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故人之妻 54 第 54 章

《故人之妻》54 第 54 章

作者:第一只喵 字数:4595 书籍:故人之妻

  谢旃紧张地等着傅云晚回答。

  原是想要她一起回江东,话到嘴边,改成了想不想见顾玄素。这样一来,他的私心就不那么明显了吧。在那样欺骗她抛弃她之后,便是他这颗权谋浸淫、早已冷硬的心,也不能如此恬不知耻地向她提出要求。

  只能躲在亲情背后,盼着用她对顾玄素的孺慕之情,来达到自己卑劣的愿望。

  许久,她长长的睫毛动了动:“两国议和之后,是不是就能来往走动了?”

  谢旃顿了顿:“是。”

  心里沉下去。她是猜出他的意图了,所以并不回答,而是问他能不能来往走动。若是能够的话,就不必非要回江东,便是回江东也不必跟他走,桓宣一样可以带她回去。

  谢旃低眼:“议和条款中有这一条,两国可通商来往,关隘无阻。”

  战乱多年,两国关隘久已断绝,但凡私下潜行都要入刑,不知多少亲人被迫离散,而货殖不通,生民更苦,所以这次和谈,通关是重要的议题。

  看见她眉头舒展了,柔软的红唇微微翘起一点,极淡的笑意:“那太好了。”

  谢旃有片刻恍神。眼前闪过邺京的午后,她在书房窗下习字,他在读书的间隙回头看她。阳光明丽的影子透过纱窗洒在窗边的兰花上,也洒在她脸上,她看见他回头,柔软的红唇微微翘起一点,对着他微微一笑。那怦然心动的感觉至今仍旧清晰地刻在心上。

  那一次,他拥抱了她。

  第一次拥抱,刻骨铭心,至死不忘。那时候回江东的计划已经反复议过多次,差不多算是定了下来,几次话到嘴边想要告诉她,最终又瞒住。她一向心细多思,说得太早只怕要让她忧心了。想着到跟前再说也不迟,哪知后来,再也没有了机会。

  阴差阳错,便是如此吧。谢旃转过脸,心绪翻涌着,喉咙里不觉泛上甜腥气,压不住,不得不咳了一声。

  她已经站起来,忙忙地拿过水盏:“喝点水吧,要不要吃药?”

  “不用,”谢旃接过来抿了一口,“我没事。”

  傅云晚细细打量着他:“你脸色……”

  后面几个字却是不忍心说出来。他从前虽是偏白的肤色,但总归是健康明净的,如今白得惊心,连唇上也没什么血色,让她不由自主又想起他那次诈死时,也是这样不祥的白。

  “没事的,”耳边听见谢旃温和的语声,他笑了下,眉眼温润,一如从前,“天冷容易呛风,回去南边暖和了,也就好了。”

  让她明知道他是安慰,却又不忍心拆穿,转过了脸。

  “绥绥,”谢旃放下水盏,从袖中取出两卷薄薄的卷册,“这是顾老先生命我给你送来的书册,一本是老人家编纂南史的手稿,另一本是你母亲年少时为老老人家抄写的资料。”

  心里砰地一跳,傅云晚急急接过,手都有些打颤。小心翼翼打开时,母亲的字迹一下子跃入眼帘,比她过去见过的要稚嫩、工整,原来母亲年少时的字

  ,是这样子。

  谢旃打开了另一卷:“这是南史其中一章,是你母亲帮着老人家整理定稿的。”

  傅云晚倾着身子凑过去看,能看出同出一脉的字体,外曾祖父的字沉稳中透着俊逸,母亲的字又多出几分灵秀,血脉传承,便是如此。

  谢旃便看着她。离得近,能嗅到她身上淡淡的,他曾那样熟悉的香气。她长长的睫毛低垂着,染了几丝水汽,似江东雾蒙蒙的清晨。心里的渴望翻涌着。问问她吧,他虽卑劣如此,但她,也许肯怜惜他呢。“绥绥,这些年里,顾老先生并不知道你们的下落。”

  看见她纤长的睫毛微微一抬,带几分疑虑:“母亲曾经给家里写过信。”

  让他的眉头不觉便蹙了起来。总想着让她回江东,但回去,对她好吗?“顾老先生没有收到,你大舅父也说不曾收到。”

  傅云晚怔了怔:“可是那信,不止寄了一封。”

  南北关隘不通,母亲想尽办法,冒着极大的风险才想办法送出去了那些信,却从来不曾得到回应:“母亲去世前曾收到过一封南边来的信,署名一个张字。”

  既能收到这封来信,那么江东那边必是有人知道母亲的下落,又为什么顾家不知道呢?

  “那封信,是东阳县侯张抗张公寄来的。”谢旃看着她,她细细的眉也蹙了起来,让他忍不住想要替她抚平,又知道不能,努力忍着,“当年张侯曾与你母亲定亲。”

  傅云晚怔住了,蓦地想起几次半夜里醒来时,母亲犹自拿着那封信在灯下翻来覆去看着,最后却把那封信,在灯上烧成了灰。

  心里突然有不祥的预感,迟疑着:“但是不久之前,他,他也帮我寄过一封信。”

  那个他,是桓宣吧。谢旃垂目,她眼梢微微有点红,说起他字时又轻又急,然而其中的稠密亲近他听得出来的。心里苦涩到了极点。还要提江东吗?她把那个他字说的那样不同,桓宣已经在她心里留下了极重的一笔,他和她,再也回不去了。

  转过目光:“顾老先生德高望重,应该是有别的缘故。”

  几次相见,他能确定顾玄素不知情。顾玄素年事已高,平日里独居城外专心治史,并不如何过问外界的消息。但他很疑心是顾休之是知道的。顾家诗礼旧族,极是看重名誉,也许顾休之并不想让这件事传扬出去。

  傅云晚也想到了这点,初时的喜悦里突然掺杂了一丝阴霾,默默低了头。

  “绥绥。”谢旃突然有点后悔告诉她这些。若在过去,他是绝不会告诉她的,这世道太苦,他总想着为她打造一所无风无雨的安乐之处,不让她承受任何苦难。然而这次相见,她比从前沉稳历练许多,又让他有些动摇。

  也许一味护着她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呢?毕竟他最多,也只能再护她十年,而她已经在他不在的时候悄悄成长起来了,以后只会走得更远,更好:“也许有不尽如人意之事,但我亲身拜望过顾老先生两次,他很想念你。”

  傅云晚抬眼,对上他干净柔和的眸子,

  带着深深的关切,专注地看着她。往昔一霎时流动着划过,心上有什么在不知不觉中弥漫,急急转开了脸:“我也很想念他老人家。”

  谢旃看见了她的紧张,也看见她眼中一闪而过的恍惚。心里突然生出一丝希望,她还是肯怜惜他的吧?哪怕他这样卑劣。他太熟悉她这种眼神,过去,她总会这样看着他。

  希望如同潮水,一霎时涨到最高,终是忍不住试探:“会盟定在腊月二十一,若是顺利,二十二日我会启程返回江东。绥绥。”

  傅云晚心里砰地一跳,本能地预感到他要说什么,急急打断:“那么,等关隘开放之后,我去看望他老人家。”

  未出口的话噎在喉咙里,谢旃涩涩一笑。她猜到他要说什么了,怕他说出来,也许是不想当面拒绝吧,所以打断了他。可是,又怎么能忍住不说。“临近年关,年前是不可能开放了,正月过年,大约也是不行,待各处衔接好,应当在三四月间。”

  但其中变数难以预料,最大的变数便是桓宣。他冷眼旁观,桓宣这次,要反。

  这一反,局势从此天翻地覆,对和谈结果会有什么影响,便是他也难以确定。“绥绥。”

  话还没说出口,又已听见她急急的声音:“也快的很。”

  是快得很。短短几个月,他与她便走到了这一步。谢旃低着头:“绥绥。”

  傅云晚看着窗外,眼睛酸胀着不敢回头,也不想听,然而他苦涩缓慢的声音终于还是送进耳朵里:“真的不要跟我一起走吗?”

  他终于还是,问出来了。眼睛一下子湿了,在窗纸上描出闪着光的模糊影像,许久,摇了摇头。

  她一再打断,就是不想亲口拒绝。可是他,终于还是问出来了。

  谢旃低了头,以手加额,指尖触到淡淡的湿气。多么卑劣善变的自己。那次相见时说

  好了以后再不相见,后面又一次次相见。安排好了无论如何都要带她走,此时却又踌躇犹豫,想要听她自己决断。更盼望着那个决断,如他所愿。

  而她终是拒绝了。她虽柔软,却也固执。上次既然说过再不相见,那么她在那时候就已经做出选择了吧。只不过,选的不是他。

  屋里安静到了极点,角落香炉里檀香丝丝缕缕散着,许久,谢旃极力抽身。事已至此,又怎么能这副模样,让她难过。从怀中取出一摞字帖:“我这些天为你描了些字帖,你闲来无事的时候便继续习练吧。”

  傅云晚回头,看见他手中厚厚一摞双钩字帖,少说也有三四十张。这字帖是要比着大家法帖,一笔笔勾勒出轮廓,中间留白,以供学习者填补描摹。从前她跟着他习字,他便时常描字帖给她用,一张双钩少说也得几刻钟才能写完,这厚厚一摞花了他多少功夫?他如今军务繁忙又且病着,她简直是罪该万死了。

  伸手接过,有什么热热的东西无声无息,落在纸上。要拿出最大的意志,才能让自己不哭出声:“好。”

  谢旃顿了顿,不舍得松手,终是松开了手。这一个好字,也许就是结

  果了吧。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该说什么?()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听见外面来回走动,焦急郁燥的脚步声,是桓宣,他等了太久,他耐心一向并不很好,等急了吧。而她,也已经做出了选择。

  谢旃慢慢起身:“绥绥,我该走了。”

  该走了。那些过往,终究再也回不去了。定定看她一眼:“我走了。”

  是该道别的,可道别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傅云晚跟着走出去两步又停住,看着他一步步慢慢走出去,掩上了门。

  心里突然空荡得厉害,闭上眼,眼泪掉得又急又凶,门突然开了,桓宣飞快地走进来:“绥绥。”

  带着风,带着他独有的热烘烘的气息,让空荡的房间一下子变得拥挤逼仄。傅云晚急急擦了眼泪,他飞快地走到近前,看见她的脸色眉头便是一皱,伸着手想要抱她,到跟前又缩回去,拿起水盏:“你渴不渴?我给你倒水。”

  傅云晚简直要感激他没有追问了。

  哽着嗓子站着,看他急急将盏中残茶泼了,又倒半盏送到嘴边试试,立刻又泼了:“水都冷了,我去给你拿些热的。”

  他急急忙忙走开,走出两步又回头:“中午想吃什么?我去给你弄。”

  傅云晚默默看着,摇了摇头。到这时候才发现,有他在的时候是多么热闹拥挤,简直让人没有空暇去想那些痛苦难过的事情。而且他永远这样热烘烘的,这样寒冷的冬天,多么让人留恋。

  谢旃独自走出别院。冬日天寒,太阳出来了,也没什么热气,到处都是未曾化开的冰雪,路都难得走稳。

  刘止迎了上来:“郎君,这边都安排好了。”

  “撤了吧,”谢旃慢慢往前走着,“让他们不要动。”

  刘止愣了一下:“没找到机会跟娘子说?”

  谢旃顿了顿:“不是。”

  她拒绝了。她是再不打算跟他走了。在他离开的这些时日,桓宣已经住进去了。这样也好,虽然他那样恼恨桓宣待她粗鲁,但这几天他也看在眼里,桓宣是真的后悔。他那样市井里长出来的,难免有些粗鲁习气,但他难得的,是一颗真心。

  比他这颗精于算计,冷硬自私的心,宝贵得多。

  刘止模糊猜到了,眼见他神色中带着沉沉的哀伤,忍不住劝道:“娘子面皮薄不好直说也是有的,不如照旧安排?我觉得娘子心里肯定是愿意的。”

  不,她不是。她虽然性子软面皮薄,但在大事上从不会含糊拖着。谢旃坐进车中:“让他们都撤了吧。”

  “郎君,”刘止跟在车边,“娘子跟着你这么多年,娘子心里……”

  “不必再说。”谢旃看他一眼,“你也不得自作主张。”

  刘止嘴巴张了张,也只得应下:“是。”

  车子辘辘往刺史府走去,不多时从事吴江找过来禀报:“陛下二十一日卯时到,太子殿下与陛下同行。”

  谢旃有些意外:“太子也要驾临?”

  “是。”吴江道,“随行禁军一万,淮泗驻军也抽调

  () 了一半兵力沿途护送。”

  谢旃沉吟着(),许久:“再调些战车过来。”

  原本商议的是皇帝景元和御驾亲临?()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如今却又带上了太子,国主储君一时都到,万万不能有任何闪失。只是太子景嘉年轻激进,意见时时与皇帝相左,他这一来,和谈的变数却又多了一分。

  别院。

  桓宣到厨房取了热水,匆匆忙忙回来时正遇上王澍:“明公,刚收到消息,景国太子此次会盟也会到场。”

  桓宣步子没停:“来就来吧,又不是什么大事。”

  “太子一来,两边防卫都要随着调整,先前的计划有些处行不通了。”王澍跟在身后,“大家都在等明公拿主意。”

  再着急看她,此时也只能暂时放下,毕竟,送她安全离开才是头等大事。桓宣点点头,进门将热水放下,又给傅云晚加了一盏水:“绥绥,我有些公事要办,中午你自己吃饭吧,不用等我。”

  看见她乖乖的点头,余光又瞥见书案上一摞双钩字帖,一眼便认出来是谢旃的字迹,他刚开蒙学字那会儿谢旃就给他描过。她的字,是有些像谢旃的,就是因为这样一笔笔跟着学出来的缘故吧?方才谢旃跟她说了什么?

  无数话就在嘴边,终是都忍回去没有问:“你喝水。我就在前面书房,若是有事,立刻打发人叫我。”

  傅云晚拿起水盏,袅袅地泛着热气,暖得手里心里都热了几分,他顿了下,似乎还想说什么,终于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开:“我走了。”

  门关上了,他走了。那些热闹拥挤都跟着他一起走了。傅云晚拿着那盏茶,许是水凉得快,此时也觉得寒浸浸的,冷起来了。

  桓宣这一去直到入夜也不曾回来,傅云晚独自睡了,半梦半醒之间听见外面的脚步声,房门开合声,还有低低的问讯声,桓宣回来了。

  有点怕,怕他会留下,但那脚步声停在帷幕外,他没有进来,只在外面看她。傅云晚从睫毛的缝隙里偷偷看着,帷幕上他的影子高大浓重,随着灯火微微晃动,许久,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像是从心底最深处吐出来似的,让她心都跟着抖了下,帷幕上的影子动了动,他要走了,让她突然有些难过,忍不住翻了个身,发出点动静。

  那影子一下子扑了过来,随即是桓宣热切又压抑着的语声:“绥绥,你,睡了吗?”

  傅云晚又动了一下,声音细碎,桓宣听见了,那腿,就再也挪不动了。试探着小心着,走进帷幕,她面朝里睡着,听见动静时拖在枕上的发丝微微一晃,又向里一些。

  她醒着的。她没有躲他。

  让他一下子狂喜起来,一个箭步来到床边,弯了腰:“绥绥。”

  夜灯远远照着,她长长的睫毛低垂着,微微颤动。她其实还是怕的吧。让他满心的狂喜消失了大半,再不敢靠近,讪讪地退开几步:“你睡吧,我不吵你,我看看你就走。”

  傅云晚闭着眼没说话,听见他发沉的呼吸在床边,一声一声。屋里一下子又拥挤热闹起来,也暖起来了,那些乱纷纷的思绪慢慢安静,原是刻意闭着眼睛假寐,慢慢地,真的睡着了。

  这一睡不知道多久,醒来时天已经亮了,睁开眼睛,看见边上的桓宣。

  他坐在床边地上,扒着床沿睡得正沉。太阳光透过帷幕照进来,照见他肩背衣服上一团暗色。

  是血。他身上什么时候,又添了新伤。!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