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就刷个短视频,古人先上瘾了? 第103章 清朝为什么要实行秘密立储

《我就刷个短视频,古人先上瘾了?》第103章 清朝为什么要实行秘密立储

  【清朝为什么要实行秘密立储?比嫡长子继承更有优势吗?】

  【确实,采取秘密立储的做法在清朝有其特定的优势。

  根据古代的继承法则,通常会遵循一条准则:若有嫡子则立嫡子,若无则选择年长者。

  嫡长子自幼便拥有基于血缘的优先权,这种继承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皇子间因争夺王位而引发的纷争。

  通过在皇子出生时便确定他们的君臣关系,可以有效遏制一些不切实际的野心。

  然而这种嫡长子继承制度并非没有缺陷。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这些嫡长子是否具备成为一位合格君主的能力。】

  【由于嫡长子的身份是在他们出生时就确定的,我们可以回顾历史,例如晋朝的司马衷,即晋惠帝,他便是按照嫡长子的继承规则登上皇位的。

  司马衷的兄长,即原本的长子司马轨,不幸在幼年时期便去世了,因此长子的继承权转至司马衷。

  然可是司马衷是否具备作为一位合格君主的能力,甚或他的智慧是否能达到普通人的水平,都是备受质疑的。

  一旦继位,司马衷迅速变成了他人操控的木偶。

  最终,西晋由于晋惠帝司马衷的不胜任,迅速地走向了衰败,国家也随之分崩离析。

  这一局面正是坚守长子继承制度所酿成的后果。】

  【值得强调的是,直至清朝之前,多数王朝之所以坚持长子继承制,是因为尚未发现更优越的传位办法。

  在众多传承方式中,长子继承制被认为相对稳定。

  晋惠帝司马衷的情况属于特例,但遵循长子继承制,类似的风险总是存在,这本质上是一个概率问题。】

  【在清朝,采用秘密立储的方法可以避免某些问题。

  皇帝可以从众多皇子中挑选最优秀的继任者,而不是像司马衷那样不合适的人选来继承皇位。

  另一个问题是,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导致嫡长子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

  因为大家都知道,一旦嫡长子出生,他就被认定为未来的皇帝。

  如果能够除去嫡长子,其他皇子就有机会成为新的太子。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隋文帝杨坚的长子杨勇,他被早早地立为太子。

  但是他的弟弟杨广却不断陷害他,最终导致杨坚废除了杨勇的太子地位。

  杨广后来被立为太子,并在继位后赐死了杨勇。

  在古代成为太子的风险非常大,很多心怀不轨的人都会暗中算计太子。

  甚至皇帝本人也可能对太子不满。

  例如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他一共做了37年的太子,期间两次被废黜。

  实际上,胤礽作为太子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他聪明能干,监国期间的工作也得到了认可。

  即使如此,康熙皇帝仍然不喜欢他,认为他不孝顺。

  当康熙生病时,胤礽表现得无动于衷,还经常与康熙顶嘴,这引起了康熙的反感。

  在第一次废太子的谕旨中,康熙表示已经忍受了胤礽20年。

  这表明康熙早就想废除他的太子地位。

  再加上大阿哥等人在旁边挑拨离间,给胤礽制造麻烦。

  最终使康熙下定决心废除了太子,许多不实的诬告也让康熙深信不疑。】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倾向,一旦对某人或某事产生了反感,不管这个人是否真的做了那些坏事,这种厌恶感都会驱使我们去相信他们是罪魁祸首。

  这种心理导致了太子胤礽,尽管能力不俗,却无端被废黜。

  在唐朝,类似的事件也在李世民身上上演,当时的太子李承干受到了李世民的厌恶,再加上他的弟弟李泰的阴谋诡计。

  最终李承干被迫铤而走险,结果从太子之位跌落至平民身份。

  上述例子都揭示了一个现象,由于过早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度下的太子,他们成为了他人计谋的目标,而且父亲对他们也有所不满。

  相对而言,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则避免了这一问题。在宣布继位诏书之前,除了皇帝本人,无人知晓谁将是下一任皇帝。

  这一做法大大减少了因早立太子而产生的风险,如太子被陷害或遭人谋害,同时也降低了皇位争夺的激烈程度。

  显然,清朝是在借鉴前朝的经验教训,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方式,以确保未来皇子能够顺利继承皇位。】

  ……

  【嫡长子有两个问题很难解决:

  第一古人结婚早,长子其实和自己年龄差距不大,很容易出现父未老,子已经壮。

  然后皇帝忌惮太子,或者太子和皇帝一起老去了,太子继位没多久也驾崩了,最高权力短时间多次传承,很容易出现皇权震荡。

  第二就是:嫡长子能力无法保证。】

  【这个制度被雍正建立以来实际上没用上过,直到清朝灭亡之前,下一任皇帝是谁基本都定好了,大家都知道。

  这个制度还没来得及经过时间的检验,封建王朝就没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继承人是谁,但是不能说秘密立储没有作用,它至少让皇帝和继承人的矛盾没那么大了。

  没有太子的身份加持,敢站队顶级大臣就少了很多,难以对皇帝形成威胁。

  而且秘密立储不单是秘密立储还有连招,不让皇子们接触事务也不让他们参政议政。

  这样皇子也没能力相互斗争,这样父子,兄弟之间都不会出现大矛盾。】

  【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以借鉴,清朝基本解决了外戚宦官士族草原军阀等各种各样的王朝顾疾。

  如果不是碰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工业文明入侵,清朝真的能突破三百年的中央集权王朝寿命。】

  【嫡长子继承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嫡长子有足够的政治能力,而非嫡长子继承的问题是如何保证政治稳定性。

  权力不是说给谁就给谁的,也不是说给了你,你就能立刻原地升天的,有没有自己的政治集团有没有足够的政治能力都很重要。

  嫡长子继承,保证了太子有稳定的政治集团,在政治稳定性上是可保证的,但问题是能力就随机了,如晋惠帝,且容易被皇帝忌恨,如唐太宗的太子。

  非嫡长子继承,可选范围大了许多,能力上更有保证,但是你突然给某个王子推上皇位,臣子凭什么听他的?

  怎么保证他的政令能贯彻下去?

  清秘密立储是个解决方案,但是这个方案能运作起来,归根结底在于满清的特殊性,八旗制度以及议政王大臣会议带来的传统。

  也就是清的皇帝自然而然可以得到满清贵族的拥护,不太需要考虑政治稳定性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