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漫漫长夜 第191章 第191章 江聿出手

《漫漫长夜》第191章 第191章 江聿出手

作者:一方砚 字数:1015 书籍:漫漫长夜

  沈晨给刘备的回信其实并没有嘱咐他什么,也没有教他应该怎么做,只是寒暄了一番,告诉他自己一切安好,要他不要挂念。

  而除了这封回信以外,他还准备了一些金子、一些丝绸绢帛以及十多件鱼鳞甲让太史慈送去。

  是的。

  自从灌钢法发明出来之后,黄门亭的钢铁产量一跃为荆州之冠,除了能够制造日常用具以及武器装备以外,还能打造铠甲。

  两汉时期钢铁属于国营,受限于国营规模不大,炼钢技术落后,无法批量生产等缘故,钢铁年产量非常低。

  在唐朝灌钢法出来之前,两汉的钢铁总产量都只有几万吨,加起来还不如明清时期一年产量高。

  而灌钢法是批量生产钢铁。

  打个比喻的话,炒钢法就相当于手工制品,做成成品可能要好几天甚至半个月。

  而灌钢法则是工厂机械化生产,只需要把生铁加热成熟铁,再把熟铁铁水倒进生铁铁水当中,自然融合成钢水,完全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还得敲打锻造。

  所以这项划时代的技术出现之后,给大汉带来的是全新的改变。

  黄门亭其实消耗不了那么多钢铁,但他们又很难拿出去售卖。因为钢铁本身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大规模流入市场几乎不可能隐瞒得住。

  自己麾下士兵用的时候还可以解释是从外面买来的,可忽然那么多钢铁出现在市场上,就算是傻子都能看出不对劲。

  一旦让各路诸侯得知黄门亭仅仅一个乡亭的钢铁年产量居然能够达到上千吨,恐怕都会疯掉。

  包括刘表都得觊觎。

  因此他们只能私下里对这些钢铁进行加工。

  加工的场地就是后山。

  曹仁攻打后山的时候,里面的高炉、熔炉、窑洞都被毁坏封存起来,工具也全都转移走。

  现在曹军撤离,再次开工,武器装备批量制造。

  其中出现于春秋战国,兴盛于宋明朝,需要非常多钢铁的鱼鳞甲,自然就成为了首选。

  主要也是它非常灵活轻便,不像板甲那样厚实笨重,而且同等重量下,防御力以及防御功能都要比目前的板甲强得多。

  黄门亭出产的鱼鳞甲不是全身甲,只覆盖前胸后背,前后总共十六排计四百八十片,重量不到十公斤。

  如果是全身甲的话,重量要翻倍,但也比汉朝流行的札甲要轻十多公斤。

  也就是说,二十公斤的鱼鳞甲能够起到与三十多公斤的板甲一样的防御力,对于冲锋陷阵的将领来说,增加的优势就不止是一点两点。

  沈晨也是考虑到未来刘备还有很多场恶仗要打,虽然屡败屡战,可万一受伤了呢?

  所以给他一些战甲算是增加点容错。

  太史慈得了这些礼物,也是非常惊讶于沈晨的手笔,这些财物全都价值不菲,最重要的是铠甲实在是珍贵。

  刘备到现在都没几副战甲呢,人家出手就是十多套,这让太史慈对沈晨的财力刮目相看。

  到了三月六日的时候,太史慈向沈晨告辞出发离开。

  他来时两手空空,就几个人骑着几匹马,走的时候直接用两匹马驾车,带了一大箱礼物,浩浩荡荡地回去。

  沈晨一直把他送到比水以北,也就是后世唐河县一带,才启程南下前往襄阳。

  襄阳离湖阳走路也就两日路程,马车从早上出发,基本晚上就到了,所以在三月七日清晨的时候,他就抵达了襄阳城外。

  南阳的战争没有给荆州造成任何波澜,历史上这一战刘表就没有参与,因此即便曹操张绣打得再热闹,好像跟他半毛钱关系没有一样,依旧按兵不动。

  不过他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除了让张允文聘等人注意防御以外,也每日派人去南阳查探最新战报。

  得知曹操退兵,他总算长舒一口气的同时,又派邓洪再去穰城与张绣缔结盟约。

  而如今邓洪出色完成了任务,与沈晨回到了襄阳,向刘表复命。

  今日阳光正好,正是暮春时节,汉江江面上来往船只无数,襄阳城北的码头密密麻麻全是船只。

  远处城东辽阔的平原上,碧绿发黄的宿麦在田间飘荡,再过两月就能成熟了。

  在春风之中,邓洪和沈晨的船只停靠在了江岸码头,这个年代也没有电话,他们过来谁也不知道,所以码头上倒是没有人接。

  不过也不需要有人接,他们坐的船是大船,可以上马车,二十多辆马车依次下船,有奴仆三四十人,护卫五十人,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队伍比去年还要壮大。

  车队一路驶入了城中,城门口的兵丁看到州牧府别驾的牌子,也没有人敢拦截,径直进了城里。

  等路过中央大街的时候,邓洪告别了妻子,让老婆先带着儿子和家眷先回府邸,自己和沈晨则要前往州牧府,第一时间向刘表汇报消息。

  祖孙二人便在街道上与蔡氏分别,奴仆驾驶马车往州牧府去。

  很快他们来到了刘表府邸。

  得知邓洪归来,刘表立即召唤,二人便被引至后院偏殿,里面也只有刘表一个人坐在主位席上看竹简。

  “明公。”

  “使君。”

  邓洪和沈晨各自称呼不一。

  因为邓洪是刘表征辟的属下,所以称呼上级为明公。

  沈晨则跟刘表没有直属关系,所以用尊称。

  “幼硕与沈小郎回来了?”

  刘表笑眯眯地看着二人,说道:“今年回来的倒是比往年晚了许多。”

  邓洪无奈道:“曹军进攻了黄门亭,洪也是不得已。”

  “无妨无妨,没有怪罪你的意思。”

  刘表将手中的竹简放下,问道:“张绣答复如何?”

  邓洪答道:“俱都已经谈妥。”

  “嗯,那就好。”

  刘表点点头,说道:“今年曹军来袭,南阳恐怕受损不少吧。”

  邓洪说道:“确实受损不小,宛城周边,大别山以西,各县百姓皆有流离失所者,我正打算向明公说起此事。”

  “当地治理如何?”

  刘表颇有些关心,倒不是他真的心系百姓,而是在意自己的财产。

  这几年他按照沈晨的计策,把从关中跑过来的难民以及俘虏的汝南南阳黄巾全都用来屯田。

  而屯田的地区就在南阳的东西两边,如关中难民多被安排在南阳西面,靠近武关的丹水、顺阳、南乡、郦国、冠军、武当等县。

  汝南南阳黄巾则多被安排在南阳东面,大别山以西的地区,也就是堵阳、舞阴、比阳、平氏、新野、湖阳等地。

  这些地方屯田收获大部分都是要上缴给他刘表的,现在曹军来袭,他自然也想知道财产有没有受损。

  邓洪脸色有些为难道:“怕是不尽人意。”

  “为何?”

  刘表皱起眉头,自从前年开始屯田,他每年都能收获数百万斛粮草。

  要知道历史上曹操仅仅只是俘虏了汝南黄巾十多万人口,屯田的当年就获得了一百多万斛粮食。

  而他是得到了汝南南阳黄巾加上关中难民,总计三十多万,屯田所获更多于曹操。

  事关这么大笔财富,他当然上心。

  邓洪就说道:“曹操来时,各地百姓皆惊慌而逃,郡县官吏大小无不弃官而走,田园有近一月无人照看,怕是会大幅减产。”

  “这曹操”

  刘表揉了揉太阳穴心情很不爽,心道你来征张绣就征张绣,吓唬他的屯田民做什么?

  害得他今年的收获怕是要减少许多了。

  邓洪苦笑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过现在曹操走后,大多逃难的百姓和官吏都回去了,相信重新耕作之后,应该还是能有些收成。”

  “都已经近一月没有好好打理农田了,到麦熟之日还能有几成?”

  刘表有些心情烦闷地摆摆手,说道:“今年的收成就免了吧,让屯民自己留下,希望不需要府库往南阳运输粮草就行。”

  邓洪和沈晨对视一眼,同时拱手道:“明公(使君)仁义。”

  “嗯。”

  刘表应了一声,忽然又想起一件事,问道:“听说各县县令得知曹操来袭,皆闻风而降?”

  “额”

  邓洪犹豫道:“是倒是只是同僚们也是无可奈何的吧。”

  刘表冷笑道:“一群反复无常之辈罢了。”

  历史上曹操来的时候,南阳有大批官员投降曹操。结果曹操一走,他们就又马上倒向张绣和刘表。

  只是他们这些墙头草归墙头草,却让刘表失去了今年的税收。

  以前刘表认为南阳盆地无险可守,实在打不过曹操也不想硬拼,这才把兵力都聚集在襄阳周边。

  可现在南阳刘表拥有大量的屯田,每年可以为他提供数百万斛粮草。

  当时一斛等于一石,和平时期一石粟220五铢钱,战乱现在都涨到1000钱往上走。

  甚至有的地方5000钱,一万钱,关中前几年大旱的时候,五十万钱一石粮食,价格涨上了天。

  即便是按照和平时期220钱来算,刘表能从南阳每年得到大约三百万石粮食,换算成五铢钱就是将近七亿钱。

  很多人以为荆州富庶,实际上并不是多富,荆南地区,也就是后世湖南现在还是一片蛮荒之地,只有长沙郡稍微好一点。

  而荆北的江夏大部分面积都是云梦泽,连县城都没有几座,所以目前刘表掌控的荆州最富裕的其实就只有南阳郡和南郡两个地方。

  如果失去了南阳的话,他的实力将锐减很多,特别是如今刘表对于南阳盆地这块地方,已经远比历史上更有需求。

  现在从前线打探回来的消息告诉他,南阳地区除了南阳西面远离战场的城池以外,包括张绣控制的县在内,其它大部分县城都在曹军来的时候投降了曹操。

  要知道这些县多是大别山西面,也就是后世南阳市东面,泌阳、社旗、唐河等地的县城,是归属于刘表的城池,当地官吏也都是刘表所遣。

  结果曹操一来,全都投降了,而且这些地方还有大量的屯田地,是他的私有财产这让刘表脸上如何挂得住?

  思索片刻,刘表看向沈晨道:“沈小郎,你觉得这些反复无常之辈,该如何处置?南阳应该怎样,才能彻底掌控在我的手中呢?”

  沈晨知道刘表这是要问计于他了,这个时候也没办法藏拙,因为刘表不是傻子,知道伱的底细你还糊弄他,他肯定会不高兴,他一不高兴,家族在荆州就难混了。

  所以沉吟片刻后,沈晨说道:“使君,自古以来,人们都趋吉避凶,且南阳地方无兵马守备,官员们见曹军来势汹汹,弃官而走倒是无可厚非。但如果是投降曹操,那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什么问题?”

  刘表问。

  沈晨道:“人都喜欢依附于强者,他们没有弃官而走,却选择投降曹操,这就说明在他们眼中使君比曹操弱,认为曹操能够占据南阳,所以才投降曹操,这难道不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吗?”

  “自然是。”

  刘表听了脸色果然不舒服起来,那些他任命的官员觉得自己比曹操弱小?

  谁能开心得起来?

  沈晨又说道:“这都是因为使君过于仁厚的缘故,南阳乃是扼守中原门户要地,良田无数,丁口众多,岂能有失?公当驱除这些无能的庸官,换上那些有为的能吏,再派兵北上驻扎叶县,方能保卫南阳不失。”

  “这样吗?”

  刘表思索了起来。

  他在考虑这个计划是否可行。

  换人倒是无所谓,关键是驻兵叶县。

  叶县是许昌的大后方,南阳的门户所在。

  从叶县出兵就直接可以威胁颍川,曹操不可能任由他在那里驻兵。

  张绣屯兵于宛城,曹操都不放心,更何况是叶县?

  所以很大可能性只要他敢派人去,曹操就一定会再来亲征。

  沈小郎目的不纯呀。

  刘表眯着眼睛看向沈晨,他是想把自己拉入与曹操的战争泥潭里。

  不过刘表也没有生气,一来他跟曹操本来就是敌对关系,双方本就是要交战的,只是他不想跟曹操直接大规模正面冲突而已。

  二来黄门亭邓沈二氏和曹操有血仇,虽然这次曹操折了很多人马,可邓沈二氏肯定巴不得消灭曹操。

  所以想借他的实力继续对曹操出兵,也无可厚非。

  只是这和刘表目前的战略有冲突,不管是蒯良蒯越还是他自己,都认为在曹操与袁绍决战之前,不宜与北方发生冲突。

  因此思索片刻之后,他笑眯眯地看向沈晨道:“沈小郎这次在南阳可谓是名动四方呀,我在襄阳都听说你歼灭了曹操悍将曹仁和乐进,你虽年幼,但却是少年英雄,可愿入仕呀?”

  沈晨心中一凛,连忙说道:“小子德行浅薄,还不能够侍奉使君。请容许小子再多学几年,将来及冠之后,使君但有差遣,莫不从命。”

  “嗯。”

  刘表点点头道:“士子当养望,汝尚年轻,过于超羣可不是一件好事。叶县驻军就免了吧,我会把甘宁调任至舞阴,那邓茂此次表现不错,没有投降,反而协助你们击退曹军,让他去做南阳郡丞吧,王翊为南阳太守,其余诸县,我自有安排。”

  “明公(使君)英明。”

  邓洪和沈晨再次对视一眼,同时拱手行礼。

  刘表还是很精明的,想忽悠他把他榜上战车,恐怕是不容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