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娇捻珠玉 第242章 逼宫

《娇捻珠玉》第242章 逼宫

作者:辣椒只吃小米辣 字数:982 书籍:娇捻珠玉

  一场烧烤夜宴,让所有人都欢畅而归。

  不过狂欢之后,终将归于平静。

  到了第二日,顾松云就如他所说的那样,没有继续入山打猎,而是留在学院里继续苦读。

  这个贫寒出生的学子,真的很珍惜如今的学习机会,拼了命的在提升自己,想要靠学习出人头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陆渊对此很是赞赏。于是就把昨日打猎获得的那些皮毛,送给了对方,算是自己作为长辈的资助了。

  一张羊皮和五张兔皮,也能卖个百来文钱了。

  这点小钱他看不上,反正顾松云昨日也参与了打猎,还告诉自己那么多山里的知识,就当酬劳了。

  对此,自然又是收获了好有学生的一番感动,对方觉得自己老师的朋友,看起来更加和蔼可亲了。

  学生忙着发奋苦读,作为老师的孙思文,自然也没有闲着,也开始为自己的工作忙了起来。

  他要去县府,和县令以及教谕大人开一个小会。

  现在已经是八月底了,又到了每年秋试的时候。

  这些天来,县府的县令和教谕大人,正愁着今年该安排那些秀才去考举人。

  上面郡府考察一县政绩,除了民生税赋之外,文教的占比也是很高的。

  因此郡府便有这么个固定要求,一个县每年要培养出多少秀才,要推荐多少秀才去考举人,去考了又能不能中,这都是评价地方官政绩的重要依据。

  培养出秀才多的,能在任期内出一位举人的,那自然是上上等的评价,可以作为提拔的依据。

  而反之,那自然是教化不利,严重失职。不是落得个训斥申令,就是贬官降级。

  面对这种事关前途的大事,作为主官的县令和主管教化的教谕,自然重视无比。

  奈何常宁县实在是先天不佳,文风不盛,以往在每年的考评中,都是属于不合格,最底层拿来批评的一批。

  好在上面也知道他们这边情况特殊,没有太过苛责。

  但如今情况不同了。

  自从孙思文到来,实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后,常宁县的文风为之一变。

  不仅学院的生员多了,就连秀才也培养出了好几位,终于突破了二十大关,有了足足二十一位。

  有此成绩,自然让县令大人和教谕大人生出了一丝野望。

  他们倒也不是想着在今年秋试中,本线能出一位举人,那太不现实了。

  两位大人想的是,今年推荐去考举人的秀才,能不能比往常再多几位?

  毕竟虽然考中举人是最大政绩。

  但能有更多秀才去考举人,这也是政绩呀。

  往年常宁县去考举人的秀才,通常不过四五位,属于所有县中垫底的一批。

  但今年,县令大人准备做一次大的,一口气推荐二十一位秀才去考举人。

  这绝对是大手笔了。

  所以在听到县令的这个计划后,孙思文眉头顿时皱了起来,看了看自己的两个上司,小心提醒道:“县尊,教谕,让更多学子去考秋试,这固然是好事。

  但很多学子家中贫寒,恐怕难以筹集考资,强令他们去以秋试,恐出惨剧呀。”

  常宁县往年里,一直有十几个秀才。可为什么每次去科考的,就那么几位?

  还不是钱闹的。

  就拿孙思文来说,他上次为了去科考,找陆渊借了三十两银子,这才凑够了考资。

  三十两银子,在常宁县这边,已经相当于一个正常人家,三年不吃不喝的所有收入了。可一户人家,总是要吃喝,总是有各种各样开支的。

  因此他们想凑出三十两银子,几乎要十年的积累才行。

  十年时间,凑够路费去考秋试,这才是那些贫寒学子的常态。

  正是因为考资积攒艰难,所以很多家境普通的秀才,哪怕积攒够了路费,在不确认自己有把握考过秋试前,也轻易不会去参加科举。

  为的就是怕自己一朝失利,日后又要积累数年十年时间,那对于有望作为的学子来说,实在是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郡府以参加秋试的人数,来评价地方官的政绩,某种方面上讲,其实也是有其道理的。

  一个地方能有更多的学子去参加秋试,这不就是反向证明,你当地的经济实力强,发展的好,支撑得起更多的学子去考试吗?

  用这个标准来评论政绩,还真不能说有错。

  当然,如果地方官为了政绩,强行逼迫那些学子去参加科举,不管他们死活,那就是另一件事了。

  孙思文正式担心此点,所以此时才出言提醒。

  县令也是科举过来的,哪能不知道对方话中的意思,此时就笑了笑:“我知道学生们科考艰难,很多人为了凑足考资,需要耗费数年十数年的时间,日子过得很是辛苦。

  本府也不是暴虐之人,当然不会为了一己之力,逼的学子们倾家荡产。

  这次之所以有此提议,是打算由县府出资,在请县中大户们捐献,为所有学子们凑足考资,送他们去参加秋试。

  这是我已经和刘教谕说过了,他也以为可行。不知孙学谕以为如何?”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孙思文怎么可能有意见,毕竟如果参加秋试的人多了,作为主管教育的他,那也是有功劳的。

  所以此时当即拜服:“若真如此,那县中诸学子,将皆感县尊恩德,孙某替他们谢过明尊了。”

  被人恭维,自然开心,县令哈哈大笑,然后看着孙思文,真诚说道:“钱财方面我可以解决。但既然已经出这么多钱了,怎么着也要做点成绩出来。

  孙学谕是近两年的新科举人,对于科举方面的事情,比我们这些过时的老家伙知道的更多。

  如今距离秋试还有两月,刨去一月赶路,也还剩下一月时间。

  所以接下来的一月,就请孙学谕多多上心,能好好教一教院里的秀才们,让他们多学点东西,好在秋试上大放光彩。”

  县令又是出钱,又是找人拉投资,当然不是来做慈善的。

  他如今正好到了三年任期,正是评定升迁贬谪的时候。

  可这位县令之前两任,做的政绩都太差了,这次如果再没什么成绩,很可能就要从县令的位置上撸下去。

  这怎么行?

  已经尝过权力滋味的他,怎么能接受自己失去权力。

  因此这次就将保住官位的希望,放到了这次的秋试上面。想要凭借文教方面的政绩,拉回其它方面的负面分。

  而这,就需要孙思文这位教学能力出众、深受学子爱戴的学谕帮助了。

  对此,孙思文自然是欣然应之。

  毕竟成绩做好了,他也是有功劳的。

  我们的孙学谕可是早就盯上了上面的教谕位置,就指望这几年提一提品级了。

  只是没想到,机会,竟然这么快就送到了眼前。

  面对送上门的鸭子,哪还有不抓住的道理。

  干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