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滕王阁前传 1临危受命

《滕王阁前传》1临危受命

作者:西马女王 字数:3938 书籍:滕王阁前传

  永徽三年十一月乙亥夤夜,老太监王德单人独骑急匆匆赶到苏州城,进城后又一刻不敢耽搁地来到刺史府后门,敲开门进到府中……

  滕王李元婴正在刺史府前堂与当地一众文人名士宴饮,他们推杯换盏、开怀畅饮,其中频频有人站出来纵声高吟诗句,引得堂上众人阵阵喝彩;堂下宽阔处一班歌妓翩翩起舞,两边鼓乐班子吹拉弹唱,堂上堂下各处都是热闹非凡。

  内宅有人来到郭淮身边,低声向他禀报一番,便又退了出去。

  郭淮瞅了个空挡,躬身附耳告诉李元婴:“王爷,王妃刚刚让人传话,王德从长安来了,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见您。”

  李元婴听完微微蹙眉,没有言语,找了机会不动声色地端起酒杯提议文人名士们共同举杯饮酒,饮毕又坐了片刻,瞅准空挡离开座位,退出了厅堂。

  “王德因何而来?”李元婴边匆匆赶往后院,边走边问郭淮。

  王德是二哥李世民的贴身太监,改元后留在宫中伺候李治,深得信任。这个时辰来见自己必定是有重大事情发生。

  “启禀王爷,王妃派来的人说王德什么都不肯说,只是坚持要面见王爷。王妃猜测王德有大家的密旨!”郭淮回禀。

  李元婴听闻有李治的密旨,他猛地站住了身形,双手背在身后,微微仰头看天。

  今夜大雾,团团浓雾遮蔽了苏州城的夜空,站在地上望天,灰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苏州虽地处江南,冬天的晚上湿气偏重,也是颇有些寒意。时间一长,李元婴的长袍挂了一些水珠。

  郭淮担心冻坏主子,提醒李元婴赶紧走。

  李元婴神情一顿,回过神来没再说话,疾步往后院赶,赶到后院书房,进门就看到尉迟青青正陪着王德说话。

  李元婴就笑出了声:“王德,你个老家伙不在长安城享清福,深更半夜的跑到我这里来干什么?”

  “王爷,奴婢给王爷磕头了!”王德看见李元婴来了,赶紧站起身就要给李元婴磕头。

  李元婴连忙伸手拉住了他,王德跟了李世民一辈子,深得信任;李治即位后又伺候李治,说是伺候,实质上是李世民将黑甲军交给王德,安排王德暗中扶植李治,成了李治的暗中的左膀右臂。

  想想陇右李家枝份繁多,人员复杂,心态各异;陇西其他军功世家在一旁狼环虎饲;山东、江南以及蜀中各大世家的代言人盘踞朝堂之上、龙争虎斗,刚刚上位的李治根本镇不住朝堂。王德带领的黑甲军正好威慑他们。

  况且李元婴还在长安城的时候王德就经常出入滕王府,跟李元婴家一众颇为熟稔,跟李元婴更是一度好的穿同一条裤子,所以他王德能大半夜的进入到李元婴的后宅,他要磕头李元婴又怎么能真让他跪下去。

  另一边,尉迟青青悄没声退出去了,只留下李元婴、郭淮和王德书房里。

  王德拿出一道圣旨、一封信和一块鱼符递给李元婴。

  李元婴将圣旨与书信拿在手中,没着急打开,而是探头靠近王德问:“最近李治在长安城忙什么呢?”

  “接武昭仪回宫,与同安公主、高阳公主拉近关系!筹集粮食赈灾!王爷,皇上难呀!”王德说完,急忙替李治叫苦连天。

  他知道眼前这位王爷手眼通天,没敢耍心眼子,直接将最近李治做的大事儿道出来。

  “狗屁!他李治听信长孙老狐狸的话,又借助王家上位就该想到会有今天的局面。”李元婴冷笑连连。

  王德闻言也是苦笑连连。李家其他人明面上还尊称李治一声皇上,背地里可能大骂李治是猪狗不如,跟外人在一起的时候肯定要尊称李治一声大家;眼前这位王爷明里暗里都是直呼其名李治,生气了朝堂内外都是脏话连篇,何况在这远离长安城的江南之地,他能有几分尊重。

  李元婴打开圣旨看了一眼,浑不在意地随手扔在桌上,又打开书信,粗略看完一把摔在地上,破然大怒,指着地上的信破口大骂:“李治你是猪吗?啊,你是猪吗?王德,你说李治是猪吗?”

  王德哪里敢接话茬,扑通一声跪在李元婴跟前,不住地磕头:“王爷息怒,王爷息怒!”

  “王德,你说他李治明明知道当下朝堂不稳,不把心思用在朝堂上从中斡旋,反而叫我西进,他真是一头蠢猪!一只蠢到家的蠢猪!”李元婴气得说话呼呼带喘,看样子是真的气着了。

  王德这会儿连话都不敢说了,只是一个劲儿地磕头。

  郭淮也跪下了,伸手扶住王德。

  “王德,你说我二哥有经天纬地之能,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南征北战,横扫全国;我二嫂八面玲珑、蕙质兰心,在长安城举目皆敌的情况下,步履维艰、步步惊心、死中求生,硬是拉来一众帮手将他们家留在了长安,帮助二哥登上皇位。再看看李治这头猪,他有一点像他们俩吗?有一点吗?李治,你他娘的真是个废物!”李元婴提起这些是跳脚大骂,手指连连指点长安城方向,好像是在一下下猛点李治的脑门。

  王德跪在那儿一言不发,这都骂娘了,他能说什么?说什么都是错,索性什么都不说。

  苏州刺史府不大,内院就前后两层,王妃尉迟青青和李元婴住在前面一层,王妃阎熙与尼露拜尔住在后面一层,李元婴前层书房里发火,前后院都能听得真真切切,院子各个屋子里的灯光都亮起来了,但是没人出来。尉迟青青也是在屋里静静地坐着。

  李元婴骂完觉得还是气不过,又骂了一通才收了声,端起尉迟青青的茶碗一饮而尽。

  郭淮见李元婴住声了,拉着王德站起身。

  李元婴对郭淮说:“将跨院收拾出来,安排王德住下。”

  王德赶紧说:“王爷,可是不行,奴婢还得赶着回京给皇上回……”

  李元婴毫不在意地挥挥手:“没什么不行,到我这里你的任务就完成了,早一点回去,晚一点回去都一样。你说你一把年纪了,什么事儿都给李治干了,他李治干什么?年轻人的事儿总要年轻人去干,否则他永远立不住。”说完慢悠悠走向尉迟青青的屋子,仿佛刚才暴跳如雷的不是他,是别人。

  “谢王爷体恤奴婢!谢王爷体恤奴婢!”王德知道李元婴这是接下了差事儿了,他顺利地完成任务,回京城后跟皇上好交差了,他感激涕零得直作揖。

  眼前这位王爷比宫里的皇上还小两岁,奈何人家从小走街串巷、东征西讨的,硬生生靠实力杀出一片天地。宫里那位的征程这才刚刚开始,两者不在一个层次上。

  郭淮陪着王德去跨院。

  路上王德对郭淮说:“郭淮,你打小跟着王爷,多劝劝王爷,皇上真心不容易:长安城里众多王爷公主们闹,各大世家也是蠢蠢欲动,即位这三年以来,晋州年年地震,饿殍遍野,本就怨声载道、谣言四起,今年长安又大旱,满城百姓人心惶惶,朝堂之上争端不已,皇上真心不容易。”

  郭淮扶着王德,轻轻拍拍他的胳膊,轻声宽慰道:“您老是看着王爷长大的,您还不了解王爷的脾气,王爷发火是不怎么赞同大家的做法,但是为了大家王爷还是接下了差事。就跟王爷说的,您老就别跟着操心了,且把心放在肚子里,安安稳稳地睡一觉吧!明早吃饱喝足再回京,这一路可苦了您了!”

  “皇上洪福,九皇子洪福,这关键时候还得靠小王爷!”王德口中的皇帝自然是李世民,九皇子是现在的皇帝李治,提到李世民,王德是眼角含泪。絮絮叨叨拉着郭淮念叨李世民教导李元婴和李治的往事。

  李元婴、尉迟青青,阎熙和尼露拜尔围坐在灯下,她们三人挨个传阅圣旨和书信后都默不作声。今年因为尼露拜尔的事儿,李治迫于朝堂压力剥夺了李元婴的封地食禄,对此,李元婴本来就很窝火,看李治很不顺眼,一度想连夜跑一趟长安城,按着李治暴打一顿,这倒不是因为在乎那点食禄,而是看着李治面对朝中大臣时候软弱不堪生气。

  现在他在苏州呆了不到一年,又得西进洪州,出任洪州都督。都督军政一手抓,洪州又是上都督,相对于苏州刺史这个文职妥妥的是主政一方,可是思前想后怎么都感觉是李治无人可用了才想起他。朝堂上争斗丢了食禄,又因为朝堂之争要他站出来补窟窿,里外里都是李治的了,心里怎么想都不舒服。

  她们三个不说话,李元婴知道她们三个的意思,不想让他去,他长叹一声:“王德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李治现在很不容易,不为别人,就算是为了死去的二哥,我明日就也得去洪州上任,你们安心在苏州过年,过了年春暖花开了你们再收拾收拾去洪州。”

  “这件事儿恐怕没那么容易,洪州辖内豫章罗氏、章氏、端木氏都是传承久远的名门望族,浔阳陶氏,湛氏与吉州刘氏新晋侨望家族,他们之间的利益盘根错节。寻找粮仓这事儿在洪州,谁能保证不触动他们的利益?再说了你刚上任脚跟都没站稳就要着手办这么大的事,洪州都督府的那些手下是否可靠?办差可是需要人手的。皇上又要求的时间这么多短,你这样急匆匆去了,能不能完成差事尚未可说,这里面的利益要是大了,说不定还会有性命之忧。”尉迟青青不亏名门出身,各地名门望族如数家珍,只是看了一眼信就想到很多,点明事情的利害之处。

  “大娘子说的不无道理,不说别家,只是说这吉州刘氏,大汉王朝长沙王刘发的后裔,他们代代人人丁旺盛,从大汉永元元年历经王朝变换到现在经久不衰。我记得刘家有一件被各大家族争相传颂的事儿,就近一百五十年内刘氏没出五服的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没有哪一家人想要分家,这说明刘家这几代掌家人治家有方。阿翁说曾说过,别看刘氏在朝堂和地方衙门影响力不如其他家,可说到这团结,洪州其他名门望族都不如他们。还说贞观十八年,朝廷东征的那400船只就属刘家获利最大,妥妥的是洪州一霸,地头蛇。况且这次的目标是粮食,自古粮食就是王朝战略物资,谁见了都会想分一杯羹,老百姓饿急眼都还敢冲击官府,抢劫官粮!退一步讲这里面没有世家大族的利益,真如皇帝说能解晋州灾情,那么多粮食,谁敢保证洪州那些人会不会群起而攻之。到那时可能就是众敌环伺,腹背受敌了,强龙不压地头蛇呀!”阎熙也是不无担忧地说。

  尼露拜尔看看三人没说话,李元婴从金州追到苏州,大闹苏州城就是为了她,这才安生了没几天,刚把尉迟青青和阎熙接来,又要举家搬迁,光是想想都不胜其烦。

  李元婴去洪州上任,两位王妃都能说出一些所以然来,唯独她什么都说不上来。无形之中就觉得自己矮人一等,诸般不如尉迟青青和阎熙。

  “青青,熙儿你们不用担心,你们说的都是应该考虑的,都督府的人不可靠的话,我会从蝴蝶商行里调人,蝴蝶商行都是咱们的自己的人,不会阳奉阴违。再说我这次接替的吴黑闼,以他的治军能力,他在洪州怎么也有可信的人能用!”李元婴安慰他们。

  “洪州水部郎中和舟楫署令是阿翁当年提拔上来的,一会儿,我修书给阿翁,让阿翁写信给他们配合你的差事。”阎熙说道。

  李元婴点点头,有可靠的人总是好过孤军作战。

  “我看还是让尼露拜尔妹妹跟你一起吧!一来妹妹能照顾你的生活起居,二来妹妹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能给你出谋划策。我和熙儿带着全家过完年便到。”尉迟青青看了一眼尼露拜尔提议道。

  阎熙听了也是点头赞同。

  尼露拜尔精神一震,目光中满是感激之色,知道俩人在给她和李元婴制造单独相处的机会,并没有继续制造矛盾,算是真正接受了她。

  尉迟青青屋里有长子李循奇,现在又有身孕;阎熙屋里有了次子李循必,他们肯定不能随他长途奔波,此去洪州还要跋山涉水,对于她们这些家眷而言,最稳妥的做法就是坐船,走水路逆流而上去洪州。

  李元婴斟酌再三,也是点头应允。

  只是有一点李元婴没跟任何人言明,调任洪州不光是李治一个人的主张,这里面也有武媚娘的想法。给李元婴的封信里并没有提到武媚娘的片言只语,然而那封信却是武媚娘执笔书写的,那字迹李元婴再熟悉不过了,换言之,那封信的字迹和内容合在一起在告诉李元婴:洪州事宜是李治和武媚娘朝堂谋划的重要一环,希望李元婴能配合他们行事。这才是李元婴收到信就着手安排的根本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无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