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于红楼末年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135章 强买强卖(一)

《重生于红楼末年》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135章 强买强卖(一)

作者:陕甘总督 字数:2850 书籍:重生于红楼末年

  周进近期倒也没有一直沉醉于闺房之乐。

  他也抽出一定时间,约上了韩奇、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人,对紫檀堡一带的总体开发情况进行了调研。

  冯紫英重点关注千紫纺织厂,他们冯家对于这个厂子的投入最大,所占股份也最多。

  现如今,千紫纺织厂所生产的文胸、超短裙、吊带衫、比基尼、牛仔裤、丁字裤之类奇装异服,在北平风月界形成了显著的品牌效应。

  尤其是吊带衫和超短裙,那些风尘女子可谓人手好几件,甚至还被某些豪门大户人家大量采购,也不知道是哪些道貌岸然之辈,有着这种特殊的癖好,冯紫英也懒得多管,他只要有银子赚,就很开心了。

  陈也俊和卫若兰以大笔资金,入股了万柳园,他们也最关心万柳园的开发和销售。

  最早的时候,因为万柳园销售不利,陈也俊的母亲甚至亲自上阵,在权贵阶层之中广泛推销万柳园一期的房子。

  后来,随着紫檀堡附近的开发建设逐步进入正轨,南来北往的客人开始注意到这个商品批发交易中心以及紫檀堡工业园的广阔前景,万柳园的房子逐步变得抢手之后,陈也俊的母亲才不再抛头露面卖房子了。

  韩奇在紫光大戏园、千紫纺织厂、紫檀堡工业园、商品批发交易中心都占有股份,平日里却最喜欢和那些前来紫光大戏园参加演出的风尘女子鬼混。

  作为东城兵马司副指挥,他现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仕途上,家族产业打理这一块——除了西山煤矿,因为涉及到的利益实在太大,需要他本人亲自掌控之外——其他生意基本上都已经交给她妹妹韩雪来处理。

  对于紫檀堡的开发建设,韩奇当然乐观其成,但也不会倾注太多精力就是了。

  周进则最为关心桃李书院的发展,把这视作自己未来事业的根本。

  现如今,桃李书院下设风月堂已经完成二期招生,商学堂、农学堂也都开始动工建设,桃李书院学员宿舍也已打好地基。

  农学堂的教学场地都设在紫檀堡农作物试验园内,目前只需要提供学员宿舍就足够了。

  桃李书院还筹建了一个武备学堂,也已开始招生,由神武将军之子冯紫英挂名,兼任堂主,实际教务却由武备学堂副堂主孙万千主持,他在营中做过副把总,是从刀山血海中活过来的人,对于武备训练这一块,颇有一些经验。

  因为万柳服务总站下设保安队正、副队长俞发春、方明深感人手缺乏,且都是一些伤残士卒,有时候在服务房主时,还是颇有不便,容易遭受一些异样的眼光。

  周进遂建议,武备学堂招生时,打出了结业包分配的承诺,凡是武备学堂初级训练班结业学员,都可以入职万柳园保安队。

  这样一来,前来报考武备学堂的考生们就比较多了,武备学堂副堂主孙万千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一期训练班仅招收了八十人。

  这些学员们基本上都来自于贫苦家庭,很能够吃苦耐劳,夜间巡逻值守有了他们的加入,平均每人值守时间以及值守频次都下降了不少,保安队成员们便也没有先前那么劳累了。

  保安队的存在,成为了万柳园小区的最大卖点。

  近段时间以来,询问万柳园四期何时开卖的人,已经陆陆续续有了一些。

  但周进、陈也俊、卫若兰等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万柳园三期,好歹还完成了土地平整,打好了地基。

  可这万柳园四期,基本上还停留在纸面上,拿什么去卖呢?

  周进虽然是房产开发商,但他可不是上一世许皮带那种黑心开发商,挖一个水坑就敢卖房子,导致多少人血本无归呀?

  “万柳园小区的建设必须要加快,房子建得越多,人口聚集效应就越强,才能真正将紫檀堡这个盘子撑起来。”周进断然说道。

  经过商量,众人决定下半年务必要卯足力气,在保证完成万柳园三期建设的基础上,至少再开发建设四、五、六期,面向市场合计推出八百套房子。

  除了能给众人带来数万两银子的收入之外,还能给紫檀堡附近带来大量人口。

  等到规划中的万柳园八期房屋全部交付,万柳园小区内,就能有大约八百户人家,每户人家包括主子和丫鬟婆子们在内,以八到十口人计算,就有五六千人的规模了。

  到时候,便可以恳请赵光南县令,直接把大兴县衙门搬迁过来了。

  从原则上来说,赵光南县令当然同意周进的建议。

  紫檀堡的开发建设,对赵光南县令来说也有好处,要不是辈分不对,他都恨不得亲口喊周进一声哥。

  要知道,在大周朝的官场上,素来有“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的说法。

  所谓“知县附郭”,意思是说,知县大人和知府大人在同一座城里开衙办公,这样知县大人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知府大人的牵制,不仅身心俱疲,行事上也广受掣肘,根本就没有那种“破家县令”的威风。

  而所谓“附郭省城”,就是知县、知府、巡抚同在一城。

  至于附郭京城,在天子脚下做地方官,那就更不用说了。

  国子监司业王允转任顺天府尹之后不久,便推荐了他的老部下,即国子监助教赵光南转任大兴县令。

  国子监助教秩从七品,大兴县令秩正六品,赵光南的这次升官,可谓连升三级,自然令他欣喜若狂。

  唯一让他苦恼的是,这大兴县衙设在安定门南的教忠坊。

  要知道,北平城中,王公贵族云集,六部堂官、司官更是如过江之鲫。

  可以说,这里面随便拎出哪一个人,都是他这个大兴县令所得罪不起的。

  赵光南在正式上任前,他的顶头上司,即顺天府尹王允,便和他谈过一次话,授意他做这个京县父母官,务必要对上谄媚,对下骄横,才能尽早稳住局面。

  赵光南乃读书人出身,外儒内法的道理,他又如何能不懂?

  有顺天府尹王允替他撑腰,赵光南虽然在这个大兴县令的位子上,做得四平八稳,游刃有余,但上头有无数个紧箍咒的感觉,毕竟让他很是不爽。

  若是按照周进的提议,将大兴县衙搬迁到紫檀堡,虽然离城才二十里地,但总好过在一大帮上司们的眼皮子底下办公啊。

  更为重要的是,紫檀堡便属于大兴县管辖范围之内,紫檀堡一带发展起来,除了能让大兴县的老百姓们得到更多挣钱的机会,保证钱粮赋税的征收如期完成之外,还能让大兴县增加更多商税,这也是他大兴县令的功劳。

  除了周进、韩奇、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投资人之外,他赵光南比谁都希望紫檀堡的开发建设不要停,最好能如期完成,让北平城中的老百姓们看一看,以紫檀堡为中心的东郊这一块,在他赵光南县令治下,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兴县衙搬迁,有助于紫檀堡一带集聚更多人气。哪怕不全部搬过去,就把县衙六房中的户房、工房、兵房等搬过去,那也很好,到时候他便可以两头办公,以便于他推托一些有违法纪的私事。

  但是,赵光南县令虽然从原则上支持县衙搬迁,但这个重大议题,却不能由他赵光南来提出。

  要不然的话,上司们是不是就会想,他赵光南是不是想“躲在郊外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他是不是要在紫檀堡搞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再也不接受上司们的监管了?

  人言可畏,其心当诛,赵光南县令肯定不会犯下这种低级错误。

  因此,赵光南县令便对周进说,大兴县衙搬迁可以,但需要周进联合韩奇、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人,以紫檀堡诸多商户的名义,先写一封奏文上来,由大兴县衙集体商议过后,再递交顺天府衙也不迟。

  赵光南的意思很明显,他不可能挑头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也必须走正常流程,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提供适当帮助,仅此而已。

  也就是说,好处他也想拿,但风险却一点儿都不想承担。

  周进对此倒也能理解。

  大周朝的官场上,流行推卸责任,到处甩锅,以保住自身官位为宗旨,想要找到一个勇于任事、主动作为的官员,实在是太难了。

  俗话说,千里当官只为财。

  周进等人提出大兴县衙搬迁的动议,赵光南县令没有斥责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打算吃拿卡要,便已经是看在以往交情的份上,对周进等人的一种最大支持了。

  周进心想,走流程就走流程吧。他虽然不学无术,沉迷于花柳丛中,但一封奏文而已,他还是能草拟出来的。

  周进说写就写。

  他坐在桃花巷那处宅子的内书房中,吩咐晴雯帮他研墨,自己则开始构思这篇奏文的内容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大兴县衙搬迁有利于紫檀堡一带的开发建设,成为拱卫京师的又一重要据点;有利于疏散北平人口,降低主城区人口密度……

  他文思泉涌,眼看着一篇数千字的奏文就要宿构完成,冷不防听到隔壁传来一阵嘈杂的敲锣打鼓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这是怎么回事?”周进生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