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开局假太监,女帝独宠我一人 第129章 宗师

  在养心殿内,李安的身影宛如一片飘摇的落叶,不安地在梁青云的怒火边缘徘徊。

  他试图以谨慎的语调解释:“陛下,这也是为了拉拢工部尚书的一种手段,如今的工部可以说完全在他的手里了。”

  梁青云的唇角勾起一抹冷笑,语声中透着不屑:“你只是为了工部吗?你没有觊觎郭彩莲的美貌!”

  李安如鹌鹑般支吾,手指不自觉地挠了挠自己的头皮,不敢对梁青云的目光直视。

  梁青云轻嗤一声,她的笑声里藏着锋利的刀刃:“看来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李安的心沉了沉,他知道自己的确做错了,但还未来得及自我辩解,梁青云已经换了一副语气:“算了,这次饶了你,下次自己要多加小心!”

  李安的心这才放下一半,他悻悻地点头:“知道了,陛下。”

  过了一会儿,李安略带迟疑地问道:“陛下,我…我可以听听肚子里的孩子吗?”

  梁青云的面色突然变得柔和,虽然还带着一丝冷哼:“小心一点。”

  她缓缓将身体的重心移向后,让李安贴近自己圆润如玉的肚子。

  梁青云微闭双眼,低声透露着母性的柔情:“最近肚子里这个小家伙在踢我。”

  李安轻轻地将耳朵贴近,听到了微弱的生命跳动,他的脸上绽放出温暖的笑容:“这是好事啊,说明我们的孩子很强壮!”

  那一刻,梁青云的心中也泛起一丝温柔的涟漪,愤怒和烦恼似乎被这简单的亲子交流所化解。

  李安的笑声和这宁静的养心殿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一股温暖的春风吹散了凛冽的冬寒。

  ……

  破晓时分,李安已经召集了冯敬尧国师,邓玉蝉王品宗师,以及数位一品高手,他们齐聚一堂,踏上了前往紫禁城郊外的征途。冯敬尧,大梁国内功夫绝顶的豪杰,其弟子遍布天下,各个英才出众。御前侍卫统领郑怀远,就是其门下的杰出代表。

  为了能得到冯敬尧的相助,李安耗费心力,方才让此国师点头应允。

  邓玉蝉更是非凡之人,她年轻气盛,已是大梁国声名显赫的宗师。她的参与,无疑给李安的行动增添了几分胜算。

  在那些极富战略眼光的心思中,李安早已明白,欲统一江山,非但需要科技之威,武林之力亦不可或缺。

  冯敬尧与邓玉蝉,正是他布局武林,笼络人心的关键一步。

  他们所向的,是禁军辖下的一处精良卫所。

  此地,远胜于常规军营,无论是住宿条件还是练兵场地,皆是一流。

  这卫所原可容纳千军万马,如今却仅驻有两百精兵。然而这两百人,却各怀绝技,均是四五品间的高手。

  更难得的是,他们年纪轻轻,最长者也不过垂髫二十五岁。

  每一位都是出身清贵,且对李安忠贞不渝。

  李安心中暗自盘算,眼中闪过一丝评估和期待。

  今日,他将联手这些天下英杰,共谋大业。他深知,若能令这些豪杰为己所用,天下何愁不统?

  心中虽有千万策略,面上却只是平和一笑,向着那座卫所,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经李安之令,冯敬尧国师及其余一品高手,遍寻禁军、御林军、膘骑军以及锦衣卫中的精英,甚至两位武当派出的杰出门徒,方集齐这两百余名青年俊杰。他们虽年轻,却个个英姿焕发,不容小觑。即便是现任御前侍卫统领郑怀远,也不过是凭借大量的培元丹,方才从二品跃升至一品。

  邓玉蝉宗师曾赞郑怀远为练武奇才,若得皇上赐予造化丹,他在二十七八岁之际,极有可能突破到王品宗师的境界。

  而这两百余人,在冯国师和邓宗师的眼中,若无丹药之助,未来数十载或能诞生一位宗师。但若不惜成本以培元丹相助,不出两载,大多数将升至二品高手。

  然而至此,普通的培元丹已对他们效果甚微,除非李安肯每人赐一枚造化丹,否则至一品尚需五六年光阴,至宗师之境,少则十五六年。

  心知若有无尽的丹药,十年间造就数十宗师或许不是梦。然而那等奇药,岂是凡人所能尽有?李安心底清楚,此乃空想。

  尽管如此,这两百余名二品高手,已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若得冯敬尧或邓玉蝉这等王品宗师统御,其战力足以媲美禁军中一个五千六百人的卫。若对抗寻常武林门派,尽数覆灭不过举手之劳。

  李安内心深处,最向往的还是郑怀远这位新晋一品高手能够统领此队,以他的才干和忠诚,定能使这支军队发挥出应有之威力。

  虽然郑怀远登上王品宗师的巅峰尚需时日,然其天赋潜力,已然超越其师冯敬尧。因此,闲暇之际,郑怀远常与群英共砺武艺,合练军旅之技,非同小可的江湖争斗。李安殿下亲自从皇藏深处取来《大日窥天诀》秘籍,虽然此书被誉为无敌于天下,但冯敬尧与李安选择它,并非为了其浮夸之名,而是看中了其兼容并蓄之性。即便是王品宗师,亦能以时日改修此诀,更替内力,唯独一旦习得《大日窥天诀》,便难以更学他诀。

  李安对此效果虽感不足,便命东厂小顺子四方搜寻珍稀天材地宝,时时创设药圃于幽林深山,植此奇药。虽然这些珍品百年乃至数百年后方显奇效,但李安为子孙后裔深谋远虑,又暗怀期望:若能跨越王品宗师之境,达至神秘未知之域,或能延年益寿,活得数百岁,从而成就大业。

  李安对这支将来势必威震四方的军队格外关切,不时巡视激励,以确其忠诚。但对于仅有的两百人之师,他内心仍有不甘。视察完修炼进度后,他与冯敬尧和邓玉蝉等商讨是否应从他军及江湖中选拔英才入伍。他认为,这些人若置于江湖,个个也能称得上英才。

  冯敬尧深思熟虑,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他军队易于挑选,若再整军遴选,预计又能挑出两百人。但须家清人品佳,忠诚不二。”他稍作迟疑,继续道:“江湖之中,年轻便达此等境界者虽多,然这些青年才俊多属各派未来之望,中流砥柱,恐无门派愿放弃未来基石,入军从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