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年代文孤女有空间 第844章 算计(二)

《重生年代文孤女有空间》第844章 算计(二)

作者:卢花花呀 字数:913 书籍:重生年代文孤女有空间

  回到房里的周子旭,越想心里越难受,真没想到自己下了大功夫写出来的文章,却只得了一句泛泛而谈的批语。

  周子旭心想,泛泛而谈可不就是肤浅的意思吗。

  要知道,乌静先生的学问可不小,虽算不上名响四方的大儒,可经他手教出来的学生,有出息的就有好几个呢。

  这样一名博才多学的老师,给的点评自然不会有错的道理。

  但这可是“肤浅”啊,用心写出来的文章居然只得了个肤浅的评语,那往后自己在举业上还有希望吗?难道这辈子只能当个秀才了?先前自己可是跟祖母保证过要当上大官的呢。

  想到祖母,周子旭眼里开始裹泪,心里的难受又增加了几分。

  转身吩咐书砚别跟着他后,周子旭就快步往林远秋这边来了。

  听到敲门声,林远秋忙拉开抽屉把策文往里一塞。这样的批语他自己知道就行了,要是被人看了去,可丢不起这个脸。

  林远秋觉得,自己四十多年的“老心灵”从来没像今天这般脆弱过。

  哪知把门打开后,比他更脆弱的周子旭就抹着眼泪进来了。

  “林兄,你说我会不会也跟叔爷一样,哪怕再努力,再付出心思,这辈子也只能是个秀才了啊?”

  周子旭一跨进门来,眼泪就忍不住掉了下来,他可是听祖父说过的,当年叔爷也是在十几岁时就考中了秀才,可到了乡试这一关,一直考了一十多年都未考过。

  后来还是因为不想再蹉跎年岁,才放弃举业,在镇上开了私塾。

  想到这里,周子旭更是泪目,难道往后他也得开私塾去?

  可是自己一点都不喜欢当夫子怎么办,也不想想,那些皮娃儿多让人头疼啊。

  显然,曾经也是皮娃儿的周子旭,已然忘记自己让人头疼的事了。

  此时的他也顾不上什么君子如玉翩翩无双了,拉起衣袖把眼泪鼻涕一抹后,继续问道,“林兄,你说我还有考中乡试的希望吗?”

  这又是鼻涕又是眼泪的模样,让林远秋简直没眼看。

  他有些想笑,又觉得太不厚道。

  最后实在没忍住,“我说你知不知羞啊,只不过泛泛而谈几个字就把你难受成这样,照你这么个伤心法,那我岂不是要去跳河!”

  跳河!跳啥河?

  周子旭懵懂抬头,表示没明白林兄话里的意思。

  而林远秋,则快速打开抽屉,他也不管啥丢不丢脸了,拿出里头放着的策文就往周子旭手里一塞,“喏,给你看看乌静先生对我的批语。”

  周子旭虽发懵,可丝毫不影响手上的动作,接过文章后,就一页页往后翻。林兄这篇文章先前他可是读过的,不但用词精准,且段落清晰,比起他写的,可要好上太多了,所以周子旭是不相信乌静先生会给出啥不好的评语的,可等他翻到最后一页,看到文章末尾写着“多下苦功,投机取巧要不得。”的几个字后,顿时眼睛睁的老大,这这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自己看花了眼,周子旭忙又拿衣袖擦了擦眼睛,再看,结果还是“投机取巧”这几个刺眼的字来着。

  所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还有,面对这样的批语,林兄是怎样做到跟个没事人似的。

  林远秋也没多做解释,早上为了赶着去听讲学,他只吃了四个包子,这会儿肚子早已咕咕响了,还是先把自己填饱了再说。

  至于吃什么,林远秋都已经想好了,话说没有什么,比吃一顿鲜香味美的鱼肉更能安慰受伤的“心灵”了。

  所以中午这顿,不如就去酒楼吃鱼吧。

  见对面之人还发着愣,林远秋拍他肩膀,“周兄,中饭我来做东,咱们一起到酒楼吃红烧鱼去。”

  一听去吃鱼,周子旭立马回了神,也终于发觉自己肚子已经饿了的事。

  这下周子旭也不去纠结批语的事了,一个转身后就飞快往宿舍跑,“林兄稍等片刻,我这就换件衣衫去。”

  他的衣袖上除了眼泪就是鼻涕,若不换一身的话,可没脸出门。

  说是片刻果真就是片刻,这边林远秋刚锁好门,换了一身月白色直裰的周子旭就跟书砚一前一后的过来了。林远秋看他不但重新梳了发髻,腰上还多了一只墨绿色的香囊挂着,这温雅如玉的模样,看着又是翩翩小公子一枚了。

  三人出了府学大门后,就往财达街而去,因为鱼香居正位于那条街上。

  ......

  林远秋算得上是鱼香居的熟面孔了。

  见他今日带了客人过来,店伙计忙把人往楼上雅间引。

  周子旭心说,自己可算不得客人,如今他已在府城求学,往后隔三差五会过来吃鱼解馋是指定没的跑了。

  这会儿已差不多快过饭点,灶间自然也没先前那么忙碌了。

  是以菜点了没多久,就很快都上了桌。一大碗红烧鱼,一盘板栗烧鸡,还有炖豆腐和炒青菜。

  原本就对鱼肉没有抵抗力的两人,加之有肚子催着,所以等店伙计把饭盛上来后,就大快朵颐了起来。

  都说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此刻那泛泛而谈、投机取巧啥的,早被两人抛到了九霄云外。

  林远秋让跑堂拿来一只空盘,然后每样菜都夹上一些,让书砚也赶紧吃。

  不说半大小子正是受不的饿的时候,就是这种他们吃着,让人在边上看着的事,反正就目前而言的林远秋,是肯定做不出来的。

  至于以后,不同时候不同的心境,他现在也不知道。

  方才点菜时,特地叮嘱了要多加些豆皮和香菇。

  是以,这会儿的林远秋和周子旭,正你一筷子豆皮,我一筷子香菇的,吃得畅快极了。那浸足了鱼汤的豆皮和香菇,再配着米饭下肚,简直是人间美味。

  至于那条一尺多长的红烧鲤鱼,早剩下鱼骨架子一副了。

  吃饱喝足,话题又重新转回到了策论文章上。

  周子旭心里的疑惑还没解呢,话说,“投机取巧”四个字可比他的“泛泛而谈”严重多了,林兄是怎样做到安之若素心里一点都不难受的呢。

  林远秋读懂了周子旭眼里的诧异,便笑着问道,“周兄是不是很好奇我怎么就跟个没事人似的?”

  周子旭点头,换作是他,被乌静先生批语写文章爱钻营,哪有不难受的道理。可林兄却是不以为意,仿佛被说的人压根就不是他似的,实在让人费解。

  只是没等周子旭开口应答,却听林远秋笑道,“我又没有投机取巧,自然没啥好难受的。”

  说他文章言之无物他肯定承认,可说他投机取巧,林远秋是绝对不认同的。

  林远秋是知道自己的,在写文章时,自己可是一丁点这方面的心思都没有。所以他有啥好难受的,他总不能因为旁人的误解而惩罚自己吧。

  再说,从乌静先生的批语中,最起码可以看出,自己的文笔还是过关的,不然对方也不会用“巧”字来形容自己吧。

  周子旭呆愣,“居然可以这样?”

  “不这样还哪样,”林远秋翻了一个白眼,“莫须有的事我去难受干嘛。”

  对啊,这可不就是莫须有的事嘛,周子旭连连点头,“说得极对说得极对,我与林兄相识几年,知晓林兄从来不是刻意钻营之人,且林兄的文章我也看过,哪有投机取巧的地方,想来定是乌静先生年岁大了,眼神不好使,看错了林兄的文章也不是没有可能。”

  周子旭越说越觉得自己的话很有道理。

  那乌静先生已是两鬓斑白,虽走路不见蹒跚,可年纪大的人,眼神不好是常理,看错了好文章也是有的。

  如此一想,周子旭觉得那“泛泛而谈”也没什么了,既然能看错林兄的,那么看错他的可能性也绝不是没有。

  所以,他的文章也没那么不堪才对。

  心里的石头放下,周子旭顿觉自己又是科举路上的好苗苗了。

  只是没拜入乌静先生门下着实可惜。

  先前周子旭就听叔爷说过,有名师指点,胜过自己苦读数年。

  想来,当年叔爷若有位好老师点拨,也不至于一连考了一十多年都未闯过乡试这关了。

  林远秋却不以为意,他确实也十分期盼着能有好老师的教导,可这事不是自己巴望着就能成的。

  所以,对于能否有机会拜入名师门下的事,林远秋向来都有思想准备。

  都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自古以来,寒门庶族出人头地不容易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教育资源与名门望族相形见绌。而像他这个连寒门都算不上的贫民子弟,就更不用去奢求什么好的教育资源了。

  林远秋还清楚记得前世看到过的一篇赋词,而写它之人,正是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状元。

  说来科举制度从隋唐开始,而这位平民状元却出现在宋朝,这可是相隔了几百年呢,可见平民走科举路有多艰难。

  至于林远秋为何会记得这么清楚,实在是因为那篇赋文开头的一句话特别有名,那就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而赋文里写到: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短短几句,道尽了无权无势之人的心酸和不易。

  所以,林远秋一直都头脑清醒自己的科举路并不容易走。

  也所以至第一日去族学念书开始,在学业上,林远秋就从没有懈怠偷懒的时候。

  他还清楚记得大雪天,自己踩着及腿的雪,一步步去上学的日子。当时到了学堂时,布鞋都已经湿了。冷吗,当然冷,不然手脚上的冻疮是怎么来的,可林远秋知道,若自己不拼命搏一搏,那么往后的日子就有无数的冷在等着他。

  就好比此时,自己若是因为没有好的教育资源而心灰的话,那么以往的苦就白吃了。

  何况,林远秋就不信没有名师的教导,真就读不出一番天地来。

  要真是如此,那么这位叫吕蒙正的平民状元是怎么来的。

  林远秋并未用旁人的诗赋来给周子旭举例说明,毕竟不是自己写的,到时追溯来源他也说不清。

  看到周子旭眼里对失去机遇的惋惜,林远秋笑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周兄不必妄自菲薄,既然你我无缘良师,那不如就从今日起,周兄与我就当各自的名师,来一场无师自通如何?”

  好一个无师自通!

  周子旭听得热血沸腾,当下与林远秋击掌道,“一言为定,从今往后,林兄与我就是自己的老师了!”

  一旁的书砚也跟着笑,虽然林公子说的话他一知半解,可看到自家公子笑得这么开心,那肯定就是好事。

  开心非常的三人,自然没想到隔壁雅间正坐着一位老者,而此时老者手上夹着的鱼肉,也因筷子悬空太久而落回到了盘子里,只是乌静先生并未察觉,因为他的心思全都在那句“无师自通”上。

  方才乌静先生临窗坐着时,就看到这两名被自己点评过文章的学子从街对面过来。

  食肆对外营业,旁人过来用饭也很正常。是以乌静先生继续吃着他喜欢的红烧鱼,可等他听到隔壁传来的清晰说话声后,当下就不淡定了。

  啥叫乌静先生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使,还有自己给自己当名师啥的,这两个说大话的臭小子也不嫌害臊。

  乌静先生心想,这两人写的策文他可都记着呢,等下回再过来时,自己倒要看看,他俩给自己当老师当的如何了。

  ......

  回到宿舍已差不多未时,林远秋并未继续摘抄小录的事。

  自己手上还有好几幅菩萨画像的单子积着呢,已经拖了半个多月,想必那小胡掌柜肯定等得心急了。

  还有水墨山水林远秋也准备多画上几幅,虽学习之事不能松懈,可挣银钱的事也是耽搁不得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