电量达到了8.85万亿千瓦时,达到了全球占比的30%,等于后面美印俄日四位加起来的总和。】

  【这固然有华夏人口众多的原因在,但也反映出咱们的工业发达程度以及

  商业程度。】路小柒放了有一段时间很流行的夜间灯光分布图对比。

  NASA的科学家道:"这个图可以反映出世界人口分布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在夜晚的世界地图上,可以看到几个明显灯光更灿烂的地方。一个是北美,东西沿海一带,灯火璀璨。

  但当镜头逐渐往西偏移,东亚的灯火比之北美完全不逊色。再放大来,除了岛国之外,这些灯光里最明亮的就是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

  ……

  "原来大坝还有发电的作用!"

  "那倒是一举两得。"

  可以调节洪流,还可以发电。

  而长江边的万州等地,百姓们没想到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居然在几百年后千年后就不存在了,一时间有些伤感。

  "怎么就被淹了噻!"

  “就不能不淹么?”

  有老人反倒更豁达:“这水就是这样,淹来淹去,咱们城外那座山,以前要更高的,山脚下被淹了,所以才变成现在这样。"

  他乐了一下:“要能住上仙画里那样漂亮的房子,淹了就淹了嘛。不过,还得分点田才行。”没有田种不了地,那就要喝西北风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于老头,你倒是想得美噻。放心吧,朝廷肯定建不了那三峡大坝,你也只能在梦里边美一美咯。"

  【现在,核电也成为了另一个抢夺的热点。】

  【毕竟,火电依赖的石油和煤炭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而水电需要在水力充沛的地方才能够兴建。唯有核电,是清洁能源,而且长远看成本更经济。】

  【核电,当然依赖的是核物理。】

  【核元素,UP主在讲化学的时候曾经提过,现在又要把它给拎出来了。】

  【还记不记得,居里夫妇与贝克勒尔共享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他们发现了元素铀的放射

  性。这也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的核变化。】

  【它被视为是核物理学的开端。】

  举着试管的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又一次出现在了天幕上。她不仅仅是化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

  【

  但是,这次的主角不是玛丽。】

  【接下来,要迎来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出场了。】

  【欢迎我们的爱因斯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