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成了朱雄英的哥哥 第42 章 没一个好人

《穿越成了朱雄英的哥哥》第42 章 没一个好人

作者:卿笑尘 字数:4350 书籍:穿越成了朱雄英的哥哥

  “你能不能别做这种傻事。”

  “陛下不是说了嘛,你是他的兄弟就藩哪里都行,日本孤悬海外,去了就再难回来了回来了.......”吕瑾越说越生气:“我不准,明日我便去找陛下。”

  “母妃息怒。”朱允炆笑容不变的安慰道:“我已长成如今的母妃确实管不了我了。”

  “你!你怎么和我说话呢。”吕瑾惊愕的看着他气的不行抬手就要打。

  “母妃不要往脸上打,不然你会被诉责的。”他握住吕瑾的手说道随后朱允炆就抽出腰带放到她手上:“用这个打仔细手疼。”

  吕瑾看着手中腰带气得眼眶都红了:“你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呢。”

  “母妃息怒。”

  “我看你是疯了。”

  “比不得母妃。”朱允炆依旧笑着。

  “你什么意思?”

  啪的一声,吕瑾用腰带往他身上抽了一下压抑着怒火问道。

  “我是疯,却也比不得母妃疯。”朱允炆表情不变好像被打的不是他一样温声继续说道:“我也没有母妃那样狠的心。”

  “胡言乱语!”吕瑾闻言一愣随后更加生气:“我何时心狠了?我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你好!”

  “为了我?”

  “清漪何辜,云舒何辜,你用我两个妹妹的命算计了那么多不也是没达成所愿。”

  朱允炆虽然依旧笑着可那冷漠的眼神让吕瑾感到一阵心慌:“你胡说什么,你那两个妹妹都是因为疫病才没的,跟我有什么关系!”

  “是吗?”朱允炆嗤笑:“那真是巧啊。”

  “刚刚好就让我发现了,当时疫病横行为了不牵连到我和两个弟弟我当时还暗中帮了您一把呢。”

  “您觉得您藏的很好,要知道雁过留痕。”

  “况且发现这件事有问题的可不止我一个。”

  朱允炆说完就这样看着她,吕瑾此时也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感觉震惊、恐惧、愤怒、心慌不一而足。

  “譬如我的皇嫂。”

  “不可能!”

  “哈哈,母妃你真以为他们都是傻子嘛?”朱允炆依旧笑得温柔:“顺水推舟罢了,况且她也达成了她的目的。”

  “你别想唬我。”吕瑾硬着头皮说道:“他们夫妻两个就差穿一条裤子了,她知道就代表他知道,若是知道又怎么会跟不知道一样什么都不做。”

  “自然是有利可图了,况且这还得感谢您呢,皇兄病重皇嫂心急如焚无暇他顾,所以在当时大家都什么也不知道。”

  “至于皇兄病好后就算知道了什么又能怎样,死人不能复活便没必要把活着的人也弄死。”

  “要知道按皇爷的性子来但凡沾边的都得死。”

  “您照顾了他同胞几个弟妹十几年些许的猜测和蛛丝马迹罢了,只要他不多问不知道那不就还是天下太平。”

  “不然您以为整个东宫的妾妃怎么会都没有晋封。”

  “父亲都被追封为帝了,您却还是懿文太子次妃。”朱允炆的话像是一记重锤砸在了吕瑾的心上,让她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你...不可能,他那样纯良的性子。”她声音颤抖地说道。

  “纯良又不是傻,况且这宫里哪有真正纯良的人,真正纯善的怕是早就同我妹妹一般成为一具枯骨了。”

  朱允炆说完后看着吕瑾笑道:“母妃,多行不义必自毙。”

  “朱允炆!”吕瑾看着对自己依旧笑的温柔的儿子此时却觉得有些毛骨悚然,她深吸一口气让自己镇定下来:“就算你说的都对,那又如何。”

  “我都是为了你啊。”

  “我为你做了那么多偏你一点也不争气,你怎么就不能像他一样会讨人欢喜。”

  “我又怎么会铤而走险,怎么会去赌这一把。”

  “你就真的甘心以后去为他做个守土之犬吗?”

  “能为兄长做一个牧民守土之犬是我的荣幸。”

  “你说我不争气?”

  朱允炆轻声细语语调听不出起伏:“我很争气了啊。”

  “兄弟几个里我书读的最好,兄长虽年长我六岁可他更喜爱杂学,论起经史诗书来比我差远了。”

  “但母妃从来不在意这些,也看不见我的好。”

  “母妃就像个瞎子,从来不在乎我到底要什么,只想着自己的心思,不管不顾的给我安排好了路让我去走。”

  “可那从不是我想走的路,您知道吗,皇兄也说过我书读的好,可惜书读的好并没有什么用,战场之上手中的刀剑才是真理。”

  “这是我亲身感受过才明白的。”

  “至于您说您铤而走险,我却只觉得您糊涂。”

  “皇兄是父亲的第一个孩子,是皇爷他们亲自带大的耗费心血无数,无论是顽劣还是乖巧又或是什么都不做,他们只要见了他就会开心。”

  “你是怪生你的是我吗,不想从我肚子里爬出来?”吕瑾死死的盯着他:“毕竟我没有给你一个好出身。”

  “不,我怎会有那样大逆不道的想法,能做您的孩子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我很感激您把我生了下来,让我能在这世上走一遭,能见一见这天地之大。”

  “母妃,我曾见过的京山之巍峨,草原之辽阔。”

  “那些都是民间那些为了生计所困的百姓家见不到的。”

  “我想您一定不知道吧。”

  “其实比起父亲我最喜欢的是兄长,虽然他并没有多喜欢我,可他却伪装的很好,小的时候他会悄悄的塞给我喜欢的糖,给我独一份的礼物。”

  “可惜后来长大些了,我才发现他并不是只对我这样。”

  “对小孩子好只是他的习惯罢了,他对其他人也是这样的,他的弟弟妹妹侄子侄女那么多。”

  “几曾何时年幼的我觉得他待我最好同其他兄弟姊妹都不一样。”

  “可实际上送我东西不过是他哄孩子的习惯罢了,他从来都不缺我这一份,而我也不曾重要过。”

  “我不会再自欺欺人了。”

  “毕竟他待我好不过是看在我们是兄弟的情分上,所以我和允熥那幼稚的争宠行为也该停止了。”

  “与其和众多叔伯兄弟去边塞成为一个平平无奇的塞王,不如走远一些,这样他心里也能多惦记我几分。”

  吕瑾是越听越怀疑人生可她心里现在也是一团乱麻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您知道吗,偶尔我也会羡慕允熥和几个弟弟是那样的没心没肺,可惜......作为您第一个孩子我注定是不被允许成为这样天真烂漫的人的。”

  “允炆......”

  “人生本就苦短,何不顺其自然,多看看这世间的美好,也是一件美事。”朱允炆打断她继续说道。

  “你说的倒是轻巧,你可知......”吕瑾话还未说完就被他打断:“母妃慎言。”

  “母妃。”

  "我知道哪怕您对不起很多人,但您绝对对的起我,只是我虽然能包容您的一切,却不能颠倒黑白。"

  听着他的话吕瑾握紧了拳头,她忽然意识到在她没注意的地方,那些该死的先生成功把承载着她野心的孩子教导成了合格的臣子。

  朱允炆看着吕瑾:“您已经做的很好了,只是有些事情错了就是错了,罪孽就是罪孽。”

  “母妃。”他继续说道:“其实您可以选择其他的方法,也许会有更好的结果,只是您却选择了最极端的。”

  “皇子王孙本就是富贵命,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为什么要争来争去把自己逼得那么累。”

  “难道只有那把椅子才是这世间最好的东西吗?”

  “您一直觉得是自己赌输了才造成了今天的结果,可实际上大疫之下根本就没有赢家。”

  “那不只是你的丈夫,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父亲。”

  “那又如何,我只知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吕瑾压抑着颤抖的声音眼中含泪。

  “可您和皇嫂本质上就有区别。”

  “她是深得皇兄喜爱的正妻,又被祖母教导着管理东宫,有的是权利钱财人脉,唯一差了点的不过是子嗣罢了。”

  “但日后其他姬妾但凡有了孩子必然会抱到她的膝下。”

  “便是运气不好,兄长这么多兄弟,我们长成以后谁的子嗣不是她的储备。”

  “朱允炆,你在怪我。”吕瑾斩钉截铁的说道

  “不。”朱允炆摇头:“我不是在怪母妃,我只是在陈述事实。”

  “那你说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吕瑾问道。

  “您只是次妃罢了。”

  “您不知道得知父亲薨逝我多怕您被殉葬。”

  “我的意愿一直都很简单,我只是希望母妃能认清楚。”朱允炆认真的看着她:“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那就该安分些,不要再去奢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奢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吕瑾眼神莫名黯淡,似乎连一丝光亮都不复存在:“朱允炆,你真是我的好儿子啊。”

  “我是您的儿子,自然希望您能好好的活着。”朱允炆的语气很平静。

  “虽然您不可能和我走,不过皇兄答应我了待幼弟长成,您便可以离宫,陪他一同去徐王府颐养天年。”

  吕瑾闻言看着这个儿子良久。

  她突然觉得眼前这个人变得很陌生,这真的是自己的孩子吗,她好像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他。

  “您好好歇息吧,我改日再来看您。”朱允炆说完便转身离开,没有一丝留恋。

  吕瑾望着他离开的背影,只觉得脊背发凉,突然她又笑了起来,只是这笑声中莫名带着几分凄凉。

  良久她才喃喃道:“我的允炆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

  朱允炆走到屋外听见吕瑾笑声的时候顿了一下,但他没有回头依然步履平稳的往前走着。

  他的背影很挺拔,像一棵青松一样。

  一三九九年(长生三年)三月十二日

  此时已经是暮春时节,万物复苏,天气渐暖。

  朱允熥这个倒霉蛋已经带着大量的物资往自己的封地去了。

  他的封地在北方边界的最边上,因为是新打下来的甚至需要他亲自去建新城。

  并且他不只需要建好自己的城,还得帮紧挨着他封地的衡王把他的城和府邸也建好。

  没办法衡王年纪太小今年才十四岁,对方要等十五岁成婚以后才能前往封地就藩。

  所以这个倒霉蛋只能自己一个人干两份工。

  不过朱允熥也不亏,衡王就藩以后他便是近水楼台,可以悄悄去骚扰对方,以后他也是有弟弟欺负的人啦,嘿嘿嘿......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的朱允熥还苦哈哈的走在就藩的路上。

  他回望了一眼身后长长的队伍,心里止不住的哀嚎:“这日子没法过了!”

  不过再怎么哀嚎也没用,该走的路还是要走的。

  一个月后。

  朱允熥终于抵达封地,望着眼前荒凉的一望无际的草原,欲哭无泪。

  “殿下。”吴长史看着有些萎靡的朱允熥轻声唤了一句。

  听见他的声音朱允熥回过神来,看着吴长史强打精神说道:“开始安营扎寨吧。”

  “是。”吴长史领命而去。

  一群人便开始安营扎寨,搭建帐篷,生火做饭。

  日子一天天过去。

  好在朱允熥这人虽然性格跳脱但经过军中历练所以做事还算靠谱,他一边带着人在自己的封地上开荒建城,一边派人去和衡王属官交涉,遣人在衡王封地丈量土地准备建城。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而另一边还在皇城的朱允熞则是高高兴兴的督建着自己在京中的王府,为自己来年的婚事做着准备。

  ————

  御书房。

  傅敬、赵景、胡玉、邓铨,宋忠...几人在陈欢的安排下整整齐齐的坐好。

  朱长安放下手中的朱笔,漫不经心地问道:“都到齐了吧。”

  “回陛下,都到齐了。”陈欢恭敬地回答。

  朱长安闻言点点头,随后转头看向几人,语气平和地说道:“朕叫你们来,是有一件事情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陛下请说。”傅敬率先开口。

  “据锦衣卫所奏,年年都有倭寇袭扰,沿海倭寇之患不可不防。”

  “而我一直想处理了日本的事你们也都知道。”

  “所以朕想问问诸位爱卿,你们觉得该怎么办比较好?”朱长安看着几人问道。

  邓铨看了眼众人,率先站出来说道:“陛下,倭人凶狠残暴,倭寇之患由来已久,如今要想彻底解决倭寇之患,唯有发兵攻伐,方能一劳永逸。”

  赵景犹豫了一下说道:“倭患看似严重但臣觉得现在派兵去攻打日本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胡玉跟着说道:“是啊,陛下,虽说倭人凶残,但是其国力弱小,根本不足为惧。”

  “北方战事刚停,如今我们正在清丈新得的土地,迁徒百姓过去损耗甚大,若是再兴战事怕是......”

  宋忠也跟着劝道:“是啊,陛下,日本不过是弹丸之地,就算我们现在能将其攻下,但后续的治理问题也是一个大难题。”

  “北方战事刚停不如先修生养息......”

  “臣倒是认为可以先发制人。”傅敬打断他:“前些日子陛下就曾说过要征伐日本。”

  “如今北方战事已定,兵锋正盛,倭人凶残狡诈,若不趁现在将其铲除,日后必成大患。”

  胡玉,赵景闻言不再说话,毕竟他们的身份地位都比不上傅敬,况且这话说的一看就是早有预谋,所以谁也不敢碍他的事。

  朱长安也不置可否,他看向欲言又止的宋忠问道:“宋卿以为呢?”

  宋忠纠结了一下还是问道:“陛下可忘了元朝旧事。”

  此言一出,御书房内顿时陷入一片寂静。

  元朝曾经两次远征日本,却都未能成功。

  朱长安闻言不以为意的笑了笑:“你也说了都是元朝旧事了,现在是我大明的天下,攻守异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

  傅敬立马跟着附和:“陛下所言甚是。”

  蓝斌也跟着道:“是啊,陛下,如今我大明兵强马壮,区区倭寇,不足为惧。”

  眼瞅此事将成就差临门一脚,看着两个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外戚朱长安莫名有些心急又有些飘飘然,他说出了十几年来自己一直想说的话,一贯温柔缓和的声音好似也变得有些急促强硬:“内外诸夷敢称兵犯我华夏境者,当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

  他的声调并不冷冽也不凶狠,却莫名的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一股强烈的杀意,众人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傅敬立马跪下高呼:“陛下圣明,我大明必当万世昌盛。”

  蓝斌下意识跟着说道:“陛下威武。”

  其他几人也跟着跪下附和,赵景顺手还拉了一把嘴上动了身体却没跟上的蓝斌。

  朱长安很满意众人的反应,他挥了挥手说道:“好了,都起来吧。”

  “谢陛下。”众人纷纷起身。

  随后几人又详细的讨论了一下此事的细节。

  甚至到最后为了保证军中的粮草供应,他还表明会削减自己一半的用度以充军资。

  就这样在双方的互相退让下屋中君臣也算是众志成城了。

  于是在日本不明所以的情况下讨倭檄文发布,大明这座国家机器开始全力运转。

  檄文一经发布,天下震动尤以沿海州县为最。

  (下一章是檄文可以直接跳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