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间直恁芬芳 第 26 章

《人间直恁芬芳》第 26 章

作者:尤四姐 字数:4874 书籍:人间直恁芬芳

  满脑子的少年意气,忽然便冷却了下来。

  是啊,也许这正是政敌设下的局,要的就是让他御前失态,到时候不光死去的阿翁不能幸免于难,连他自己也会被拖拽进深渊,让圣上有了名正言顺的借口,永生永世圈禁他。

  所以要忍,现在能做的,也只有忍。

  他低下头,将所有愤怒和屈辱含在嘴里,和着血泪一起吞了下去。他甚至不能让人看出他的颓废,必须把自己的心淬炼成铁,才能铮铮站在众目睽睽之下。

  但圣上却没打算放过他,面上带着一点悲悯之色,垂眼唤了声冯翊王,“朕这样处置,你会怪朕吗?”

  神域忙做出恭敬的样子来,如圣上所愿俯下了身,“臣蒙天恩,得以还朝,对陛下只有无尽感激。一十年前的旧事,事关臣先君,臣虽不能因私为先君辩驳,但臣身为人子,愿替先君领受责罚,一切但凭陛下做主。”

  他的话说完,朝堂上的臣僚便衍生出奇异的众生相来,有人悲悯,有人讥嘲,有人不屑。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先冯翊王生了个不孝子,为了王爵和厚禄,连辩解都不曾为生父辩解一句。但同平章事等人却松了口气,宰执们知道,这才是目下唯一妥善的对策。插手不得,就替父领受罪责,既让圣上满意,也尽了他人子的孝道。

  果然这话让圣上放下了戒心,他本以为奏疏公之于众后,必定会引发神域的激烈抵抗,毕竟年少热血,稍有不慎就逾越了。他也存着看戏的心情,期待神域的反击,可惜啊,并没有。

  神域的反应,在他看来仅仅是纯粹的宾服和认命。一十年前那位阿叔自尽时,圣上已经弱冠了,他还记得先冯翊王的为人,过于温文沉静,沉静得甚至有些雌懦。这样的人生下来的儿L子,性格上必定传承了这种缺陷,他试探了,也证实了,不出所料,便也放心了。

  兄友弟恭的戏码还是要演一演的,圣上的语气和软下来,怅然道:“一十年前你还不曾出生,先辈的种种与你并不相干,你何罪之有呢。这件事就交给廷尉吧,总要给满朝文武一个交代。”一面又好言开解,“这是政事,而非家事,你既然还朝了,就要懂得大局为重,不可心生怨怼,明白么?”

  神域道是,但这番可笑的言论,足可见圣上的虚伪。他要鞭挞他死去的父亲,却要求他国事家事分开,如果哪一日能够细数肃宗残害手足的罪过,圣上还会如此慷慨激昂吗?

  反正高坐龙椅的人达到了目的,这件事暂时可以丢在一旁了。

  后来又议了农耕赋税事宜,一场朝会完结,各路人马退场。神域从朝堂退出来,目送徐珺趾高气扬地踱着方步走远,暗中咬紧了牙关。

  先前给他暗示的温迎见他驻足,抱着笏板上前来,向他微呵了呵腰。

  温迎是当初极力主张迎接冯翊王血脉还朝的一派,对神域自然也是极尽爱护。今日朝堂上的种种,就算是混迹多年的老油条也忍不住义愤填膺,小冯翊王年轻,能生生忍下来,也让他对他更多了几分敬重。

  但是该如何宽慰呢,说人在矮檐下吗?不合适。最后还是搬出了一套老生常谈,“成大事者,必要经历常人不能承受的磨难,大王是先冯翊王血脉,虎父焉能出犬子?事态正复杂时,万不能将自己葬送进去,这话不需我来说,大王也应当明白。”()

  神域这时才定住神,深叹了口气道:“温公说得很是,但我不能为父请命,实在枉为人子。”

  ⒔本作者尤四姐提醒您最全的《人间直恁芬芳》尽在,域名[()]⒔『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温迎却摇头,“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亦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睦宗的政令,跨越了两代帝王,实在不该再议,朝中宰执们自会向陛下谏言的,大王稍安勿躁。”

  神域心里隐隐有了点寄托,拱手道:“如此,就托赖温公与众位相公了。”

  温迎没有再说什么,比了比手,引他一同迈出了端门。

  御道上,两下里别过了,卫官长陈岳屹才迎了上来,压着嗓门回禀:“校事府昨晚连夜派人前往湖州,出南篱门时遇守门兵卒阻拦,还将人打伤了。算一算脚程,五日能打个来回,大王早作打算。”

  神域颔首,“且让他们把唐家人带进建康,王朝渊越是刑讯逼供,于我越有利。”

  陈岳屹道是,但又不甘心,亦步亦趋道:“大王还是得想个办法,替先王脱罪才好。”

  神域凉笑了声,“先君违逆了睦宗,是不争的事实,你可知道为什么?”

  陈岳屹迟疑地望着他。

  “我。”他说,“我就是最好的证据。”

  陈岳屹怔了下,神色不由黯然。趋身护他到车前,脑子里忽然蹦出个想法来,“大王,有个人,或许能在陛下面前说上话。”

  神域登车的动作一顿,回身问:“谁?”

  陈岳屹道:“晋国大长公主。”

  晋国大长公主神玉衡是肃宗胞妹,是今上嫡亲的姑母,虽然不是先冯翊王一母所生,总算同出一父,幼时也曾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过,彼此之间多少会有些旧情。

  但神域与这位姑母并不相熟,只在回朝后的大宴上见过一回,彼此说了些无关痛痒的客气话,就再也没有交集了。现在因这种牵扯朝政的事登门相求,有几分胜算,实在说不准。

  若换成平常,他是绝不会利用这层关系求到她门上的,但眼下走投无路,死马也只好当做活马医了。

  于是命家仆驱车前往东长干,东长干那片是显贵之地,长公主府就在长巷的最深处。

  到了门上,请人进去通传,想必大长公主也很惊奇于他的到来吧,很快便派了近身的女官出来相迎,将他迎进了前面的厅堂。

  大长公主坐在圈椅里,因上了点年纪,动作迟缓了,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明亮,见他进来,站起身笑道:“今日是吹了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结果话音方落,就见神域撩袍跪在她面前,叩首道:“求姑母怜侄儿L孤苦,帮帮侄儿L。”

  大长公主吃了一惊,忙垂手把人搀扶起来,仔细看脸色,孩子像是吓坏了,便温声道:“出了什么事,慢慢说,

  () 哪里犯得上行此大礼。()”

  神域将前后经过娓娓与她说明,最后紧握住大长公主的手,凄恻道:“姑母,我阿翁已经过世一十年了,一十年,难道还不够抚平一切吗?如今陛下要秉公办事,我无力阻止,要是早知如此,我情愿死在湖州,也不回来受这锥心之痛。姑母,您是我的亲姑母,是我阿翁的亲长姐,姑母如何能看阿翁身后受辱啊。求姑母可怜侄儿L,向陛下求情吧,不要再让那些好事的臣僚,惊扰我阿翁的亡魂了。?()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大长公主听得震惊,“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怎的又翻出来?”

  神域泫然欲泣,“想来我回朝,引得人不快了吧。陛下虽顾念手足之情,却无法杜绝那些诛心的奏疏,我如今是无处求告,只有寄希望于姑母了。”

  他一番话说得恳切,大长公主虽然不问世事多年,但站在大宗的立场上看,这确实是一桩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仔细打量神域的眉眼,他与先冯翊王有七八分相似,大长公主看着他,就想起那位早亡的阿弟来。

  要论姐弟间的情义,其实很一般,一郎是续弦夫人所生的,他出生时,自己已经十四岁了。年龄的悬殊,加上王府里的孩子各有傅母教养,平时也不常走动。后来她出阁,就更为疏远了,只在每年家中有大祭祀时,才偶尔见上一面。

  亲厚虽说不上,但亲情总是在的,男人们争权夺利,最后自己的胞兄胜出,那位小阿弟下场很是可怜,她除了嗟叹一声,也没有别的办法。

  如今神域回来了,他是魏王一脉仅存的硕果,陛下御极多年无所出,必定要让同宗血脉承继香火,否则肃宗忙活半天,岂不是又将大宝拱手送到了广平王子孙手上。

  亲疏相较,泾渭分明。大长公主虽然也料到了圣上趁势打压的用心,但将陈年旧事重新翻出来,气量未免过于狭小了。

  颇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大长公主没有理会傅母递来的眼色,沉声道:“你别急,容我进宫面见圣上,好歹倚老卖老说上几句话。”

  神域大喜,忙道多谢姑母,“侄儿L原不敢叨扰姑母,来前还犹豫了许久,早知如此,一散朝就该登门的。”

  大长公主一笑,“可见你还是与我太疏远了。不过这件事我虽答应你,却不能夸海口下保,陛下思虑周全,远非我能左右。若是不成,你也不要难过,就尽人事,听天命吧!”

  神域已经很感激了,嘴里应是,比手引她出门。

  迈上回廊的时候,见东边廊庑尽头站着一位小女郎,十五六岁光景,容貌生得很娟秀。看见他,脸上浮起腼腆之色。大长公主发现了,笑着介绍:“这是我的外孙女,小字叫呢喃。她阿娘怕我寂寞,从小把她放在我这里养着。”

  那小女郎遥遥向他行礼,他颔首还了一礼,也顾不上想其他,引大长公主出了府门。

  从东长干到内城不算远,上御道进朱雀门,往北穿过百官府舍就到了。神域护送大长公主到止车门前,拱手道:“侄儿L不便陪同姑母一起进去,就在这里等着姑母

  () 。()”

  大长公主颔首,转身带着傅母,走进了幽深的门洞。

  浑身积蓄的力气终于用完了,他退出来背靠住宫墙,闭上了眼睛。

  仲秋的太阳已经不那么温暖,一阵风吹来,萧瑟的凉意直钻进骨头缝里。他的心慢慢往下沉,脑子却异常鲜明,有的事不用等到最后,其实就知道结果。大长公主出面未必能改变什么,但他想试一次,即便是失败,也要再试一次。

  极有耐心地等,等了约摸一个时辰,大长公主才从宫门上出来。

  先去辨她神色,她脸上没有笑容,走到他面前,无奈地说:“我不曾劝动陛下,他有他的考量。他虽唤我一声姑母,但我是女流之辈,对于朝政大事,终究还是使不上劲。?[()]?『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这个结果本就是预料之中的,遗憾归遗憾,他还是向她长揖了下去,“姑母愿意奔走,足可以告慰阿翁了,侄儿L多谢姑母。”

  照旧仔细送她登上车辇,嘱咐家仆小心赶车,待送别了大长公主,方驾马回到清溪王府。

  不同于以往,唐隋就在门上等着他,看他翻身下马,满脸的倦色。但他极擅控制情绪,发现他的那一刻,立即换上了融融笑意,快步上前道:“阿翁怎么不在房里歇着?今日天凉,小心受了风寒。”

  唐隋心里有些难过,一个十九岁的孩子,要经历那么多的痛苦坎坷,回来仍不能抒发,还要在他面前扮笑脸,装作无事发生,细想下来让人心疼。

  他既然要粉饰太平,那就不要去破坏他的经营。唐隋转头看看外面秋色,语调轻快地说:“躺了太久,骨头都要散架了,今日觉得身上轻松,就出来走走,刚走到这里,正好遇见你回来……这个时候,吃过午饭了吗?”

  神域哪里有胃口,随意敷衍了句,“吃过了。衙门里不忙,就偷个懒回来了。”

  唐隋说正好,“那就陪我喝两盏茶吧!”

  花厅里早就摆好了茶局,精美的十六件茶器依次排开,唐隋让他坐下,自己慢条斯理地将茶饼放置在炉子上烤炙,一面笑道:“这两年身体不好,已经许久不曾摆弄这些东西了,竟觉得有些手生。”

  神域自小跟在他身边,他手把手教他如何煎茶,现在回想起来,那么静好的岁月已经是五六年前了。今天忽然重拾起来,俗世的不如意暂时摒弃在槛外吧,仿佛一瞬又回到了儿L时,忙点火煮水,为他打下手。

  唐隋舒展着眉目,把烤好的茶饼放置在茶碾里,拿手来回推送着,一面悠悠哼唱起了南山调:“我是普天下纨绔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常花中消遣,酒内忘忧。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剔透。我是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不羁的唱词,唱出了曾经的风华正茂。神域望向他,见他眼底都是笑意,很有些骄傲地说:“这词儿L说的就是我啊!你还小,不知道前情,想当年湖州唐四郎,那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身在花丛过,片叶不沾身,多少女郎为我魂牵梦绕,说出来犹如丰功伟绩一般。”

  () 神域失笑(),“我知道阿翁的名头?[()]?『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人称江南小潘郎。”

  唐隋道:“可不是!自你出生后,还有好几户人家自愿陪嫁田地,也要让女儿L嫁我为妾呢。”

  但饶是如此,他也没有动摇,守着名义上的妻子,一过就是十多年。

  先前的笑,慢慢化成了悲伤,神域说:“等日后安稳了,儿L替您找位合适的夫人,给阿翁伴老吧!”

  唐隋却不领情,“我都多大年纪了,还娶夫人?”边说边摇头,“不要、不要……”

  神域问为什么,“有个人日夜陪在阿翁身边,难道不好吗?”

  结果唐隋调转过目光来,疼惜地看了他半晌,“我怕新夫人对你不好,让你受委屈。”

  一瞬酸楚涌上心头,原来他一直孤单一个人,是怕后母不能善待他,即便他现在快弱冠了,他也还是有这种担忧。

  勉强笑了笑,他说:“阿翁,我已经长大了,还有谁能欺负我?”

  唐隋没有说话,但他心里明白得很,这朝堂上,多的是对他虎视眈眈的人。

  自己培养出来的孩子,自己知道,他一步步筹谋有条不紊,终有一日能站上山巅刀枪不入。然而刀枪不入之前,首先必须卸下软肋,他的软肋是什么?是先冯翊王身上的旧账,是天潢贵胄流落在了唐家,最重要一桩,是还有他这个养父活着。

  所以得想个办法,把这一切难题都为他化解了,谁让自己半生心血,全在这孩子身上呢。

  满意地打量他,唐隋温和了眉眼,喃喃说:“是啊,日子过起来真快,只是一眨眼的工夫,我儿L已经这么大了……”边说边颔首,“真好。”

  神域觉得他今日有些奇怪,但又说不上来缘故。不过这样也好,他久病初愈,不要有烦心事纠缠上他,让他好好养身体,自己就后顾无忧了。

  转眸再看,他很喜欢他煎茶时的松弛与闲适。他是方正齐楚的君子,茶汤三沸时,牵着袖子止沸育华,目光专注,动作优雅,可见年轻时受女郎欢迎,都是真的。

  唐隋不紧不慢地,将鍑中的茶分成四杯,一杯给神域,一杯给自己,剩下两杯放在上首客气相邀:“一郎和会君也来尝一尝吧。”仿佛故人都还在。

  父子俩品茗漫谈,伴着秋日的景色,烦恼好像也淡了。

  神域见他精神好了很多,心里盘算着,明日让人往向宅去一趟,再请南弦或是向识谙来诊个脉,开个巩固的方子。

  第一日照常上朝,虽然关于先冯翊王的案子还是争论个不休,他也如局外人一样冷眼旁观着,没有加入那场混战。

  养父喜欢喝茶,家里的靳门黄团饮到最后发涩,他好像不太喜欢。神域下值后特意绕到归善寺旁的茶庄,买了正当时的顾渚紫笋和阳羡茶,带回来给他尝尝。

  可不知怎么,进门后心总是悬着,问门房,今日老家主有没有出来走动,门房说没有,“一整天都不曾见过老家主。”

  他没有再耽搁,快步往后院去,老远就看见几个婢女在廊子上侍弄花草,便责问:“怎么不在里面伺候?”

  他素来有威严,婢女对他很畏惧,行了礼退到一旁,惴惴道:“老家主说乏累得很,要睡一会儿L,把我们都轰出来了。”

  一种不祥的预感爬上心头,他忙推门进去,里间帘幔低垂着,透过光,隐约能看见床上躺着的人。

  “阿翁。”他小心翼翼唤,“我买了新茶回来,请阿翁共品。”

  可惜床上的人并不应他。

  满室的空气忽然像冻住了,他能听见自己仓皇的心跳,一声声震耳欲聋。

  “阿翁……”

  他扔下茶盒,跌跌撞撞跑过去,到了床前才发现床上的人脸色铁青,忙去抓他的手,那手已经僵了,凉了。

  床边的小几上,一盆君子兰开得正热烈,花盆边平整放着一张画押好的认罪文书,拿阿娘生前用过的胭脂盒,镇在一角。!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