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英华 255章 辩诬

《大明英华》255章 辩诬

作者:空谷流韵 字数:2822 书籍:大明英华

  穿到此世七年后,郑海珠终于直面帝国的君王。

  也是大明历史上,最短命的一任皇帝。

  大明,和后头那个朝代不一样,没有让臣子自称奴才、动辄跪拜的所谓“君臣礼仪”。

  郑海珠作为礼部在册的进讲官,与一旁的言官丁允一样,不必一见圣驾就弯了膝盖。

  她只需微微躬身。

  而在低头之前,她已迅速地瞧了瞧朱常洛的模样。

  中年天子的身形略显发福,五官普通,细长的眼睛眯着,没什么九五至尊不怒自威的气势。

  伴驾的大太监王安,得了天子的示意,几步迈过来,先扫视了一遍诸人,目光停留在薛太监处。

  薛太监立马开口:“王公公,奴婢该死,没拦住郑师傅,惊扰了圣驾。”

  王安瞥了郑海珠一眼。

  郑海珠此际反倒平静了,并不急着抢话,冷冷地盯着薛太监,听他后头怎么编。

  王安此前都是从杨涟处耳闻此女,今日第一观感尚可,他于是呵斥薛太监:“直接说原委。”

  薛太监叹气:“奴婢要引郑师傅去换讲官的绯袍,她却说不想和制诰院那边的臣工照面,奴婢就带她从御药房后头绕往文华殿西边的偏厅,谁知走着走着,她竟让奴婢带她先来三大殿。奴婢自要问情由,她先说没见过这紫禁城的气派所以好奇,见奴婢不信,她又塞过来一包金子,说是听闻万岁爷今日要来三大殿,她想见见万岁爷。”

  说到此处,薛太监错开王安的身子,噗通一声,冲着立在后头的朱常洛跪下,三分惶然,七分正气。

  “陛下,宫有宫规,奴婢岂可带着外臣在宫里头乱窜,不想这位郑师傅猫儿扑食般,就往此处过来,拦都拦不住……哎,丁给谏,正好撞上了,丁官人是不是?”

  丁允露出鄙薄厌恶之色:“什么想见见万岁爷,下官看,此妇分明就是想让万岁爷见她。下官请问,陛下身侧的,可是董少卿?”

  “本官,太常寺董其昌。”

  董其昌隔着王安,满脸和气地冲这都能做自己孙儿的年轻臣子,拱手致意。

  没办法,大明的言官,大多如此气势汹汹的派头,天子都怵三分,自己一个仗着与新君有师生之谊,刚当上太常寺少卿的老家伙,哪敢跟言官摆架子。

  丁允冷笑一声:“董少卿,听闻郑氏与你有同乡之谊。怪不得,她晓得今日陛下要来三大殿,哭着闹着要让陛下看她一眼。这哪里是做皇子的师傅,分明是想做……”

  董其昌如何听不出丁允言下之意。

  他今日,的确是应诏入宫,陪朱常洛查看三大殿,作为太常寺堂官,对新殿修缮完成后的仪式做些筹划。

  莫名其妙背上这么个锅,董其昌修为再好,也难免勃然变色。

  “董公莫气,”郑海珠抬起头来,向董其昌说道,“我与薛公公和丁给谏素昧平生,不知他二人为何栽赃构陷,将我说得如此不堪。”

  郑海珠顿了顿,坦荡地将目光转向朱常洛。

  “不可君前无礼。”王安用端严的斥责提醒她。

  郑海珠及时低了头,音量却提高了一倍:“蒙万岁和朝廷信任,下官只想一心做好皇子们的师傅。今日却被薛公公以回避阁臣为由,诓来此处。下官觉出蹊跷时,折身便跑。宫墙间的地上,有下官方向相反的两行脚印,恳请陛下派王公公详察。”

  王安听她口齿清晰、毫无慌乱,且自带一股磊落之气,心下先就一松。

  此人由东林举荐来,若真是个带着自荐枕席的龌龊心思、行事还蠢笨鲁莽的,自己这个为她在天子面前说过好话的中人,岂非也脱不了干系?

  朱常洛的声音终于响起来,慢慢的,温吞的:“哦,那路上,小火者们刚洒扫过,有许多脚印。”

  郑海珠道:“回陛下,臣穿的乃是自家工坊的布鞋。鞋底用嘉定黄草衲了一个我们松江方塔的形状,既为了增加摩擦,也作为本号的标记。劳烦王公公去看看。”

  朱常洛初听薛太监告状时,就在打量郑海珠,见她花式简单的发髻里,只插着一根木簪子,乌发下的面孔上,眉目倒还端正,但也看不出用脂粉精心描画过,面皮就显得黑黄粗糙,与后宫那些肤若凝脂、娇羞可人的嫔妃们,全然不可同日而语。

  那身褙子的颜色,更是暗淡的赭石色。

  朱常洛嘀咕,说是蒲柳之姿,倒还不至于,但哪有如此不施粉黛地来惑君的?若非他们闹将起来,这妇人从朕眼面前走过,朕也只会当她是个宫里的嬷嬷。

  “王安,去瞅瞅。”朱常洛淡淡吩咐。

  王安麻溜地跑到宫墙间的甬道处,俯身来回瞧着。

  朱常洛瞥到薛太监的面色没有方才那么神气了,遂和颜悦色道:“小薛也去看,免得担心王安为了顾忌朕的董师傅,而谎报军情。”

  朱常洛这句话一说,郑海珠对天子的态度,摸清了七八分。

  薛太监掩饰着惴惴,说声“遵旨”,也移步王安附近。

  王安指着地面:“还真是塔尖模样,这一串,向着三大殿,哎你再看这一串脚印,尖头又向着文华殿方向了,是不是啊,小薛。”

  薛太监觉得背脊有些发凉,王安的声音仿佛变得远了,他的心,开始思量接下来怎么办。

  他下意识地回头,去看丁允,却见始终站在众人身后的女道士静照,已立于天字跟前说话。

  “行了,走吧。”王安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唤薛太监。

  朱常洛听了王安的如实禀报后,面无波澜地对薛太监道:“静照道长说,她今日进宫为贵妃讲《通玄真经》,方才远远地看到你与郑师傅拉扯,她似要往回跑,你却拉着她不放,是不是?”

  薛太监如遭电击。

  这证词,等于直接定他欺君之罪了。

  怎地这般倒霉,节骨眼上碰到这路过的臭道姑管闲事!

  但再是毛骨悚然之际,多年的深宫历练,仍令薛太监很快作出了决定。

  不能把身边合谋的丁允供出来,不能把他们设套替姚宗文报复郑氏崇明吞兵之事,供出来。今日自己所为,应不至死罪,发配出京后,总还能设法靠着姚宗文他们回来。

  薛太监于是一咬牙,再次跪在朱常洛跟前:“陛下,奴婢万死,奴婢糊涂!奴婢因先前听说郑氏在通县,为了攀附左御史,对给李娘娘清地的皇庄管事大不敬,思及李娘娘向来厚待宫里人,奴婢今日就擅作主张,要给李娘娘出一口气。”

  言罢膝盖转了半个圈,向着丁允不停作揖:“丁官人,奴婢误君视听,诓得官人错判宫中风纪,对不住丁官人,对不住丁官人。”

  在六科廊混的,哪个不是人精,哪个没有急智?丁允听出薛太监这是自己扛下风波的意思,一颗已然跳到嗓子眼儿的心,霎时又落回了肚子里。

  他狠狠地剜一眼薛太监,面上浮现出被坑惨了的怒容,眉毛拧成能夹死蚊子的深沟,气咻咻地喘了几口,方回过神来似的,迈到朱常洛跟前,将腰躬成了虾米。

  “臣,无地自容,无地自容!”

  朱常洛一时之间心绪复杂,暗忖,只怕自己的父亲万历,也没被言官这么干脆地认错赔不是过。

  “丁卿家,你今日并未对不起朕哪,”朱常洛揶揄道,“赔不是,赔错人了。”

  丁允咬着后牙槽,转身对着郑海珠作揖:“郑师傅恕罪。”

  郑海珠观察薛太监和丁允自始至终地表现,尤其是丁允振振有词要将与东林亲善的董其昌拖下水的作派,根本不相信此人是个糊涂的吃瓜群众。

  这姓丁的是户科给事中……姚宗文不正是户科都给事中么?姚宗文不正是东林死对头、浙党领袖方从哲的马前卒么?

  这一节,郑海珠片刻前就在猜测了。

  薛太监这种已经混进司礼监的内侍,怎么可能为了给妃嫔出气,而颇费周章地整这么一个闹剧。

  但此刻,她不能冲动地质问,要先看天子的态度。

  只见朱常洛仍是一副不温不火的阿家翁的模样,摇头对薛太监道:“皇庄管事,那日分明就是侵地,朕听说后,不但斥责了李娘娘,如今还应追赏郑师傅仗义执言。亏你还是司礼监的人,这般是非不分。王安……”

  “奴婢在。”

  “传朕口谕,薛二宝调任凤阳看守皇陵。”

  “遵旨。”王安道。

  “奴婢叩谢万岁爷。”薛太监虚着声儿道。

  薛、丁二人狼狈退走后,朱常洛满面和煦地对郑海珠道:“郑师傅白白受诬,真是无妄之灾。”

  郑海珠行礼:“陛下圣明,又有这位静照道长明辨是非,下官有惊无险。”

  朱常洛道:“皇长子和皇五子,朕一早就令他们去文华殿等着了,你若今日既惊且累,朕便让王安与孙翰林去说,授课改期。”

  “陛下,古人云,劝君惜取少年时,一寸光阴一寸金,下官正是精神抖擞之际,此刻想的是快些去文华殿,与助教卢象升一道,为皇子们授课。”

  郑海珠刻意地将“卢象升”三个字咬得清楚些,刷一刷天子的耳朵。

  朱常洛满意地笑了:“不错,做老师的,比朕这做爹的,还急盼他们成才。好,王安,你且引领郑师去文华殿服绯、进讲。”

  郑海珠谢恩后,再次向默默立于一旁的静照福礼:“今日多承道长佐证,改日定去拜访道长的仙观。”

  静照欠身:“国子监旁的抱虚观,恭候郑师傅。”

  年轻的女道长伫立原地,恭送朱常洛与董其昌往三大殿西侧行去,又回转身,望着郑海珠跟着王安匆匆向东的背影。

  “马将军,琥珀今日,还了你一个人情。”

  她在心中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