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砯崖 六、 多余的银钱

《砯崖》六、 多余的银钱

作者:元迪 字数:4019 书籍:砯崖

  初六或许已经是初七了,一连两、三天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的雨也总算是停了。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苟老板那布满沧桑的脸上带着一丝期待,他费力地挪开摊位下那厚重得仿佛承载了岁月重量的大木桩子,操起水果刀小心翼翼地刨开湿润且松软的泥土, 就着那如豆般昏暗的油灯,微弱的光芒在黑暗中照耀着他的脸庞,苟老板从泥土里取出一个布满泥水的陶瓷缸子,只见缸子里满满当当装满了银钱,那些银钱散发着陈旧的金属气息。“ 别人过年我过节,别人过节我没歇。”苟老板压着古老的调子,用那略带沙哑却充满韵味的嗓音一边唱着地方彩调,一边把倒在秤盘上的银板均匀分成两份。他那粗糙的大手长满老茧,他把其中一份依然划进陶瓷缸子里,再动作熟练地将其埋进泥土,接着他又费劲地拖过那沉重的大木桩子压在上面。

  “年后要交摊位费、落地税费、还要留点年后的本钱。”苟老板眉头紧锁,数着手里不多的钱,慢慢地盘算着,嘴里念念有词,歇一会又把另一份再分成两份。

  “这是留给儿子的学费。”他把其中一份交到自己老婆手里,轻轻的嘱咐道:“不能乱花哦。”声音中饱含着对儿子未来的期望和担忧。

  苟老板老婆弯腰在地上捡起两块切柚子的竹片,那竹片已被使用多次,边缘磨得蹭亮蹭亮的。她有节奏地敲打着箩筐盖,一阵紧凑过门过后,她亮开嗓门接着苟老板的调清唱开来:“吓死了隔壁邻舍,累死了老婆崽女,一年到头才得这几块小钱。”她的声音中透着深深的无奈与疲惫,每一个音符都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人讲那商人重利轻别离,那是不晓得其中苦和愁。买到了又怕卖不去,卖去了又愁买不好,年头年尾连轴转,除去官家才剩自家,爹娘崽女第二份,剩不下几文血汗钱。”隔壁摊子的牙刷夫妇接着腔调也唱起来,那声音中满满的沧桑与哀怨。 苟老板轻轻爬开拦在两个摊子之间的油毡布的一角,探过头去,脸上带着疲倦与无奈,问道:“歇两天?”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片刻休憩的渴望,然而又似乎被现实的忧虑所笼罩。 这一年到头,没日没夜地操劳,心力交瘁。市场的风云变幻,行情的捉摸不定,让他们时刻提心吊胆。每一次的买卖,都像是一场赌博,赌上了全部的心血和希望。官家的各种税费犹如沉重的枷锁,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为了家庭,为了生计,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哪怕身心俱疲,也只能咬牙坚持。 可即便如此拼命,辛辛苦苦挣来的那点钱,扣除种种开销,留给自己和家人享受生活的所剩无几。看着岁月在脸上刻下的道道痕迹,望着孩子渴望的眼神,想着父母逐渐弯曲的脊梁,心中的愁苦如潮水般汹涌,却又只能在这无奈的歌声中稍稍宣泄。

  “哎,就这两天才敢耍得安心哟。”牙刷长叹一声,满脸的疲惫中透出一丝难得的轻松。他小心地把陶瓷缸子里的银钱装进那个旧的兰花布袋子,袋子的边角已经磨损,露出了丝丝线头,却很结实。

  “不显露,贼就不会惦记。” 牙刷拉着老婆的手,两人钻出狭小简陋的棚子,推着那辆略显破旧的板车,板车的轮子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这一年的艰辛。车轮在坑洼不平的地面上颠簸着,车上的货物随之晃动。 他们一步一步地离开金山集市。

  回望那曾经热闹喧嚣如今却逐渐冷清的集市,心中五味杂陈。这一年的风风雨雨、起早贪黑,都留在了身后,而前方的路,依然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此刻,他们总算能暂时放下肩头的重担,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与安心。

  七不来八不去是临桂县由来已久的风俗,讲的是出嫁的女子在正月里初七不能回娘家,如果是在娘家住着的也不能在正月初八回婆家。老辈人坚定地认为七八这两个数字极为不吉利,为了辟邪消灾,人们大多都乖乖待在家里,不敢轻易外出。正因如此,这两天集市上基本没有人流量,往昔的热闹喧嚣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冷清寂静。 苟老板和牙刷都是平乐的船上人家,他们的父辈们都是在江河上讨营生的。常年漂泊的生活让他们对这些繁文缛节并未太过在意,也顾不上这些所谓七七八八的讲究。他们只是单纯地想在这两天做不得买卖的日子里,能够安心回家一趟。看看许久未见的亲人,感受一下家的温暖,让疲惫的身心得到片刻的休憩和慰藉。那是他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安宁,是在风雨漂泊中一直期盼的港湾。初七.平乐.肖家堂口.码头

  高而险的山峰巍然屹立,其雄伟的身姿清晰地倒映在江水里。江水奔腾不息,湍急汹涌,浪涛拍打着江岸,发出阵阵轰鸣声。两根铁索横挂在江面上,在阳光的映照下寒光熠熠,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喂!噢!哦!”老婆那熟悉且嘹亮的号子声骤然响起,打破了江边的宁静。苟老板仰着头,眼睛忽闪忽闪着,眼眶中盈满了泪水。冰凉的液体终究不受控制,顺着他那饱经风霜的脸庞滚落下来,滴落在灰色的衣领上,瞬间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呦!喂!呦喂!”江对面很快传来了回应声,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接着江面上的铁索被拉动, 大约半支烟的功夫,一只由十六根竹子精心扎成的竹筏已经到了江中间。竹筏在江水中起伏摇晃,却沿着铁索地朝着岸边驶来,筏上的人影也逐渐清晰起来。

  “阿哥”苟老板饱含着喜悦的呼喊声,犹如一阵激昂的乐章,在宽阔的江面上不断地回荡着。这声音冲破了江水奔腾的喧嚣,穿透了山谷间的寂静,一波一波地向远方传去,似乎要将整个江面都填满他的热情与期盼。 那呼喊声悠悠扬扬地飘散开来。它掠过湍急的江水,拍打着陡峭的江岸,惊扰了栖息在江边树林中的飞鸟。鸟儿扑棱着翅膀飞起,似乎也被这充满力量的呼喊所震撼。 呼喊声持续不断地回荡着,仿佛永远不会停歇,好似苟老板心中的情感永远也抒发不完。它在江面上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网住了对亲人的思念,也网住了即将到来的重逢的美好。

  过了江,再翻过江边那巍峨的大山,便能抵达自己的家。“我家老祖先原本是姓敬的,也不知是哪一代得罪了官府,为求活命祖上才改姓苟。从前,是依靠在江上打鱼维持生计,到我爷爷的爷爷那一辈,就开始在江上从事货运之事了。起初,是在梧州承接从广州运来的盐和棉纱,经由相思埭运河抵达到桂林,往返一趟需耗费一个月之久。运的是棉纱,就在下关码头卸货,能快上半天或者一天;倘若运的是盐,则要多行驶半天的水路,到水东门卸货。那白花花的盐满满当当倒满整个码头,在太阳的映照下,光芒耀眼得让人眼睛都难以睁开。那时,跑一趟船下来,除去打发官府和江上盗匪的花费,都能够净挣五六十个铜板。那时的日子,过得甚是红火。”记得十五年前首次带老婆回村时,苟老板便是如此介绍的,“光绪年间修筑了铁路,船运愈发艰难,爷爷便卖掉船只,带着父亲上岸,在山边安家落户。”

  山间小道的尽头,一字排开五间树皮屋用低矮的竹篱笆围成的院墙,屋后是青山石壁。阿哥点燃正屋中间的地火炉,把洋铁圈成的三脚架上,再安上一口铁锅。

  “你阿爸去年在山顶不小心摔下来后,就再也没有去过集市上卖柴火了。这半年啊,他的脾气变得愈发糟糕了。”阿奶一边缓缓说着,一边端出来夏天打来的野猪肉。顿时,一股浓烈的米酸味立刻弥漫在周围的空气里,那味道浓郁而独特。

  “何香还是吃不惯酸肉?”阿奶关切地问道。

  苟老板的老婆闺名叫何香,来自千里之外以工业闻名的龙城郡。年轻那会,来了许久,她都费了好些时日才弄明白爷爷叫阿公,阿妈是奶奶,阿奶则是母亲。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叫的,习惯就好。”望着一脸发懵的妻子,当年苟老板也只能这般解释。那时候的何香,眼中满是困惑,对于这些陌生的称谓和习俗,她感到无所适从。而苟老板也只能用这简单的话语,试图让妻子慢慢去适应和接受这全然不同的一切。

  “只是这腌肉怎么也不能习惯。”荷香看着矮桌上一大碗酸肉直皱眉头。

  “这方圆几百里都是大山,找到吃的不容易,无论在什么季节,不管打到什么猎物只要放在米醋里泡着,好几年也不坏”苟老板的阿奶接着从屋外搬进一口铁锅,铁锅里立刻飘出一股清香,草绳捆紧圆圆鼓鼓的荷叶从锅里捞了出来。

  “晓得你不吃酸肉,你阿哥在山里熬了几天才打到的山鸡。”阿奶笑呵呵的解开草绳,拨开荷叶,用竹刀把鸡破开,

  “菌子是长在山后,笋子也是自己摘来晒干的,八月节拿去闹子上卖,没卖掉,现在煮鸡最好。”

  “往年是不够卖的”荷香有点诧异,取一个大的粗陶瓷碗装了鸡腿部分大约四分之一的鸡肉。

  “ 我给阿妈先送过去”荷香端着碗去了左边屋里。

  推开竹门,荷香把碗放在床边的小桌子上,屋里光线有些暗,顺手点亮了桌上的豆油灯。床上一条蓝底白花的被子里露出阿妈小小的脑袋。

  “阿妈,吃饭了。”荷香从被子里扶起一个瘦小的老人,瘦得几乎不需要费一丁点里力气,荷香用棉被被塞满老人的身边,再一口一口的把饭喂进老人嘴里。

  正屋里的火熊熊燃烧着,烧得很旺,那旺盛的火焰将整个屋子映照得红彤彤的。铁锅里的酸肉“噗噗”地冒着油,滋滋作响,香味四溢。一把切好的干豆角被迅速倒进锅里,苟老板紧接着又把锅里加了半勺水。 “小半年了都没有外来客,本地的人也不稀罕这些山里的干货,闹子上清净的很,小年那天阿奶在闹子上也没有卖完半担冬笋。”阿哥一边说着,一边往地火炉里添来了一块柴。那柴禾在炉中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火势更旺了,温暖的气息弥漫在屋子里,却似乎也驱不散话语中透露出来的那丝无奈,荷香安顿好阿妈,苟老板也正抱着阿爸从后屋出来。

  这一顿饭吃过,已然到了半夜时分,苟老板送阿爸回了房屋,解和阿哥坐在堂火前说话,“阿爸这一跌倒可苦了阿奶,那年郎中说过了年就能下地,这一躺都过两个年了,还是落不了地啊。”阿哥的声音中传来了无奈,眼神中透着深深的哀愁。 苟老板也不禁感慨,父亲松软的臂膀已经不再坚实,那个曾经摇橹冲出旋涡的粗壮汉子,在从山顶摔落到崖底的瞬间,往昔的英勇与刚强便不复存在。那个挽弓射狼的父亲,再也走不出这座大山。

  “天亮我就要回去了,年前挣了这些钱,不多,给阿爸看个好郎中吧。”苟老板缓缓递过那个用黑布缝的袋子,袋子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陈旧。

  荷香躺在床上,回想着节前那繁忙的备货工作,节时那紧张的销售忙碌,让她感到精疲力竭。“节后?”她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有节后吗?”这个疑问在她脑海中盘旋,却又似乎没有答案。 荷香拖过被子往里边推,此刻的她根本没心思去弄清楚到底是床太小,还是被子太大,一年到头都睡在摊位上的荷香已经忘记了床的惬意,她那已经很疲倦的腿脚早就渴望着能好好的在床上歇一歇,此刻的她想尽快进入梦乡,逃离这一切的疲惫。 只是窗外依然传来男人聊天的声音,那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

  “我在外面挣钱的路子比山里多,别省着,天气暖和了我再拿些回来,照顾好阿妈和阿爸,还有阿奶。”苟老板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带着满满的决心和牵挂。说完这些,一阵窸窸窣窣的推搡的声音响起,似乎是阿哥在推辞着什么,又或许是苟老板在坚持着把东西塞给阿哥。 声音过后,屋外又恢复了安静。

  “没留回去的路费?”苟老板刚回到屋时,荷香努力支撑着那早已困倦不堪的眼睛,急切地问到。

  “哦。”苟老板只是憨笑着,似乎不知该如何回答。

  荷香接着说道:“从平乐到省城要四块,再到临桂县要八块,咱们一家人往返一趟就要三十六块。”说完这些,荷香实在撑不住那如巨石般沉重的倦意,缓缓睡了过去。 苟老板看着荷香熟睡的脸庞,心疼不已。他轻轻地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帮荷香抹去脸上的泪珠,那动作轻柔得仿佛生怕惊扰了荷香的美梦。此刻,屋内安静极了,只有荷香那均匀的呼吸声,苟老板默默地坐在一旁,眼神中满是怜爱与愧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