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故人之妻 61 第 61 章

《故人之妻》61 第 61 章

作者:第一只喵 字数:4618 书籍:故人之妻

  正月初三一早,顾玄素从家中搬去莫愁湖别业。

  顾休之一路相送,再三劝阻:“才初三日还没有出年关,大父再多住几天吧,也好让孙儿们尽尽孝道。”

  顾玄素看着他:“我若是不带她离开,你是否还要把她当成污点藏着掖着,连自家姐妹都不能见?”

  顾休之顿了顿:“顾家百年士族,声誉比性命更要紧,便是大父责罚,孙儿也不得不为。”

  顾休之望着窗外,许久:“我带她走,只望我百年之后,你能看在与她母亲一母同胞的份上,好好照顾她。”

  “孙儿不敢!”顾休之急得在车中跪下叩头,连声谢罪道,“都是孙儿不孝,让大父有此感慨,孙儿只能以死谢罪了!”

  “我知道你有你的难处。”顾玄素扶起他,“我在一日,便庇护她一日,至于将来。”

  他沉默着没再说话,顾休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听见老牛脖子上的铃铛一声一声响,不远处就是莫愁湖烟波渺渺的水面了。

  傅云晚与陶夫人坐在后面车子里,前面的动静并不能听见。陶夫人百般怕她冷,收拾了一整箱衣服给她带着,千叮咛万嘱咐:“来的仓促,没来得及给你做新衣,这些都是你姐妹们的衣服,都是新做的从不曾上过身,你别嫌弃,将就着穿吧。”

  她紧紧握着她的手,她的手又暖又软,让傅云晚想起母亲,心里一阵熨帖:“我感激还来不及呢,方才走得急,也没机会当面向姐妹们道谢。”

  看见陶夫人眼中一闪而过的慌张,她岔开了话题:“你外曾祖生活简朴,吃穿都不在意,你小孩子正长身体的时候,若是要吃什么用什么,只管打发人回家跟我说。”

  “谢谢舅母。”傅云晚偎依着她,心里那点疑团越来越大,忍不住再次试探,“等下次回家,我一定当面向姐妹们感谢赠衣之情。”

  “几件衣服算什么,不用的。”陶夫人转开目光,“才在家里住了几天就要走,我真是舍不得。”

  那个疑团到这时候,却是解开了,傅云晚大略能够确定,舅父舅母并不愿意她与家中的姊妹们碰面。

  是因为她的身世,还是因为与桓宣那段事?傅云晚低着头,又想起元日那天顾玄素的话,顾家这么多年,对外一直都说你母亲当年守贞而死。

  那天他还说了许多江东大家族里的习俗忌讳,也许是因为男女有别,也许是因为对于她这个年小的曾孙女,有许多话不忍说的太直接,但这几天里她翻来覆去,大致猜出了顾玄素没有说出口的另一半话。

  南人极是看重女子贞洁,母亲当年被掳劫,在他们大约认为是要以死守贞才算不辱没家族,可母亲没有寻死还生下了她,这种事在他们看来,是要令家族蒙羞的。

  所以母亲寄回去的那些都是石沉大海,所以顾家才一直对外面说母亲已经守贞而死。

  可如今,她回来了。活生生一个人,活生生一个污点摆在这里,如何再能瞒得住外人?因为她的出现,家

  里人只怕都要遭受非议,首当其冲的,便是她那些姐妹。

  非但闺誉,便是姻缘大约也都会受阻。所以这些天里舅父舅母除了本家近支从不让她见人,更不肯让她接触那些姊妹,他们是在努力控制她带来的物议。

  心里酸苦着,边上陶夫人轻言细语叮嘱着过去后的注意事项,这份关切分明又不是假。

  又想起顾玄素除夕日亲自去接她,元日又带她出游,他是当世大家,城中几乎无人不知,他带她走这一遭,分明是要告诉世人,这个外曾孙女他是认的。傅云晚略略体会到其中的矛盾无奈,听见陶夫人低着声音问她:“绥绥,我听说你跟谢旃在北边订过亲,如今怎么说?”

  傅云晚心里一跳,那些刻意拖延着没敢去想的问题突然摆在眼前,自己也不知道该要如何,半晌才道:“他病得厉害,我这次回来,是想着找找大夫,医好他的病。”

  谢旃重病之事因为怕影响军心士气,先前对外都只说是风寒,陶夫人突然听见有些惊讶,问道:“是什么病?”

  傅云晚不知道能不能说,含糊着:“他也不曾细说。”

  “我问问你舅父,看他知不知道什么好大夫,你也问问你外曾祖,”陶夫人心里关切,思忖着,“我恍惚记得他有位老友医术极是高明,只是许多年不曾听他提起过,也不知道那人是否健在。”

  说得傅云晚心里再次燃起了希望。这次回来原本就是因为谢旃的病,都说只剩下十年,但若是有个高明的大夫能够医好他……心里鼓舞着,又有迷茫,如果能医好,那么,她该怎么办?

  一时间千头万绪一齐涌来,自己也不知道该当如何,车子一点点慢下来,莫愁湖别业到了。

  “外甥女,”陶夫人紧紧握着她的手,“好好照顾自己,有事千万要告诉舅母。”

  傅云晚,:“谢谢舅母。”

  各处安置好已经将近晌午,顾玄素亲自带路,领着她在各处看了一遍。

  别业极大,除了居所之外,靠着湖畔一侧还有一处花园,是顾玄素平日里与友人常去漫步的地方。居所分开内外,内院是顾玄素所居,外院是平日里一起修史服侍他的弟子所居,如今她来了,顾玄素便将自己院子紧挨着的一处跨院收拾出给她,陶夫人留下了两个侍婢一个婆子,正手脚利索地收拾打扫,摆放物品。

  “走吧,跟我看看书房去。”顾玄素领着她来到内院书房。

  极大的房舍,内里满当当的全都是书,书案足有一丈多长,对着大窗,光线明亮,顾玄素指着案上一卷卷摞起来的书册:“这是南史第一卷的定稿。”

  又指指架上的:“这些是几次编纂中留下的手稿。”

  傅云晚凑近了看着,这些废稿足足有定稿十数倍之多,一遍遍修改增删,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让人油然生出敬意。

  顾玄素指着书案上另一摞纸张:“这是正在编纂的第二卷。”

  满屋的墨香书香里,傅云晚贪婪地看着,摸着。小时候母亲说过的,在母亲三四

  岁的时候外曾祖父就已经开始编纂南史,如今她都已经快满十六岁了,也只编好了一卷,史家功夫,委实是呕心沥血。

  “这边是弟子们的住处,那边是书库。”顾玄素领着她出了内院,指了指外院东边一带房舍。

  傅云晚跟在他身后进了书库,入眼密密麻麻全都是书架,架上贴着标签分着序号,密密麻麻摆放着各样书籍和散页的纸张,又有各色标签注明种类、序号,书架最高处足有两人高,想来是为了方便取用,边上还放着几架梯子。

  顾玄素一一为她介绍:“这间屋放的是各地方志。”

  “这间屋是宫中和各府收集的资料。”

  “这间屋是从民间搜集来的资料。”

  “这间屋是我朝创建至今的大事年表。”

  这么多的书,让人目不暇给,心中充盈着敬仰和震撼。顾玄素取下一摞卷册:“史家功夫在编纂之外,尤其琐碎的是史料择选。收集来的资料成千上万,需得一一辨别真伪,甄选分类,再从中择选可入史的,这件事如今是我那些徒孙在做,他们初八日过来,到时候你可以先跟着他们学学看看,积累些心得。至于如何择选,绥绥你看。”

  傅云晚连忙凑到跟前,就见顾玄素打开其中一卷,指着其中一张道:“这一条抄录的是新年大赦的圣旨,虽则关紧,但皇帝一年之中颁布的圣旨数以百计,新年大赦又是惯例,则无入史的价值,须弃置。但是这一条。”

  他取下摆在最外侧的一卷翻开来:“这是此次淮泗大胜

  后陛下颁布的大赦令,既非惯例,又且北伐是近年来首要一件大事,那么这一条就可入史。但大赦令只是北伐后庆贺的举措之一,并非北伐中紧要之事,所以不必详写,略提一笔就可。”

  他亲切的南音带着舒缓的调子不紧不慢说着,傅云晚听得入了迷,觉得明白了一些,又有许多还是含糊,忍不住问道:“曾祖,我可以先在这里看看吗?”

  对比着定稿和弃置不用的稿子,如此一来,当有许多心得。

  “看吧。”顾玄素眼中带着笑,“多看看多想想,将来你自己下笔的时候也就有数了。”

  这天傅云晚在书房里一直待到深夜,回房休息时满脑子乱哄哄的全都是字,圣旨,年表,方志,无数朝堂中闪耀的名字,无数关乎天下万姓的大事中间,突然冒出那些平凡的女子。

  吴娥,何英,四姑,还有客栈外那个被卖作菜人的无名女子。曾祖说要择选有入史价值的才可留下,这些人籍籍无名,生得无声,死得无声,这些人,若按照史家的眼光来看,有存留的价值吗?

  可是母亲写的,也都是这些平凡的女人,她心里亦有一把火,想要把这些平凡的女人记下来,她们不该被遗忘。

  可这些,与曾祖说的那些,是不是矛盾?

  心里存着疑虑,翻来覆去一整夜都不曾睡着,天刚亮时连忙梳洗了出来向顾玄素请教,刚到主院门前便听见里面说话的声音,似乎有许多人似的,傅云晚便没敢进去,隐在门边一看,满院子都

  是戴着儒巾的男子,从四五十岁到十几岁的都有,一波一波在向顾玄素行着大礼,原来是那些弟子们听说顾玄素已经返回别业,也都赶着回来了。

  傅云晚不敢惊扰,想要回避时顾玄素已经看见她了,含笑唤她:“进来吧。”

  傅云晚犹豫一下,低着头走进去。并没有什么人看她,儒士们看重礼仪,对别家的女眷向来都是目不斜视,然而她还是能感觉到那些几乎没有形迹的审视打量,让人心里突然揪紧了。稳着步子走到顾玄素身边:“曾祖。”

  “这是我外曾孙女。”顾玄素缓缓看过四周,“以后她便跟着我一起编修,她初初入门,还有许多不懂的地方,你们若有余力,也可指点指点她。”

  堂前整齐的应答声,众弟子一起应诺,傅云晚松一口气,福身团团行了一礼,抬头时,就见后排一个二十出头的男子皱着眉头,凌厉的目光盯她一下,很快转开了去。

  “你先去内书房看书吧,”顾玄素吩咐道,“等我安排完这边的事,再与你说话。”

  傅云晚退出来,走了几步,只觉得那一道道无形打量的目光刀子似的,依旧在身后盯着,忍不住微微侧脸向后一看,方才那个男子正盯着她,目光一触,立刻又转开来。

  是谁?这样年轻,应当不是弟子,是徒孙吧,为什么这样看她?

  这天顾玄素忙着处理前面的事务,始终没功夫见她,傅云晚便在内书房里将定稿的南史第一卷与那些废稿一一对比着,反复研究揣摩,正在入神时,外面侍童来报:“小娘子,谢郎君求见。”

  谢旃来了。傅云晚连忙迎出去时,谢旃独自一人,正从堂前走来。

  两天不见,他形容似乎又清减了些,眉头压着,便是走路时也仿佛带着心事。傅云晚一下子忘了别的事情,忙忙地迎上去:“我曾祖仿佛有位老友医术高明,如今你的病情可以说了吗?若是可以的话,待会儿我问问曾祖。”

  谢旃低头看她,她清凌凌的眼波里映着他的模样,是那样纯粹的关切。心里一下子熨帖到了极点。这几天虽是休沐,但大战刚过,和谈才成,千头万绪都等着处理,他一天都不曾歇,日日都在宫里议事,然则此时不比战时,战时景元和给了他极大的自主权,领军的镇左将军刘敦和督军张抗又都是忠直谦逊之人,众人齐心协力,都只为收服失地,拯救生民,虽则打得艰难,但因为一腔热诚,便是最艰难时也觉得甘之如饴。

  可如今回到朝堂之上,外忧既无,内里那些龃龉便都暴露出来。各有各的打算,各为各的利益,接下来该当如何,竟是议了一天又一天,始终不曾决定。

  他与刘敦、张抗力主休养生息,徐徐图之,景嘉一派力主撕毁和约,乘胜追击,又要加收赋税充作军费,今日一早便为着此事争论多时,殚精竭虑之处,比起战时更有一番难熬。

  然而一见到她,这些都可暂时抛开。这样独立于世事之外的安心之地,唯有她能给他。谢旃低头看着她,声音不觉温存到了极点:“绥绥,这几天你还好吗?”

  “我很好,”傅云晚心里有事,着急着,“你的病可以说了吗?”

  让谢旃突然一下子觉出来了不同。从前她是温柔和缓的性子,极少有这样急切的时候,可如今她微微皱着眉头,身体往前倾着,似乎他一回答,她便立刻要走开办事似的。让他突然想起了桓宣,他便是这种有什么事一时三刻就要办完的急性子。

  欢喜里不觉掺杂了一丝怅然,谢旃道:“可以说,战事已毕,不需再隐瞒。绥绥,我与你一道去见老人家吧。”

  “好。”傅云晚松一口气,领着他往外院走,“我曾祖的弟子们都回来了,他此时在前面。”

  谢旃跟在她身后,觉得此时的她分外急切,是急切着想要医好他?还是急切着医好他,这样她就不必再为此事困着,不必再留在江东?

  心中千回百转,望着她那样熟悉的身影,却觉得像隔着一层雾,朦朦胧胧看不清楚。

  若在从前,他必不会有这种疑虑,便是有,也必定会向她问上一问,可如今,他不知道如何才能问。就像破了又重新补好的杯盘,看似完整无缺,仔细检查,总能发现隐蔽处修补的痕迹。

  心里空落落的,谢旃随着她走去外院,顾玄素并不在书房,便又往书库去找,弟子们平日里修书的明照堂大门虚掩着,内里一声声说话清晰地传进耳朵里。

  傅云晚听见了自己的名字:

  “元日那天我便看见了,师祖带着傅女在外游玩。”

  “听闻她的生父是个粗鄙北人,这样的人,怎好跟着师祖修习?”

  “顾氏数百年名门,怎么能收留这种混淆血统的女子?”

  傅云晚定定站着。脸上火辣辣的,羞耻之外,又有一种不平汹涌着,比任何时候更甚。

  蓦地想起数月之前尼庵那个夜里,她在灯下对桓宣说,这不怪你,出身如何,并不是我们的错。

  是的,出身如何,从来都不是他们的错。这世上有多少像她一样出身的人,难道就因为是遭了欺凌生下的孩子,就该一辈子背负耻辱,一辈子被人瞧不起,只能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吗?

  “绥绥,”听见谢旃低声唤她,傅云晚抬眼,他苍白的脸上一双眸子亮得惊人,“不是你的错。”

  傅云晚从他的眸子,望见那夜的桓宣。在那尼庵的灯下,他们谈起彼此的母亲,谈起身世,那时候他便是这么望着她。那时候他没有说话,但她明白,他和她想的,是一样的。

  出身不是错,甚至在这乱世里失去贞洁,失去尊严,不顾一切地活着都不是错。傅云晚沉沉吐一口气:“我知道。”

  转身要走:“也许曾祖在别处,我们再去找找吧。”

  半掩的堂中,又传来一个声音:

  “我最惊讶的是她母亲,顾氏的女子个个知书识礼,先前顾大先生的女儿重病之时宁死不肯看男医,这样节烈的门第,怎么会有傅女母亲那样的人?被掳劫不但不肯守贞死节,反而给北人生下孽种,简直是一门之耻!”

  脑中嗡一声响,在没反应过来之前,傅云晚已经推开门,走了进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