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御兽,我能统御整个虫族 第一卷 第152章 狠狠戏耍

《御兽,我能统御整个虫族》第一卷 第152章 狠狠戏耍

作者:初诚不成 字数:1859 书籍:御兽,我能统御整个虫族

  吐谷浑的冬季比中原更加酷烈寒冷。

  “是我拖累你了。”苏定方边喝药边道。他一脸病容,双颊凹陷,身材消瘦,唯有一双眼睛仍然炯炯有神,就像狮群中的王。

  秦梦年坐在榻边,盯着苏定方喝药,闻言摇头笑道:“征伐高丽的将军们作战经验丰富,又有英国公在,有我没我都一样。我去了,不过是蹭军功罢了。再说有皇后在,这些军功对我作用不大,还不如跟在岳父身边听你教诲。"

  一个多月前,李治任命李动为辽东道总管主持讨伐高丽事宜。

  高丽权臣泉盖苏文已死,诸子争权,长子泉男生斗争失利,依附大唐。此时正是讨伐高丽的时机,李治请出老将李动再次征讨高丽。

  武媚娘没有忘记这个外甥,加上吐蕃无战事。于是她征调秦梦年前往辽东效力。秦梦年之前也有此意。他上次跟随苏定方一起征高丽无功而返,一直将此事记挂在心中。

  但是苏定方病倒了。他年事已高,拖着病体怕是无法带领将士与吐蕃作战。

  加上苏定方之前的精力主要放在培养秦梦年身上,很少有时间培养其他的将领。若秦梦年走了,怕苏定方手下无人可用。

  于是秦梦年拒绝了调令,上书李治和武媚娘说明缘由。若其他人这样做,恐怕就是一个抗旨不遵,前途渺茫。

  但秦梦年嘛,他是武媚娘外甥,又在李治跟前几年,两人素知他的脾性,只替他惋惜了一声。

  这次朝廷粮草充足,领军将领都是善战之人,加之高丽内乱和泉男生投奔大唐,这次征伐高丽是天时地利人和。

  武媚娘遗憾了下,但只得作罢。

  突然她眉头微皱,重新打开奏表,又看了一遍,抬起头对李治说道:“梦年像三姐姐一心为国不计个人得失,是个实诚的好孩子。他在奏章上既然这么说,那苏定方病得怕是不轻。"

  李治听了,也跟着担忧起来。上次征伐高丽失利的一大原因是鉄勒叛乱,李治只好将契芯何力萧嗣业的军队调走平叛。

  吐蕃一直侵扰吐谷浑,蠢蠢欲动。但由于苏定方这座大山压着,这两年才收敛了些。若苏定方病重乃至死亡,怕是吐蕃会趁虚而入,大唐这次征伐说不定会重蹈覆辙。李治沉吟一会儿道:"就依梦年所言,让他留在吐谷浑故地,并赐良医良药给邢国公。&

  #34;苏定方现在喝的药就是宫中的太医所开。

  苏定方听了,心中熨帖,笑道:"那高丽不去也罢,你还年轻,大唐要打的仗还多着呢。"那么多胡族部落,不见得各个忠心臣服大唐。再说沙场无眼,秦梦年跟着李动,苏定方也不大放心,他可不想自己培养的小幼苗意外夭折。

  秦梦年接过药碗,放到桌子上,倒了一杯温水递给苏定方让他清口。苏定方收拾完毕,看了眼四周,奇道:"月莲那丫头呢?"

  秦梦年笑了下,回道:“她一早去找弘化公主了,说和公主商量通商的事情。走之前,让我好好照顾你。"

  “这丫头……”苏定方嘟囔了一句,躺到床上继续休养身体。苏定方觉得苏秦两家的婚事结得好,他说是嫁女儿,实际上是招赘了个儿子。

  秦梦年轻手轻脚走了出去。刚出门,一股凛冽的寒风就吹进肺腑,秦梦年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举目眺望远方,只见雪山连绵,湛蓝的天空仿佛被冰水洗过似的,又清透又冷冽,天空之下一片枯黄。

  周围是一座座木石建造的房子,当地人叫宗卡尔,深深浅浅的土黄色外墙,暗红色小窗棂,有一种粗粝而又厚重的美。

  将士们训练的声音顺着寒风传来,挥洒的热汗让这方天地多了几分暖意。

  秦梦年收回目光,回到屋内处理军务。

  一开始是吐谷浑邀请唐军驻扎其地帮忙抵御吐蕃,他们承诺提供粮草。

  但随着吐蕃退去,三万人的粮草消耗让吐谷浑部族渐生不满。但出于战略和练兵考虑,唐军是不会离开吐谷浑的。

  这次吐谷浑粮草给得不及时,又少了一些。虽然仍能支撑唐军,但这个事情要去解决,不然唐军最后可能会被吐谷浑“逼走”。

  苏月莲这次就是去找弘化公主化解这个难题。弘化公主出生大唐宗室,身负和亲之责,自然心向大唐。

  但她又是吐谷浑可汗的王后,因此她要掌握中间的平衡点。她若彻底偏向任何一方,都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出乎弘化公主的意料,苏月莲一开始并没有提粮草的事情,而是和她谈起了通商的事情。

  弘化公主的年龄和王迦陵相差不多,掌权多年身上自有一股威势。

  她容貌端庄,隐约可窥见年轻时的秀丽无双。

  弘化公主闻言疑惑道:"大唐和吐谷浑不是一直在通商吗?"苏月莲听了没有立马回答,而是捧起桌上的茶水敬弘化公主。弘化公主不明所以,茫然地抿了一口茶水。

  苏月莲笑道:"公主,月莲说的通商流通的货物就是这杯中之物。"“茶?”

  茶叶自从流入吐谷浑后,就颇受吐谷浑上下喜爱。只是产茶的地方以南方居多,天高路远,茶叶运不到吐谷浑就卖没了。仅有一小部分茶叶以堪比黄金的价格流入了吐谷浑上层。

  苏月莲解释道:"舅姑永丰公主与茶叶渊源颇深,若能得她帮忙,茶商来吐谷浑一事就不在话下。我听郎君说,茶叶于中原人而言只是附庸风雅的饮品,但对于草原部族来说确是救命的良药。公主喝茶之后,可感觉身体好些?"

  弘化公主思考了一会儿,道:“确实比之前好些。只是商人逐利,即便有永丰公主说项,恐怕也不会长久啊。"

  苏月莲笑道:"郎君曾言,茶叶最好的是春茶,其次是夏茶和秋茶。夏茶和秋茶的口感远不如春茶,但药效是一样的,而且产量又高。我们的目光不如放到这夏茶和秋茶上面。再说,吐谷浑引入茶叶也是为了部落百姓的身体健康着想。"

  弘化公主听了,坚毅的眼睛里露出璀璨的光芒,道:“苏娘子言之有理,只是这茶商之事还要劳烦你了。"

  苏月莲笑道:"公主交给我便是。只是茶叶到了吐谷浑,我只认你,其他人来我是不认的。"“那我就等苏娘子的好消息。”弘化公主闻言,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两人寒暄了几句,交流些吐蕃的消息。苏月莲告辞离去,弘化公主送她出门,耳语道:“你的来意我已知晓。但现在部落中经常有反对的声音,我也不好说什么。茶叶一事办成,这事就能解决。"

  苏月莲表示理解,小声道:“我们都知公主的难处,不会让你为难。”

  弘化公主听了,心中一暖,伸手给苏月莲拢了拢头发,笑道:“好孩子回去吧,我等你的好消息。"

  苏月莲回去后,将此事说与阿耶和郎君。三人商议完,秦梦年派了一队人去江南道押送货物。两个月后。

  />"郎君准备要多少茶叶?"武婧儿问领队道。

  这些押送货物的人全是秦苏两家的部曲,为首的一人从小就跟着秦梦年,叫秦荣。往日较为白皙的脸晒成黑黝黝的,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肃杀的气息。

  武婧儿看到他不禁想起了儿子,年年是不是也像秦荣这样晒成一团黑炭,他自幼对容貌看重,要是晒黑了,不知道他如何伤心呢。

  "一百担。郎君说先运一百担,后面可能还需要五六百担。郎君还说了,公主这里有什么适合吐谷浑的货物可以捎带一些过去。"

  秦荣一张口说话,憨厚的气息立马冲淡了肃杀之气,又变成了那个跟在秦梦年身后忠心护卫他的青年,只不过比之前多了几分稳重。

  秦梦年现在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秦梦年自从十七岁就离家了,前两年武婧儿对他担忧不已。但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就习惯了这份担忧。

  然而,这份早已熟悉的担忧一旦被触碰,就会变成深切的记挂。说完正事,武婧儿突然一扶额,连忙派人去请王迦陵。王迦陵想必也想知道丈夫和女儿的音信。

  武婧儿向秦荣询问起秦梦年夫妇的近况,得知一切都好,她才将心放下。至于秦梦年所言他拒绝去辽东,武婧儿一点都不在意。

  梦年大了,自有自己的判断,自己这个外行就不要瞎指挥,一切相信儿子就行。王迦陵匆匆而来,见着一个眼熟的部曲,就问他苏月莲如何,国公如何?

  那部曲来之前得了二人的叮嘱,没有提苏定方的病,只说一切都好,小夫妻和睦孝顺。他又取出苏定方和苏月莲写的信,送到王迦陵手中。

  众人说完事,武婧儿和王迦陵让人先去休息,剩下的事情她们来安排。一百担,一担一百斤,总共一万斤。武婧儿自个儿的茶园倒是能承担得起。

  武婧儿原本想让其他的茶商加入进来,但看到秦梦年信中所言要将所有茶叶卖给弘化公主,只得暂时作罢。

  至于其他的货物?

  武婧儿想了想,看了眼织造局的方向,笑了。这棉布棉花可不正是现成的?

  苏州和歙州来往频繁,有成熟的商道。武婧儿让部曲在苏州休整,她写信快马加鞭送去歙州,让茶园派人送来一百担茶叶,并叮嘱茶园管事多收些夏茶和秋茶。

  r />茶叶送来后,武婧儿又将不同等级棉布三百匹,棉花三百斤和白糖五百斤一起装上了车。秦荣等人满载而归,脸上乐开了花。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

  武婧儿这次是将茶、糖、布、花等物品以赊销的方式与秦梦年交易。当然啦,价格是成本价,权当是支撑大唐国家建设了。

  但秦梦年的办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最好的办法是开办榷场,鼓励茶商前往吐谷浑。不过这才刚开始,一切慢慢来。

  秦梦年在信透露大唐要再次征讨高丽的消息,让武婧儿精神一震。她为此准备了许久,得到准信后,赶忙去信到长安,为征讨高丽贡献一份力量,捐钱献物。

  长安城。

  武媚娘接到武婧儿的信,脸上露出极为疑惑的表情,她抬头看了眼外面,夏日将近,树木葱茏,太阳照常从东方升起。

  一切正常,但商人起家的武氏究竟是发生了怎么样的突变竟出了这样一个慷慨无私的人?论我那倒贴上班的姐姐……

  若别人倒贴上班,武媚娘会大加褒扬,但这个别人换成自家人,武媚娘就气笑了。李治在一旁笑得前俯后仰,几乎绝倒。

  "媚娘家出了一位高士。"李治强行止笑郑重道,但他说完又笑了。

  不是他对此事不庄重,而是媚娘的表情太可笑。

  武媚娘冷哼一声,道:“她敢捐,我就敢收。薄薄的一层家底就天天充大款,能传家的东西没几个,就只有一点子钱。若是那些世家知道了,必定笑掉大牙。"

  "媚娘息怒,先周国公当年也不是散尽家财支援高祖皇帝吗?"

  武媚娘瞪了李治一眼。

  那能一样吗?她爹那是政治投机,是奇货可居。

  事实证明,这场豪赌她爹嬴麻了,从低贱的商人一跃成为朝廷新贵,改换门庭,封妻荫子,又娶了她阿娘那样出身高贵的女子。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啊。

  有她武媚娘在,武婧儿富贵权势唾手可得,秦梦年亦可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

  见李治还在笑,武媚娘一甩袖子,嗔道:“陛下再笑,我就恼了。”

  />

  "不笑了,不笑了,媚娘不是说三姨家没有传家的东西,我赐几件给公主府。三姨母子一心为国,我必不会寒了他们的心。"

  李治见武媚娘将要变脸,立马敛起笑容开始描补。

  武媚娘这才消了怒气,叹了一声:“算了,白糖和棉花棉布这时有钱不一定能买到这么多。”武媚娘收了这些物资,拨给了征伐高丽的军队。

  “我给她说织造局五年内的收益归还她的成本,她一定没听。”武媚娘嘴里念叨。

  李治听了,笑着摇摇头,起身去后殿找小太平玩。他可要好好教导女儿,不要像她姨娘那样当败家子,

  不过,武婧儿能败家,但也确实会赚钱。武媚娘想了又想,决定将武婧儿召回长安好好说她。

  据武婧儿的来信说,织造局早已步入正轨,分局的开设也很顺利,培养的接班人基本都能独挡一面。

  而且三姐姐快一年没有回长安了,若她再不将人叫回来,说不定会三姐姐会把当苏州是自己的老家呢。

  还有就是李弘的婚事定到了来年正月,武婧儿总要回来参加外甥的婚礼。武婧儿接到武媚娘的信,目光落到了李弘的婚事上。一段被时间尘封的记忆突然惊醒。

  太子李弘的第一段婚事并不顺利,确定婚期后将要娶亲之时,准太子妃杨家娘子被贺兰敏之强迫,被逼自杀。

  这件婚事告吹,而李弘直到二十二岁时才成亲,娶了裴居道的女儿。

  武婧儿一想到此事,血压就飙升。且不谈这件事对皇室、杨家、李弘等人带来的伤害,就单单一个无辜的花季少女自杀就令人揪心。

  若杨家娘子嫁的是一般人还好,大唐风气开放,一家不行换另外一家,绝不会让女儿被逼自杀。

  但小姑娘嫁的是太子,她活着一日就提醒众人,太子头上绿油油,事关皇家颜面,小姑娘非死不可。

  这世上断没有害人者逍遥法外,受害者反而身赴黄泉的道理。武婧儿表示这事她管定了,她希望自己能赶得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